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舊事:二老漢

2020-12-14 家在榆林

「這黃土地上養育出來的人,

儘管穿戴土俗,文化粗淺,

但精人能人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稠密。」

——路遙 《平凡的世界》

清明回家祭祖,墳梁斜對面的山坡名曰「陽坬(wà)」,小時候村子裡一多半的人住在上面的土窯洞裡,坬(wà)的最盡頭便是我的家。

祭祀完畢,堂弟提議去老屋看看,這天風很小,又是大晴天,雖是上午十點多,或許是穿的有點厚,感覺很熱,一股懶意貫透全身,簡單商量,沒有去成。

童年喧鬧的光景已不在,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學會拉土坯燒磚,一部分人便將家搬到了坡底,這幾年大部分人又將家搬到了「墩梁」的附近,門面貼上鮮亮的瓷磚,大院落大紅大門好是氣派,自來水進到家裡甚是方便。

陽坬(wà)已不住一戶人家,先前的羊腸小道幾乎消失,稀疏的叢草一坨一坨地冒出新綠,遲醒的棗樹一絲不動地豎在堅硬的圪塄畔上沒有幾分生氣。我們邊走邊比劃著坡上當年的住戶,靠沙坬(wà)第一家是高家,下面那孔近乎看不見的小土窯,在我的記憶中是抹不掉的,那是村裡二老漢的家。

二老漢也姓高,但在我們上百口的村子裡名聲並不高,家鄉俗語云:「狼見豎毛蛇見退步」,至少童年的感覺是如此。

中等身材,花白的寸頭,沒留鬍子,黝黑的臉,略彎的腰,一套常不洗滌的粗布衣褲,一根榆木拐棍,兩腿左右叉開,雙手託棍於前中央,沒人的時候,弓坐於碾盤沿上。

忽聽坡道有響動,便打起十分精神立於礆畔邊緣,不論道上走的是男是女,總能給你挑出毛病來,數落一番,輕者讓你堵心,重者讓你「發毛」,黃毛未退的小兒只能繞道。

在二老漢的眼裡,村子裡幾乎沒有能稱得上「人」的人,在他的心目中,全村沒幾個好人,生活在這個村子簡直是對他高大人格的極大不公平!

在全村五十歲以下男女的記憶中,他就是個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主,村裡被他常罵的人詛咒他,要麼犯了天條,要麼上輩子幹了缺德事,今生只能赤條條一個人生活。

印象中二老漢給生產隊攔過羊。黃昏時分,羊群碎步蠕動,灰頭土臉的他跟在後邊,右手握一小木叉,左手抱著剛產下的小羊羔。幾年後,因年老腿腳不方便,隊長便讓他為村裡的牲口添草加料。

每當太陽西斜的時候,二老漢會從破爛的土窯裡端出一「抓糞鬥子」煮熟的黑豆,蹣跚地向驢圈走去,我們便藏於暗處,準備與這些牲口在槽中搶食,有大膽的同伴還沒等他離開,便將一把黑豆吞於嘴中。

「搶!搶!又跟驢你大(dá)搶吃搶喝,哎!什麼世事了,還像土匪樣,抓上一把快滾球蛋,小心爺爺打折你碎慫們的腿把子!」二老漢手中的拐棍舞來舞去,但從來沒有落在我們骨瘦如柴的身板上。

「天黑了你毛大(dá)們還要馱東西哩,狼不吃的兔崽子們,快往出滾!」

知趣的我們便悻悻而去。

曾有小夥伴吹牛不怕二老漢的威嚴,大家一聽就知道不是摸著良心說話。

隊裡的牲口並不多,太陽快落山的時候,那些溫順好使喚的牲口早被精明有力氣的莊稼人搶走了,上燈時分,坡道滿載穀物的牲口喘著粗氣,在男女的叫喊聲中掙命的向前挺進。

「哎!誰家養下(hà)這個壞慫,也不看你這毛大(dá)有多大,咋敢給馱的這樣重,哎,爺爺則不曉得了,娃娃害不下(hà),大人也都壞透了,眼不見心不煩,爺爺是看夠了,活夠了,哪天死了就看不到你們這些壞慫了!」

驢圈裡拿梳毛刷子的二老漢,眼圈打著淚轉轉,用手小心撫摸被鞍子鏟爛的驢脊梁,疼痛的驢子兩耳一豎,後腿一蹬,差點踢到二老漢的小肚子上。

「哎,誰拿這驢馱東西來著,鞍子不往好墊,把他毛大(dá)脊梁鏟了個稀巴爛,狼不吃的東西,牲口不會說話就這麼個用法,哎,爺爺則害不下(hà)了,人心咋壞到這種地步了,吃五穀雜糧的人咋能做下牲口不如的事來,完全都是些下等貨色!」

