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人生最後一程「服務員」:結婚那天上午在吹哀樂

2021-02-08 合肥網

  編者按:死亡,是人的一生中最後一件大事,不論男女、不論窮富,無論有著怎樣輝煌的人生,都會在殯儀館中,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遺體美容師李俊準備給逝者化妝。

  合肥市殯儀館,成立於1958年,佔地面積100 餘畝。清明節前夕,記者來到這裡,近距離探訪合肥殯葬從業者,深入他們工作一線,傾聽他們的故事,感受他們工作的艱辛,記錄他們工作的酸甜苦辣。

  遺體化妝師:讓逝者安詳體面離開

  3 月27 日,記者近距離接觸了合肥市殯儀館火化班、整容化妝班的工作人員們,傾聽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故事。在殯葬管理處,記者見到了李俊,1989 年出生的他來自湖南邵陽,畢業於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2011 年12 月來到合肥市殯儀館,開始為逝者整容化妝,坐在記者面前的他,戴著眼鏡,顯得踏實、能幹。

  師傅退休後,他帶隊挑大梁

  李俊所在的整容化妝班有9 人,5女、4 男,最大的同事今年47 歲,最小的同事還不到20 歲,他們平均每天要為30 多名逝者整容化妝。3 月27 日下午3:00,記者走近了他們。整個遺體整容間分為大小兩個房間,共約130 平方米。在大整容間內,一共有21 名逝者,李俊和同事推著整容車,正在給逝者整容。在整容室的整容車停放處,有6 臺整容化妝車和整容工具箱。整容車內,放著粉刷、醫用酒精、藥棉,以及用來清洗面部的脫脂棉等。因為師傅今年元月年滿60歲退休了,目前李俊帶隊挑起大梁,成為化妝班的負責人,「若遇到非正常死亡,需要進行大型整容,我們都要加班到很晚。」

  李俊記得,2014 年夏天,合肥市殯儀館送來一具溺水時間很長的男性逝者,遺體腫脹難以恢復原狀,逝者家人悲痛之下,懇請殯儀館幫助對逝者進行整容。經過一天多的忙碌後,李俊和同事排除了遺體內的氣體,注射靜脈防腐液,給遺體表面清洗、淨身過後穿上衣服,再給面部化妝,逝者原本的面目恢復了八九成,「逝者家屬也對我們感激不已。」而像這種情況,李俊也經常遇到。

  閒暇時,李俊會打打球、看看電影、上上網,因為工作的特殊性,有時在晚上李俊還要協助公安機關的工作,配合他們對刑事案件進行屍檢、解剖。

  聽到逝者電話響,他嚇了一跳

  「我們一起過來的有4 個同學,現在有兩個人已經離開了。」李俊說。經過師傅手把手地教,以及自身的刻苦鑽研,李俊花了三四年時間掌握了一些技巧,業務能力在同齡人中,已屬於佼佼者,可以進行大型、特型整容,「比如一些高難度的,面部殘缺不全的,對這些逝者的遺體進行修復等。」

  2013 年上半年的一天,李俊在為一位逝者整容時,穿著正常生活裝的逝者口袋內的電話突然響了,李俊和同事們嚇了一跳、面面相覷,「因為一般人去世了,家裡的親戚朋友都應該知道了,這次估計是他家人忘記了。」聽到電話響了後,李俊趕緊通知逝者家人,請逝者家人把手機拿走。

  火化爐出故障,班長進爐維修

  48 歲的王險峰,是合肥市殯儀館火化班班長,祖籍長豐,1990 年3 月入職。3 月27 日上午10 點多,在合肥市殯儀館,記者見到了王險峰,他身材魁梧,顯得幹勁十足。關於他修火化爐的事跡,受到同事和領導的交口稱讚。

  修好火化爐,衣服全汗透

  讓同事們感受最深的是,王險峰對工作的責任心。「每天他總是最早來到單位、最後一個離開單位,休息的時候,只要單位需要他,一個電話打過去,不管什麼事情,他總是最快趕到單位。」王險峰的徒弟唐經煌告訴記者。

  合肥市殯儀館火化爐少,一年的火化量達到12000具遺體以上。因為負載太大,殯儀館的火化爐容易出現故障。

  王險峰在此工作已27 年了,先後在遺體接運班和火化班工作,一個月休息的時間只有一兩天,甚至更少。火化班的工作人員有7人,「人員少,爐子少,也忙不過來,所以只好加班加點。」由於火化爐數量有限,遇到火化爐出故障,爐板、火口、煙道壞了等情況,等不及廠家來維修,見到還有那麼多逝者親屬在等待,王險峰只好通過摸索自行學習,自己鑽進火化爐爐膛去維修。

