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史坦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中國消費向服務業轉型

2021-01-15 大洋網


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的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於線上舉行。論壇通過線上直播,同時在線觀看人數超過100萬。本期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聯席主席楊瑞龍主持,聚焦「內循環視角下的節約型經濟發展模式」,知名經濟學家金碚、張燕生、毛振華、李迅雷、邢自強等人聯合解析。摩根史坦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在發言中表示,疫情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從疫情以來到現在,越來越多人習慣用遠程數位化的形式開會。這本身也是符合節約型社會和雙循環經濟的內在要求:不少會議其實都可以線上形式取代,省掉了出差、集聚等等帶來的碳排放和其他資源浪費,但卻能給大家提供了及時諮詢和交流的虛擬舞臺。這在疫情以來得到了加速。數字經濟不僅體現在商務和學術場合,在生活中也在體現。


他說,疫情後老百姓出去旅行,尤其是坐飛機高鐵旅行,顯然比往年人數少了很多,譬如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旅行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將近三成,但是線上的文化娛樂、社交則更為流行,這個背後反映了大家心態和行為模式的一些變化,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意外的收穫是,今年全球的空氣品質特別好,藍天白雲,四季分明,這也反映了疫情後的數字經濟發展更上層樓,人與自然的關係反而可能更加和諧。

與此同時,中國消費向服務業轉型。疫情以來最重要的變化之一,就是過去白領滿世界跑,在境外消費購買消費品的熱情驚人,現如今隨著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中西方之間的心態也有變化,所以這種中產階級嚮往去海外高端消費的傾向,日趨理性。尤其是中國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題,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理念,對中國內需有很大促進。拉動與此同時,中國自身的服務消費企業也比較爭氣,美妝、時尚、文娛,國內自身產業鏈結合自身的優勢和研發的提升,從新式的網絡營銷,從網紅經濟到社交軟體,越來越通過創新和創意提升了本土企業的形象和吸引力。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老百姓每年兩萬多億人民幣的境外消費,可能會逐步地轉向到國內高品質的文化、服務、娛樂類、深度體驗類的消費上。當海外當前為疫情再次反彈後,到底是該封城還是開放,刺激政策要不要再來一輪而糾結之時,中國已經出現了服務消費轉型的新格局,這是很重要的趨勢。中國人均GDP達到了1萬美元左右,而十四五結束的2025年,有望達到1.4萬美元以上,這個過程中,實物消費佔總體消費比例會繼續下降,而服務類消費乘風而上。這也對於發展節約型經濟產生推動,譬如過去快速消費品如衣服,可能沒穿多久,過季就不穿了,每年全國有許多廢棄衣服處理,也造成了浪費。但現在越來越講究供應鏈的智能化,根據消費者的品位實時訂單匯總,連接給產業鏈上優秀的生產者,就省掉了以前先生產、再營銷、消庫存的周期中的低效性。這種智能製造,也是下階段中國供應鏈轉型、實現國內大循環的關鍵,助力節約型經濟。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肖歡歡實習生洪豆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肖歡歡實習生洪豆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肖歡歡實習生洪豆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蔡凌躍

