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2019年10月22日,位於重慶市楊家坪中迪廣場內的鐘書閣書店。視覺中國供圖

江蘇省第二十屆高中生閱讀與寫作作文大賽初賽命了兩道題《書裡書外》《線上線下》,筆者都做了指導。其中,對《書裡書外》的指導強調:「這裡的書,應當是文學名著或者理論經典。」原本,在筆者看來,中學生是應當讀名著的,這也是中學語文老師的共識。

可是,作文收上來,有一篇讓筆者一驚,有喜歡,也有反省。《閱讀是自己的》這篇文章,記敘了自己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高中有幾十部乃至上百部吧,但沒有一本是語文老師眼裡的名著。諸如《鎧甲勇士》《查理九世》《怪物大師》《鬥破蒼穹》《武功乾坤》《鬥羅大陸》《龍族》《牧神記》《遮天》之類,都是如我一般的「一本正經」的語文老師們沒有讀過的,甚至沒有聽說過的,或者是不屑一顧嗤之以鼻的!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這些作品他是讀得津津有味的,對他的影響也是奇妙、獨特而又積極的。

這篇文章,我是被吸引住了。不僅因其流暢的文筆,神來的表達,至真的呼喚,更有作者內心世界真實的流露。同時,也引起了我的沉思。

從書內到書外,作者在冷眼和蔑視中一路走來。老師和家長眼裡的末流作品,卻是作者的興趣所在,並且,實實在在推動了作者的成長!推動人成長的難道一定要經典名著嗎?

進一步思考,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 我的回答是,不一定!我們要做的是,順其興趣,積極引導,指向縱深。

不可否認,名著在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上,在藝術建構的獨特性上,在語言運用的精煉精彩上,各個方面,都是典範。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正是這一切,對於文學素養尚很欠缺的中學生來說,都是高大上的,他們的接受能力和評判能力都達不到這樣的高度,面對高山上的靈芝——名著,他們看不到,看到了也夠不著!於是他們只能退而求次——也不是求,而只是觸手可及,那些情節新奇、人物靈動、語言淺近的下裡巴人的作品,一下子就能吸引他們,而且,他們閱讀這些作品,完全是因為心之所愛、興之所至,沒有任何功利目的,不需要考試,不需要為抓分數而讀,沒有任何逼迫的因素,所以,這樣的閱讀是自由自在的,也就能讀得暢快淋漓了!

