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落下帷幕已經有一段時間,但其產生的重要影響和漣漪效應正在迅速放大。
7月29日至31日,連續多個省級層面的重量級會議在濟南召開,與對外開放合作橋頭堡、科技創新策源地、高質量發展、堅持規劃引領等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上的關鍵詞遙相呼應——
「對話山東——日本·山東產業合作交流會」主題研討會在濟南、東京、大阪同時舉行,濟南的「城市推介」特別是「濟南機遇」在中日兩國雲端洽談中引起了良好反響;
省委書記劉家義,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幹傑來到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調研並出席成果匯報會,見證山東產研院重大創新成果發布,劉家義還到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調研並召開座談會。作為設在濟南的科技創新「最前沿機構」,兩院揭牌成立一年來已經顯現科技創新策源地的活力。
李幹傑主持召開省市一體化推進濟南加快發展領導小組會議,對做大做強省會的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強調高水平、高標準編制好相關規劃,以一張藍圖精準回答好濟南未來發展是什麼樣、要幹什麼、怎麼幹的問題。
省級層面重量級會議的密集召開,釋放出支持省會做大做強,支持濟南建設改革開放橋頭堡、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明顯信號,這與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確定的新時代新濟南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戰略定位十分吻合。
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在實踐中將市委全會精神轉化為加快建設、加快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動力,要求做到深讀深悟、融會貫通、踐行落實。如何才能深讀深悟?首先要有高的站位、寬的視野、廣的視角、深的觀察,在時代發展大勢、全國發展大局中認清濟南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使命、新目標、新任務。
透過五個關鍵詞 找準定位明確目標扛起責任
準確把握濟南戰略定位、發展方向,首先要深入學習、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對濟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行戰略謀劃、作出重大部署,並明確提出「鄭州、西安、濟南等中心城市和中原等城市群加快建設」的重要指示要求。2020年1月3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中心城市」「加快建設」「龍頭作用」「高質量發展」「推動發展」等五個關鍵詞,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以往對山東、對濟南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的基礎上,對濟南工作的最新定位、最新指示、最新要求,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局和長遠發展作出的戰略部署,是保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優化國家區域協調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打造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的重大舉措。
透過這五個關鍵詞,可以明確找準濟南定位、明確濟南目標、扛起濟南責任的重點——
濟南是黃河流域的中心城市,必須在重大國家戰略中找準方位;濟南必須加快建設,在山東半島乃至黃河流域發揮好龍頭作用;濟南必須高質量發展,進而推動沿黃地區其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高質量發展。
「黃河流域中心城市」 濟南當仁不讓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將濟南定位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標誌著濟南真正從大明湖時代向黃河時代邁進。
濟南雖然是沿海大省的省會,但與海洋的最近距離也有近200公裡,事實上是一個內陸城市。長期以來,濟南更習慣向東望海,而對身邊這條中華民族「母親河」的戰略意義、戰略優勢、戰略資源認識不足。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長江經濟帶、成渝雙城經濟圈等一系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內陸型城市的政策紅利、戰略機遇和發展勢能正在加速集聚;特別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為包括濟南在內的沿黃內陸城市加快發展、跨越趕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近年來,濟南提出擁河北跨,強力推進跨河橋隧建設,加快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為從大明湖時代邁入黃河時代開闢了先路。賦予濟南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新定位,意味著濟南在國家重大戰略和發展布局中的地位更加凸顯,也意味著濟南站上了更高發展平臺。在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定位下,濟南必須用好用足黃河資源,既要面向大海,也要擁抱黃河,做好陸海統籌這篇大文章,在更大範圍內配置要素、拓展空間,以真正匹配「中心城市」的定位與地位。
「加快建設」 用速度搶佔先機贏得主動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加快」,說明現在還不快,必須能快則快;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加快建設」,說明濟南「建設」的重要機遇期正在到來,「建設」的紅利還有待充分釋放。
建設為了發展,發展必須建設。近年來,濟南經濟發展主要指標增幅在全省及全國副省級城市中一直保持前列,特別是今年上半年經受住了疫情帶來的衝擊,增幅位居前三名。