二老漢有兄弟倆,他哥有兩個兒子,看到弟弟膝下無子,大哥便將二子頂門於他,按照鄉俗,也就是養老送終。

他最疼愛的是長孫,只要有點好吃的,兩個碗一扣給長孫留著,如果誰欺負長孫讓他看見,必讓你吃不了兜著走。我和他的長孫還有旺堂是同齡人,常在一起耍,也要招來一頓臭罵。

「哎,你這不懂事的龜孫子,全村娃娃那麼多,非要跟這兩個你老子一夥,兩個胖乎乎的你老子把你狗日的夾在中間,像吸血鬼樣,把你狗的快吸乾了!」我們只顧跑,頭也不回向著目的地而去。

二老漢有一隻胖綿羊,尾巴圓圓的,一肚子生個兩胞胎是常事,引來全村人的羨慕,也是老漢炫耀的資本,這隻給他帶來福氣和財富的綿羊至少活了有十幾個年頭,一年春節前,因產羔不幸身亡,讓他甚是悲傷、惋惜……

翌日,他七十歲的瞎嫂頂的神附體出馬,在自家能坐上百號人的土窯裡,手敲羊皮鼓,蹁躚起舞,幼小的我們嚇得呆若木雞,心都快被揪出來了,不敢言語。炕楞上膽大漢子們掛著笑意。舞鼓停息,吹口仙氣,此時的瞎嫂儼然成了神仙的代言人,有事的俗人分先來後到,奉香點紙,問這問那。眼看人潮逐漸退去,從不信鬼神的二老漢,便將信將疑問瞎嫂道:「神神老家,請您老不要計較我這凡夫俗子這些年對您的不敬,今天求您說說,我的綿陽因何而死?是對您的不敬造成的,還是中了啥邪氣?」

瞎嫂直言道:「你問的事很簡單,你對我這神不敬也就算了,還常常出言不遜,我一怒之下,給掐死了!」

本來虔誠端坐的二老漢一聽此言勃然大怒,一掌摑向瞎嫂的腮幫子。

「噢,原來是你這不入流的邪神把我的寶貝羊給禍害死了,頂的神欺負在自家人頭上了!」

眼冒金星的他奪門而出,一路不停地嚷嚷詛咒,只聽「咣」的一聲,小土窯門扇緊閉。

村裡也有人和他對罵過,「你全村人誰都看不上,誰都不如你好,怎麼連個老婆都沒有,老光棍一根。」

這幾句話無意中打了他的七寸,損了他的尊嚴,刺痛了他的心肺。

「哎,我○×△@ ⊙,你害下(hà)你×的屁!老爺有婆娘的時候,你還在你大(dá)腿肚子裡轉筋哩!老爺當年也算個人物哩,當兵回村騎著高頭大馬,老婆懷裡一摟,那是甚的勁氣,婆娘的面貌是你們這些朽桃爛杏能比的上?哎,真是瞎了你們的狗眼,後來是老爺麻煩的不行打發了,尿泡尿照照你們的熊樣……」

被罵的人早已回家咕嘟咕嘟喝著玉米糊糊飯,或許早已把對罵的事忘得一乾二淨了,而二老漢的罵聲還在繼續,山谷震蕩的回音重複著所罵的內容,斜陽下執著的影子越拉越長……

那是八六年霜降,回家幫母親收割莊稼。再見到二老漢,已住在了頂門兒子的土窯中,比他原來的家敞亮了許多。

一天午後,我看見他坐在礆畔上,抱著一隻瘦弱的綿羊糕,長聲短氣地撥弄著羊毛。

我說:「你老人家抱這個羊羔幹啥哩?」

「哎,羊病了,回來幫你媽收秋了?」

「嗯。」

「你們都走了,撂下你媽一個人受苦了,紅槓槓的天,連個熱飯吃不上,現在地都分了,真是受的夠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世事變的真讓人捉摸不透,變吧變吧,反正我是經過幾個朝代的人啦,土都快到脖子了。」

