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上的「陽光女孩」張瑩瑩:4年幫助近3000多名殘障人士就業

2020-12-15 大洋網

11月20日,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名單公布。深圳市辛鈞輝、張瑩瑩家庭獲評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31歲的張瑩瑩是深圳雨燕殘疾人關愛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小時候的小兒麻痺症讓張瑩瑩的下肢幾乎喪失了行動能力,從小到大,她都只能坐在輪椅上。但樂觀的她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大學畢業後,她通過自己創業,成立了專門的殘障者就業創業孵化基地,幾年下來,她一共幫助了近3000名殘障人士成功就業。


如今,張瑩瑩的雨燕殘疾人關愛事業發展中心在深圳頗有名氣,經常有肢殘人士前來求助如何找到工作,儼然成了殘友們的貼心「娘家」。儘管坐在輪椅上,但張瑩瑩是一個愛笑的女孩。和她聊天,你能感受到她臉上的那份樂觀和陽光。「儘管我坐在輪椅上,但我沒覺得命運對我多麼不公平,我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

輪椅上的她大學畢業後回報社會

小時候的小兒麻痺症讓張瑩瑩的下肢幾乎喪失了行動能力。在張瑩瑩的記憶裡,她童年都是在地上爬行。那對她來說是一段難忘的回憶。但幸運的是,家人和周圍的人都給了她足夠的關愛,她沒感到自己的「特殊」。張瑩瑩是一個要強的女孩,為了保持肢體的力量,她每天還要進行一定強度的肢體訓練,有時,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她都儘量不麻煩別人。

張瑩瑩特別喜歡南方溫暖的氣候,所以大學也選擇在廣東就讀。「應該說,從小到大,我都受到很多人的幫助。尤其是在上學期間,我是在我們班上男生的背上長大的,從住的地方到教室,都有我們班的男生每天專門背我。下雨的時候,大家更是會小心翼翼地保護我。當時我一下飛機,就有很多志願者過來幫我,當時我拄著個拐棍,還拖著個行李箱,一路都有志願者護送我上下公交。」

張瑩瑩說,因為自己得到了這麼多的幫助,所以,特別感恩這個社會,從那時起,她就下定決心,要做一些事情回報社會,讓這個社會變得更溫暖。作為殘疾人,她深知殘疾人生活的不易,懷著回報社會的初心,她決定大學畢業後也要從事助殘工作。2012年至2016年,她先後去過甘肅、四川、雲南、湖南、等20多個城市,開展殘障人士就業指導培訓。儘管遇到過一些挫折,但這些項目讓她在幫助殘障人士就業方面收穫了豐富的經驗。

在深圳,張瑩瑩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包容。她說,過馬路時,如果自己有困難,不用自己開口,就有人會過來幫自己,也不會有人用異樣的眼光打量自己。2015年,他還通過申請入駐了深圳的殘障者保障房。這更是讓她感受到深圳對於殘疾人的關愛。這也讓她堅定信心,要讓更多和她一樣因為肢殘面臨就業難題的群體能夠得到幫助,和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


傾力助殘殘友就業也能「高大上」

2016年,張瑩瑩與三位殘障朋友創辦了深圳市雨燕殘疾人關愛事業發展中心,為殘友們提供專業培訓、心理輔導、就業輔導等服務,並創辦科技助殘就業企業。員工90%以上是殘障人士和殘障兒童家屬。不過,創業是艱辛的,殘障人士創業就更加艱辛。當時,張瑩瑩租寫字樓作為辦公場地,因為沒有收入來源,有時候一個助殘項目的單次投入就需要數萬元,張瑩瑩只能自掏腰包貼補,幾乎月月入不敷出。

好在深圳有關部門及時向她伸出援手。2018年,張瑩瑩與深圳龍華區殘聯籌劃創建了龍華區殘障者就業創業孵化基地項目——「龍華IC愛創空間」,這個孵化基地專門針對殘障人士進行就業、創業培訓。

以盲人為例,過去,盲人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盲人按摩。「我和很多盲人交流過,多數盲人很不自信,他們不敢、也不願意走出去,和更多人交流,因為擔心別人看他們時異樣的眼光。」因為從事盲人按摩的多,很多盲人在讓別人介紹工作時,也選擇了盲人按摩這個行業,但張瑩瑩決定打破這個規律,他想讓盲人們看到,盲人不止可以做盲人按摩。

