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強火箭炮有多牛?炮彈飛行300公裡,落在靶心幾米遠位置

2020-12-13 騰訊網

重炮嘶吼,拔山扛鼎!我國系列火箭炮型號之多是當今世界非常少見的,尤其是大口徑遠程火箭炮以超遠射程和精準火力覆蓋獨領風騷,如今我國已經發展出了射程超過400公裡、堪比近程戰術飛彈的火箭炮,為何我們沒有大規模裝備呢?本文將從歷史和現實來全面了解近幾十年我國火箭炮發展的真實水平。

神鷹-400火箭炮

火箭炮誕生於二戰時期的蘇聯,研製初期由於該武器嚴格保密並不被外界所熟知,直到第一次投入實戰其強大的火力打擊著實讓各國震撼到了。1941年德國率軍攻佔了蘇聯戰略重鎮奧爾沙,當德軍在火車站正加緊為前線補給物資時,一陣響徹天際的嘶吼聲讓德軍徹底懵了,7門炮齊開火,不到10秒鐘從天而降的密集炮彈將火車站內的物資及士兵幹掉了一大半,這給倖存下來的德軍造成了精神上的巨大震撼,但是並不知道蘇聯使用的是何種武器,因此有人稱它為「鬼炮」。直到後來德軍在莫斯科會戰期間繳獲了一門火箭炮發射器,蘇聯這款大殺器才由此被慢慢揭開了神秘面紗,這就是火箭炮的原始雛形「喀秋莎」。

「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的正式名稱為BM-13型火箭炮,這是一種利用軌道發射火箭彈的裝備,發射裝置包括滑軌床、炮架、迴轉盤、瞄準器、發射器等組成,一門炮安裝有8條滑軌,每條滑軌上下各有一枚132毫米火箭彈,總共有16發,最大有效射程達8.5公裡,一次齊射16枚僅用時不到10秒鐘,這種射速在當時來講是任何火炮都達不到的,但是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精度差,單發打擊命中率很低,只能用作大面積火力覆蓋、火力壓制、摧毀堅固工事等,為蘇聯軍隊立下了汗馬功勞。值得一提的是整個系統由卡車託運,因此在完成攻擊後可迅速撤離發射陣地,機動性非常強。

「喀秋莎」火箭炮

7門「喀秋莎」火箭炮首次實戰打擊奧爾沙火車站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戰役讓德軍徹底領悟了火箭炮的神威。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蘇聯共投入了1400多門「喀秋莎」,其「喪心病狂」般的火力為全殲30萬德軍立下赫赫戰功。在白俄羅斯戰役中蘇聯拉出2300多門「喀秋莎」,柏林戰役中蘇聯拉出3200多門「喀秋莎」,均立下了扛鼎之功,打得德軍聞風喪膽,形容其強大的火力如同「鋼鐵在融化、土地在燃燒」。

「喀秋莎」火箭炮

由於「喀秋莎」火箭炮出色的戰場表現,二戰結束後很多國家都紛紛投入到研製火箭炮的熱潮中,這時候誰的射程遠、精度高、數量多,誰就優勢明顯,我國由於缺少重型火力壓制武器,在歷次戰役中都吃了不少虧,因此我國也對這款大殺器表現了極大的興趣,引進少量「喀秋莎」後,於1948年在河北組建了火箭炮研究室,經過兩年艱苦攻關終於誕生了我國第一款火箭炮,這就是A3式6管102毫米野戰火箭炮,最大射程達到了5公裡,這讓我國炮兵整體實力提升了一大截。

早期裝備的火箭炮

炮兵在戰場上的作用非常明顯,可以說對於戰爭的勝負起到決定性作用,在朝鮮戰場上炮兵再一次用實力證明了一切,我志願軍炮兵裝備了從蘇聯獲得的「喀秋莎」火箭炮和仿製的A3式6管102毫米野戰火箭炮,1951年9月1日誌願軍火箭炮進行了「首秀」,24門火箭炮齊開火,384枚炮彈瞬間傾瀉到了美軍陣地,一輪打擊過後囂張的美軍損失慘重,隨後步兵發起衝鋒,將敵方兩個營徹底打垮,一舉佔領了陣地。在之後的上甘嶺戰役中,火箭炮的一次大規模齊射敵軍被徹底打懵了,甚至有美軍在報告中指出:志願軍使用了核武器。

