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華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豐電子」)位於蘇州吳江開發區,目前有8000多名員工,主要生產電子元器件,原為一家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近日,在加大智能化改造投入後,華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達產率現已超90%。
受疫情影響,不少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復工之路相對艱難,勞動力短缺、員工「返崗率」不足等,困擾著企業。但華豐電子卻跳開了「返崗率」的困擾,達產率現已超90%。
這個數字背後,是吳江開發區鼓勵引導企業加大智能化改造投入、一年5000萬元獎勵企業「機器換人」等系列政策引導。
在吳江開發區,有許多與華豐電子相似的企業。他們進行智能化改造的初衷不盡相同,或為擴大產能,或為降低成本,或為提高良品率,他們在智能化改造中投入也各有差異,但在此次疫情中,他們都表現出了相似的抵抗力:用工不是難題,產能恢復迅速。
他們成為吳江開發區疫情之下從容復工復產的一支精兵。在達產率普遍超過70%的「加持」下,吳江開發區正加速奔向智能製造高地。
機器換人:智能企業應對疫情有底氣
「機器一開,產能就來!」面對疫情,華豐電子副理張宏彰對公司花大價錢投入改造的智能化生產線非常滿意。
「機器換人」讓華豐電子對人力的依賴大大降低,員工已從11000餘人下降到8000餘人。在可見的未來,這一數量還可能再降。
人力雖然在減少,但企業的產能不降反增。尤其在疫情期間,當很多企業還在因為招不到人而無法復工時,華豐電子的生產設備已進入正常運行狀態。對完成今年的發展目標,張宏彰充滿信心。
在吳江開發區,經過「機器換人」的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大體與華豐電子類似。博眾精工、英格索蘭、康寧、恩斯特、索格菲、岱高、特意科、嘉諾環境、中達、瑞儀、亨通光棒等一大批智能製造企業正在加速釋放產能,帶動吳江開發區製造業整體復甦。
智造企業的火熱開工,讓其他企業看到了「機器換人」帶來的生產效率提升,由此不少企業行動起來,加入到「機器換人」的浪潮中。滬華五金電子(吳江)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我們以前也進行過智能化改造,但一開始感覺這方面的投入要比招工代價大,所以後續力度不是很大。現在,我們逐步加大了投入力度。」滬華五金總經理汪合肥說,目前公司引入了AR視覺系統與現場自動化生產線連接,使得生產自動化水平已趕上其他企業,目前公司復工率已達90%。
吳江開發區推動「機器換人」的成效,在此次疫情中得到檢驗。據了解,近年來,吳江開發區加快企業「機器換人」步伐,突出政策導向引領與智能平臺建設,不斷激勵企業上馬智能裝備。2019年,吳江開發區共有84家企業享受「智能工業高質量發展扶持政策」,涉及獎勵資金近5000萬元。今後,吳江開發區還將持續以「機器換人」為抓手,促進傳統產業進行自我革新,適應時代發展。
「新基建」提速:工業網際網路助企穩產
前不久,吳江開發區獲得了一項榮譽——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工業網際網路標杆園區。
博眾精工是工業網際網路標杆工廠之一,企業在架設工業網際網路時,原先主要考慮的是優化管理與生產流程。在疫情來臨後,工業網際網路卻發揮了很多意料之外的功用。
疫情期間,為了加快復工復產,博眾精工新增了遠程辦公系統,為部分員工居家辦公提供系統保障。此外,企業增設的人員臨時出入系統、體溫日報系統和封閉式管理系統,也為疫情防控增加了「電子籌碼」。快速流通的信息,讓企業成功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之間找到了平衡點,也讓企業能夠快速獲知各方需求,有計劃安排生產。
在博眾精工復工達產的實踐中,工業網際網路只能算是「牛刀小試」。站在區域層面,吳江開發區有著更大的雄心。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步伐的保障,為「拉起」區域級別的工業網際網路,吳江開發區作了充分準備:截至目前,光纖到企覆蓋率達100%,開通5G基站超130個,且區域內已有部分龍頭企業正在開展基於5G網絡的工業網際網路試點項目。
未來,吳江開發區將依託工業網際網路形成地標產業。這一過程中,吳江開發區將科學制定、合理規劃工業網際網路技術路線和發展路徑,統籌實現技術研發、產業發展和應用部署良性互動,聚焦優勢行業,攻關工業網際網路核心技術,培育工業網際網路龍頭企業。
區委常委、吳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範建龍表示,吳江開發區將以江蘇省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工程「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業」基地建設、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第二批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為核心,在政策支撐、資源供給、資金投入、人才供給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並以自貿區聯動創新區建設為契機,釋放改革紅利,優化招商環境,繼續在全區工業網際網路發展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化危為機:南蘇州崛起「智造谷」
危與機,始終並存。疫情影響經濟社會發展,但也為智能工業的崛起提供了催化劑。
智能工業本就是吳江開發區的鮮明底色。以電子信息產業起家的吳江開發區,近年來努力在機器視覺、傳感器、自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伺服和執行部件等智能裝置方面實現突破,重大成套裝備及生產線系統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吳江開發區已成為擁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全球最大的先進無油空壓機、中小型挖掘機生產基地之一,國內最大的自動化系統集成基地之一。
吳江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期間,無論是復工速度還是產能釋放速度,智能製造企業都要遠超傳統企業,這讓不少傳統企業負責人動起了向智能工業靠攏的心思,而當一家家傳統企業完成轉型升級,整個傳統產業自然會「脫胎換骨」。
高質量發展必然以高質量產業為基礎。面對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吳江開發區正全力推進智能裝備產業園建設,全力招引優質項目,加快形成工業機器人、高端精密機械、智能控制系統和汽車智能裝備四個特色產業。
吳江開發區已經立下了成為「全國智能製造的示範」的宏願,其路徑之一,是打造南蘇州「智造谷」。
南蘇州「智造谷」是比智能裝備產業園更大的一個概念,這裡是規劃中的先進位造業集聚區,以新一代半導體顯示產業園(5G產業園)、智能裝備產業園、中歐產業園等為載體,加速集聚智能製造龍頭企業,打造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的高端智能裝備產業核心區,成為推動吳江開發區「二次騰飛」的重要增長極。
「智能工業是未來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範建龍表示,吳江開發區將繼續發揮智能工業全國領先的優勢,更大力度引入和培育優質智能製造項目,加大智能製造產業投入,運用產業引導基金、「機器換人」扶持政策等,加快轉換,形成新動能。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黃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