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動力電池回收—梯級利用—資源化回收—材料再造—動力電池包再造,這套城市廢舊電池回收利用創新模式,化解了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的全球性難題。
依靠這一模式,格林美(武漢)城市礦產循環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已經與200多家電池廠商和車企建立廢舊電池定向回收合作關係,建立起了以城市為主體的廢舊電池回收體系。
在物流、電商行業,面對大量快遞包裝帶來的環境汙染之痛,最近也有了解決辦法。2017年京東物流攜手上下遊合作夥伴發起「青流計劃」,推動供應鏈綠色化。
這一計劃探索在包裝、倉儲、運輸等多個環節實現低碳環保、節能降耗。至今,京東物流投入超過5000多輛新能源車,建設了全球最大物流光伏項目,超過20萬商家參與綠色包裝行動,循環包裝的使用超過了1.6億次。
上述案例,僅僅是近年來湧現的眾多創新、可複製、具有經濟和環境雙重效益市場解決方案中的一小部分。
今天(18日)上午,在保爾森基金會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2020年「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頒獎典禮上,一共推出了分獲「綠色創新」類別和「自然守護」類別的8個獲獎項目。
格林美廢舊電視機拆解線。攝影/章軻
「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每年頒發一次,對在中國境內推行的創新的、可複製的、具有經濟和環境雙重效益的市場解決方案進行表彰和獎勵,是全球可持續發展領域極具影響力的年度獎項。
「為地球的未來繪製更好的發展藍圖,需要創新思維、更明智的投資和突破性技術。」保爾森基金會主席、美國前財長亨利·保爾森說。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也表示,世界各國緊密相連、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可持續發展任重道遠。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飛速發展,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也成了全球新課題。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自2015年起,我國新能源汽車連續五年產銷量居世界首位,2019年銷售120.6萬輛。截至2020年6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17萬輛,佔國內汽車保有總量的1.16%。
目前,全國公交系統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突破30萬輛,正加速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車輛和違法違規生產的電動自行車、低速電動車。這為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帶來巨大壓力,也帶來了眾多商業機會。
來自武漢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的「城市廢舊電池回收利用創新模式」獲得本屆「綠色創新」類別年度大獎。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一方案創新應用了網際網路技術,整合城市和社區的乾電池回收網絡,為解決乾電池回收和新能源汽車發展下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的全球課題,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海南紅樹林。攝影/章軻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今年的「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還增設了「自然守護」類別。海口市溼地保護管理中心的「海口溼地保護修復項目」探索出「溼地+」的修復治理模式,獲得年度大獎。
據介紹,自「海口溼地保護修復項目」啟動以來,海口已建立了2個國家溼地公園和5個省級溼地公園,溼地保護率從16.01%提升至55.53%,溼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溼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顯著提高。海口市也因此成為全球首批國際溼地城市之一。
其餘「綠色創新」類別和「自然守護」類別獲獎項目還包括:京東綠色供應鏈行動——青流計劃(京東物流)、廣州南沙靈山島區域生態總師管理模式(廣州市南沙新區明珠灣開發建設管理局)、農業網際網路+:智慧養殖新模式(北京農信互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長江大保護江豚協助巡護行動(湖北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昂賽鄉大貓谷自然體驗(北京市海澱區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社會公益保護地(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