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多少東西,才算是一位極簡主義者?
文:阿飛的飛
「擁有多少東西,才算是一位極簡主義者?」
我曾經出於好奇,問過一個秉持極簡主義生活的朋友。
朋友當時看我一副對「極簡生活」膽顫心驚的樣子,笑著跟我說:你想什麼呢,極簡生活,又不是苦行僧。
【我們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非過得過糟】
「擁有多少東西,才算是一件極簡主義者呢?」其實,至今我也辦法給一個具體的答案。
有人說,是不超過100件;寫過《極簡主義》的美國人喬舒亞最後只剩下288件物品;不過,日本的極簡主義者佐佐木典士說,「比誰物品少的競賽」,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
一定要讓我給出一個答案的話,那麼:如果你已經想要開始極簡主義生活了,那麼就先忘掉這個問題吧,因為最後你會發現,誰給的答案都沒有參考價值;如果你想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那麼,任何答案對你來說,都是別人餐桌上的菜,與你產生不了聯繫。
換而言之,為什麼要秉持極簡主義?因為,我們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非過得過糟。
【什麼是幹擾項?什麼是必需品?這很重要】
為什麼我們想要斷舍離前,總要忍不住糾結最終持有品的數量呢?
就我個人經驗而言,可能,了解最終持有品數量後再開始丟東西,比一開始就去判斷什麼是必需品,什麼是無用物更容易一些。
確實,我們看到很多極簡主義實踐者,無論在他們的網站上,博客上,或是他們的書中,都會提到一點就是:極簡,讓他們明白什麼是對自己最重要的;什麼是生活必需品;什麼才是有限人生中最該去花時間追求的。
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一開始,根本不具備這個技能。
雖然如此,我還是不建議你去了解別人持有物的數量,因為,每個人對於「必需品」的感受並不相同;如果要去完全效仿,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阻力。
比如,佐佐木典士認為,「IRIS OHYAMA的空氣床墊是極簡主義者的寶物」,而我卻認為,極簡的博沃納(BRUNE)無霧加溼器,是無可替代的續命法寶;也可能對你來說,誰要讓你把Kindle列進捨棄列表,你可能會跟他急。
所以,對於想要成為一個極簡主義者來說,不要奢望一蹴而就,不要想著一口氣就把房間變得空無一物;嘗試著去判斷,抉擇,留下,捨棄。這個過程可能會有點長,但是,請享受這個過程。
因為有一天你會發現,正是在每一次艱難抉擇的思考過程中,你才發現:什麼才是自己人生最重要的。
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盤水果和一把小提琴,有了這些,就足以讓人幸福。——阿爾伯特·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