「喀秋莎」火箭炮

韓戰結束後我國火箭炮的研製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被稱為「遊擊利器」的63式107毫米火箭炮,被稱為火箭炮中的AK-47,具有重量小、便於攜帶的優點,適用於山地、叢林、戈壁等地區作戰,成為了被山寨最多的中國火箭炮,雖然其最大的缺點是精度差、火力覆蓋面較小,但是發射極其簡單,甚至不需要發射架,兩根導線加上一節乾電池就能解決。

63式107毫米火箭炮

火箭炮發展較早的蘇聯,和63式火箭炮同時期的122毫米BM-21「冰雹」火箭炮射程達到了20公裡,射速和威力都不是63式火箭炮能夠比擬的,為了能夠獲得一款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威力火箭炮,在吸收了「冰雹」火箭炮威力大、射速高的優勢後,我國發展出了一款精度更高的81式122毫米火箭炮,並且開始大規模裝備炮兵部隊。

122毫米BM-21「冰雹」火箭炮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火箭炮技術一直不溫不火,直到蘇聯解體後,原本軍工體系健全的蘇聯被分解為多個國家,分散於各加盟國的產業也被各自壟斷起來,加上由於解體後經濟一塌糊塗,根本拿不出太多錢來發展先進火箭炮,美國也無心發展火箭炮技術,火力支援任務基本都交給武裝直升機和攻擊機來完成,這給了中國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絕佳機會,在引進俄羅斯300毫米龍捲風火箭炮後,中國火箭炮技術由此開始真正騰飛了。

俄羅斯300毫米龍捲風火箭炮

在吸收了龍捲風各項優點後,結合我國多年積累的火箭炮技術,PHL03式300毫米多管遠程火箭炮便由此誕生了,該型火箭炮具有射程遠、精度高、信息化等優勢,12根發射管分上、中、下三層排布,火箭彈最大射程達到了150公裡,作戰時僅需3分鐘就能達到發射狀態,在得到目標信息後,一切準備工作可自動完成,所有炮彈齊射時間為38秒,完成打擊任務可在一分鐘內撤離發射位置, 採用眾多新技術的03式火箭炮在射程、精度、威力等方面完全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但是在裝彈反應時間上與美軍模塊化設計的M270火箭炮無法相提並論。

PHL03式300毫米多管遠程火箭炮

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首次亮相的PHL16型火箭炮就很好的解決了裝彈時間長的難題,採用自動化裝彈系統,只需10分鐘即可完成裝彈。該型火箭炮採用制導火箭彈,據研製總師湯祁忠介紹說,經過10年艱苦攻關、成功攻克了120多項技術難題,最大射程達到了300公裡,採用制導火箭彈以後,打擊精度基本達到了戰術飛彈的水平,也彌補了我國炮兵300公裡的火力打擊空白,海岸發射完全能夠實現跨海精確打擊,值得一提的是該套武器系統的設計理念為後臺專業型、操作「傻瓜」型,普通人15分鐘即可學會發射流程,可以說這就是我國火箭炮的最高水平。

PHL16型火箭炮

眾所周知,火箭炮如同普通火炮一樣,口徑越大意味著射程就越遠,如果想要提高火箭炮射程最簡單的就是增加發動機燃料,彈體過長的話會對火箭彈飛行性能產生不利影響,此前我國裝備的300毫米火箭炮射程最大為200公裡,在不增加口徑和彈長的前提下提高射程,這本身就很難實現。我國科研人員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借鑑運載火箭技術,即增加火箭彈級數,也就是將原本為只有一級的火箭彈變成兩級,當一級燃料消耗完後就會自動脫離彈體,然後二級發動機點火,繼續完成打擊任務。我國科研人員經過多次試驗,該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並且在一次測試任務中,採用兩級技術、安裝4片鴨式控制翼的火箭彈飛行了300公裡後成功擊中圓形靶區,距離靶心僅有幾米遠,這點誤差對於大威力火箭彈來說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遠程火箭炮

射程300公裡並不是終極目標,我國精密機械進出口公司和四川航天工業公司聯合研發的衛士-2D(WS-2D)、航天科工集團的神鷹-400(SY-400)火箭炮系統最大射程達到了400公裡,口徑也達到了400毫米,與其他火箭炮不同的是,神鷹400採用垂直發射方式,與彈道飛彈極為相似,這兩型火箭炮系統均只用於出口,那麼如此遠距離的火箭炮我國為什麼不裝備呢?

