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投行賺差價美證監會允許企業直接上市!投行將消失?A股影響多大?

2021-01-07 東方財富網

紐交所在上市制度上正試圖作出大膽的嘗試。

近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官宣,允許企業在紐交所直接上市,這意味著企業可以不聘請承銷商,大幅減少發行成本。有業內人士解讀,這是大道至簡的做法,回歸資本市場本源,真正實現直接融資。

儘管紐交所作出意義深遠的制度創新設計,但多名受訪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直接上市制度不會成為IPO企業的主流選擇,主要因為獨角獸不愁資金追捧,而多數擬上市企業倚靠「金主」垂青,需要承銷商的價值發現。新規不會取代傳統IPO承銷,而是給企業提供更多元的上市選擇。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A股現階段不具備鋪開操作的條件。直接上市融資方式對資本市場基礎建設提出極高要求,這涉及到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壓實發行人及中介機構責任、投資者教育等。天相投顧董事長林義相建議,可以逐漸創造條件,以增發作為試點,這具有可操作性。

獨角獸最愛的菜

去年12月22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表示,批准紐交所提出的直接上市計劃(primary direct floor listing)。

直接上市不是新鮮事。2018年全球最大流媒體音樂服務商Spotify就以直接上市(direct listing)方式登陸紐交所,相比傳統IPO而言,可以不用聘請承銷商,無需舉辦路演和限售股東股票。但今年新規的重大突破在於,「直接上市」可以發行新股融資。

據新規,在符合公開發售基礎要求以外,紐交所直接上市計劃中,發行人還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中的任意一項:一是掛牌日開盤集合競價時,公開募集至少1億美元;二是掛牌之前,通過開盤集合競價出售的股票總值,以及公司公眾持股的總市值之和,不低於2.5億美元。

該新制度安排對哪些類型企業更有吸引力?老虎證券合伙人徐楊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制度利好有知名度的中大型公司,特別是業務線清晰、客戶持續增長較快、商業模式有顛覆性的企業。「這種公司不愁有沒有投資方,若以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考慮,它們應該會更傾向選擇直接掛牌融資。」

業內普遍認為,正由於好項目不缺投資者,獨角獸更有底氣選擇直接上市,不用再看投行眼色。

從過往案例來看,選擇直接上市方式的企業多為獨角獸。截至2010年12月29日,僅少數企業選擇直接上市,主打大數據分析的Palantir市值為446億美元;團隊任務管理工具開發商Asana市值46億美元;前述的Spotify市值585億美元;美國職場即時通訊應用Slack的母公司,市值244億美元。

權衡利弊各有各說

紐交所作出上市改革計劃的起因,不僅是為了吸引獨角獸,更重要的是為投資者提供公平和有效的定價,並增加投資者以首次發行價格購買股票的機會。

據了解,風投Benchmark Capital高級合伙人Bill Gurley曾指出,在傳統IPO承銷過程中,承銷商一般會壓低發行價,如果該公司股票實現超額認購,承銷商就能獲得更高的承銷費用,這剝削了發行人的應有收益。

老虎證券合伙人徐楊介紹,紐交所直接掛牌融資的定價機制中,有兩個關鍵因素決定發行方是否能成功直接掛牌融資:第一是發行方跟SEC公開提交並生效的首日集合競價區間;第二是掛牌當日通過二級市場集合競價的最終競價價格。

在徐楊看來,這打破以承銷商為主的IPO定價傳統,突出市場化的掛牌詢價和定價機制,目的是要發揮市場對於價值發現的決定性作用。

但有市場觀點認為,以承銷商為主的IPO定價傳統仍然有其優勢,即資質平庸的企業如果選擇直接上市,事實上難以與其他股票直接競爭獲得「金主」垂青,IPO定價和新股表現可能會不及預期,不如由承銷商「包裝」推薦,承銷商擁有數十年積累的資源網絡。

熟悉國內外上市規則的九久深科技集團執行長張軍輝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投行的承銷業務不是簡單的賣股票,需要給IPO公司進行價值挖掘、定價,以及承擔IPO兜底風險和穩定發行後的股價。「如果企業直接上市並募資,企業就要承擔投行這些功能,所付出的成本估計比外包給投行要高出很多。這對投資者信心一定程度上大打折扣,導致發行價格遠低於正常的IPO;當股價低於發行價時,企業承擔穩定器功能時要付出更大成本。」

他談到,資本市場上,實體企業難以比投行專業,如果企業在承銷中遇到合規問題,也就失去投行專業的風險隔離牆。

北京一名券商人士也有相似觀點,不認為直接上市方式會是主流選擇,價值發現仍然是投行的核心競爭力。

投行角色不會消亡

從投行角度來看,紐交所直接上市制度的落地,無疑觸動華爾街外資大行的利益。由於企業可以無需聘請承銷商就掛牌融資,傳統IPO中4%~7%的承銷費收入將可以省去,這對投行而言是不小打擊。