他們為盲人提供了盲人呼叫中心、化妝師、講師、程式設計師、話務員等10餘種崗位。網際網路AI智能企業帶動不同殘障崗位,很多殘疾人在這裡實現了再就業。

在她的幫助下,有近3000名重度殘障者實現居家就業,並有了穩定的收入。目前孵化基地已經孵化殘障人士創業企業和社會組織13家,真正實現殘障者創業帶動就業。

張瑩瑩說,網際網路給了很多殘障人士提供了全新的就業途徑,只要肯學習,在網上輕輕點擊滑鼠,通過網際網路渠道,哪怕在家中足不出戶,同樣可以實現就業,並可以獲得不錯發的收入。她的思路是「網際網路+就業」,以需求為導向,用科技的手段解決殘障者就業,使殘障者群體有尊嚴的融入社會。

張瑩瑩團隊還開展了殘障人士英語班,幫助殘障人士提升英語水平,走進外企高薪崗位。2年下來,一共培養50位殘障人士,其中有10位殘障人士在外企工作。

幫助3000位殘障人士實現就業多次受到總書記接見

「幫助殘疾人就業,關鍵是要打破他們的『心理魔咒』,首要的是讓他們獲得就業的信心。」張瑩瑩說,有時,為了說服一名殘疾人勇於出來工作,她要花上很多天,為了讓這名殘疾人具備就業能力,又要花上幾個月。但一旦一名殘障人士成功就業,不僅他個人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整個家庭也會變得陽光起來。每次看到這樣的案例,張瑩瑩都鼓勵自己,哪怕自己苦點、累點,也是值得的。

這些年下來,她和團隊積極為障礙人士提供心理諮詢,促進殘障人士主動融入社會,開展春筍計劃(殘障者職場能力提升、就業指導、創業服務)、殘障者心裡輔導、殘障者志願法律諮詢等10大計劃行動,服務人次受益3萬餘人次。

身殘志堅的張瑩瑩也在深圳工作期間收穫了自己的愛情。張瑩瑩的丈夫辛鈞輝出生在江西一個農村家庭,2歲時面部燒傷,留下了疤痕。他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昆明理工大學法律專業,畢業後做起了律師,同時積極為殘障群體、遭受工傷的工人們提供法律援助,7年時間累積服務殘障者法律服務1萬餘次。張瑩瑩與丈夫辛鈞輝在一次助殘活動中認識,因為對公益事業的投入和共同的話題,兩人逐漸走到了一期。如今,他倆組建起了幸福家庭,有了兩個孩子,生活幸福美滿,夫妻倆相互扶持,一起投身公益事業。11月20日,辛鈞輝、張瑩瑩家庭獲評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深圳北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視察時,張瑩瑩見到了總書記,並向他介紹了自己所在的機構幫助殘障人士就業的模式。總書記聽了張瑩瑩的介紹後,連說三個「好」。2019年5月,張瑩瑩榮獲「全國自強模範」,再次受習近平總書記接見。今年4月,張瑩瑩還獲得了第二十二屆「廣東青年五四獎章」。

希望3年幫助1萬名殘友進行就業培訓

深圳雨燕殘疾人關愛事業發展中心康復訓練治療師胡鍵濤說,張瑩瑩身上有一股韌勁,認準了目標就會去努力。並且,她特別願意為殘疾人著想。張瑩瑩經常跟殘友們說,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但首要的是,殘友們要能邁出第一步——走出家門。「殘障人士很多都缺乏自信,和周圍的人溝通、交流都存在一定的障礙,更不用說出來工作,要跨出這第一步,難度極大。」為此,張瑩瑩通常要苦口婆心地做工作。

張瑩瑩經常拿一名年輕女孩小麗(化名)的故事作為「正面教材」來鼓舞其他殘友。小麗是一名重度致殘人士,她的的父親聽力殘疾、奶奶肢體殘疾,自己因車禍致殘,需要帶靠尿袋生活。這樣的經歷給小麗帶來很大的心理陰影,她常年不出門,把自己關在家裡,很少與人說話,臉上也很少露出笑容。

張瑩瑩決定幫助小麗走出陰影,她主動走進小麗,和她一起走出家門,參加社區活動,在很多活動中,小麗發現,很多肢殘人士不僅可以照顧好自己,還能就業,甚至還能參加公益活動,幫助到別人。在張瑩瑩的鼓勵下,小麗在「雨燕」接受了半年的就業培訓,就找到了一份物業公司的工作。這個曾經貧困的家庭也有了收入來源,小麗也走出了過去的心理陰影,變得自信、陽光起來。「一個家庭的命運就這樣改變了,沒有比這更讓人開心的事情了。」