相關焦點

  • 摩根史坦利建議全球投資者增持A股
    來源:上海證券報6月17日,摩根史坦利舉行線上會議,發表其對2020年下半年全球及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前景的展望。摩根史坦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在疫情影響下,全球經濟將出現「深V」衰退和反彈。邢自強認為,中國經濟將率先復甦。目前,中國的製造業、建築業已恢復到疫情發生前的水平。摩根史坦利中國市場策略師王瀅表示,未來6到12個月,建議全球投資者增持A股。今年3月,摩根史坦利已在全球新興市場中上調對中國股市的評級到「增持」,未來12個月內預期中國股市可大幅跑贏新興市場。王瀅認為,中國經濟復甦非常值得期待。
  • 中國外貿復甦令人驚嘆,國際大行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速!
    中國的餐飲、酒店等服務業也逐步追上經濟整體復甦節奏。報告分析,由於中國的經濟復甦速度快於預期,東亞地區2020年的經濟增長率預計將達1.6%,2021年的經濟增長率將維持在7.0%。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澤田康幸表示,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前景也正在好轉。東亞地區已基本有效控制了疫情傳播,交通行業將逐步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而旅遊業的復甦則將滯後。
  • 中國經濟正增長對全球經濟復甦產生溢出效應——訪IMF首席經濟學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得益於出口表現強勁及政府投資的刺激作用,IMF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上調至1.9%,中國經濟正增長對於全球經濟復甦有溢出效應。
  • 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明年的不確定性主要是來源於...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非常高興接受證券日報的邀請,參加這論壇。今年比較特殊,因為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在過去30年裡面,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我們看到過去3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30年,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程度持續提高的30年。
  • 國是訪問丨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消費復甦可能要靠他們仨
    在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看來,他們可能是後疫情時代中國消費復甦的三大動力來源。「十一」黃金周期間,中國旅遊、消費強勁復甦,震驚世界。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康勇指出,目前中國消費市場仍然處於努力擺脫疫情衝擊的復甦階段,但復甦力度正逐漸加強。中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擴大國內消費無疑是內循環的關鍵。
  • 專訪瑞士再保險首席經濟學家:看好疫情之後中國經濟發展韌性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專訪瑞士再保險首席經濟學家:看好疫情之後中國經濟發展韌性中新社北京5月18日電 題:專訪瑞士再保險首席經濟學家:看好疫情之後中國經濟發展韌性>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瑞士再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安仁禮(Jérme Jean Haegeli)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視頻專訪時表示,看好疫情之後中國經濟的發展韌性,將關注此次中國兩會上的改革議題。
  • 2020年中國共享經濟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成為服務業轉型...
    原標題:2020年中國共享經濟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成為服務業轉型發展重要推動力   1、中國
  • 2021:中國經濟將強勁復甦專訪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
    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的開局之年,這個五年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期。在此關鍵節點,世界正在發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國際貿易摩擦加劇,世界金融風險加大,而信息技術革命和新工業革命深入發展,新興產業風起雲湧,變中有機,危中有安。2021年中國經濟走勢如何?
  • 武漢將設中部首個市內免稅店 廣州等多城爭設免稅店爭奪千億回流消費
    市內免稅店刺激消費 3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工信部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中提到,完善市內免稅店政策,建設一批中國特色市內免稅店。 2020年上半年多個城市提出爭取設立市內免稅店。
  • 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吳慶:資本市場將成為...
    在首席經濟學家分論壇上,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吳慶表示,資本市場將成為資產管理公司業務的重要出入口,使資產管理公司處置能力大幅提高效率。吳慶認為,資產管理公司要面向未來,隨時準備接收新出現的不良資產和不良金融機構。
  • 《中國居住服務業數位化發展報告》:居住服務數位化加速,中美時差...
    中國居住服務業數位化20載 探索傳統企業轉型方法論產業一旦啟動數位化迭代,帶來的不僅是發展速度「量級」的提升,更為重要的是以「質」的顛覆,推動行業模式切換,進入更高層級的發展軌道。以貼近大眾生活的衣、食、住、行為例,淘寶改變了一代人的消費習慣,美團引發用餐習慣和餐飲業態的劇變,滴滴則利用數位化調配出行資源。而在「住」的領域,數位化又將觸發什麼樣的變動?
  • 著名經濟學家董志龍談中國經濟發展現狀及投資形勢分析
    著名經濟學家董志龍提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為科學把握「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深度解析中國經濟發展現狀及投資形式可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動向。
  • 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疫情之後 大數據治理怎麼破壁?
    來源:經濟觀察網原標題: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快跑之後,大數據治理怎麼破壁?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 疫情給大數據產業帶來了什麼新變化?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表示,大數據在公共衛生事件及社會治理中的重要性得到體現,同時政府數據共享也成為新的突破點,實現了收集疫情相關數據和發布疫情統計數據的實時性和準確性。2019年數字經濟佔GDP比重達到36.2%,中國尚未制定統一的個人信息保護專門法。
  • 2020鳳棲梧桐財經峰會鳳鳴再起9月10日首席經濟學家們在線論道!
    今年全球疫情蔓延,下半年又逢美國大選,政策不確定性驟增,全球秩序變得動蕩不安,世界又一次面臨巨變,逆全球化格局出現,給各國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經濟率先復甦,如何抓住新機遇謀求發展,完成結構化轉型升級成為關鍵。
  • 中誠信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毛振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底線思維的集中...
    本網訊 見習記者張弛報導 12月15日,由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誠信國際」)舉辦的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信用市場展望」為主題的2021年信用展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誠信集團創始人、董事長、中誠信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毛振華在會上發表了題為《底線思維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經濟政策》的主旨演講。
  • 豬肉擾動中國物價 CPI會大漲嗎?
    來源:中國新聞社原標題:豬肉擾動中國物價來源:國是直通車CPI會大漲嗎?11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4.5%。豬肉價格上漲仍是其主因。但專家說,長期來看,CPI不具有大幅上漲基礎。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分析稱,受政府不斷穩定豬價政策出臺等因素影響,生豬復產加快,近期市場供給有所增加,豬肉價格環比漲勢放緩,但基數影響導致其同比繼續走高。除肉類以外,其他食品價格依然保持穩定。
  • 2020鳳棲梧桐財經峰會嘉賓: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博士
    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兼任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副主席、中國金融40 人論壇成員、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同時擔 任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特聘教授。孫明春博士在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及資產管理機構都有豐富的工作經歷,在學術研究、 政策制定、市場分析等方面有紮實的功底和獨到的見地,在宏觀經濟、企業戰略、投資研究、金融 科技、及網絡平臺等領域著述頗豐,並發揮其領導力和影響力,帶領研究團隊於 2010 年《機構投 資者》中國研究團隊的年度評選中奪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