我說這幾年生活水平好多了吧。

「噢,吃的是不愁了,白面也能吃上了。」

我掏出一支「晨鶴」牌香菸遞給他。

他很高興。

我還將給羊治病的方子給他說了。聽母親說,用了我給的方子,老漢的羊活過來了,第二年還下了小羊羔,並當著母親的面誇我人品好,是個好人。

九十年代的一天,二老漢永遠的走了。

現在村裡剩七八戶人家,還在耕作。

寂寞了很多。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陝北女子三朵花
    陝北女子三朵花 黃土塬 轉載▼ 標籤:陝北 女子一朵花 習俗 陝北女子三朵花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這民謠唱了幾千年,養育了千千萬萬美人和後生,留下了無窮無盡,膾炙人口的信天遊,成為黃土文化的絢麗奇葩。
  • 「知青歲月」陝北的年,總留在我的記憶裡
    從陝北退休回到北京,又已經過了十二個春節,不免覺得那總是一種淡淡的年味,總讓我想起陝北的那濃濃的年的氣氛。在陝北,一到臘月二十三,就意味著要準備過年啦,也就從這天起,開始熱鬧起來。最忙碌的是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把平時捨不得吃的麥子篩淨,洗乾淨,就開始磨麵。
  • 黨堯平:李老漢過壽
    大女兒、二女兒的日子都很好,唯獨三女兒的日子比較艱難。對於過壽這樣的事情,李老漢一向很不熱心,一個是苦日子過慣了,不習慣排場,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老大老二日子好,過壽的禮物肯定好。老三日子一般,總不能把老三晾起來。唉,可憐天下父母心!但今年不同往年,今年是李老漢七十大壽。
  • 《平凡的世界》對陝北文化形象的傳播與建構
    同時,通過某些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又給地域文化帶來「二次傳播」,形成更為深遠的影響, 二、《平凡的世界》對陝北文化形象傳播的具體呈現 1.陝北文化中的「硬形象」 文化傳播中的硬形象主要是指居住文化、飲食文化和服飾文化等以物質形式呈現出來的文化形象。
  • 京知青生活往事:因為一張合影照,他和陝北女子結為伉儷
    二隊的王隊長頭兩年就說讓韓大伯不要出山放羊了,隊裡照樣給他記工分。可七十歲的韓大伯閒不住,他說自己的身子骨硬朗,趕幾十隻羊上山還能行。北京知青到來的前幾天,韓大伯看王隊長為知青們的住處愁腸,他就把行李搬到了牛棚,和隊裡的飼養員同住一鋪火炕,把自己家的兩孔土窯讓給北京來的知青居住。
  • 詞條解釋:陝北人
    陝北 包括榆林和延安。陝北人的性格淳樸善良,為人正直,性格豪爽。陝北人的習俗在社會生活中長期形成的社會風俗與社會生活習慣,是陝北文化系統結構中最重基本的要素之一,是陝北文化的一個獨特組成部分。解讀陝北文化區域普遍存在的習俗的特點,是認識陝北區域文化特徵的一把鑰匙。
  • 老漢和男子喝酒到半夜,次日男子卻聽說:老漢於前一日傍晚已離世
    不大會兒,羊群的主人匆匆趕來,見了孫二牛,則滿臉歉意,連連自責道:「二牛啊!真是對不住啊!都怨我呀!我老伴病了,我剛才帶她去找大夫看病了,回來就發現羊圈被羊撞破了,羊都跑了出來。唉!給你造成了損失,我賠,我賠……」羊群的主人是同村的一個老漢,人稱周老漢,他和老伴無兒無女,這些年來身體又都不好,所以老兩口一直過著貧窮的日子,是出了名的貧困戶。
  • 內含福利 | 二旬「老漢」和「老太」,牙口不好是什麼體驗?
    老漢1:擼串一時爽,一直擼串一直爽,長期遊蕩在聚會應酬中間,很多時候晚上喝多了就沒法刷牙漱口,久而久之,終於牙齒開始越來越敏感,如此往復,口腔上火、牙齦出血,形成了牙周炎。牙痛的時候,沒有任何一瓶雪花是無辜的。
  • 轉戰千裡,中共中央在陝北由被動轉為主動
    二是轉戰陝北,運籌帷幄於山峁溝壑之間,決勝千裡於江河湖海之外,使中國人民革命戰爭達到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和一百多年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如果說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的轉折點,那麼轉戰陝北則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轉折點。放棄延安是為了收復延安毛澤東轉戰陝北的一年,對於中國共產黨具有鎖定乾坤得天下的意義。
  • 故事:王老漢的債
