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透露風向,未來5年的樓市「大綱」,快面世了

2021-01-19 藍白觀樓市

未來5年的樓市「大綱」,快面世了。

最近,住建部部長王蒙徽接受人民日報專訪,透露了不少「乾貨」。

比如,今年要建立住房與土地、金融聯動機制,加強住宅用地管理,房價異動的監測會更加靈敏。

加強對重點城市房價的管控,像2020年深圳、寧波、杭州等地出現的房價上漲,今年會被重點「關照」,調控政策會更迅速出臺。

此外,還要開展整治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行動,隨後我們看到北京、海南就對40多家違規房企開出了罰單。

採訪中還有一句話值得重點留意:加快研究編制「十四五」住房發展規劃。

2021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在樓市調控「因城施策」的框架下,各個行業的十四五規劃,有很強的信號意義。

前段時間,已有北京、上海、廣東、河北、天津、江蘇、浙江、重慶、四川、海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遼寧、吉林、山東、黑龍江、貴州、寧夏、陝西、廣西、雲南等23個省市相繼發布了「十四五」規劃,都強調了要堅持「房住不炒」定位。

各個省市對房地產的表態,可以理解為地方上的態度,而住建部部長提及的住房發展規劃,可以理解為制定一個「大綱」,相當於房地產未來5年的行動指南。

政策基調會不會更加嚴厲?未來5年舊改的規模會增加多少?2000年以後的老舊小區要不要改造?住宅用地的供應會增加還是減少?租賃房會不會迎來「井噴式」的供應?租售同權的進展路線圖如何制定?

以上種種疑問,都能在即將面世的十四五住房規劃中得到體現,因為2021年是十四五的重要開端之年,按照時間表,今年3-4月份的高層會議召開前,極有可能跟我們見面,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事實上,住建部部長已經透露出了規劃的風向。

1,租賃房會「打頭陣」。

前段時間高層經濟工作會議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定位2021年房地產市場。

內容如下: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土地供應要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閒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國有和民營企業都要發揮功能作用。

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5年的住房發展規劃,必然會大篇幅提及住房租賃市場。

比如,長租房的建設要跟上,以上海為例,一直在供地資源上對租賃房進行傾斜,2020年共完成19宗租賃住宅用地的出讓。按計劃,今年有共計13宗地塊計劃於2021年1月出讓,可提供至少1.7萬套租賃住房。

就在1月7日,上海市集中出讓5宗租賃住房用地,總出讓面積13.33萬平,總起始價14.02億元。最終,5宗地塊均以底價成交。

以北京為例,1月13日發了一份《租賃房建設導則徵求意見》指出:出租用於居住的房屋,主要分為住宅型租賃住房、宿舍型租賃住房、公寓型租賃住房三種建築類型,原則上,住宅型租賃住房戶型以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戶型為主;宿舍型租賃住房人均使用面積不得小於4平方米;公寓型租賃住房原則上適用1-2人居住,人均使用面積不得小於5平方米。但所有居室不應布置在地下室。

除了租賃房源的供地、建設要「給力」,「租購住房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同樣很重要。

廣州、成都、合肥、鄭州多個城市,最近兩年都在想辦法擴大租賃房源規模,降低公租房申請門檻,新落戶的租戶子女雖然上不了名校,但絕大部分都能就近劃片。

解決大城市住房問題,讓新市民「住有所居」,「老有所養」,「子女有學上」,將會成為接下來樓市「大綱」的重要布局領域,如果你是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剛結婚卻沒錢買房的外來務工人員,未來5年將是「黃金時間」。

2,舊改會成為「重頭戲」。

去年12月下旬舉行的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在12月底,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也指出,要全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兩場會議,都有一個關鍵詞:城市更新。

所謂「城市更新」,其實指的是「舊改」,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老舊小區改造,比如加裝電梯、水電暖氣、整修道路、改造外立面、基礎設施,還能帶動上下遊十多個行業的投資額。

華安證券測算指出,未來5年,舊改主要受益的有水泥、防水材料、建築塗料、管材4大板塊,並據測算此輪舊改可拉動的防水材料需求近3000億元、管材需求超過2000億元、水泥需求超過4000億元。

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曾測算過,老舊小區改造的市場空間或達5萬億,有專家稱,若按5年改造期來計算,預計每年可貢獻1萬餘億投資額。

去年,全國老舊小區改造規模已經達到了700萬戶,今年的規模會更大,如果你住的2000年以前的老房子,接下來不要擔心社區老化、出行不便這些問題,好事早晚會輪到你。

3,調控政策會持續保持「高壓」態勢。

從最近各部門的行動來看,未來的調控政策只會更嚴。

拿央行發出的「限貸令」來說,對各大銀行的房地產貸款餘額佔比及個人住房貸款餘額佔比做出限制,絕大部分人的房貸,都是在六大行和中型銀行做的,央行此舉相當於階段了房地產的「水源」,未來幾年,每家銀行要時刻計算涉房貸款的佔比,謹小慎微的執行新規,房地產市場的「錢景」無疑蒙上了一層陰影。

