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數位化、智能化在汽車金融產品的售前、售中、售後以及後市場服務環節發揮著重要作用,數位化轉型成為汽車服務以及汽車金融服務機構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
如何通過科技手段提高獲客能力?服務機構如何借力科技提高服務效率?科技如何平衡汽車金融審批效率與風控的問題?後疫情時代的風控技術有哪些創新?
11月21日,以「科創未來」為主題、由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的2020中國汽車產業峰會在廣州舉行。在上午舉行的2020中國汽車金融年會上,一場圍繞「科技創新如何提升服務效率與質量」的圓桌對話就上述問題進行了討論。
上述對話由北京高科數聚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程傑主持,參與對話的嘉賓包括平安銀行汽車消費金融中心副總裁謝立波、瑞福德汽車金融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玕、上海燦谷投資管理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欣、長安新生(深圳)金融有限公司副總裁鄧江、北京兔師傅汽車科技有限公司CEO宋烈進、深圳市聲揚科技有限公司營銷副總裁王澤延。
以下是對話記錄,有刪節。
程傑:如何通過科技手段提高獲客能力?
宋烈進:兔師傅是做汽車保養的社區連鎖店,特別是開新店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項能力就是獲客。新客戶怎麼獲得?分成兩部分。
第一是如何把公司的信息有效地、低成本地傳遞到客戶那去。傳統方式是做廣告,但現在信息爆炸,廣告效率很低,我們現在是運用數據進行分析。在知曉客戶閱讀習慣、行為偏好後,可以鎖定目標客戶群,在他平常使用較多的APP進行精準投放。
第二是老客戶的轉介紹。原來客戶進行轉介紹時,是通過口頭傳播,現在則可以發到朋友圈。潛在客戶打開二維碼後,我們所有信息都在裡面,有人會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有人則可以從公域流量池轉化到我們的私域流量池,這樣我們平時的營銷活動都可以幾乎零成本地傳遞到客戶那去。
謝立波:平安銀行汽車金融中心以前是駐點在各個4S店或者經銷商去提供服務,隨著業務發展,現在也做了轉型。平安銀行有很多客戶也有買車需求,我們也在通過科技手段,在取得客戶充分授權的情況下,把有購車意願的客戶推薦給經銷商,既服務了客戶又給經銷商帶來了客源。
一方面通過大數據精準篩選客戶,平安銀行在不斷加強數據的治理、數據中臺的建設,我們也藉助大數據建立相關購車客戶畫像和模型;二是千人千面技術和智能營銷推薦,通過不同客戶的購買習慣,進行不同的營銷,精準的把有購車意願客戶引流給經銷商;三是建立生態,在平安銀行的口袋銀行App,搭建了車生活模塊,因為客戶買車不是高頻行為,有一個時間周期,我們以車生活頻道為基礎,在建設車生態,來持續服務有車一族,將為合作經銷商源源不斷的推薦購車客戶。
程傑:服務機構如何借力科技提高服務效率?
鄧江:長安新生是2015年初成立的,我們從剛剛成立開始就有一個大的邏輯判斷,在市場中你只要做得夠久,資金成本、風險控制能力和同業的對手應該都是趨同的,未來比拼的是運營流程的效率,我們始終認為,你必須在保證運營質量的情況下,降本增效。
按照傳統製造業的經驗,降本增效的秘訣就是標準化。我們2017年就在青島建立了標準化的運營中心,並設計出了碎片化、標準化的流程,中心裡每個崗位的技能都必須得是一個中專生就能掌握的,所以我們能做到20秒內完成所有動作。
完成大量數據積累的過程中,我們也引入了很多科技,包括圖像識別、人臉識別等等,實現了整個運營流程70%的自動化。今年疫情比較嚴重的3月份,我們的業務量也能達到去年同期的一倍,因為只有我們能夠快速地在線上完成所有的操作流程,而且員工也不需要到專門的辦公場地才能處理這些業務。
謝立波:平安銀行一直堅持科技引領的方針,在汽車金融方面也是同樣在快速推進,不斷優化流程。我們推出「掌上車貸」,客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線上自主申請;運用大數據等技術,各類車貸產品基本實現了秒批,大大提升了審批效率;、運用人臉識別、OCR技術等技術,實現了線上面籤和電子籤名,大大提高了面籤時效和客戶體驗;推出「車E通」、「警E通」方便客戶,有效提升了效率。另外,銀行和一般的汽車金融公司管理流程還不一樣,科技的應用都是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推進,即符合監管要求又極大改善效率和客戶體驗。
程傑:科技如何平衡汽車金融審批效率與風控?
