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市:傳統村落「火絨溝」巧手編出「富裕路」

2020-12-23 瀟湘晨報

用藤條、柳條編出來的菜籃、提籃、花籃惟妙惟肖,用玉米葉編出來的座墊、牆壁掛飾、手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這些都是臨江市六道溝鎮火絨溝村草編示範基地裡村民們編制的作品。火絨溝村村民依託資源優勢,不斷開拓創新,靠一雙巧手編出了脫貧富裕路。

去年被列入國家級傳統村落的火絨溝村,環境宜人,民風淳樸,草編歷史根基厚重。今年7月,通過吉林省女攝影家協會牽線,火絨溝村與白山市巧手職業培訓學校合作,成立了草編示範基地,開始大力發展草編業。村民們把當地廢棄資源利用與農戶利益聯繫起來,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經過4次培訓,該村「學校+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逐漸走向成熟。如今,培訓學校、編織基地、農戶連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培訓學校幫助分散的農戶構建市場渠道,幫助村民走出了一條規模化、現代化的發展新路。

走進村草編示範基地,村民們正在進行玉米葉編織。一片片玉米葉在他們手裡舞動翻轉,一個個製作精巧的座墊逐漸成形。因為場地有限,還有10多位村民在家進行編織。

在這裡,玉米葉、蒲草、藤條、柳條等都是天然綠色無汙染的原材料,製作出來的工藝品和日常用品非常受歡迎。從事草編的村民積極性非常高,都說從草編中得到了快樂,找到了增收的致富路。

白山市巧手職業培訓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實現手工編織不斷創新,培訓學校老師多次到省內外進行考察學習,把學習到的技術帶回來,指導村民編織新產品。現在,基地生產的產品已經在白山市各個旅遊景點進行銷售,很受消費者歡迎。

一根柳條連通村民創業路,一片玉米葉「編」出幸福新生活。火絨溝村以「學校+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以點帶面、逐步擴張的發展路子,幫助村民實現了居家就業和就近就業,目前已經把手工編織發展為富民興村的「指尖」產業,不斷帶動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