「我也是一名黨員,能幫助到周圍的殘障朋友,我也感到很高興。我希望把這份正能量不止是帶給我們的殘障朋友,更是帶給我們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張瑩瑩說,自己的助殘之路不會停止,她希望幫助越來越多殘友實現有尊嚴地就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此,她還有一個3年規劃,希望3年能有1萬人實現在崗就業培訓,80%的人員能實現就業。「我們也希望探索出一條更適合殘障小夥伴們就業的道路。」她說。

文、圖、視頻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歡歡實習生洪豆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蔡凌躍

相關焦點

  • 上海網紅咖啡店用熊爪出餐,店內員工全是殘障人士
    也就是說,基本上每16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殘疾人,並且其中近30%是重度殘疾。近年來,殘障人士實現就業的人數呈現出略微下降趨勢,2019年殘障人士的就業率約為10%,有855.2萬人持殘疾證就業。找工作成了殘疾人的一大難題。
  • 輪椅姑娘王筱莉:做殘障人士「希望之家」帶頭人
    ,一位知性、自強而又富有愛心的陽光女孩。她會遊泳、潛水、射擊、玩滑翔傘,喜歡讀書、旅行,還為身邊的肢殘朋友提供幫助,她把自己的生活裝點得豐富多彩。生活總是充滿了意外!32歲的筱莉10年前還是一名空姐,一次車禍後,她脊髓嚴重損傷,失去了站立行走能力。天性樂觀的她選擇了接受現實,努力適應,讓生活充滿陽光。此後,她憑著頑強的毅力開始康復訓練,實現生活自理。
  • 西安公益瑜伽館推「輪椅瑜伽」 免費教授殘障人士
    對於殘障人士而言,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在西安有一家特殊的瑜伽館,只對殘障人士免費開放,並幫助一些殘障人士考取了瑜伽資質。30歲的楊文婷是一名專業的瑜伽教練,她深知瑜伽有助於對肢體的鍛鍊,便萌生了用瑜伽去幫助殘障人士的想法,讓他們從心理和身體上獲得雙重改變。2016年,她創辦了一所公益瑜伽館,將瑜伽帶入了殘障人士的生活中。
  • 西安這家瑜伽館只對殘障人士開放 免費教課還助就業
    但在西安卻有一家名叫清茁瑜伽的體育俱樂部,這家瑜伽館只對殘疾人開放,殘障人士可以在這裡免費學習瑜伽,部分學員還從這裡走上了就業之路。關愛殘疾人 開設瑜伽館清茁瑜伽館的創始人名叫楊文婷,30歲的她是一位專業的瑜伽老師,多年前參加志願活動中接觸到了一些殘障人士後,萌生了為殘障人士授課的想法。「通過和殘障朋友們的交流,我發現他們其實也有學習瑜伽的願望。
  • 一文說透,8000萬殘障人士出遊為什麼這麼難?
    就全世界而言,殘障人口的數量可不是個小數字。早在2010年,由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完成的《世界殘疾報告》中指出「全球人口殘疾率估數已由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10%升高至如今的15%」,殘疾導致的障礙會造成殘疾人生活中出現各種困難,出行、教育問題、就業......殘障人士的生存情況需要世界各地的強烈關注。
  • 一文說透 8000萬殘障人士出遊為什麼這麼難?
    早在2010年,由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完成的《世界殘疾報告》中指出「全球人口殘疾率估數已由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10%升高至如今的15%」,殘疾導致的障礙會造成殘疾人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出行、教育問題、就業......殘障人士的生存情況需要世界各地的強烈關注。
  • 他們把企業、學者、公益人找來,想打通社會對殘障的認識
    三十多歲的翟進在1歲確診成骨不全症,如今身高也才89釐米,出行需要輪椅。2020年12月3日,廣州市中山七路。他出現在了一場殘障青年新就業論壇上,通過輪椅駛向架設了斜坡的舞臺。 翟進的身體格外小巧,尤其是在輪椅和身後巨大幕布的映襯下。
  • 納達夫:教育公眾是殘障人士融入社會的關鍵
    這個茶會的主題是關於殘障人士就業情況。雖然看到不同的機構和企業關懷殘障人士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殘障人士就業的問題比想像的更為複雜。就這個議題,我們訪問了中德融創工場總經理納達夫先生,去探討如何解決殘障人士融入中國社會的問題。位於江蘇省太倉市,中德融創工場是一個服務智力障礙者的社會企業,自2015起致力幫助殘障人士融入勞動市場,以及周圍的社區生活。
