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稱他們是生命最後一程的擺渡人,有人稱他們是生命最後一站的守護天使。他們,就是遺體化妝師。
市殯儀館目前只有2名遺體化妝師,均為男性、「70後」。其中一名,已入行十幾年,為2萬多名逝者或美容或整形。他們用自己的雙手,讓逝者以最安詳、最真實、最美麗的面容,與親友、與這個世界靜靜地道別,給逝者的親屬以安慰。
【人物名片】
姓名:毋二亮、郝奇(化名)
性別:男
年齡:36歲
職業:市殯儀館遺體化妝師
座右銘:即使是最悲傷的離別,也要為逝者留住最美麗的容顏。
毋二亮在為逝者化妝
工作不允許恐懼
4月8日清晨,陽光暖暖的,讓人的心情也變得開朗。雖然是去殯儀館採訪,記者也沒那麼恐懼了。見到了當天值班的遺體化妝師毋二亮。36歲的他高高瘦瘦的,已換好工作服,一見人就露出暖暖的笑容。
在遺體整容室,毋二亮將美容工具準備妥當。「經常用到的是遮蓋霜、化妝粉、脫脂棉、酒精、腮紅、眉筆、調色顏料等,對於特殊的逝者,我們還準備有針線。」毋二亮說。「化妝要化得自然,讓逝者看上去就像睡著了一樣。」這是為逝者化妝追求的最高境界。毋二亮說,工作中不恐懼是假的,但工作不允許他們恐懼,也沒時間去恐懼。「這些活兒總得有人去做,它的價值我們看得見。」
毋二亮將逝者推到告別廳。
記者在毋二亮(右)的工作地點採訪
為逝者縫了1000多針
工作至今,毋二亮已為4000多名逝者化過妝。而他的師傅郝奇已為我市2萬多名逝者化過妝。毋二亮、郝奇都覺得為逝者化妝倒不是難事,最難的是給特殊逝者淨身和整形。郝奇還記得,幾年前,我市某企業的一名工人因工傷死亡,送到殯儀館。逝者全身幾乎只有肉沒有皮膚,當時的狀況慘不忍睹,包括逝者的家屬都不敢看。可以想像,家屬們是多麼渴望逝者能恢復到本來的模樣。毋二亮和師傅郝奇一起,用了一夜時間,縫了1000多針,然後再細細地為逝者化妝。看到逝者體面的樣子,家屬終於了卻了一樁心事。看到逝者家屬露出欣慰表情的一刻,郝奇覺得自己的職業沒有選錯。有時,他們還要為已腐敗發臭的逝者淨身、整容。這些逝者,有的是生前沒有親屬為其淨身,有的是親屬因為害怕而不願意為其淨身。作為遺體化妝師,毋二亮和郝奇沒有理由拒絕。他們覺得,這些逝者生前經歷了疾病、車禍等,導致身體變形、發臭,已經是很不幸的人了,他們唯有善待逝者,好好地送上一程,良心上才過得去。
請理解我們的工作
毋二亮跟師傅郝奇學習了一年多化妝技術,才開始獨立上崗。「我就是一個普通人,需要養家餬口。遺體美容是一門技術活,我覺得掌握了相關技術,在工作中更有競爭力。」毋二亮說。37歲的郝奇是一名退伍兵,被迫選擇了這一行,而且一幹就是10多年,郝奇已經成了行家裡手。當初,郝奇不但認真跟館內的師傅學化妝技術,還去上海市殯儀館學習了40多天。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自己的工作,郝奇選擇「神聖」二字。
然而,現實很骨感,不少人對他們抱有偏見,敬而遠之。毋二亮和郝奇不怕受苦受累,怕的是別人不理解。他們希望能獲得更多人的尊重,希望更多人消除對遺體化妝師這一職業的偏見。
珍惜活著的美好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生生死死總是相依相隨的。郝奇師徒不單單看到死,更看到了生。郝奇做遺體化妝師這麼多年,最大的感悟是要好好活著並善待親人,善待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活著多麼美好,沒時間抱怨,只想天天充滿正能量地活著,只想詩意地棲居在這個世界上。」長相斯文、白淨的郝奇說。
毋二亮說,人很脆弱,一停止呼吸,就永遠看不到這個世界的陽光,聞不到花香。工作教會他珍惜生活,珍惜擁有的東西。他最大的感觸是,有什麼夢想,就趕緊去實現,儘量少給人生留下遺憾。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樣的生存和死亡應該是最美的人生境界,也是遺體化妝師這個職業帶給讀者的生死感悟。
來源:焦作日報
焦作晚報丨JZWBWX
焦作網丨JZWWWX
焦作日報小記者丨gh_b681d4177ff1
小編微信丨hnlazy
編輯丨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