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縣大營鎮:小紅薯成了群眾脫貧致富「金疙瘩」

2020-12-13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鄭松波 實習生 陳尊孝 通訊員 張玉玲 陳建興

分揀、清洗、削皮、裝袋……11月17日上午,在尉氏縣大營鎮大營村紅薯種植合作社裡,幾十個村民正在爭先恐後忙著撿裝紅薯,一袋袋形態飽滿、顏色鮮亮的紅薯像小山一樣碼放在院裡,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現場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多虧合作社免費給俺提供了種苗和技術,今年俺家的紅薯大豐收了,畝產5000多斤,每畝增收4000多元,現在俺每天在合作社裡給紅薯削皮,每天還能多種80多元,家裡經濟收入增長了,日子也越過越紅火了 。」大營村村民劉大姐一邊忙著削紅薯,一邊開心地和大家談論著今年紅薯的收成,高興得合不攏嘴。

今年來,大營鎮立足本地資源優勢,以促進農民增收為出發點,強力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依託大營村種植合作社把薯類種植作為扶貧特色產業,以種植金秋、西瓜紅、紫羅蘭紫薯、商薯19等特色紅薯品種為主,運用綠色高效節本栽培技術,助推薯類產業提質增效,通過流轉土地、免費提供種苗、提供技術指導、提供就業崗位、溢價回收成品、幫助深加工等多種方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免除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後顧之憂,推進紅薯產業化、規模化種植,促使「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同時,合作社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方式,一方面就近直接讓超市、商戶到基地提貨,或經過初加工後送到籤約企業(新鄉笑臉食品廠)進行深加工;一方面通過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臺進行推介,提升紅薯生產效益,使紅薯產業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讓貧困群眾也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創造財富擺脫貧困,過上幸福生活。

「由於地理條件適宜,種植方便技術要求低,產量高效益好,這幾年優質紅薯在各村的種植規模不斷擴增,今年俺村合作社共與村民籤訂了紅薯種植合同面積500多畝,預計可收購1000多噸紅薯,覆蓋了全鎮100餘戶農戶,今後我們還將進一步延伸紅薯產業鏈,提升附加值,讓村民們過上更紅火的日子。」大營村紅薯種植合作社負責人信心十足的說。

大營鎮黨委書記任志勇表示:「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關鍵,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下一步,我鎮將持續加強對農業產業發展的支持,按照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目標,始終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不斷推進產業發展壯大,持續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進一步夯實鄉村振興產業基礎。」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程永兵