衛士-2D火箭炮

其實根據《飛彈技術控制公約》規定,不允許出口射程超過300公裡、有效載荷大於500公斤的飛彈,而火箭炮則並不受此公約限制,很多國家都是因為技術和資金所限,根本無力研發自己的彈道飛彈,因此進口超遠程火箭炮是用來充當近程戰術飛彈來使用,另一方面我國基本形成了近中遠射程以火炮、火箭炮、戰術飛彈為核心的打擊體系,超過300公裡射程與戰術飛彈打擊範圍重合,這個距離的目標可由大量裝備的近程彈道飛彈來完成。

東風11彈道飛彈

我國目前裝備有多款主力火箭炮,包括PHL-03式300毫米遠程火箭炮、PHL-11式模塊化122毫米火箭炮、PHL-16式最新型火箭炮等等,在技術不斷迭代更新的當下,相信我國未來會出現更多讓人意想不到的新型火箭炮系統。

新型模塊化火箭炮

相關焦點

  • 射程高達300公裡的火箭炮,性能有多厲害?英媒:這是「不合邏輯」武器
    如今,火箭炮已經在各國範圍內得到廣泛應用,我國也不例外,研製的火箭炮射程更是被提升至300公裡,覆蓋面堪比6個足球場大小,將美俄兩國甩在身後。01.火箭炮威力有多大?要想了解火箭炮的威力有多大,從其誕生地就能看出來,據了解,現代火箭炮研發自蘇聯人之手,其在傳統火箭炮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改良,按照他們一貫的風格,火箭炮在火力以及射程上具有相當強大的優勢,尤其是遠程作戰,加上炮彈間隔時間短,在短時間就能發射成千上萬的炮彈,震懾力度十足。正是因為這樣,火箭炮被各國視作火力覆蓋首選武器。
  • 難怪不重視火箭炮,美新炮彈長了眼睛,炸毀65公裡外目標
    其實它就是制導炮彈,可見,美國在制導炮彈技術上取得了一些領先優勢,未來可能會和世界各國拉開代差。美國在進行新型火炮試驗的同時,也做了一個對比試驗,就是發射一枚非制導炮彈,卻偏離了600多米,根本和制導炮彈沒法比,但是和一些其它非制導炮彈對比,偏的並不是特別多,而且非制導炮彈也打出了65公裡以上的距離,這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成績。
  • 中國最強火箭炮讓飛彈失業,500公裡破門而入,跨越海峽不求東風
    長期以來,中國軍隊由於火力不足恐懼症的影響,竭力發展陸軍自身的火力支援武器。加上不能得到類似美軍那種隨時隨地的空軍對地支援,要想打擊遠距離目標,就需要依靠自己本級的炮兵火力,因此在遠程精確打擊火力方面投入了極大的精力。遠程火箭炮作為所有陸軍支援火炮中射程最遠、威力最大的裝備,自然得到了優先的發展。
  • 火箭炮實力對陣:印軍射程70公裡,我軍遠程火箭炮150公裡
    印度在軍火貿易一點都不手軟,印度國防部批准了一項高達52億美元的武器採購計劃,引進自俄羅斯的12管9K58式300mm「旋風」自行多管火箭炮。這款武器在之前就已經被曝光了,並且進行了試射,射程才70公裡,遠不是我國遠程火箭炮150公裡射程的對手。
  • AR-3型火箭炮:射程高達600公裡,有戰術彈道飛彈的威力
    目前,AR-3型火箭炮,普遍裝備了我陸軍各集團軍的遠程火箭炮旅,對外簡稱「遠火旅」,一般裝備的是300mm火箭彈,發射300mm無制導火箭彈時射程為90公裡,比當年934工程期間,從俄羅斯引進的9K56型「龍捲風」火箭炮的射程70公裡提高了20公裡。
  • 上百輛火箭炮將部署邊境,一輪齊射千枚炮彈,印實力或將大幅提升
    根據合同內容,印方將要委託這幾家公司製造火箭炮,這些火箭炮將會在大約4年以後完成。 屆時上百輛火箭炮將部署邊境形成對鄰國的威脅,這些火炮主要配置地區是印度東部和北部邊境。近期印度在邊境地帶與鄰國關係較為緊張,這主要是因為印方最近的外擴政策所致。印方公開表示要在這些區域部署新設施,明顯要加以脅迫與其敵對不友好的國家。