  • 17家企業斬獲企業社會責任獎,助力殘障人士圓就業夢
    來自太倉政府、殘聯、太倉歐商協會、員工家屬們以及眾多關注殘障就業領域的企業和個人齊聚於此。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我們秉承著「全面小康,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理念,響應國家的號召,我們通過就業這個工具來促進社會平等,為建立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作出貢獻。太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一直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並且把太倉打造成一個共融城市的概念。
  • 5年,這位輪椅北漂女孩來了一場有預謀的冒險
    《故事背包第1集:輪椅北漂女孩-潘美好》撰文|青木 柯九編輯|美裡 周安出品|騰訊新聞3000米的高空中,跳傘教練吃力地抱起女孩,一步一步挪到打開的機艙門前。2016年,泰國芭提雅,潘美好第一次跳傘她叫潘美好,是這家跳傘訓練基地接待過的身體不便最嚴重的體驗者。
  • 中國輪椅籃球丨從REAL,到真實
    《REAL》從表面上看就是一部講述輪椅籃球運動的青漫,陳雪靜沒有看過這部漫畫,事實上,在進入北京博愛醫院之前,她對籃球一無所知。陳雪靜的家在廊坊大城縣權村鎮杜權村,家裡有四個女孩,她排行老三,母親因為心臟病沒有工作,父親則在外面打些零工。2011年夏天,陳雪靜高中畢業後,並未參加高考,她去學了會計,然後進入了一家電器門店實習。
  • 西安一咖啡館助殘障人士創業 此時無聲勝有聲
    店裡的四名咖啡師,除了店長之外,其餘三位均為聽障人士。儘管店員「安靜」「沉默」,但來往的顧客、活潑的孩子,卻讓小店不缺熱鬧。  步入「靜默咖啡」,店裡隨處可見「溫馨提示」和手語教學,顧客通過提示便可與店員進行溝通,完成點單。作為當地街道辦事處、殘聯等機構共同創建的殘疾人創業就業孵化基地,如何幫助殘障人士融入社會,是小店肩負的責任。
  • 5年,這位輪椅北漂女孩來了一場有預謀的冒險|故事背包
    今天我們播出的就是「故事背包」的第一集,主人公是 故事FM 第 241 期《一個輪椅使用者的獨立北漂挑戰》中的潘美好,希望你會喜歡。 3000米的高空中,跳傘教練吃力地抱起女孩,一步一步挪到打開的機艙門前。她的胸部以下都沒有知覺,為了防止下降時氣流衝擊導致骨折,雙腳被事先綁上了繃帶。
  • 他把舞蹈當翅膀,輪椅上跳芭蕾與命運抗爭
    「2020北京榜樣」頒獎典禮上,身著民族服飾、坐在輪椅上的李輝張開雙臂,隨著《鴻雁》旋律舞動,陽光又自信,好似一隻逆風飛翔的鴻雁。《鴻雁》這首歌對於李輝有著特殊的意義。2012年9月的一天,李輝乘坐的摩託車發生側滑,他被甩出撞到隔離帶上的路燈杆,在醫院ICU待了十幾天。
  • 推薦 | 輪椅+電競 你認為的不可能正在發生
    2020年的夏天,陽光依舊刺眼,蟬鳴讓人煩躁,但微風過境,落日餘暉灑向海面,也終於帶來了些許涼意。
  • 熊爪咖啡邀殘障人士一起創業 可為其提供免費培訓
    據介紹,熊爪咖啡已有進一步拓展的計劃,同時將繼續招募、培訓聾啞人咖啡師,不僅為其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而且將讓更多殘障人士加入到創業隊伍中。有殘障人士專程來打卡經過了前一天媒體的宣傳,昨天的熊爪咖啡更熱鬧了,永康路上排隊等候的人也明顯比昨天更多了。
  • 多數停車場未按規定設置無障礙停車位,殘障人士發愁
    楊潔規 攝三湘都市報自11月12日推出《莫讓無障礙設施成障礙》系列報導以來,已陸續關注佔用盲道、緣石坡道高差過大、無障礙廁所成擺設等問題,在社會上引發強烈反響,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關注城市無障礙通道的建設。
  • 而在中國1億殘障人士,幾乎寸步難行……
    都知道,大都市裡停車「一位難求」因此不少國家也為殘障人士開了「綠燈」他們在離建築物儘可能近的距離內設立了殘疾人專屬停車位在美國超市裡殘障人士專屬購物車是標配一般的存在哪怕是坐輪椅也可以盡情買買買直梯也是如此照顧到殘障人士起身困難樓層以及警報按鈕被調到了坐輪椅上也夠得著的高度
  • 傳遞社會正能量 濟南中研為殘障人士送愛心便當
    近日,泉城義工攜手中研志願者來到了濟南市槐蔭區段店鎮順安路順安苑,為那裡的孤寡老人、殘障人士、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提供一系列上門服務,如愛心便當、一對一體檢、贈送米麵油、打掃屋子等。受到了居民的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