吉林日報全媒體 記者:任勝章 編輯:呂遊

【來源:吉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屈軍俠:「巧手草編」編出富民大產業
    洛南縣巧手草編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洛南巧手工藝品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屈軍俠告訴記者。 屈軍俠創辦的巧手工藝品公司,以玉米苞葉和小麥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為原料,通過純手工編織出嬰兒搖籃、衣物簍、寵物筐、果籃、花瓶、坐墊、拖鞋等生活用品,漂亮時尚,兼具實用價值,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
  • 冬日裡巧手編出幸福生活
    前些天的一場冬雪,拉開了內蒙古林西縣官地鎮巧手婦女增收創收冬帽編織技能培訓的序幕。一大早,兩棵樹村的會議室擠滿了人,儘管早晨天氣比較寒冷,但村裡的婦女積極參加學習的熱情絲毫沒有降溫。這次培訓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授課方式,授課教師動作嫻熟、技藝精湛,不一會兒工夫,一捆捆毛線在「巧手」的編織下,花紋愈發清晰、紋理更加精緻,一頂頂精美的冬帽最終成型。屋子裡不時傳出婦女們的歡聲笑語,「學這個太好了,我之前就跟著學了3期,這次再跟姐妹們拔拔高。」兩棵樹村劉建玉樂呵呵地說。
  • 小小玉米皮巧手編出脫貧路
    有了因地制宜、量身定造的產業項目,如何為貧困戶特別是鄉間巧手提供專業過硬的培訓服務、讓她們儘快掌握草編技藝就成為項目落地奏效的關鍵一環。梁慧昌一方面組織村民在開展編織的同時利用平臺開展培訓工作,另一方面把後續銷售作為重點工作,形成兩條腿走路的銷售方式,通過開展銷售扶貧,承接村民編織成的玉米皮製品。此外,梁慧昌還準備開發銷售小程序,利用無所不能的朋友圈進行銷售。
  • 臨江市西大川村的致富路
    臨江市樺樹鎮西大川村曾經是個貧困村。近年來西大川村幹部和群眾依託地緣優勢和特色農產品,在脫貧攻堅中深入推進產業發展,保證群眾持續增收,實現了從貧困村到致富村的轉變。
  • 惠苑路社區婦女巧手繡香囊
    惠苑路社區婦女巧手繡香囊 2020-06-25 06: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臨江市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實效
    今年以來,臨江市分局組織組織各鎮街和相關部門,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攻堅舉措,紮實推進各項重點任務落實,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實效,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重點解決秸稈焚燒、燃煤汙染、機動車尾氣排放等突出問題,印發《臨江市2020年秸稈離田工作方案》《臨江市秸稈限燒區計劃燒除實施方案》《臨江市秸稈禁燒監管工作方案》和《臨江市秸稈全量化處置工作方案》等文件,落實秸稈處置「5+1」模式,堅持禁燒、限燒「兩區」管控,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8.09%;加強燃煤汙染監管,全市20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全部達標排放;完成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區域禁(限)行區域劃定,發放非道路移動機械車號牌
  • 白蒲鎮林梓社區:傳統村落的蝶變之路
    近日,江蘇省公布第三批傳統村落名單,我市白蒲鎮林梓社區入選其中。有人說,讀懂一座城,要從這座城市的老街巷開始。老街是一片土地最深刻的記憶,也烙印著獨特的街巷文化。石路、石橋、石房,悠閒散步覓食的草雞,不時傳來的犬吠聲……行走在白蒲鎮林梓村落中,仿佛步入「世外桃源」,感覺生活節奏一下子慢了下來。原白蒲鎮林梓社區黨總支書記周國泉告訴記者:「這裡選址是得天獨厚的,加之經濟繁榮昌盛,招引了很多蘇南商人到我們林梓來投資興業,很多外地人都願意到這裡來居住。」2018年,白蒲鎮林梓社區申請申報了古村落修葺項目。
  • 【傳統村落的四大特點及四大形態】傳統村落特點有哪些?存在怎樣的...
    ,傳統建築有一定的佔地規模,有較完整的村貌。 (二) 歷史性 村落有歷史,建築年代久遠,具有一定的文化、歷史及考古價值。 (三) 獨特性 在選址、規劃等方面具有典型特徵,保存有特點的地域性建築並承載一定的非遺。
  • 臨江市:「網姐」成網紅 致富有新路
    臨江市將扶持婦女創業與與「大學習、大調研、大討論、大落實」活動相結合,引導全市婦女主動融入電子商務發展熱潮,促進全市婦女創新創業就業。「我們幾個都會編制手工藝品,這些東西在網上咋賣啊?」臨江市婦聯負責人表示,今後將繼續為全市婦女提供各類技能培訓,讓她們能夠學到新技能,拓寬銷售渠道,增加家庭收入,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貢獻半邊天力量。
  • 宜興6個村落入選首批省傳統村落名錄
    原標題:宜興6個村落 入選首批省傳統村落名錄 近日,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部門,認定公布了第一批江蘇省傳統村落名錄,宜興市徐舍、芳橋、張渚、丁蜀、新莊等地的6個村落名列其中,入選數量為無錫大市各板塊最多。
