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汪子芳 通訊員 俞丹
隨著疫情防控態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復工復產的戰役也進入到「下半場」。
紹興以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硬、兩戰贏」為目標,引導人才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全市430家人才企業復工達產呈良好態勢。
生產珍珠粉的企業「跨界」消毒液,工業機器人公司研發新一代口罩機
疫情期間,口罩、消毒液等成為緊缺的重點物資。為支援防疫工作,紹興多家人才企業緊急跨界生產防疫物資,展現出「多面手」所具有的出眾能力。
位於紹興諸暨市的長生鳥藥業復工後,生產線上原本的化妝品改成了84消毒液。
「我們的核心業務是生產珍珠粉及其護膚品,但是疫情不等人。」公司董事長、省級引才計劃人才阮華君說,2月初,公司就決定生產84消毒液,作為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的主打產品與消毒液生產有共通之處,公司還擁有多名該領域研發人員。
長生鳥「跨界」後首先碰到了生產許可問題,在駐企指導員的協助下,企業在3天內申請到「84消毒液」生產許可資質,更是通過「綠色通道」,13天完成了原本需要240天的申請商標初審公告流程。目前,這條日產「84消毒液」50噸的全自動生產線正全天候運行。
無獨有偶,位於嵊州科創中心內的浙江大川機器人有限公司,以最快的速度進行口罩機的研發。作為一家工業機器人製造公司,該企業在引進的烏克蘭信息技術專家布諾寧的帶領下,利用一個多月集中攻關,終於研發成功更加智能、高效的新一代口罩機。
「口罩機的製造技術難度不高,難的是如何提高生產率和良品率,我們在口罩機上使用了更高質量的醫用剪刀,並調整了剪刀尺寸和安裝位置,優化了機械結構。」公司總經理趙鋆介紹,目前該口罩機生產的口罩已大量面市。
高新技術企業調整方向謀破局
疫情衝擊下,科技創新成為紹興人才企業提升「免疫力」的有力舉措。
位於紹興濱海新區的浙江普施康生物有限公司,研發出用於檢測新冠肺炎感染者IgM/ IgG的化學發光免疫磁珠試劑盒,該試劑盒以最低成本達到檢測速度更快、結果更優的效果。目前相關產品已獲得歐盟CE認證後,正著手準備出口國外。
「之前產品由於品牌知名度不高,很難進入公立的二級以上醫院,但是公司從未放棄科研創新,正是藉助這次疫情危機,公司產品不但進入了20餘家二甲、二乙醫院,甚至還進入了2家三級醫院。」公司董事長、國家級引才計劃人才餘波說。
科技創新是人才企業發展的底氣,機遇從來只垂青有戰略眼光的企業。
浙江澎湃生物是一家從事多肽研發、生產、銷售的生物醫藥公司,藉助用於化妝品生產的大蒜抑菌素,公司團隊研發的多肽養膚抗菌噴霧成功面市,作為首款含護膚功效的天然手部消毒產品,不僅達到了99%的廣譜殺菌功效,而且環保無毒、安全無刺激、經口無害,一經推出就獲得了市場高度認可。目前,企業已累計生產該款抗菌噴霧10萬餘支,同期銷售收入增長200%。
訂單數量逆市激增的還有紹興「海內外英才計劃」人才權五大帶領的福元科技,該公司研發的染色人工智慧項目,契合了紹興印染企業發展需求。特別是這次疫情,倒逼著紹興紡織印染企業加速智能化改造步伐。正是憑藉這一「硬核科技」,僅4月份,企業訂單數就已超過去年全年的一半。
人才企業開足馬力邁向「滿負荷」
5月,天氣晴朗、惠風和暢。紹興人才企業復工復產近三月,「我們不會因爆單而延誤,更不會因疫情而退縮」,省級引才計劃人才、紹興拓邦電子總經理張震華說。
拓邦電子是一家專注於研發工業生產添加劑,提升太陽能電池發電效率的企業,由於添加劑在產業鏈中屬於易耗品,企業在任何一個環節「卡殼」,都可能波及客戶企業停工停產。
據張震華介紹,企業復工初期,駐企指導員和對口部門天天上門送關懷,指導防疫措施,現場解決困難;公司員工返崗困難,政府提供專列包車返崗;員工出現短缺,政府組建雲平臺幫助「線上」招聘;企業流動資金困難,政府更是落實房租補貼、社保減免政策,紹興落實落地浙江省委組織部「助企八條」給企業送來了「及時雨」。
「我們公司正爭分奪秒把失去的時間追回來、把定好的進度搶回來、把落下的任務補上來,推動復工復產轉向滿工滿產,目前產能相比年前增加了20%,4月份銷售額相比去年同期增加30%。」張震華說。
在復工達產的路上,還有很多像拓邦電子這樣的企業。紹興「海內外英才計劃」人才樓朝平帶領積準生物,以體外診斷技術積累和經驗,為海外國家提供一站式新冠檢測解決方案,目前已經接下不少訂單。
紹興「海內外英才計劃」人才劉偉鵬帶領綠斯達公司,實行「開機不停機」,目前公司新增2條生產線,4月份產品銷量止降激增,同比提高26.3%。「海內外英才計劃」人才汪小明帶領浙江天雄工業技術有限公司,實現滿負荷生產,相關產品訂單已排到今年年底。
復工復產就是對抗疫情,達產達效就是護航經濟。從實驗室到生產車間,從紹興到海內外,紹興人才企業復工復產、達產滿產的步伐加快了,活動的深度和廣度回升了,紹興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硬、兩戰贏」中推動人才企業加速駛向生機盎然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