再聯繫一下去年的三道紅線新規,這兩天又傳出試點範圍擴大的消息,高層背後的意圖,不言自明。

銀行「限貸」,控制的是資金「供給端」,房企「限融資」,控制的是資金「需求端」。

供需兩端都控制住了,沒有槓桿,房價幾乎就丟失「彈性」,房地產沒了金融屬性,大部分城市的房價只能「趴窩」。

央行的動作只是「前奏」,住建部即將發布的住房發展規劃,極有可能在土地出讓、限地價、限制融資、限制房價漲幅等多個層面進行嚴格規定。

可以肯定地說,2021年,將是樓市房改以來「政策面」壓力最大的一年。

相關焦點

  • 樓市「火燒眉毛」還能買房?住建部發話、地方表態,房價大局明了
    樓市似乎永遠不缺購房者,在造富誘惑下,即便房價透支收入,擠擠還會有的。前有杭州樓市的大料,959套房吸引超5萬人參與申請,相當於50個人搶一套房;後有深圳投資客炒房,在四處借錢用盡槓桿的情況下,資金鍊斷裂,結果價值728萬的房子被查封,硬生生把自己炒成「韭菜」。很火爆對不對?
  • 今年再不買房,5年後房價是漲還是跌?兩個樓市現狀給出答案
    那麼如果今年不買房的話,5年之後房價是會「漲」還是「跌」呢?商界大佬馬雲曾預測的2025年「房價如蔥」到底會不會實現呢?我們從這兩個樓市現狀來分析。第一、房屋過剩。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表的2019年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住房擁有率為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佔比為58.4%,有兩套住房的佔比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佔比為10.5%,戶均擁有住房1.5套。單從數據上來看,我國的房子已經夠住了,但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買不起房呢?
  • 回顧2019年樓市四個關鍵詞 折射青島樓市變化!
    1、回顧2019年樓市四個關鍵詞 折射島城樓市變化!回顧2019年青島樓市,降價、維權、平臺化、房貸利率四個關鍵詞,折射島城樓市變化。2、盤點:2019青島賣地吸金968億!超9成土地底價成交2019年已落下帷幕,回顧過去一年的青島樓市,新房市場總體表現以平穩為主,房價上下浮動不大,在成交方面,年末淡季不淡,出現「小翹尾」的現象。3、業內看樓市:2019榜單 萬科跌出前五融創後來居上印象中,仿佛青島樓市流行公開年度銷售榜單之後,萬科就很自然地坐上了頭把交椅。
  • 2020樓市關鍵詞|住房消費從「穩定」到「促進」,2020年房價能否...
    上半年受疫情的影響,全國樓市冷清開場,市場在經歷了「冰封期」、「修復期」…..隨著疫情得到控制房地產才逐漸步入正軌。這一年,更有一大波關鍵詞貫穿且影響了中國樓市,諸如「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人才引進、三道紅線、長租公寓……」2020年即將結束,十三五規劃也接近尾聲,十四五規劃也即將拉開帷幕。
  • 打著「人才」旗號的樓市保衛戰背後,是「樓市焦慮症」的迅速蔓延
    歸根結底,就是熱點城市對於樓市的焦慮更加嚴重了。 現在已經下探到「零門檻」的程度,照這個趨勢發展,未來下探到「負門檻」也不是沒有可能。 北方樓市坍塌的速度越快,南方城市的焦慮就越嚴重,同時「搶人大戰」激烈程度的不斷升級,就導致這種焦慮更加嚴重。 有的時候,不是非要加入到這場越來越激烈的「搶人大戰」中,因為越是這個時候,所付出的成本和代價就越大。 更多的時候,是一種無奈的、不得不的、被動的參與。
  • 樓市要變天?高層年終再提房地產!黃奇帆預判未來十年的趨勢!
    有人因為這句話就理解出「2021年樓市會寬鬆利好」的觀點,真的會這樣嗎?12月3日,副總理就曾在住建部發表過講話,那次的講話基本上就代表了最高層對於房地產的態度,講話中房住不炒、房地產長效機制,這些措辭幾乎雷打不動。
  • 三道紅線後,樓市更穩!
    樓市是政策市。以前是。現在是。以後應該還是。這兩天全國有一些樓市的「大事」發生,問我的朋友特別多,今天和大家簡單聊聊對於住建部和央行確定房地產企業三道紅線的看法。觸及全部三道紅線的房企列為「紅色檔」,有息負債規模以2019年6月底為上限,不得增加。觸碰到其中任何二道紅線的房企列為「橙色檔」,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觸及其中任何「一條線紅」的房企列為「黃色檔」,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10%。
  • 三類人可以不用擔心買房,住建部已納入2021年民生重點
    很顯然,現在的樓市成交量中,一方面是資金放水推動下的投資需求,另一方面是新市民的居住剛性需求。由於城鎮化率已超過了60%以及央行報告城鎮住房戶均套數1.5套。這說明樓市存在泡沫,不能進一步吹大。因此,央行對房貸的「兩限」政策及時出臺。既制定「三道紅線」管控房企融資,又出臺資金集中度管理通知對各大銀行涉房貸款佔比劃出上限。
  • 樓市3個「鐵腕」新規,冰封期或長達5年?