相關焦點

  • 推動人成長的難道一定要經典名著嗎?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
    推動人成長的難道一定要經典名著嗎?進一步思考,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 我的回答是,不一定!我們要做的是,順其興趣,積極引導,指向縱深。不可否認,名著在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上,在藝術建構的獨特性上,在語言運用的精煉精彩上,各個方面,都是典範。
  • 怎樣教孩子讀名著?名師支招:陪孩子讀懂名著的多種色彩
    叢書主編、北京八中高級語文教師翁莉認為,親子共讀首先是學業的需要,名著經過歷史、文化、種族的考驗,流傳至今,讓我們看到了作品的閃光點,但是十三四歲的孩子不一定看到這點,尤其是成年人咀嚼起來內涵豐富的名著,比如《四世同堂》,對於閱歷淺的孩子讀來說,讀起來有困難難。
  • 中學生閱讀只需把握三點即可|教師|語文老師|讀書_網易教育
    其中,對《書裡書外》的指導強調:「這裡的書,應當是文學名著或者理論經典。」原本在他看來,中學生是應當讀名著的,這也是中學語文老師的共識。可是,作文收上來,有一篇讓他一驚,有喜歡,也有反省。在《閱讀是自己的》這篇文章中,作者記敘了自己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高中有幾十部乃至上百部吧,但沒有一本是語文老師眼裡的名著。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這些作品他讀得津津有味,對他的影響也是奇妙、獨特而又積極的。
  • 中學生課外閱讀書目推薦文學作品《洗河》
    文學作品本身可以細分為兒童文學、科幻小說、長篇歷史小說、青春文學、紀實文學、散文、世界文學名著、人物傳記、社會倫理等,目前較為吃香的是兒童文學書,幾乎成了眾多出版機構都在搶食的一塊市場蛋糕,不過兒童文學面對的是學前教育及小學生。到了中學之後,初中生與高中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增強,顯然兒童文學不太適合中學生群體,這時候就需要找一些適合自身年齡段閱讀的圖書。
  • 中青報刊文駁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不同年齡段可適當改編
    中國青年報10月10日消息,9月26日,秦春華老師在《中國青年報》發表《「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一文,他認為四大名著不一定適合孩子——特別是小孩子閱讀,四大名著半文半白,小孩子讀起來困難很大;《史記》《楚辭》《詩經》太過艱深……四大名著等古典名著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同學們 這個寒假,12位名師推薦你讀12本名著
    同學們不如來讀本名著吧!重慶市重點中學12位名師推薦書單來了。這12本中外名著,緊貼高考大綱,又兼顧文字之美,你們認真研讀後一定會有非同一般的收穫。多讀書,讀好書,讀名著,讓書香伴你度過一個充實而有趣的寒假,豐潤你2020年的生活。
  • 這8本世界名著,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正因閱讀名著有如此多的好處,國外才會發起「五英尺計劃」,即每天抽出15分鐘閱讀名著,四年畢業後讀的書就可擺滿一個5英尺長的書架。大多數能被稱為「作家」的人,一輩子的才華都拿來凝練那幾本、甚至是一本書,再經歷時代的更迭、歷史的洗刷、文化的隔閡,流傳至今,才能稱之為「好書」。
  • 高中語文,提升能力的有效方法,要讀就讀整本書
    多年前我在鄉村中學任教,那時候為了求速度應付各種考試,對於名著閱讀這一塊,就是由縣區的進修學校統一組織購買縮寫本的名著,並且約定好了,以其作為出題的依據。幾屆學生下來,名著閱讀題答的是沒啥問題,但是名著卻沒有閱讀。老婆餅裡沒有老婆,答好名著閱讀題,居然不需要讀名著,這是教育的特色嗎?
  • 孩子從小讀不讀名著,差別原來如此之大!
    引導孩子多讀書,很重要;引導孩子多讀好書,更重要。中國歷代的文學作品浩如煙海;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為孩子選擇真正的好書,那麼選擇經典名著就夠了。因為,經典名著最能滋養孩子的精神世界!讓孩子多讀幾本經典名著不僅是家長的願望,更是大勢所趨。3那些從小就被四大名著滋養的孩子都怎麼樣了?事實上,他們都變得越來越優秀了!著名演員劉燁的混血兒子劉諾一最愛《西遊記》。從小就接觸《西遊記》故事的諾一,不到5歲就能將《西遊記》中的經典情節記得滾瓜爛熟。
  • 「名人讀名著」啟動 高曉松告訴你《百年孤獨》為什麼變厚了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28日晚,在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等單位發起的「名人讀名著」大型公益節目的網上首發式上,高曉松、麥家、馬東、馬伯庸、陳魯豫以及皖籍著名作家江南等8位名人,作為名著領讀人,不僅推薦了領讀作品,也認真探討了「