張軍輝談到,從華爾街投行及財團角度看,若大量企業採用直接上市,將會減少其在大型項目上的承銷費收入,因此紐交所此舉直接損害華爾街投行及財團的利益,他們絕不願意讓此事發展下去,華爾街對此事的反彈是必然的。

徐楊認為,外資大行具有綜合性優勢,即包含投前輔導、投中路演、投後評級覆蓋在內的「一條龍服務」。「投行在IPO中收取的4%~7%的承銷費,其實可以比較容易地轉移到其它上市服務項目上去。」

他以Spotify直接掛牌項目為例,雖沒有聘請承銷商,但Spotify在財務顧問(FA)的選擇上,仍然是高盛、大摩和艾倫公司3家知名投行。他表示,「直接掛牌融資雖然不要求有承銷商,但還是要有專業的財務顧問,所以投行還是會深度參與。」

這也意味著,IPO這塊蛋糕,雖然面臨重新分配,但始終掌握在主流投行手裡。

天相投顧董事長林義相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強調,紐交所的直接上市制度不是要取代傳統IPO,而是提供一個並行的選擇。「如果從法律上不再要求發行股票和上市需要投資銀行,那麼發行股票和上市的全部責任,就落在了發行者和上市公司身上。」

林義相談到,實際上在新上市制度下,投行發展空間將會變得更大,投行發揮作用更為靈活。他表示,投行可以作為發行者自主選擇的服務提供者,比如通過籤訂協議方式成為企業的顧問,雙方只需要用商業方式確定好權利與義務關係。

A股看到了什麼

A股能否借鑑紐交所的直接上市制度,引發市場關注,但業內普遍認為,時機條件還不成熟。

林義相告訴記者,A股現階段不可能鋪開,目前條件不具備。「沒有專業中介機構的股票發行前提,是要有嚴格的法律法規,不打折扣的監管以及發行人承擔完全的責任,並通過發行人與中介機構的商業合同把後者的責任做實。」

但他建議,可以逐漸創造條件,考慮到上市公司相比IPO企業更被投資者熟悉,可以嘗試A股增發項目先行借鑑紐交所的直接掛牌融資制度,上市公司自由選擇是否聘請承銷商抑或顧問。「前提是一定要落實發行人責任,要達到信息披露要求,即真實、準確、完整、及時,不能打折扣;監管措施也必須落實到位。」

深圳一名資深投行人士表示,要想落地直接上市融資制度,需要有非常成熟的資本市場基礎建設,比如要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壓實發行人及中介機構責任;投資者教育;市場出清機制;豐富的風險對衝手段等。

上述問題一直以來也同樣是SEC所重視的。在SEC宣布批准紐交所直接上市計劃的同日,SEC委員在聲明中強調,「我們必須記住,直接上市仍然是註冊發行,聯邦證券法的反操縱條款仍然適用,並且將有各種各樣的參與者參與首次發行,他們都將履行重要的看門人職能,包括發行人的財務顧問,迄今為止,直接上市的企業中,也有參與傳統IPO的投行」。

據了解,在SEC批准紐交所的計劃之前,雙方經歷長時間的爭執,投資者保護問題就是焦點。

至今SEC內部仍有不同聲音,美東時間12月23日,SEC兩位委員表態不支持直接上市,擔憂可能未顧及投資者保護問題。她們稱「紐交所的提議代表了一個本可以是充滿希望和創新的實驗。但不幸的是,這一規定未能解決投資者保護方面的真正問題。因此,我們無法支持這種特定的方法。在深入研究具體細節之前,我們認為,必須承認,目前的上市進程遠未達到完美。除此以外,這種結構通常會對發行人徵收相對較高的費用。市場參與者和SEC應繼續探索創新IPO流程並使之現代化的途徑,但不能以犧牲投資者保護為代價。」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相關焦點