  去年7 月,天氣正熱,一個火化爐的爐板出現了故障,通知廠家,但廠家沒有及時趕到維修。爐溫冷卻一兩天後還是高達六七十攝氏度,但王險峰等不及了,「別的殯儀館爐子多,停一個禮拜都行,我們最多只能停下來一兩天。」王險峰說,進入火化爐維修之前,他要先穿好防護服,戴好手套、眼罩、口罩,穿好橡膠鞋套,將整個身子防護起來。那一次,王險峰鑽入爐膛,維修設備、更換耐火材料花了兩個多小時,其間他渾身是汗,中途不得不出來換氣休息兩三次;維修結束時,他的衣服都能擰出水來,腳都被汗水泡白了。

  今年3 月26 日上午,因為爐門損壞,為保證火化爐的正常使用,在同事的幫助下,王險峰冒著高溫,爬到三米多高的火化爐爐頂,更換了3號火化爐的爐門,「先把壞的爐門拽上來,卸掉拆除,再把好的爐門更換上去。」採訪中,王險峰告訴記者,自己是高級電工出身,對電工方面的知識懂得很多,而維修火化爐的技術,基本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其他同事暫時都不會,「我也在培養他們,學習維修技術。」

  加班加點幹,引徒弟點讚

  3 月27 日中午,在王險峰的引領下,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來到合肥市殯儀館火化區,在南邊的高檔撿灰爐火化區有兩臺火化爐,在北邊的普通平板爐火化區有4臺火化爐。

  此時,在普通火化爐操作間,4 個火化爐正發出「轟轟」的機器運作聲,空氣中各種氣味混雜,令記者感到有點不適應。唐經煌、陳軍等4 名火化操作人員還在加班,一旁有七八具被棺槨包裹著的遺體在等待火化,在普通三號火化爐旁,一名戴口罩的操作人員正在將骨灰收入骨灰盒。王險峰告訴記者,因為當天工作量大,為了保證逝者家屬能及時取到骨灰,火化工們依然在加班。「今天遺體多,我們估計要幹到下午2:00 才能把上午的遺體火化完。」來自湖南永州的火化工唐經煌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唐經煌生於1989 年,畢業於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2011 年來到合肥市殯儀館,「從2011 年一直到今年,都是從事遺體整容工作,最近一個星期,才開始遺體火化操作。」和唐經煌一起幹活的是同齡人陳軍,合肥人,去年從部隊退後來到這裡上班。

  在徒弟們的心目中,班長王險峰是非常和善的人,不但在業務中幫助同事,對所屬部門的職工也非常關心,「你報導時,一定要把班長寫在前頭,班長也一直加班到現在。」唐經煌真誠地說。

  結婚那天上午,她還在吹哀樂

  在合肥市殯儀館業務大廳工作的小胡,出生於1980年,1999年5月來此負責吹奏哀樂,直到轉崗到業務大廳。她說,結婚當天,她還被隊長喊過來吹奏哀樂。

  小胡介紹說,因為對音樂了解不多,剛進樂隊時,為練習對音律的把握,她每天睜開眼就默唱樂譜,沒事就練氣息,「大概一兩個月的時間,我學會了第一首樂曲。」這份工作,她一幹就是17年,一直到2016年11月,小胡來到業務大廳工作。談及對樂隊工作的感受,她說:「我本以為這個崗位比較輕鬆,誰知道進樂隊之後,家裡有事時根本無法休息。」令小胡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2004年9月19日她結婚那天一早,她接到樂隊隊長的電話,「說人手不夠,問我能不能來上個班。」小胡說,聽到這個消息她感到很詫異,一開始沒有答應。但掛完電話仔細一想又覺得,樂隊人手真是少,不然隊長也不會打電話給當天要結婚的她的,「我和家人商量後,覺得迎親是在下午,不影響上午上班的。」小胡說她馬上又回電話給隊長,問上午忙完後是否能早點下班,「隊長很高興地答應了。」在結婚那天上午,小胡換好工作服趕去上班,「吹奏完哀樂後,趕緊預約化妝地點化妝,為下午的婚禮做準備。」

  2007 年6 月7 日,小胡的孩子出生了。小胡說,在懷孕後,眼看著笨重的身子已經無法在樂隊吹奏了,就調到公祭堂,一直到預產期前一個月她還在堅持工作。「沒結婚沒孩子時,我覺得休不休息無所謂,但有了孩子後,如果孩子生病了,不能照顧他,那種心情非常著急。」小胡說,她周末幾乎沒時間帶孩子出去玩,只是下班抽空匆匆帶孩子出去逛逛。談及未來,她告訴記者:「我還會在這裡上班,雖然別人都不太喜歡我們這個崗位,但我自從來工作以來,一直覺得裡面的工作人員比較友愛,工作氛圍很融洽,我很喜歡這種大家庭的感覺。」 