  • 巧娘草編:巧手編出美好生活
    「自從一心撲到草編合作社上,我整天想的都是怎麼編出更好的產品。」陳春苗說,為了支持她,丈夫陳有強也放棄打工,專心為草編產品聯繫銷路。在夫妻倆的共同努力之下,合作社慢慢有了起色。 與此同時,為了帶領更多鄉親靠草編擺脫貧窮,合作社對周邊留守婦女長期進行訂單式扶貧技能培訓,使更多人掌握草編技術。
  • 九峰鎮黃田村入列中國傳統村落
    日前,住房城鄉建設部網站公示第五批擬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平和縣的九峰鎮黃田村榜上有名。該名單在由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在各省(區、市)推薦基礎上,再經專家委員會審查產生。黃田村原名皇田,元代開村築基,至今已有800餘年。
  • 第三批江蘇省傳統村落名單公示,南京有18個村上榜!
    擬將138個村落列入第三批江蘇省傳統村落名錄其中南京有18個村上榜擬列入第三批江蘇省傳統村落名錄名單南京市(18個)觀音殿 圖源:雲淡風清傳統村落,又稱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較早,擁有較豐富的文化與自然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經濟、社會價值,應予以保護的村落。
  • 江蘇省第三批傳統村落鹽都又增兩家
    近日,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公示第三批江蘇省傳統村落名單,共有138個村落入圍。 除了此次公示的 兩個傳統村落 鹽都目前已有5個省級傳統村落 樓王鎮丁馬港村丁馬 丁馬港村位於樓王鎮,民居大多建於清末,磚木結構很似江南民居。
  • 注重遺存「活化利用」 高新區通安鎮4村落入選省級傳統村落
    蘇報訊(駐高新區首席記者周建越)近日,蘇州高新區通安鎮樹山村戈家塢、虎窠裡、大石塢、唐家塢4個村落成功入選江蘇省傳統村落名錄,為「活化利用」、鄉村振興創造了條件、提供了契機。傳統村落,又稱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較早,擁有較豐富文化與自然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經濟、社會價值,應予以保護的村落。通安鎮樹山村,一直具有較為鮮明的地域鄉土文化;傳統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仍保有相當的活態。目前,村裡還始終保留著抬猛將等民俗活動、九連環等非遺項目。戈家塢,是以所在的山塢命名的自然村。
  • 臨江市疊螺脫泥機性能與使用
    臨江市疊螺脫泥機性能與使用 ,「w2se3」  宜興市森諾特環保是生產疊螺脫泥機、疊螺汙泥脫水機和疊螺式汙泥脫水機的疊螺脫泥機廠家,歡迎廣大客戶前來參觀考察,共同為環保事業做一份貢獻。    疊螺脫泥機您的附帶要求決定了您是否需要變頻電機。
  • 商洛殘疾群眾用巧手編出脫貧路
    巧手工藝草編合作社。新華網詹樂遊 攝近日,中國殘聯組織「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秋冬季主題採訪團走進陝西省殘疾人扶貧基地——商洛市洛南縣巧手草編專業合作社,對殘障人士脫貧攻堅的舉措與成效進行走訪。新華網詹樂遊 攝據悉,商洛市洛南縣巧手草編專業合作社從事著草編工藝品研發、加工、銷售、出口、技能培訓等,在洛南及山陽、丹鳳、渭南等地擁有生產基地21個,為陝西境內唯一的出口型草編嬰兒搖籃加工企業,產品遠銷日本、歐美等國家。
  • 日本秘境-三座不為人知的傳統村落
    在這些地方,你可以找到古雅的傳統村落座落在幽靜的山谷中。這些村落被大自然給環繞,拜訪者們可以在此欣賞日式經典的農舍建築和茅草屋頂,一窺這些隔絕於摩登世界的生活。以下是我們秘境清單上的前三名,在本州島上分別有著不同程度的與世隔絕和知名度。深度體驗這些地方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入住其傳統的農舍建築,享受當地民眾的熱情款待並充分地沉浸在這鄉村風情中。
  • 看得見山 望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湘西州傳統村落保護紀實
    這是近日記者走訪湘西州傳統村落所見到的景象。墨戎苗寨。目前,湘西州共有172 個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0年以來,湘西州圍繞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著力開展了特色民居保護與整治、農村環境綜合連片整治等一系列基礎性工作,投入7047萬元,已經打造精品傳統村落15個。
  • 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臨江市公安局成功偵破19年前命案積案
    夜間命案 嫌疑人銷聲匿跡時間回到19年前,2001年9月初,在臨江市建國街西後臺山坡草叢裡驚現一具女屍,經現場勘驗調查後,確認系他殺。案件發生後,由於受當時連日降雨影響,警方掌握的信息極其有限,辦案民警經過長時間的排查、入戶走訪,始終未獲取有價值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