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由「專業人士」指導、可直播教學、投資價值盤、帶領「賺錢」……一接到這樣的電話,你第一反應是什麼?餡餅還是陷阱?相信不少人士對這一說辭並不陌生。近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幣圈通過電話拉人頭、微信群帶單,誘導新用戶炒幣的亂象再次泛濫,對方假借火幣網、幣世界、OKEx等客服的名義,聲稱平臺有專業分析師在群內帶單交流,但實際情況卻是:一旦被拉進這些交流群,就相當於進入了「韭菜圈」 ,一場謀劃已好的騙局也由此開始……
01
微信群養「韭菜」
「您好,我是幣世界客服,現特邀請您加入我們的VIP幣圈交流群,分享賺錢經驗」、「您好,我們火幣網最近在做免費宣傳活動,邀請了經驗豐富的老師來做幣升值的免費分享」……近期,北京商報記者接到不少類似「客服」推廣電話。
為一探究竟,記者通過了該客服的微信好友要求,並加入了一個名為「幣勝社區」的微信群,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該群已經是「幣勝社區」的第263個微信群,群內除了建群的群主、說明群規則的群助理、分享「經驗」的「專家」外,日常還有幾名負責活躍氣氛、參與討論的固定群成員。目前,該群聊仍在擴大中,新加入的人員以男性居多,另也有寶媽、老年人這一類人群。
從操作手法來看,進群以後,首先會由群管理分享群規則,組織群分享活動;然後會由群「專家」講解幣圈知識,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投資建議,主要分析比特幣、以太幣、萊特幣、小蟻幣等虛擬代幣的行情走勢,另一部分是防騙提醒,會講解幣圈騙局,如原始幣資金盤跑路的經歷等。分享完畢後,群助理會告訴群成員,感興趣的用戶可以添加「專家」微信進一步交流。
實際上,這已經是北京商報記者近期加入的第三個類似的幣圈群聊,拉人頭的手法換湯不換藥,每一次以所謂 「客服」的名義將用戶拉進群聊,然後通過群「專家」的經驗分享以及群成員的氣氛活躍,試圖帶動新用戶的投資。不過,此次有所不同的是,該群「專家」也分享了幣圈的一些常見詐騙手段以及高風險提醒等,這也使得部分新入群用戶對該「專家」所言深信不疑,紛紛感嘆「這老師真靠譜」。
「用戶都是需要培養的,不講點乾貨,讓新用戶嘗點甜頭,怎麼進一步建立信任度?」業內人士林楓(化名)告訴記者,「目前,關於幣圈操作風險提示屢屢皆是,現在的新用戶哪怕是小白但也有警惕意識,因此,社區『專家』分享幣圈詐騙手段,提示投資風險,這也是為了教育用戶,為後期互動打好基礎,放長線才能釣大魚。」
「一旦被拉進這些交流群,就相當於進入了『韭菜圈』。」林楓稱,通過這種拉人頭、進微信群分享投資建議的方式,基本都是有一個團隊在操作,目的一般是引導投資,在建立社群影響力後,誘導用戶買幣甚至合約跟單,或者是受幣圈項目方所託,誘導用戶投資一些其他的項目,從中獲利。
值得一提的是,林楓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幣勝社區」專家本人的印證。該人士在群中坦言道,「本人為大家講幣,目的很簡單,第一,為了年底的基金,第二,為提升自身名氣。」
02
遭平臺「打假」
事實上,這類情況並不鮮見,除記者本人經歷之外,不少讀者也向記者反映道,近期頻繁接到這一類電話:對方自稱是火幣網、幣世界、OKEx等的客服,聲稱平臺正在做活動,有專業的分析師在群內帶單交流,加個微信免費拉你進群。群裡會有 「老師」、「專家」通過科普幣圈資訊、分析行情等操作,帶著用戶炒幣甚至合約跟單,也就是所謂的「賺錢」。
引發關注的是,此類騙局此前其實就已出現,但近期又開始泛濫是何原因?