對濟南來講,當前就是要通過加快建設,儘快提升城市能級、做大總量規模,為加快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厚積能效,這也是濟南面對並必須跨越的重要階段。追求高質量發展,是質和量的辯證統一,必須有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提升。強調不唯速度、不唯GDP,但決不是不要速度、不要GDP,濟南要的是科學的速度,是高質量的GDP、綠色GDP。
濟南要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沒有建設不行,沒有發展不行,沒有快速的建設發展不行。對濟南來說,只要有利於落實新發展理念,有利於建設綠水青山,有利於實現和維護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有利於提升濟南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就要大膽闖加快幹,在加快發展中破解難題、實現轉型,力爭在較短時間內讓濟南建設、濟南發展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今年年初,濟南明確提出GDP過萬億元的目標。這個目標,不會因為疫情衝擊而改變,也不會因為複雜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而改變。唯有保持高速度增長,方能支撐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目標定位。
「發揮龍頭作用」 濟南使命在身重任在肩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山東半島城市群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龍頭作用。省委、省政府也對濟南提出要求——「把省會經濟龍頭揚起來」。
濟南作為山東半島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龍頭中的龍頭」。濟南能否揚起龍頭,不僅事關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的發揮,也關係到整個黃河流域的高質量發展,關係到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順利實現。
近年來,這座城市咬定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不動搖,以高起點的定位謀劃發展,以高精尖的突破帶動發展,以高速度的推進加快發展,以高水準的開放引領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高度與廣度、深度與速度邁上了新的臺階,為揚起龍頭提供了重要支撐。
服從服務重大國家戰略、發揮龍頭作用的重大使命,要求濟南首先把自身做大做強,不斷提高經濟首位度、增強發展協調性、提升城市承載力,成為全流域高端產業發展引領區、科技創新策源地、對外開放合作橋頭堡,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加快高質量發展」 濟南要不斷刷新「高度」
高質量發展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要求和囑託。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對山東工作提出「四個紮實」重要指示要求,第一個就是「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沿黃各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區域中心城市等經濟發展條件較好的地區要集約發展,提高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
近年來,濟南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不斷刷新「高度」:實現了三個「一千億」的突破,「四不像」研發機構扎堆落地,「人工智慧與空間安全」「醫養健康」兩個省級實驗室正在積極籌建,大科學裝置實現零的突破,量子計算與量子雷達、量子晶片實現產業化,新一代神威E級原型機系統啟用,全面推進「一次辦成」改革,「拿地即開工」模式向全國推廣,企業開辦實現「一日辦結」,市場主體總量增速全省第一。
站在新的起點上,對標對表「加快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濟南必須堅持一切發展思路以此來謀劃、一切發展布局以此來展開、一切發展舉措以此來制定、一切發展成效以此來檢驗,立足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吸納集聚更多的產業和人口資源,提升集約發展水平,努力在黃河流域率先蹚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打造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帶動引領城市群發展」 濟南要當好「火車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最近,國家發改委明確支持濟南提升自身能級,培育發展濟南都市圈。山東對濟南引領城市群發展十分支持,專門出臺《關於加快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濟南提升輻射帶動能力,把省會經濟圈打造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全國動能轉換區域傳導引領區、世界文明交流互鑑新高地。
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以及國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為新時代新濟南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面對「天時地利人和」的難得機遇,濟南搶分奪秒、搶抓機遇。近期,先後到鄭州、西安等沿黃城市開展考察對接,籤署協同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與淄博、聊城、東營等市分別召開省會經濟圈合作推進會,實質性推動合作實現突破。
當好城市群的「火車頭」,濟南必須扛起加快自身發展和服務區域發展的雙重責任,積極順應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帶動引領省會經濟圈與膠東經濟圈、魯南經濟圈融合發展,帶動引領山東半島城市群與中原城市群戰略合作、協同發展,共同挺起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