  • 瑞銀亞太投行主管金弘毅:看好2021年A股IPO市場,仍會有中國企業...
    金弘毅認為,近年來資本市場的一些趨勢變化仍將延續,包括中美關係之下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某些行業赴美上市依舊是最佳選項、中國資本市場持續對外開放等。在註冊制進一步推廣之下,A股IPO的時間大幅縮短,瑞銀證券也將多方面參與A股一級資本市場。
  • 投行圈刷屏了!離證監會最近、中國「最牛」列印店要IPO了!沒在榮大...
    來源:中國基金報投行圈刷屏了。「中國最牛列印店」,要準備上市了!和街邊列印店最大的不同是,前來這家列印店的客戶很特殊。除了券商和投行人士,還有各家企業的律師、董秘、財務總監等。趕上旺季,店內每天人滿為患,據說,壟斷了全國90%的上市申報材料印刷市場。
  • 轄區開展投行業務券商注意了!深圳啟用上市輔導新系統,申報材料...
    財聯社(深圳,記者覃澤俊)訊,2月14日,深圳證監局發出啟用上市輔導新系統的通知,通知表示,已於2020年1月啟用該系統,請轄區內開展業務的證券公司儘快熟悉系統功能。受到疫情影響,證監會、中注協、證券業協會均發出業務延期通知,延長了資本市場相關業務的披露和受理時限。
  • 成為中概股赴美上市標配,老虎證券的「另類」投行進階史
    從2017年底參與搜狗IPO分銷至今,老虎證券投行已發展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尤其在國內科創圈,出海新經濟企業幾乎都會把老虎證券列為標配投行。三季度市場關注度最高的貝殼、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秦淮數據赴美上市背後都有老虎投行的身影。聚焦新經濟並不斷增強業務「重量」是老虎證券投行這一季度來的發展軌跡。
  • 改革進行時,券商投行調整「舞步」
    新三板精選層也可以看做是註冊制改革的一部分,在審核和監管方面也會延續註冊制的理念和具體要求,不止擴大了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更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註冊制下IPO的審核節奏會更快,審核標準不會降低,但會更加寬容,為企業提供了融資選擇,必然也會給保薦機構帶來更多的業務和機遇。」王磊表示。
  • 瑞幸咖啡「打一折」 多家A股上市公司無奈「躺槍」!證監會罕見強烈...
    不管在何地上市,上市公司都應當嚴格遵守相關市場的法律和規則,真實準確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中國證監會將按照國際證券監管合作的有關安排,依法對相關情況進行核查,堅決打擊證券欺詐行為,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瑞幸咖啡註冊地在開曼群島,經境外監管機構註冊發行證券並在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上市。」
  • 華泰證券:從創業板註冊制看投行新發展
    ,對發行、上市、交易、再融資及併購重組、信息披露、退市等基礎制度進行全方位變革。我們認為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有望成為存量市場註冊制改革的先行者,將為全面註冊制改革積累經驗,並充分平衡新舊投融資者利益,創業板生態重塑也有望充分激發深層活力。券商是資本市場核心參與者,短期看項目儲備豐富券商有望直接受益,中長期看改革或將驅動券商投行持續推動高階轉型升級。大型券商投行有望憑藉綜合優勢構築核心競爭實力,行業馬太效應或將加劇。
  • 沒在榮大通宵過 就沒幹過投行……
    來源:中國基金報投行圈刷屏了。「中國最牛列印店」,要準備上市了!和街邊列印店最大的不同是,前來這家列印店的客戶很特殊。除了券商和投行人士,還有各家企業的律師、董秘、財務總監等。趕上旺季,店內每天人滿為患,據說,壟斷了全國90%的上市申報材料印刷市場。
  • 「原創」李雯鳳:疫情對香港資本市場的衝擊及在港中資投行的對策
    發行數量和規模的驟減直接反應了市場的態度。 在股票市場大幅下跌的背景下,全球高風險資產普遍遭受拋售,這也影響了債券二級市場的走勢,其中中資美元債也出現較大幅度下跌,高收益債券的下跌更為嚴重。對比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數據可見,2020年第一季度在港申請IPO上市的公司數量急劇下降,從上年的115家下降為44家,而且聆訊通過的公司數也從34家降至15家,足以看到在疫情影響之下,企業上市的意願和熱情大大下降。另外,上面的比較還可看到,募資規模也較2019年下降了三分之一,投資端的收緊或資產規模集中偏中小型的趨勢都未能進一步給予企業上市更強的動力和信心。
  • 突圍投行,老虎證券的中場戰事
    即便手中有可轉化為買方的零售流量,能將通常賣給基金經理的股份,直接提供給用戶認購,但老虎證券還需要解決兩個問題:對外,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券商,怎樣能獲得企業信任並說服其認可老虎參與IPO的價值,畢竟項目的源頭是發行人公司;對內,如何從一家純2C業務的券商向B+C混合業態過渡。