  • 中國火箭炮製造技術遠超俄國,俄在2027裝備龍捲風S遠不如中國?
    改進後,「龍捲風S」火箭炮的射程從原來的70公裡提高到了120公裡,最主要的是,這款火箭炮裝載了新型的自動化火控系統,該系統能夠利用GLONASS衛星輔助進行定位瞄準,大大提高了這款火箭炮的反應速度和射擊精度,使它的單炮能夠同時打擊8個需要單獨計算彈道的目標。
  • 中國火箭炮射程能覆蓋印度新德裡和臺灣全境,你管這叫火箭炮?
    《今日印度》指出,根據印度戰略專家表示,印軍部署的「龍捲風」遠程火箭炮有效射程為90公裡,可擔負前沿打擊作戰任務。 而中國最新部署的03型遠程火箭炮(PHL-03)的最大射程為150公裡,還能在衛星制導下實施精準打擊。這就意味著在印度火箭炮還沒有進入陣地的情況下,就很有可能被中國的火箭炮給「團滅」了。
  • 我國火箭炮射程超過300千米?看地圖就知道,這可是小國戰略飛彈
    經常看央視軍事頻道的人應該都知道,中國的火箭炮是經常露臉的一種武器。大家如果了解國外的軍事武器發展,會發現火箭炮在國外其實沒有那麼受歡迎,中國可以說是最喜歡火箭炮的國家,而且沒有之一,甚至超過了曾經非常喜歡火箭炮的俄羅斯以及前蘇聯,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蘇軍為何對喀秋莎火箭炮情有獨鍾?10秒鐘能拆掉一座大樓!
    在整個衛國戰爭期間,蘇聯紅軍總共裝備了2400門BM-8火箭炮,6800門BM-13喀秋莎火箭炮,還有1800門BM-30/31重型火箭炮。BM-13喀秋莎火箭炮沒有發射管,依靠導軌發射,火箭尾部安裝有穩定尾翼,飛行時,空氣動力的作用點(壓力中心)位於全彈質心的後面,可以形成足夠大的穩定力矩,來保證火箭彈飛行的穩定。
  • 蘇聯紅軍的「風暴女神」,喀秋莎火箭炮的戰爭傳奇
    在整個二戰中,這種火箭炮以瘋狂的火力打擊聞名,雖然它的準確度不怎麼高,但勝在數量——各種型號的「喀秋莎」在戰爭中生產了近萬門之多。在慌亂中德軍倉促發動反擊,然而BM-13早已離開了陣地,德軍的炮彈都落在了空地上。「喀秋莎」的首戰告捷也為它此後在蘇軍中的大量使用奠定了基礎。在「喀秋莎」的影響之下,二戰期間還有很多國家也開發了屬於自己的火箭炮:德國有使用SdKfz-4型半履帶裝甲車作為底盤的42mm火箭炮;美英兩國也在M4A1坦克和水路吉普上安裝了火箭發射器,使其成為複合型武器。
  • 美國300公裡,俄羅斯90公裡,中國呢?
    文/行人 提起火箭炮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遠程火箭炮也因為其射程遠,威力大,精度高而被譽為「戰爭之神」。現在世界上遠程火箭炮發展最好的三個國家,分別是中國,俄羅斯和美國,那麼這三個國家的遠程火箭炮都能打多遠呢?
  • 俄羅斯新旋風火箭炮,一次炸翻100個足球場,但射程只有中國一半
    1976年前蘇聯開始研製「龍捲風」多管火箭炮,有12個發射管,可以發射口徑為300毫米的遠程火箭彈,1987年該「龍捲風」服役。「龍捲風」多管火箭炮可以算作第三代多管火箭系統。它採用了初始段簡易慣性制導,還採用姿態控制、彈體旋轉穩定和自動修正技術,火箭彈的散布精度控制技術。通過彈上的自動修正系統、陀螺定向儀和燃氣控制系統三者配合,使射擊精度大為提高。
  • 中國「衛士-2D」火箭炮射程世界第一,美國「坐火箭」也追不上
    據美國《軍事新聞》網站近日報導,美國陸軍準備為現有的遠程多管火箭系統(GMLRS)提高射程,以使射程翻倍。根據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該項目的副總裁介紹,提高射程後的GMLRS火箭彈會發射到150公裡之外,而目前這一數字僅僅為75公裡。據悉,GMLRS火箭彈當前有兩種型號,為一體化制導和可替換制導。