    進入2020年,樓市迎來轉折,又要「斷水斷糧」,3個「鐵腕」新規到來: 1、央行三根紅線正式出臺。據悉,2020年1-10月份,房企們累計境內外融資達到1萬億元,也就是說,從10月份開始到2021年,房企們將面臨超過1萬億的債務要償還,在10月份到2021年上半年,就已經有1700億元償還之事敲定。 2、房貸利率全部從基準利率切換為LPR。
  • 2020年樓市「倖存者」都見證了這「八大關鍵詞」
    2020年快過去了,今年樓市裡發生了不少事,今天帶大家一起來回憶一下。 01直播賣房 受到疫情的影響,售樓處、工地紛紛停工,到了往年開門紅的時候,大家都還在積極抗疫。
  • 住建部重要信號:2類房子成「黃金屋」?別再亂買房了
    實際上,房地產的「黃金20年」中,房價上漲速度最快的時期是2008-2018年,2008年的標誌性事件是「中國奧運的成功召開」,這意味著中國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受「奧運」光環效應的影響,國內需求開始逐步擴大,世界的大門開始打開,經濟增長速度越來越快,由此民眾的腰包也越來越鼓,北上廣深成功發展模式後,內地各大省、許多城市紛紛仿效,企業、工廠、服務行業在內地城市遍地開花
  • 連續3年霸屏中山樓市「熱銷榜」!2020上半年金色年華再奪區域銷冠
    近日,中山2020年上半年樓市數據出爐,火炬開發區的成交數據也非常惹眼。據合富研究院數據,上半年全市住宅新增中,火炬開發區新增1095套排名第一;上半年全市備案價TOP10樓盤中,火炬開發區佔4席;上半年泛城區住宅網籤套數前十樓盤中,有6個樓盤來自火炬開發區。網籤套數佔比高達53%。
  • 樓市價格戰正式打響
    樓市價格戰正式打響】」成當日網友最關注內容,快來看看還有哪些內容入榜吧! 恆大7折搶跑!
  • 房價年漲幅不超5%,廈門的Flag立得有點虛!
    .02  未來五年,新房價格漲幅不超過5%,廈門哪來的勇氣?  看一下過去的數據,便一清二楚。  我這裡用的是70城房價指數,畢竟這是近幾年樓市調控的參照物。    其中,2016年到2017年上半年最猛,廈門的同比漲幅最高超過了40%,畢竟那時全國也在普漲。  而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漲幅出現斷崖式下降,2017年9月份之後同比漲幅一直沒超過5%。
  • 十二年蝶變 2020樓市政策關鍵詞梳理 2021房地產調控展望
    俗話說,土拍是樓市的風向標,而政策,更是能一夜之間左右樓市的無形推手。2016年10月,限購令澆滅合肥樓市熊熊之火,一夜之間,售樓部在偷跑開盤,即將失去房票的購房者在「擠破頭血拼」,坐火箭上升的「合肥房價」終於冷靜下來。時至2020年,在經歷了疫情過後,樓市政策有何變化?
  • 2020年惠州樓市大事記盤點
    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2020年,你會用什麼?我想很多人會用「魔幻」這一個詞。因為在這疫情當道的一年,我們見識到了太多的魔幻事兒。 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同樣使得2020年的樓市變得波譎雲詭,樓市政策環境也隨著變得與往年迥異。
  • 十二年蝶變|2020樓市政策關鍵詞梳理 補貼、人才新政...
    核心提示:十二年蝶變|2020樓市政策關鍵詞梳理,在經歷了疫情過後,樓市政策有何變化?
  • 2020年滬深樓市獨領風騷
    反映到房價上漲,自然就是剛需驅動下深圳小戶型漲的最快,上海剛需動力不足。剛需持續發力,這就是樓市的福音,它給樓市帶來的,絕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源源不斷的購買力導入和迭代;剛需「扎堆兒」,不僅小戶型住宅熱銷、公寓熱銷,新房和二手房循環,還有結婚、生娃、「生二寶」後的換房和改善需求,一攬子都來了,是全生命周期的,帶動整個樓市循環。
  • 重要會議重申「房住不炒」,2021年樓市怎麼走?
    近期LPR連續7個月橫盤,首套房利率連續3個月不變,穩定在5.24%平臺期,或為階段性底部,也表明了成交多基於合理購房需求。其中,TOP30-50房企發力最為明顯。截至11月末,超過六成百強房企年度銷售目標完成率達90%以上,TOP30頭部房企完成目標無虞,多數百強房企有望追趕年初定下的業績目標。
  • 中央「31字」新定調樓市,透露出什麼信號?這兩類人該清醒
    如果拋開表面現象看本質,說到底還是對未來的房地產趨勢看不準。別說普通人,就連一些專家對房價的觀點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比如一直以看多觀點為主的經濟學家鍾偉認為,房價必漲的觀念從2018年就徹底扭轉了,但央行原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在2019年底則表示,一二線城市房價在未來半年到1年或再上漲,專家們也是各執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