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人工智慧與變革管理研究院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劉峰看來,這種幣圈市場電話拉人頭、微信群養「韭菜」的市場亂象興起,緣由主要還是在於區塊鏈投資/投機市場的火熱。近期比特幣價格維持在10000美元上下,幣圈市場熱度上升,是導致這些違法行為死灰復燃的根本原因。
「另外區塊鏈交易市場是一個全球性的市場,由於尚處在發展的初期,價格波動大,且不乏有合約交易這類具有賭博性質的交易市場存在,因此這些拉人頭、養『韭菜』的不法組織可以充分利用『內盤』、『私盤』甚至聯合國外那些交易所殺熟宰客。」劉峰告訴記者。
除此之外,在業內人士看來,近期央行數字貨幣新進展頻頻,不乏一些不法機構會「搭車」數字貨幣熱度,打著數字貨幣的幌子,通過線上微信群、線下論壇、路演等渠道,向大眾進行金融詐騙的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所謂的「火幣客服」、「OKEx客服」,也得到了平臺官方的「打假」。9月20日,OKEx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回應稱,OKEx官方從未組建各類「老師/專家帶單」、「指導炒幣」類交流群,更不會主動聯繫用戶加入這類社群。非經法定原因或用戶事先許可,OKEx不會向任何第三方透露用戶的密碼、姓名、手機號碼等非公開信息,凡是打著OKEx旗號誘導用戶炒幣的行為,均可視為詐騙。
火幣方面同樣告訴記者,用戶如果接到這一類電話,首先要判斷是否是真的火幣客服群。對此,火幣已上線了「官方驗證通道」,用戶可驗證郵箱、電話、微信、QQ等是否為火幣官方渠道;另一方面,火幣也在通過各種形式提示用戶防範假客服別上當。
03
多地加碼打擊
針對幣圈亂象再生,除了機構的注意外,也引起了多地監管方的警惕。
9月17日,據媒體報導,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深圳市集中開展涉非涉穩專項排查整治,並明確各部門及市處非辦工作職能,增強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合力。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針對虛擬貨幣交易所、非法計息炒匯交易平臺進行清理整頓。一方面組織對轄區內虛擬貨幣交易場所、ICO平臺加強監測,利用各類監測手段開展持續監測,堅持「打早打小、露頭就打」,整治處理非法虛擬貨幣平臺,同時推進非法外匯交易平臺清理整治。
此外,9月14日,江西省萍鄉市網警官方微博也發布關於「警惕以虛擬貨幣為幌子組織傳銷騙局」的風險提示稱,這些所謂的 「虛擬貨幣」都有一個顯著特徵,都是打著創新的幌子,許以用戶高額的回報,實則就是傳銷騙局。
江西省萍鄉市網警強調,在我國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不被法律所認可,其他的火幣、百川幣、摩根幣等「山寨虛擬貨幣」實際上是一文不值,全靠著投資人的炒作將價格炒上去,一旦沒有人繼續購買,這類虛擬貨幣的價格將暴跌,投資者的錢也會一夜之間瞬間蒸發、血本無歸。
「這些虛擬貨幣的發行,可以說是披著網際網路外衣的詐騙。」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聯儲證券董事兼首席經濟學家李全告訴記者,要防範這類非法虛擬貨幣推廣,不僅僅要加強執法的力度,對此類產品應予以嚴格監管,對相關不法機構應予以取締,同時還應對社會公眾加大宣傳力度,對社會普及數字貨幣的相關知識。
針對後續如何防範,劉峰同樣建議道,首先要規範市場,需要從源頭進行規範和治理,對於電信詐騙、電話營銷等行為需要採用技術追蹤手段,造成客戶損失的需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此外,要加大投資者教育,從當前來看,越來越複雜的技術下,也使得投資者要有更高的辨識能力。投資者要有合理的財富觀,動輒離譜的收益率一定蘊涵了極大的風險,要建立好自己的知識體系,不要輕信財富可以唾手可得。
記者丨嶽品瑜 劉四紅
編輯丨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