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又稱帕金森氏症候群,俗稱「抖抖病」,常見於老年人,其典型臨床表現為震顫,為靜止性震顫,而在做隨意運動或睡眠時消失。
強直多從一側上肢的近端開始,逐漸漫延到遠端,對側,以及全身。面肌強直使表情動作減少,造成所為「面具臉」,肌張力呈齒輪樣增高,運動減少;患者隨意動作減少,動作緩慢,尤以始動時為甚,精細動作差,書寫困難,稱為「小寫症」,言語不利,智能障礙。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本病的發病率居高不下,對於此病,醫學界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現有藥物只能緩解本病症狀,且副作用也較大。
因此,掌握本病的飲食調理要點,加強自我防護,對延緩疾病進程,提高生存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合理搭配蛋白質。帕金森病人體內能量及蛋白質消耗很多,常伴有消瘦、體重減輕,因此,提供優質蛋白質(胺基酸),對於維持患者免疫功能,甚至維護生命具有重要意義。但高蛋白膳食又嚴重幹擾藥物吸收,影響大腦受體的藥物水平。
這是因為蛋白質中的胺基酸通過腸道吸收後,透過血腦屏障時,與治療本病的藥物進入大腦是完全相同的通道,若進食大量蛋白質,胺基酸可佔用全部「載體」,藥物進入大腦將受到胺基酸的竟爭性阻礙。
目前,國外試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1:7的膳食效果較好,對於蛋白質的供給時間,主張集中在晚餐,以優質蛋白質為主,經過1~3小時血中胺基酸達到頂峰,而病人已入睡,不會影響服用的藥物吸收。
研究發現,常食蠶豆,可有效地預防震顫麻痺徵。迄止為止的臨床觀察發現:L-3,4-二羥基苯丙氨酸(L-DOPA)是一種治療震顫麻痺的有效藥物,而這種物質廣泛存在於植物中,尤以蠶豆莢中含量極為豐富,其以游離態或β-糖苷態方式存在的L-DOPA高達0.25%。
因此,適量食用蠶豆,有助於攝取一定量的L-DOPA,從而有利於患者病情的緩解。
咖啡具有特殊的芳香味與苦味,是因為咖啡豆中含有芳香性揮發物、脂肪油、咖啡因、黃酮類物質及其它化學成分,可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美國的科研人員觀察發現,常飲咖啡的人老年後不患本病。
為何咖啡有如此神奇的功效,研究發現,咖啡中的某些成分,包括咖啡因在內,對人腦中的受體有保護作用。
受體與大腦中負責分泌多巴胺(一種重要的神經傳遞介質)的細胞緊緊相鄰,當腦中多巴胺分泌細胞發生病變時,受體在咖啡活性成份的作用下可阻滯腦細胞退化,從而可防止細胞進一步病變而引起帕金森氏病。
試驗表明,動物體內缺乏葉酸,可增加大腦患帕金森病的易感性,這可能是葉酸缺乏,導致過多的半胱氨酸對黑質中樞細胞的 DNA損傷,影響多巴胺的產生,引發神經細胞功能紊亂,出現帕金森病的結果。
日常膳食中增加葉酸的供給,或服用葉酸補充劑,對於預防本病或其它神經退行性病變具有實際意義。
美國學者研究發現,對於有本病家族史遺傳的病人和正常人,每日補充 400微克葉酸,對於保持黑質功能和修復已受損傷的神經細胞是適宜的。
日本學者研究發現,老年帕金森病人血中維生素K和D明顯低於同齡正常人群,這種狀況對於那些行動不便的老年女性病人尤其多見。
這可能是病人膳食中維生素K1攝入不足,導致骨礦物質密度降低有關。因此,增加維生素K和D,常曬太陽,對於預防帕金森氏病是十分重要的。
本病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神經退行性病變,除遺傳因素外,多數學者認為,氧化應激及自由基損害是引發本病的重要原因。
用大劑量具有清除自由基功能的營養素,如含維生素E、C、鋅及硒等豐富的食物,或藥物輔助藥物治療,對於延緩病情發展,改善早期出現的症狀,減輕藥物治療中出現的副作用及併發症,均有一定效果。
西班牙及德國的科研人員研究發現,鐵在氧化還原反應過程中可產生大量有毒的羥自由基,而黑質-紋狀體神經細胞對氧化應激的敏感性增高,易被蓄積的鐵誘發損傷,甚至死亡。因此,少食含鐵豐富的食物,或鐵製劑,對本病的防治有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