相關焦點

  • 尉氏縣大營鎮: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提升農村環境顏值
    「自家門口的路平時還是我們自己走的比較多,收拾乾淨了,不僅方便出行,看著心情也更舒暢了……12月9日上午,尉氏縣大營鎮梁家村村民趙大姐一邊主動清掃門前衛生,一邊深有感觸地說。李大姐樸實的言行也是大營鎮廣大村民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
  • 尉氏縣大營鎮:小草莓成了村民群眾的「致富果」
    1月14日上午,在大營鎮大營村博源種植合作社的草莓種植大棚裡,一畦畦油綠茂盛的秧苗裡點綴著一顆顆色澤飽滿、紅豔動人的草莓,三五成群的遊客正高興的忙著採摘、品嘗、拍照,現場一派豐收的喜悅景象。
  • 尉氏縣大營鎮:「小酒坊」壯大村集體經濟 助力脫貧攻堅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鄭松波 實習生 陳尊孝 通訊員 張玉玲「自從村裡建了酒廠,俺在廠裡務工,離家近、工資穩定,俺種植的小麥、玉米等農作物還能賣個好價格,這幾年家裡經濟收入明顯提高了,真是感謝黨的好政策……,」7月21日上午,尉氏縣大營鎮三戶趙村貧困戶鍾根嶺高興的對記者說
  • 尉氏縣大營鎮的一家管業生產扶貧車間
    12月1日,在尉氏縣大營鎮的一家管業生產扶貧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勞作。近年來,該縣鼓勵當地勞動密集型企業把扶貧車間建到鄉鎮和村,讓大批留守在家又無產業發展能力的貧困戶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脫貧的目標。
  • 尉氏縣大營鎮:一村有一品 村村有亮點 產業發現讓鄉村巨變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鄭松波 實習生 陳尊孝 通訊員 張玉玲5月19日上午,記者走進尉氏縣大營鎮盧家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條條整潔的村道,道路兩旁陣陣花香撲面而來;田地裡,一片片綠意盎然的花生長勢喜人,村民們正在陽光下鋤草、灌溉,幸福的歡笑聲充滿村莊。
  • 尉氏縣大營鎮:齊心協力美家園 乾乾淨淨迎小康
    掃街道、鏟雜草、運垃圾、拆違建……近期,一場場關乎鄉村「高顏值」的村莊清潔行動在大營鎮掀起了一個又一個高潮,村村優美、家家整潔、處處和諧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在大營鎮各村徐徐展開。
  • 尉氏縣大營鎮:汛期走訪貧困戶 真情關懷暖民心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鄭松波 實習生 陳尊孝 通訊員 張玉玲  查看電線、疏通下水道、講解安全知識……,7月22日上午, 在大營鎮三戶趙村五保貧困戶趙大爺家裡,鎮村幫扶幹部正在冒雨排查安全隱患、宣講政策知識。
  • 把土特產打造成脫貧致富「金招牌」
    要保護好、發展好這個產業,讓黃花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搖錢草」。上個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點讚」柞水木耳「小木耳,大產業」。如同「大同黃花」,「柞水木耳」也是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金字招牌」。目前,雲州區黃花種植面積達17萬畝,產值達7億元,「大同黃花」還入選全國產業扶貧典型案例。
  • 【回顧乘風破浪的2020】大營鎮篇——人居環境美如畫 人民群眾笑開顏
    【回顧乘風破浪的2020】大營鎮篇——人居環境美如畫 人民群眾笑開顏 2020-12-21 1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寶豐縣大營鎮青城社區:文化進萬家 群眾樂開花
    映象網訊(記者 李學義 通訊員 郭國強)近日,在寶豐縣大營鎮青城社區的文化廣場上,幾百名群眾正目不轉睛地看著舞臺上精彩的文藝演出。家住大營鎮青城社區李坪村脫貧戶宋花老人對外村來社區看戲的熟人高興地說。 這次活動是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由平頂山市和南陽文化藝術學校承辦,巡迴實踐展演的文藝活動鄉村行。精心準備的13個節目由河南墜子、河洛大鼓、大調曲子、相聲、快板非遺曲藝項目。
  • 河北隆堯:麻山藥變成致富「金疙瘩」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賈靜、潘志方)「沒想到俺這沙土地裡還能刨出『金疙瘩』!」日前,筆者走進河北省隆堯縣魏家莊鎮西魏村麻山藥種植區,村民李杏軍正在和村民們忙著採挖山藥,幾輛採購車在地頭拉運。李杏軍笑著說,今年他家種了50畝麻山藥,畝產在6000斤左右,目前麻山藥收購價是1.8元/斤,刨除種植成本,每畝淨收入6000多元。