陳欣:燦谷在2020年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大數據分析、流程改造等等將流程往前推進。我們目前主要服務於三四線市場,客戶群的質量相對比較複雜,對於這種客戶,我們並不是看一兩單,而是會看一個比例,我們今年提出的要求是叫「8030」,80%的合同要在30分鐘內完成,從他進店到最後的放款。其實在審貸放款方面,有些資料是冗餘的,有些流程是多出的,風控是我們要做的,可服務才是最主要的,所以我們會通過流程改造和一些科技手段的引入來平衡。
鄧江:關於風險我們是這麼看的,中國汽車保有量大概2億多,所以我們認為購車客戶其實還是信用資質比較好的一批客戶,所以在風控端,我們主要還是考慮交易的真實性和客戶本身購車意願的合理性。我們會引入大數據技術,希望通過更多維度的數據對客戶進行精準識別,儘量減少對客戶信貸意願的誤判。
謝立波:在以前人工為主的審批時代,效率和風控是一個非常突出矛盾點,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其實這不是問題,二者可以同步進行和兼顧,平安銀行汽融通過不斷升級車貸審批系統,後端除了對接人行徵信系統,還接入了各類大數據平臺,可以通過大數據建模等方式更精準更快速的進行風險審批,同步快速有效的進行反欺詐、貸後風險管理,確保有效風控。
程傑:後疫情時期的風控技術有哪些創新?
張玕:瑞福德汽車金融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股東是安徽江淮汽車集團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的全資子公司桑坦德消費金融。桑坦德銀行目前是歐元區市值最大的銀行。
公司成立之初我司展業了除主機廠品牌之外的多品牌業務。多品牌業務的風險,在行業內相對來講是比較高的,過往幾年我司採用的是高收益覆蓋可控風險的理念。從去年開始,隨著宏觀經濟的調整變化和汽車銷量的下滑,公司進行了從高速向高質發展的轉型,為公司在今年疫情來臨之後整體業務的穩健運營鋪墊了紮實的基礎。
對於風控技術的創新,首先我們認為,對於汽車金融公司而言,風控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信用風險防範,還包括非信用風險的防範,比如說流動性風險,大多數汽車金融企業今年都或多或少面臨這樣的挑戰,如融資成本增加、銀行縮貸等。我司從去年預判到會面臨這樣的挑戰時,公司建立了流動性風險管理機制,定期進行壓力測試,股東雙方也給予了大力支持,這些技術和理念的創新,稀釋了我們面臨的流動性風險。
在信用風險防範方面,我們也是擁抱大科技,通過大數據在整個客戶生命周期裡的穿透來做信用管理工作,比如說貸前審批,通過一張身份證,如何能夠更精準地評估客戶的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貸中我們通過大數據的信息收集了解到客戶特徵的變化,對於特徵突變的客戶做提前預警的措施,貸後則通過大數據來修復已經失聯的客戶信息,做好更有效催收。
王澤延:聲揚科技核心技術之一是聲紋識別,這是近幾年新興的生物識別方式。我們現在其中一塊聚焦的業務是金融,在金融機構做聲紋的登錄以及聲紋的反欺詐。
聲紋的反欺詐是怎麼做的呢?比如說工商銀行的信用卡反欺詐,首批在全國四家分行上線聲紋風控系統,僅一個星期就發現了100多筆信用卡欺詐,為工商銀行挽回數十萬的損失。它是怎麼發現的呢?其實就是換馬甲,這種欺詐團夥裡面有人在前端收身份證,有人在後端接電話,申請人和接電話的人不是一個人,靠信審的分析師是很難識別出來的,現在就可以通過聲紋去把這些詐騙團夥識別出來給系統預警,提升風控水平。
後疫情時代,科技類公司如何服務汽車金融,我覺得首先要合規。聲紋這個領域,我們不收集身份證號以及任何個人信息,只是通過語音中聲紋去比對;其次是技術到底成不成熟,能不能支撐金融機構業務的應用;最後還要了解場景,科技一定要與業務場景深度結合,我們必須知道新技術對汽車金融領域科技業務的每個具體場景有什麼樣的價值促進,才能獲得客戶的認可,這塊也是很考驗科技公司實力的。
陳欣:後疫情時代,運營最大的問題就是客群的下降,反欺詐這種情況會比較多。我們今年聚焦在渠道管理上,這對風控而言是個巨大的挑戰,如果渠道控制不好,絕大部分是欺詐,即便風控模型再好,風控人員再有技巧,這也是無米之炊。所以我們今年打造了自己的風控體系,從產品設計開始,把渠道、銷售人員全部建立其中。我們期待用類似的方法可以進行風險的控制,同時兼顧客戶的服務。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