  • 喀秋莎火箭炮有何優點?生產成本低,炮彈威力不小
    喀秋莎火箭炮有何優點?生產成本低,炮彈威力不小 二戰中各國實際上都搞了火箭彈,但是只有蘇聯用得比較廣泛並且打出名氣,德國也有自己的各種火箭炮,只不過配備給了支援部隊作為特殊武器使用,很多時候數量既不夠多,也沒集中使用,而且還經常只是拿去發射煙幕彈和燃燒彈,就連英國人都有床墊火箭炮,火箭彈生產成本還低於喀秋莎不少,因為RP系列火箭就是一個通用的3英寸火箭發動機接上海軍的4.5英寸高爆彈彈頭
  • 真實的上甘嶺戰役打得有多激烈?喀秋莎火箭炮對戰美軍炮彈
    在我國戰爭期間,有這麼一場戰役以轟炸成名,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我軍用秘密武器把敵軍陣營炸得七零八碎,那就是上甘嶺戰役,一場激烈又難攻的戰役。當時美軍選擇在凌晨三時進攻,用最快的速度集中三百門大炮、四十架飛機以及一百多輛坦克,全軍向上甘嶺地區五聖山前沿兩個高地進行大規模轟炸,據史料記載,在我方陣地上平均每秒會落下六發炮彈,不間斷地火力轟炸讓我軍難以抵擋。
  • 繼中國之後,俄羅斯也把遠程火箭炮裝箱了,威力堪比彈道飛彈
    據militaryleak.com網站近日報導,駐紮在俄羅斯南部阿斯特拉罕地區的南部軍區火箭軍部隊已全部換裝先進的9A53-S「狂風-S」多管火箭炮系統(MLRS)。這支擁有1000名軍人和100餘件現代化軍事裝備的重型火箭系統部隊於2018年底組建,其中列裝的軍事裝備裡就包括「狂風-S」多管火箭炮系統戰鬥/運輸裝填車。2019年訓練結束時,該部隊的一個編隊被授予「突擊隊」的榮譽稱號。
  • 被俄軍吊打以後,烏克蘭急忙魔改遠程火箭炮,讓越南垂涎欲滴!
    目前烏克蘭主要繼承了前蘇聯的武器裝備,火箭炮也不例外。烏克蘭軍隊中最常見的蘇聯時期裝備的火箭炮有三種,包括BM-21「冰雹」40管自行火箭炮,BM-27「颶風」220毫米火箭炮, 9A52「龍捲風」300毫米遠程火箭炮,不過,這些火箭炮全都太老舊,而且缺乏零備件和彈藥補充,如果不進行升級,就不能滿足21世紀的現代要求。
  • 喀秋莎火箭炮有多猛?7輛一輪齊射,德軍還以為在被一個師轟炸
    然而毫不誇張地說,電影中已經拍得很保守了,歷史上的喀秋莎,每次登場都是天降正義,炮彈洗地,二戰中德軍對此感受就尤為深刻。喀秋莎火箭炮大名叫做BM-13,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6天後蘇聯組建了獨立火箭連,裝備了先期生產的7輛BM-13外加3000枚火箭彈。
  • 細談火箭彈,這種介於炮彈和飛彈之間的彈藥,真的很不講理
    一些比較特殊的火箭彈因為需求也會安裝制導裝置,這種火箭彈被稱之為有控火箭彈(也就是飛彈),飛彈和火箭彈完全相反,它追求的是精確打擊甚至是全球精確打擊。火箭彈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火力密度,因為火箭彈在發射的時候產生的後坐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計,能並列數管甚至是數十管制成多管火箭炮,並以很快的速度發射出去,突襲時間極短,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彈藥的投放,壓制能力極強的同時生存性也比傳統火炮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