  • 程華恩赴大營鎮走訪慰問困難群眾
    在新春佳節到來之際,帶著對困難群眾的關心和牽掛。1月15日,縣委書記程華恩專程赴大營鎮聯八村、星進村走訪慰問困難群眾、老黨員和貧困退役軍人,為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懷及新春佳節的祝福。貧困群眾吃得好不好、住得安不安全、過冬冷不冷、年貨置辦得怎麼樣?程華恩很是牽掛。他一邊了解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一邊和他們聊家常、話發展。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每到一戶,程華恩鼓勵大家要繼續提振信心、一鼓作氣戰勝貧困,確保今年如期脫貧出列。
  • ...我們生活越來越好了丨紫雲自治縣大營鎮打哇坪村黨支部書記李德忠
    我叫李德忠,今年54 歲了,是紫雲自治縣大營鎮打哇坪村的村支書。以前,因交通不便、缺資金、缺技術、缺乏產業、土地貧瘠且坡度大難以耕種等多種原因,我們打哇坪村成為了紫雲深度貧困村之一。我以前年輕的時候去大營鎮的百花(鄉)趕集,大清八早就要起床。大概在天麻麻亮的時候,就開始準備動身,先吃一個早飯,然後用籠子裝上自己飼養的小豬仔,一籠裝一個,挑起去趕集。去趕集的路有近20多公裡,且都是山路。那時候精神好,一個村的好多人都一起出發,都是男挑女背、肩挑馬馱,叮叮噹噹地走。
  • 河南尉氏縣:平菇變「金」菇 「長」出大產業
    新華網鄭州11月24日電(孫俊旗 孫清清)23日,在河南省尉氏縣朱曲鎮食用菌產業園大棚裡,一簇簇鮮嫩的平菇破棒而出,貧困戶馬鳳珍正忙著埋頭採摘。「俺這兒的菇可金貴,採摘多大個的、咋裝筐,合作社都有要求。」馬鳳珍說,摘菇一天工資70元,摘得多了還有獎勵。
  • 小小花椒粒成為群眾脫貧致富「金豆豆」
    「我們東山口村目前花椒樹種植面積是400畝,其中掛果花椒麵積200多畝,按照今年的產量和行情,賣個50多萬元不成問題。」隨著一個多月花椒收穫季的結束,薛城區鄒塢鎮東山口村的村主任陳亮給記者算了一筆今年的花椒種植收入帳。
  • 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甜蜜生活催人奮進
    原標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甜蜜生活催人奮進   「貧困戶的笑臉,就是扶貧幹部努力的動力,更是精準扶貧的成果。」這是廣大扶貧幹部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 陝州區大營鎮呂家崖村入選全國文明村鎮
    本報訊 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1976個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受到表彰,其中三門峽市陝州區大營鎮呂家崖村入選。除此之外,陝州區已有大營鎮溫塘村、辛店村和原店鎮郭家村等獲此殊榮。
  • 寶豐縣大營鎮:「暖心」村主任變身「理髮師」
    7月12日,寶豐縣大營鎮柳溝村貧困戶王豐章高興地說。在平時的工作中,大營鎮柳溝村村主任王陽民發現,由於村上沒有專門的理髮店,理髮這樣一件小事,卻成為困擾該村老年人的一個難題。村主任王陽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於是自發買了一套理髮工具,在柳溝村黨群服務中心或上門為村裡的五保戶、貧困戶和孤寡老人免費理髮。截至目前,王陽民已經為村裡的二十餘名老人理髮,村民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 寶豐縣大營鎮:「明星村」的新變化
    央廣網河南分網7月15日消息(記者 彭華 通訊員 柳真真 程勝利 郭國強)寶豐縣大營鎮東五公裡的段寨村,轄三個自然村,590餘戶,2400多口人,耕地面積2700畝,人均1.12畝,共有黨員62名。村莊緊臨寶大公路,交通便利,村內物交會輻射周邊三個鄉鎮近萬人,攤位多時可達500多個,在村南原鎮工業區八家工業企業產銷兩旺,村內群眾勤勞能幹。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段寨村群眾就走出去打工,學手藝、辦加工廠、搞種植養殖,一直是全鎮響噹噹的明星村、全縣名列前茅的先進村。
  • 尉氏縣洧川鎮:黨旗勁展分外紅
    12月15日,在尉氏縣洧川鎮祥潤合作社扶貧基地的日光溫室裡卻溫暖如春,青翠欲滴的西蘭花泛著清香,讓在此忙著收穫豐收果實的三四名脫貧群眾心裡樂開了花。「是咱鎮黨委、政府和村黨支部,幫助建起這40多座日光溫室,俺才在這裡有了掙錢的門路,這一天都能收入個七八十塊錢哩。」正在這裡採摘西蘭花的一名脫貧群眾樂呵呵地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