  • 18歲少年的「千卷樓」:讀書可「不求甚解」但要常讀常新
    讀書:可「不求甚解」但要常讀常新安楠告訴記者,從小到大,他從沒有因為「買書太多看不完」「家裡沒有空間存放」等理由而被拒絕買書,家人也一直在他買書時提供經濟支持。安楠說他平日消費比較節制,唯獨買書時捨得花錢。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其中10條經典語錄,至少要讀一次!
    很多人都說:《百年孤獨》是一生至少要讀一次的書。當然《百年孤獨》雖是一部世界名著,但有許多人卻是只知其盛名,卻沒能讀下去。而大多數沒能讀完《百年孤獨》的人都是卡在了人物的辨識上,翻開書就被這一堆眼花繚亂的長人名嚇退了。第一次讀,因為搞不清其中複雜的名字、離奇的情節,沒翻幾頁就擱置了。
  • 「陝西話讀陝西名著」丨90後型男李大寬帶你讀賈平凹《高興》
    今天是2018年6月7日星期四,本期「陝西話讀陝西名著」,主播李大寬為您朗讀賈平凹小說《高興》節選。文字版計程車到了西安城裡火車站,我們將五富背到了車站廣場,就去買票,準備乘坐去清風鎮的列車。他頂碰我,說:我丟我的人,我又沒丟你的人,你爭什麼氣呀,你爭氣也就不把個屍體要往回背!狗賊!我一下子捂住了他的嘴。我現在太后悔讓石熱鬧和我一塊背屍體了!我只說有他在,可以幫我,可以給我壯膽,可以讓我指使,但就是他惹出了麻煩!
  • 中國有四大奇書和四大名著,但是七大名著真的存在嗎?
    說實話,本來這個問題都不應該寫,但是不曉得從那一天開始,在網絡一些問答平臺上,有些人咋咋呼呼,煞有介事的告訴你一個驚天的秘密,你造嗎?原來四大名著是假的,真正的叫法應該是七大名著。一時間流量飛起,輿論譁然,當然這個輿論只限於一些喜歡獵奇,又不愛動腦的人。
  • 世界十大名著中這幾本書值得一讀,堪稱大師的文學「結晶」!
    這十本名著推薦大家都去讀一讀,要是都沒有讀過想從現在開始看,哪幾本書最值得一讀麼?接下來就給大家推薦一下,從這幾本書作為開始,進入文學的海洋吧!首先就是《巴黎聖母院》;為什麼先推薦這本書呢?《巴黎聖母院》並不算太長,完全可以讓剛開始讀世界十大名著的讀者有耐心徜徉在文學的海洋中。
  • 儒林外史是古典名著,為什麼讀起來很費勁?讀者:有點枯燥
    《儒林外史》是古典名著,是古典章回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在看完了四大名著之後,如果你還想看古典小說,那麼一般人都會推薦《儒林外史》。《儒林外史》在文學史上一直有很高的評價。比如魯迅評價《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魯迅的話是什麼意思呢?
  • 小學生讀課外書,老師帶著讀和自己讀,半年之後的差別有哪些?
    名著是大浪淘沙留下的精品,名著是永遠散發光芒的古董。老師推薦和教育部推薦的名著值得讀。孩子不喜歡讀名著的原因,除了閱讀能力弱,和家長不會引導也有關係。這就如啟蒙階段,我們開發孩子音樂、美術、體育等興趣一樣,如果沒有引導,我們永遠不知道孩子的潛能。如果有老師帶著孩子讀名著,顯然不一樣。曹文軒的《草房子》很多同學都讀過。
  • 讀名著談西遊:《西遊記》你真的讀懂了嗎?
    黎細苗老師在閱讀與寫作領域深耕多年,深知名著閱讀對於小學生提升寫作水平的重要性,也熟知小學生在讀名著、學名著上容易遇到的難題。講座中,黎細苗老師妙語連珠,滔滔不絕,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解讀為大家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西遊記》通識課:究竟是誰要取經?為何齊天大聖也要求救神仙?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遊戲互動環節踴躍發言,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 孩子從愛看漫畫,到喜歡讀名著,如何培養孩子養成閱讀好習慣?
    誰尋思,到了三年級了,尋思不能總是看這類漫畫故事類書,該切換到一些更合適兒童閱讀的書籍了,這個時候,老師也在課堂上建議孩子多讀經典名著,給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給孩子買了一堆的書籍回家啊,卻發現真是頭大了,因為孩子,根本不喜歡讀這類的書籍,她空閒時間寧可看看電視,上網玩遊戲,也不願意靜下心來讀一本經典的書籍。
  • 碎片小書單:碎片時間別浪費,3本簡短又有趣的名著讀起來
    不過後來發現,碎片時間完全可以找一些簡短的名著做零碎閱讀!而且不管是下班路上還是國慶假的旅途中,都是非常適合的。所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3本適合碎片閱讀的簡短名著。1.[意]喬萬尼·薄伽丘:《十日談》沒錯,這本書就是大家在學校讀書時,歷史課本上必會提到的那本《十日談》,書中故事簡短而又精悍,讀起來很快閱讀感又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