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鄭松波 實習生 陳尊孝 通訊員 張玉玲 陳建興
分揀、清洗、削皮、裝袋……11月17日上午,在尉氏縣大營鎮大營村紅薯種植合作社裡,幾十個村民正在爭先恐後忙著撿裝紅薯,一袋袋形態飽滿、顏色鮮亮的紅薯像小山一樣碼放在院裡,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現場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多虧合作社免費給俺提供了種苗和技術,今年俺家的紅薯大豐收了,畝產5000多斤,每畝增收4000多元,現在俺每天在合作社裡給紅薯削皮,每天還能多種80多元,家裡經濟收入增長了,日子也越過越紅火了 。」大營村村民劉大姐一邊忙著削紅薯,一邊開心地和大家談論著今年紅薯的收成,高興得合不攏嘴。
今年來,大營鎮立足本地資源優勢,以促進農民增收為出發點,強力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依託大營村種植合作社把薯類種植作為扶貧特色產業,以種植金秋、西瓜紅、紫羅蘭紫薯、商薯19等特色紅薯品種為主,運用綠色高效節本栽培技術,助推薯類產業提質增效,通過流轉土地、免費提供種苗、提供技術指導、提供就業崗位、溢價回收成品、幫助深加工等多種方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免除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後顧之憂,推進紅薯產業化、規模化種植,促使「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同時,合作社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方式,一方面就近直接讓超市、商戶到基地提貨,或經過初加工後送到籤約企業(新鄉笑臉食品廠)進行深加工;一方面通過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臺進行推介,提升紅薯生產效益,使紅薯產業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讓貧困群眾也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創造財富擺脫貧困,過上幸福生活。
「由於地理條件適宜,種植方便技術要求低,產量高效益好,這幾年優質紅薯在各村的種植規模不斷擴增,今年俺村合作社共與村民籤訂了紅薯種植合同面積500多畝,預計可收購1000多噸紅薯,覆蓋了全鎮100餘戶農戶,今後我們還將進一步延伸紅薯產業鏈,提升附加值,讓村民們過上更紅火的日子。」大營村紅薯種植合作社負責人信心十足的說。
大營鎮黨委書記任志勇表示:「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關鍵,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下一步,我鎮將持續加強對農業產業發展的支持,按照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目標,始終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不斷推進產業發展壯大,持續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進一步夯實鄉村振興產業基礎。」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程永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