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珠寶,總繞不開周姓的多家公司,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周六福、六福珠寶、周大發、周金生以及金大福,一系列公司名稱就像排列組合。若是在各大商場中遇見這些公司的門店,很難不將他們搞混。
10月29日晚間,證監會披露第154次工作會議結果,上會的周六福珠寶股份有限公司IPO被拒。
眾所周知,周「姓」珠寶是珠寶界的一大家族。人們一直把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周六福歸為周姓珠寶F4。為什麼其他三家都能上市,而周六福IPO卻被否決呢?
數據來源:證監會,格隆匯整理
魚目混珠的「周」系珠寶
在所有周姓珠寶公司中,周大福最先興起。周大福創立於1929年,是香港著名的珠寶首飾品牌。而周生生是第二家,成立於1934年,也是香港知名品牌,不僅製作珠寶首飾,而且還製作腕錶。有消息稱,周生生和周大福兩家創始人是親戚,但這個說法並沒有得到官方認證。這兩家是所有周姓珠寶中歷史最悠久的企業。
其他的周姓珠寶企業中,周大生的創始人也姓周,名為周宗文,從廣東發家。他是恢復高考以來第一批大學生。其畢業於77屆武漢地質學院,算是珠寶科班出身,於1999年在深圳註冊了周大生品牌並成立公司。以上的三家珠寶公司均已實現上市。
此次被否的主角,叫做周六福。人們常常因為名字相似,把周六福與前三家歸為一類。但仔細翻看招股書,我們便發現一個神奇之處——周姓珠寶F4裡面,只有周六福的創始人不姓周。周六福是較為年輕的公司,其於2004年在深圳市成立,法人叫李偉柱。創始人姓李,卻用了其他品牌的「周」姓,這當中的意圖,耐人尋味。
除了「姓」是「借鑑」了其他的品牌,周六福的「名」竟然也並非原創。香港還有一個上市公司叫做六福珠寶,成立於2002年,比周六福早。我們不得不感嘆,周六福起名如此的巧妙,既「借鑑」了「姓」,又複製了「名」;一方面沾了周姓珠寶家族的光,一方面又和六福珠寶彷佛胞弟。
相似的商標名亂如麻,消費者眼光繚亂,哪裡有能力去辨甚麼真共假?
數據來源:各公司官網,格隆匯整理
而論及商標中文與英文的位置及布局,周六福和周大福也是驚人的相似。更過分的是,我們查證發現,周六福珠寶在更名前,更是直接取名為「周天福」珠寶,讓人想起之前著名的山寨品牌康帥傅和康師傅,抄襲的意圖簡直是赤裸裸,毫不掩蓋。
因此,周六福被知情者稱為周大福的山寨產品。周六福和周大福之間也存在著多年的「愛恨情仇」。而更讓周大福心塞的,是周六福靠著打山寨擦邊球,迅速崛起,在市場爭奪戰上狠狠地反將了周大福一軍。
山寨業績反超正牌,憑什麼?
當前,我國珠寶首飾行業競爭激烈,市場競爭者數量眾多,不但存在眾多內地品牌相互競爭,港資及外資品牌的進駐也加劇了行業的競爭程度。並且,行業內存在較多知名度較低的珠寶企業,這些企業普遍銷售規模較小、分布較為分散,導致我國珠寶首飾行業集中度較低。
從品牌定位上看,我國珠寶首飾高端、中高端、低端市場層次分明。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國外及香港的奢侈品牌陸續進入大陸,境內的珠寶市場逐步形成了國外品牌、港資品牌、內地品牌多元競爭的差異化局面。
數據來源:招股書,格隆匯整理
周六福屬於中高端賽道中的內地品牌,所處賽道市場佔有率較大,具有一般消費者可接受的性價比。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看重的往往是黃金飾品等的內在價值,消費者願意為其付出的品牌溢價較低。
這也是導致如此多名稱相似品牌崛起的原因,以金飾為例,對於同樣含金量的產品,消費者更傾向於選擇價格便宜,普遍會從附近門店購買產品。因此,被質疑為山寨品牌的周六福在下沉市場仍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62億元、16.79億元、22.69億元和8.35億元,2018年及2019年增幅分別達到74.54%和35.11%。淨利潤分別為1.4億元、3.03億元、4.14億元和1.73億元,2017年至2019年複合增長率達39.47%。
數據來源:招股書,格隆匯整理
最新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周六福擁有加盟店3425家、自營店28家。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周六福境內門店數量較同行業上市公司排名前四,可見周六福珠寶在行業也是頗具規模。
數據來源:招股書,格隆匯整理
對比老牌珠寶品牌周大福的業績,周六福營業收入和利潤甚至更勝一籌。2017-2019年,周六福的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全面超過周大福。並且,2019年在周六福同比增速為35.11%的情況,周大福的營業收入卻由正轉負。
相比之下,山寨產品甚至隱隱威脅到了老牌珠寶品牌的地位。
在侵權的邊緣反覆試探,
周六福品牌價值在哪裡?
發展態勢迅猛,業績優秀的的周六福,為什麼沒有通過IPO審核呢?
因為周六福嘗到了「借鑑」取名的甜頭,便在後來的發展中,一路把「借鑑」的精神發揮到底。
據企查查數據,周六福涉及的自身風險127項,其中既包含起訴他人或企業,也包含被其他公司或個人起訴。並且,多起周六福被起訴的案件都是被實錘侵權,公司在合法合規方面做的確實很欠缺。
數據來源:企查查,格隆匯整理
2018年8月,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起訴周六福未經許可授權生產、銷售《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作品的卡通形象產品。最終,以周六福被判停止生產銷售侵犯的喜羊羊商品,並賠償原創動力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10萬元告終。
2019年7月,影視明星葛優起訴公司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的配圖文章擅自使用其肖像圖片,結果公司在公開報紙上向對方賠禮道歉,又賠償了16萬元。
除了影視形象喜羊羊,影視明星葛優,公司還多次侵權知名品牌,包含香奈兒、卡地亞、大嘴猴等著名品牌。
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期間,香奈兒以發行人及加盟店為被告提起的商標侵權糾紛訴訟案件共13宗,賠償款合計 8萬元。
2018年1月,周六福及加盟商還被卡地亞以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提起訴訟,合計賠償金額 80 萬元。
2019 年 5 月27 日,周六福又因銷售「大嘴猴」不同形態的黃金侵權產品,賠償共計 150 萬元。
求錘得錘的周六福在侵權的道路上似乎一直不太安靜,不經損失了公司形象,還賠償了大量資金,對公司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可謂不大。
另外,周六福上市之初選擇的保薦機構為廣發證券,但由於廣發證券在康美藥業相關投行業務中的違規行為,證監會對廣發證券採取暫停保薦機構資格6個月的處罰。隨後,周六福的保薦機構就更換為了民生證券,這或許也是IPO被拒的一個原因。
小結
周六福一路「借鑑」的精神,簡直讓人「嘆為觀止」。靠著「借鑑」能力,周六福發展態勢強於行業內的老牌公司。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周六福業績在手,笑看抵制。
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IPO的道路上,這一個否決的決定,本意是對資本市場秩序的維護。可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對不尊重市場競爭規則的自大者的嚴厲懲罰。被否後,周六福會不會有機會第二次衝刺IPO?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