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扶貧戰線的一名基層工作者,要想真正為脫貧助困工作做出成績,就必須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深入領會省、市、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針政策,在上級部門的悉心指導和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深入一線,兢兢業業,盡職盡責,任勞任怨,緊密聯繫群眾,如此才能全面貫徹落實攻堅任務。
積極學習新政策,掌握業務熟門路
我是個「半路」扶貧人,之前一直從事「12345政府服務熱線」工作,2017年9月才接手扶貧工作。剛到新崗位之時,我對上級的扶貧方針、政策知之甚少,甚至可以用兩眼一抹黑來形容。我深知政策是行動的先導。如果沒有弄懂、吃透政策就想打好「脫貧攻堅戰」,那簡直如無頭蒼蠅亂闖亂碰。脫貧攻堅成效好不好,關鍵要看政策是否得到落實。脫貧工作越到街道、社區一級,基層幹部的擔子和壓力就越重。這就要求基層幹部,必須堅定不移、不折不扣地把脫貧攻堅的政策精神領會到位、貫徹到位、落實到位,從思想源頭上把精準脫貧工作做實做透,為打贏這場硬仗提供思想保障。因此,為了儘快履行好崗位職責、做好扶貧工作,我決定以學習為重要突破口。為此,我白天忙工作,晚上加班加點學習扶貧業務知識,學習省市區扶貧工作精神,掌握扶貧工作方法,在較短時間內就熟悉掌握了湯山街道扶貧工作情況,第一時間帶領部門投入到扶貧工作中,為扶貧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湯山街道共建檔立卡1085戶低收入農戶,到2018年仍有87戶未脫貧。為了摸清剩餘農戶未能脫貧的原因,2018年初我和幫困辦同志就開始挨家逐戶走訪調研,深入每戶農戶家裡,與貧困農戶促膝長談。有些貧困農戶存在外出務工等原因不在家,就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了解他們的貧困原因和急需解決的問題,結合實際為每一戶貧困農戶量身定製了切實可行的幫扶辦法。從政策兜底、推薦就業、鼓勵創業等方面全方位給予幫扶,並在後期密切關注每戶農戶生活動態變化,確保幫扶措施落實到位。2018年底,87戶貧困農戶全部實現脫貧,提前完成了脫貧任務。
任勞任怨甘奉獻,身體力行獻真心
對於扶貧幹部來說,對貧困戶心裡要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感情。如果僅僅把扶貧當作任務,敷衍了事地填寫扶貧手冊,為入戶而入戶,走個過場然後紙上談兵,這些被動且毫無感情的扶貧行為,是缺乏責任感的,更是不會收到任何效果的。奮鬥在一線上的黨員幹部,只有從內心深處懷著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對困難群眾的同情,變任務為責任,變壓力為動力,真心付出、真心幫扶,扶貧工作才會取得實效,脫貧攻堅戰役才會取得絕對的勝利,才能體現出基層幹部的自我價值。2019年1月,作為一名二胎媽媽,我臨近預產期,但是作為部門負責人,我實在是放心不下街道一年一度的困難群眾大病救助工作,雖然已經請好了產假,但是我仍然堅持在崗位上認真核算群眾的報銷票據和相關救助比例,堅持在崗直到生產那日。為此我還被街道同事戲稱為「女漢子」。即使是在產假中,我也沒有停止工作,堅持讓同事把相關數據發給我審核。因為我深知:「我一個人面對的是幾百個人的希望,而我不能讓他們失望」。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對貧困農戶的體貼關心,帶動了身邊的同事奮力拼搏,形成了順利完成各項扶貧任務的合力。
立足實際真幫扶,排憂解難暖民心
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的一件事情,對於整體來說似乎是小事,而對群眾自己來說,則件件都是大事,有的還是急事、難事,關係到群眾的切實利益。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就會影響他們的生產和生活,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這就要求黨員幹部要深入基層,認真傾聽群眾反映的各種問題,重視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開展實地調查研究,仔細分析研判,查清問題緣由,有針對性地制定解決策略,幫助群眾化解實際困難。只有把人民群眾當親人,把群眾的事當自己事、家裡事,才能帶著真情實意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因此,我堅持貫徹群眾路線,始終心懷真情深入社區,與農戶真心實意地交朋友,處感情,時刻把農戶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走訪中面對農戶提出的各種問題,耐心解釋;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就立即記在隨身帶著的本子上,回到辦公室再聯繫相關部門給予解決。走訪過程中,發現有部分低收入農戶是孤身一人,因各種慢性病而無法上班,個人原因導致沒有住房,既達不到低保的條件又達不到五保的年齡,每個月還要為租房掏錢,生活非常窘迫。於是我和街道主要領導匯報,要求在《湯山街道特困群眾幫扶辦法》中增加住房補助一項。經黨工委討論通過,從此這種情況的百姓不再為租房煩心。
創新思想找出路,扶貧扶志更扶心
扶貧過程中要教育引導貧困農戶樹立脫貧致富的志氣,增強擺脫貧困的信心,堅決摒棄「等靠要」思想,衝破消極落後傳統觀念的束縛,煥發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奮發圖強的精神。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創造幸福生活,從而實現「要我脫貧」的被動式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的主動式脫貧,讓脫貧成為貧困農戶可持續的內在願望和內生動力。幾年的扶貧工作,我發現末端的幫扶措施還不夠豐富、方法單一。有一大部分貧困農戶是通過政策兜底脫貧,農戶自我「造血」功能較弱,因此我在走訪過程中大力向農戶宣傳創業或者推薦就業的脫貧思路。我還發現有些農戶本身有著較強的就業欲望,但是礙於自身身體疾病或者是家中有老幼需要照顧,不方便外出上班,直接影響家庭收入。對這些情況我都聽在耳裡記在心裡。2019年開春之後就開始積極聯繫轄區內的廠家,經過幾個月的奔走協商,終於確定了「靈活就業方案」——與轄區內一家企業確定了合作關係。企業可以將接到的布包訂單分配給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眾做,由街道出資購買設備,放置在農戶家中,工資按件結算,這樣就方便了「想就業翻身」的農戶。從初期聯繫工廠落實訂單、就業人員初篩、聯繫老師培訓、購買設備入戶安裝,到現在每次不辭辛苦領送材料成品,我都做到親力親為,深入一線。現在已經有18名農戶實現靈活就業,增加了收入。如今,這些農戶一提起街道的扶貧工作無不豎起大拇指,讚不絕口。
脫貧攻堅戰,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更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我將以時不我待、決戰今朝的韌勁和勇氣,積極投身這場見證歷史的攻堅戰中,為奪取脫貧攻堅最後勝利戰鬥到底!
(作者:朱遙 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幫困辦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