  • 投行權威解讀!再融資新政五大變化及影響,上市公司融資該注意什麼?
    2020年2月,證監會在前期徵求意見基礎上正式發布修訂後的關於上市公司再融資相關規則。此次再融資制度修訂是證監會近年持續完善再融資市場化機制、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措施。  2018年11月份以後,監管部門進一步修訂相關政策鼓勵上市公司開展再融資。本次再融資新政一經推出,便得到市場的踴躍響應。
  • 上市前夕捷心隆控股炒掉8家包銷商還要推遲上市 原因為何?
    此外,此前與包銷商籤訂的包銷協議終止,終止後,公司也將另聘包銷商籤訂新協議。有香港投行向證券時報記者稱,「出現這種臨時換包銷商的情況,基本能斷定為公司與包銷商在定價方面沒有達成一致。在認購不足的情況下,包銷商也不太願意自掏腰包認購份額。」
  • 全球最大獨角獸A股上市輔導兩大投行中標!幾千個億萬富翁在路上
    在宣布啟動上交所科創板和港交所主板同步上市計劃20餘天后,螞蟻集團上市輔導備案文件披露,而這也意味著螞蟻集團IPO進入實操階段。從公開的信息來看,此次螞蟻集團上市由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證券兩大一線投行保駕護航。
  • 李峰:納斯達克的新鮮事——直接上市,不必IPO
    一直接上市和首次公開發行(IPO)的區別直接掛牌的公司無需從外部募集資本,也不需要聘請投行擔任承銷商。上市流程主要是將公司原有股東和員工持有的股份直接在交易所掛牌交易。原股東隨時可將持有股份變現,沒有鎖定期。但因為沒有發行新股,因此融資效率較低。首次公開發行,也就是通常大家認知的IPO,比較容易理解。公司在IPO之前需要聘請投行作為主承銷人,發行新的股份,承銷商會在發行前對發行價格、時間、規模進行路演詢價。上市後發行人可以快速募集資金,但原有股東普遍面臨一定的禁售期。
  • 理想汽車在美上市,我國的上市流程是怎樣的?
    理想汽車於北京時間 7 月 31 日晚間正式以「LI」為股票代碼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成為繼蔚來汽車後,第二家在美上市的國內「造車新勢力。盡職調查,保薦機構與其他中介機構對公司進行盡職調查,問題診斷,專業培訓以及業務指導,企業需完善組織和內部管理,對企業行為進行規範。輔導驗收,向註冊地證監局申報驗收,完成驗收備案工作。
  • 券商投行終於迎來再融資大年!疫情不擋熱情,市場或兩極分化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王玉玲 再融資新規落地一周,各方影響持續顯現。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投行作為定增業務鏈上最直接的受益方,早就抓緊時間窗口,提前進行布局。絕大多數徵求意見稿的核心條款在正式稿中得以保留,包括鎖定期縮短、折扣率提升、鎖價發行放開、發行對象數量增加、批文有效期延長、減持限制解除、創業板盈利及指標條件取消等,還進一步允許上市公司將非公開發行股份數量由發行前總股本的20%提升至30%等,超出市場普遍預期。
  • 讓人心服口服,亞投行的五年這樣走過——專訪亞投行行長金立群
    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創新運營管理,絕對不允許腐敗  1月16日不僅是亞投行開業運營五周年的紀念日,也是金立群正式開啟第二個行長任期的日子。  訪談中,金立群多次提到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兄弟單位」。實際上,幾十年職業生涯裡,金立群與國際機構交道頗深。他既擔任過世行中國副執行董事,也當過亞行首個中國籍副行長。
  • ...投行女員工辭職,「讓道」家族企業上市!券商「帶資源」員工怎麼...
    在該項目中,實際控制人的女兒在保薦機構工作,儘管不是項目組成員,也並非在投行擔當要職,但其就職是否會影響保薦機構的獨立專業判斷,已成為交易所關注重點。交易所第二、第三、第四輪問詢中連續追問該事項是否影響保薦人獨立性。最終,該名員工在12月從保薦機構辭職。
  • 移投行:「包子第一股」,在此一役
    目前,巴比饅頭在全國有2700家店,年營收近10億,成為中國面點行業的龍頭企業。 光是賣包子年銷人民幣20多億,坐擁3,000多家店,中飲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飲巴比」)日前獲大陸證監會IPO審核(首發)通過,該公司董事長劉會平靠品牌化經營+標準化生產+連鎖化銷售,才讓公司成為第一個靠賣早餐上市的餐企。
  • 《投行風雲》:投行版「實習醫生格蕾」?
    HBO最近開播了一部新的英劇《投行風雲》(Industry)。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本劇的話,那麼它大概可以算是投行版《實習醫生格蕾》(Grey’s Anatomy)。事實上,本劇第一集裡,投行老大面對一堆剛畢業被招入的新人就表示,「看看你的身邊人,你們中有一半人在6個月之後就不會在這裡。」 這也是當年《實習醫生格蕾》第一集裡的經典內容。相似題材的美劇,第一反應當然是《億萬》(Bill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