相關焦點

  • 風一程,雨一程。人生一程又一程
    人生的路,是一趟有去無回的旅程,我們始終在前進。人生的路,風一程,雨一程,我們隨時都要走進風雨中,但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們從生機勃勃的春天,走過夏,走過冬,走進雪花飄飄的冬天,走過人生的四季。從少年的幼稚無知,到青春的熱血無敵,經過中年壯年的成熟穩重,走向暮年的衰朽之路。這條路有平坦就有曲折,有上坡就有下坡。我們既要過陽光大道,也要走小橋流水,誰也不知道下一個路口等著你的是什麼。
  • 人生走一程,想一程
    01人生總在起伏中行走,行走中,有獲得也有失去。走過起起落落,走過困困惑惑,亦發覺。很多東西是稍縱即逝的,尤其是我們視如寶貝的東西。精神上的,情感上的。一旦失去,深深的遺憾就盤踞不去。而我們常常又是等到失去了才醒悟,於是乎,人生中,常是走一程,再歇下來回顧。總以為冥冥中,上蒼早已安排好了,生活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就是那種狀態,不是個人所能改變,一切皆有定數。可周圍還是有很多人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著,因為他們不信命。當人生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抉擇時,我們真不知如何應對。想找個可以傾吐心聲的人是何其困難?
  • 結婚那天你心情是什麼樣的?
    說到結婚,基本都是家長盼望兒女進行的事,既是完成老爸老媽的心願,也是放開他們心中的那根弦,兒女成家後父母才開始考慮他們自己,開始他們自己生活規劃。記得那是2013年11月左右,7月月份才畢業,11月份同學小羅,就已經準備結婚了。有人說那也太早了吧,各方面還沒有穩定,這是先成家後立業?話說回來,小羅是家中唯一的兒子,還有4個姐姐。
  • 金靜嫻: 溫暖200位臨終患者的最後一程
    但在安寧療護病房,8年來,她已經陪伴200位癌症晚期患者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竭盡所能滿足患者一切合理的要求」安寧療護的宗旨是尊重生命自然規律,維護患者的尊嚴和自主權,向患者提供人文關懷與適宜療護,讓他們有尊嚴、沒有遺憾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
  • 結婚那天,新娘是什麼感受?
    對於很多人結婚都是特別讓人開心的事情,但是對於我則是在結婚那天實現了人生的脫變,感恩的心讓我真正的明白了什麼是成長。對於結婚說實在的最讓我影響最大的事情就是那個司儀帶給我的一個環節,讓我痛哭流淚,讓我徹底明白過來一個出嫁的女兒心裡應該有多少不情願。其實結婚我覺得就是吃吃喜酒然後進行典禮就好了,司儀說的一段話讓我感受到了心裡真的有些對不起自己的父母。
  • 老佛爺葬禮舉行 很多時尚圈的名流都趕來送他最後一程
    老佛爺葬禮舉行 很多時尚圈的名流都趕來送他最後一程時間:2019-02-25 12:36   來源: 梅長酥聊娛樂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老佛爺葬禮舉行 很多時尚圈的名流都趕來送他最後一程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9日,馳名國際的 品品牌香奈兒的創意總監Karl Lagerfeld(老佛爺)在法國巴黎去世
  • 【微城事】遺體化妝師:生命最後一程的擺渡人
    核心提示有人稱他們是生命最後一程的擺渡人
  • 《最後一程》——人生最主要,最崇高的目的,就認識造他的主
    《最後一程》——人生最主要,最崇高的目的,就認識造他的主1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
  • WWE送葬者表示《最後一程》系列紀錄片尚未完成錄製!
    WWE送葬者表示《最後一程》系列紀錄片尚未完成錄製!摔角網訊,在過去一段時間裡,《送葬者:最後一程》系列紀錄片吸引了不少網友的目光,送葬者也在紀錄片中首度公開了自己為復出比賽,接受冰凍療法,電擊療法的畫面!
  • 劉文雄殯禮 藍綠要角齊聚送他最後一程
    劉文雄過去為政大橄欖球隊一員,昨日也有不少人身穿隊服,在清真寺出口排列成兩隊,目送靈車駛去,送劉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劉文雄將安葬於臺北市六張犁回教公墓。
  • 探秘越南理髮店的理髮按摩一條龍服務