    王老漢已八十二歲了,可還是常年在地裡勞作。起到修身的效果。微胖的女人穿著也完全不會有壓力。2、條紋色條紋是顯瘦的神器啊。接下來將麵團分成三份。加上連帽子的設計。饅頭鬆軟香。而且還很洋氣哦。如果不想穿的那麼休閒。卻不如低調的黑白灰以及低飽和度的彩色優雅提氣質。而且太過豔麗的色彩比較挑人。羊羔毛與牛仔拼接的外套。配緊身牛仔褲活潑清新。白糖10克;製作過程:第一步。
  • 陝北「土炕」、寒冷冬日的情懷
    陝北窯洞土炕,在陝北窯洞中是標誌性的,生活在陝北的人都不會陌生。陝北的一盤土炕,說它有什麼特別,它就是以泥土坯子、青石板為基本原料築成的下空上平的炕臺子,供一家人幾十年、甚至幾生幾世休養生息。陝北的土炕除了寬大、結實而外,形不及而今商場裡的席夢思床美,舒適性更不比席夢思床柔軟、舒適。而陝北的一盤土炕,在那一個特定的年代裡,卻是財富、身份的象徵。
  • 鉤沉|太行窯洞裡的「陝北臺」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毛澤東轉戰陝北期間,胡宗南部費盡心機想要在陝北一舉摧毀的中共宣傳輿論機關,代表共產黨的喉舌、起著重要宣傳導向作用的陝北新華廣播電臺,早已悄然轉移到太行山區涉縣的窯洞裡。3月29日晚,邯鄲新華廣播電臺忽然接收不到來自陝北的聲音。為確保黨中央的聲音一刻也不中斷,邯鄲臺立即決定以陝北臺的波長播出《兄妹開荒》唱片,然後反覆呼叫「陝北新華廣播電臺,XNCR……」並重播青化砭大捷的消息。次日,邯鄲臺正式接替陝北臺播音。從此,「陝北新華廣播電臺」在沙河村一直播音到1948年5月23日。
  • 陝北人的一日兩餐文化
    直到上了高中,我才發現一個問題,原來人是可以每天吃三頓飯的,因為是第一次來到縣城讀書,班主任總是勸說要吃早餐,我也意識到在陝北地區以外的大部分地區,人們是一日三餐的。而這之前,我對一天吃幾頓飯的需求,確實沒什麼感覺,我從小就是吃兩頓飯長大的呀。
  • 老漢去存錢,剛要點確認被身後小夥拿走卡,報警後老漢崩潰
    王老漢是村裡的老好人,大家都說他是善有善報,先苦後甜。雖然他的老伴走的早,他獨自把女兒拉扯大,可女兒也不負眾望,在大城市裡開了一家公司,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可無論王老漢的女兒喊多少次希望父親能和自己去城市裡享福,王老漢都拒絕了。女兒只能時不時的開車回來看他,給老漢帶了許多東西,有時趕不及回來,也會按時給他打錢。
  • 開國少將衣錦還鄉尋父,路上與趕驢車老漢閒聊,趕忙磕頭:我的爹
    而今天,要為大家講述的這位開國少將卻是最幸運的一批人,他多年徵戰衣錦還鄉尋父,路上與趕驢車老漢閒聊,竟然發現眼前的老漢就是自己的老婦,於是趕忙磕頭相認。當時中原大地上是一片軍閥混戰,民生凋敝,王扶之從小就吃不上飽飯,直到後來紅軍進入陝北後才有所好轉。王扶之家裡世代務農,他5歲時母親就因病去世,王扶之必須扛起養家的責任,於是就去給地主家放牛餬口。王扶之的父親雖然是農民,但是思想比較進步,明白讀書的重要性,於是省吃儉用供王扶之上了私塾。
  • 獨樹街舊事之《寫對子》
    找兩張二尺高的小方桌,上面鋪上個破襯單兒就行了。墨汁兒是我在文具店買的現成的,怕一瓶不夠買了兩大瓶。那時我寫的毛筆字,反正沒臨過字帖也不在什麼體,都是隨手字。但這也得益於文化大革命。別人寫的大字報稿子,讓我用毛筆抄在大白油光紙上後,他們再貼出去。時間一長寫得多了,我的毛筆字寫得也算能拿得出門兒,但是從書法角度看,還入不得流兒。開始寫對子了。
  • 陝北勸世諺語(二)
    陝北土話,結實、難聽,卻有很深的內涵,給人以啟發。
  • 傳承紅色基因展示陝北元素
    傳承紅色基因展示陝北元素 大型民俗歌舞劇《南泥灣》開排 發布時間:2020-12-09 08:32:29
  • 老漢500萬賣掉祖傳寶刀,專家很失望,老漢:你們沒有資格管我
    01古人在打造一柄劍往往會考慮它本身的用途,如果只是裝飾品,那它的實用性就會差很多,但也可以對人體造成傷害,而這個老漢以500萬賣掉的祖傳寶刀就是當年溥儀的收藏品,雖然專家們對這種賣掉文物的行為表示很失望,可老漢卻說:「你們沒有資格管我。」
  • 「復興號」駛入陝北革命老區
    記者從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7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之際,西安、榆林兩地間首次開行時速160公裡「復興號」動車組,標誌著陝北革命老區邁入「復興號」動車時代。當天,西安局集團公司也首次開行西安至鄂爾多斯雙層旅客列車,使往返兩地之間的旅客出行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