    服務態度超級好,小姐姐認真周到,關鍵是收費真的真的不高,探秘越南理髮店的理髮按摩一條龍服務越南的理髮店根據服務和尺度不同探秘越南理髮店的理髮按摩一條龍服務越南韓式洗頭>就是純環保洗頭了,服務真的特別細緻、特別好,好到令人髮指,整個服務流程超長,接近2小時,包含洗頭、洗臉、掏耳朵、剪指甲(手+腳)、刮鬍子、洗腳(很認真洗乾淨那種)、面膜、肩頸放鬆、簡單修剪頭髮、全身按摩、吹頭髮、喝咖啡,所有流程整個在店裡完成只需不到100元人民幣,沒有加價項目!
  • 人生這一生,誰能陪你到最後?
    人生這一生,誰能陪你到最後?細細想來,真正陪你到最後的那個人,自始至終都是你自己,都只有你自己。也許你會想到,人生無論哪個階段都會有人走進你的世界,成為你朋友,亦或是知己。也許你會想到,愛人,親人。是的,這一路上我們確實會與很多人交際,也有很多人走進我們的世界,與我們相伴一程,走過一程。但終究只能是一程。也許你會說,我們的父母會陪伴我們多年,我們的愛人會陪伴我們一生。其實到最後,你會發現誰也不能陪你到最後。父母與子女之間,孩子長大了,要飛去屬於他們的世界。夫妻伴侶之間,生老病死,意外,總有個人要先走。
  • 畢業季適合發朋友圈的句子: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1、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2、相見無時,後會有期。 3、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4、已知離別近,欲別朋友難。 5、轉身跳入人海,各自燦爛。
  • 漫步人生路,隨緣走一程
    漫步人生路,曾帶著一份至真至純的情感去尋找心靈的淨土,希冀用一片純真去溫暖一段似水的光陰,便將時光中的所有苦痛掩蓋,不是嗎?於是,尋尋覓覓,走走停停,邂逅了一程又一程的風雨,相逢的路口又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過客擦肩。漸漸地學會了沉默,漸漸地選擇了安靜,漸漸地才知道原來那個懂得你的人,其實就在身邊,並沒有走遠。一句不經意的問候,一個調皮的笑臉,孩子氣的拌嘴,將時間消瘦,卻將溫暖駐留。
  • 《哀樂天團》6.30「出道」 主創現場Freestyle
    《哀樂天團》6.30「出道」 主創現場Freestyle 時間:2017.06.2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獠牙牙 分享到:
  • 微博:前世讓他整夜回到部隊,結婚那天,她微笑著等他喝一杯
    小編給大家推薦一條:微博:前世讓他整夜回到部隊,結婚那天,她微笑著等他喝一杯!導語:微博:前世讓他氣得整晚都要回部隊,她結婚那天就出生了,等他笑著乾杯!為了救一個溺水的孩子,沈眠跨過七個零年代農村丫頭陳音孩子,刁鑽奶奶。
  • 大亞聖象董事長陳曉龍追悼會舉行 現場數百人送了他最後一程
    (6月3日,陳曉龍追悼會在丹陽殯儀館肅穆舉行 每經記者 張韻 攝)最後一個走出來的是哥哥陳建軍,他坐在追悼大廳外的長廊上,雙手撐著膝蓋,與兄弟二人共事多年的戰友們很快圍了上去,相顧無言。「他見我的時候總是笑嘻嘻的,其實把苦埋在心裡。」
  • 辛龍未送愛妻最後一程,背後原因令人淚目
    辛龍在29日靈堂開放最後一天,忍不住在鏡頭前淚崩,在靈堂陪伴劉真9個多小時,大約晚間七點才慢慢走下樓,並脫下帽子,連續四次跟大家說「辛苦了」,一度掩面痛哭,令人不舍。不過卻在火化之日缺席了最後一程,由劉真弟弟劉恆護送姐姐遺體,結束也由他捧著骨灰盒離開。
  • 伴我一程,念你一生,這場遇見是歲月最深情的告白
    時光易老,人生短暫,如果有這麼一個人,那麼請珍惜這一世的相遇。一、因為陪伴,有了人間勇氣人生下來是一個人,人離開也是一個人,人活一世,起點終點都是一個人。這場漂泊之中,如果有那麼一個人,與你心心相惜結伴同行,那將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 結婚才會幸福,不結婚就一定晚景悽涼嗎?不要再催婚了
    一個人不結婚,那麼不管ta有多大的成就,ta的人生都是有缺憾的。這種觀念的形成有個重要的背景:古代女性是沒有話語權的。古代女性地位低下,婚姻能否幸福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運氣,在婚姻和家庭裡,女性沒有說「不」的權利。在男性主導的世界裡,他們當然會做出有利於自身利益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