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誠信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毛振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底線思維的集中...

2021-01-16 中國金融新聞網

  本網訊 見習記者張弛報導 12月15日,由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誠信國際」)舉辦的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信用市場展望」為主題的2021年信用展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誠信集團創始人、董事長、中誠信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毛振華在會上發表了題為《底線思維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經濟政策》的主旨演講。

  他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仍面臨新冠疫情、金融風險、大國博弈三重壓力,宏觀政策仍需堅持底線思維,而以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正是內外多重壓力下的底線思維的集中體現。

  「雖然2020年中國經濟遭遇了新冠疫情的衝擊,一季度經濟增速出現大幅下滑,但在疫情全球蔓延、其他經濟體均深受疫情困擾的情況下,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使得中國經濟率先修復,GDP同比實現V型反轉,出口逆勢增長,中國經濟再次贏得了一次與西方國家錯峰發展的機會。」毛振華分析表示,具體來看,國內供需兩側均有所修復,工業生產回歸常態,服務業生產持續修復,投資和消費需求不斷恢復,內需增長動力逐漸增強。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的改善,城鎮調查失業率持續下降,前三季度居民收入也實現了正增長。

  展望2021年,毛振華認為,雖然隨著宏觀政策進一步常態化,政策性因素對經濟復甦的支撐動能持續弱化,但市場性因素復甦空間和可持續性更高,且內循環背景下經濟堵點的疏通有望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支撐,經濟復甦勢頭有望延續。由於低基數效應的影響,2021年實際GDP增速將顯著高於疫前水平並主要表現為上半年高同比增速,呈現「前高后低」走勢。

  「雖然中國經濟復甦勢頭延續,但經濟運行中仍面臨三重壓力,不可掉以輕心。」毛振華提醒,一是新冠肺炎疫情風險仍存;二是疫情衝擊下金融風險有所加劇,未來有可能進一步顯化;三是全球化面臨重構,大國博弈仍然持續。

  具體來看,毛振華指出,雖然疫苗研發取得積極進展,但短期內通過疫苗實現群體免疫仍較難,對全球經濟的拖累或持續一段時間,進而影響中國經濟的外部需求。同時,疫情傳播渠道較為複雜,國內防控輸入性疫情的壓力依然存在,微觀主體經營狀況修復仍需時日,疫情影響持續脫貧邊緣戶或可能出現返貧,疫情次生災害仍需高度重視。

  在金融風險方面,他表示,受金融危機之後長期「債務-投資」驅動經濟增長模式的影響,中國債務風險已累積至高位。今年以來,疫情衝擊下政策穩增長力度加大,宏觀槓桿率快速攀升,債務風險進一步加劇。近期隨著宏觀政策逐步向常態化回歸,企業再融資壓力加大,信用風險爆發加速,並呈現從民企向國企蔓延的態勢,需高度警惕國企信仰弱化背景下信用體系重構的風險。

  毛振華認為,疫情衝擊下「扯吊橋」效應明顯,各國之間的經貿交流、人員交流明顯弱化,各國供應鏈進一步向本國收斂,未來各國需高度關注本國供應鏈的安全問題。此外,未來中美博弈的風險依然存在。

  對於當前形勢下,中國宏觀經濟政策應如何發力,毛振華建議,在外部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持續,內部經濟復甦基礎仍不穩固的背景下,宏觀政策仍需堅持底線思維。從短期來看,鑑於當前經濟復甦的基礎並不穩固,2021年宏觀數據向好之下微觀經濟主體運行仍面臨多重困難,同時還需防範政策退坡之下風險加速爆發,宏觀政策尤需保持定力,擴張性的宏觀政策不宜過快退出,而是應當將超常規的宏觀經濟政策逐步向常規性宏觀擴張政策進行轉變。從對外政策來看,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中國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平是最重要的營商環境。」他如是說道。

  毛振華表示,以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發展格局是底線思維的集中體現。在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變化、外部風險持續存在背景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的提出,是在全球化面臨重構背景下的中國選擇、中國方案,是底線思維的集中體現。

  毛振華認為,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要充分理解其豐富內涵。一是要從供需兩個層次理解「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進一步完善國內需求循環、供給循環;二是要更加注重國內供應鏈、產業鏈循環,要加強相關的領域的補短板力度,尤其是需要加大對核心技術的攻關力度,降低對外的技術依賴;三是正確理解國內大循環與外循環相輔相成的關係,繼續推動開放;四是要關注民生,統籌兼顧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

相關焦點

  • 中誠信毛振華:中國經濟V型反轉下 三重壓力不可掉以輕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中誠信毛振華:中國經濟V型反轉下 三重壓力不可掉以輕心12月15日,中誠信集團董事長、中誠信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毛振華在中誠信國際主辦的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信用市場展望」主題的2021年信用展望研討會上表示,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使得今年中國經濟率先修復
  • 摩根史坦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中國消費向服務業轉型
    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的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於線上舉行。論壇通過線上直播,同時在線觀看人數超過100萬。本期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聯席主席楊瑞龍主持,聚焦「內循環視角下的節約型經濟發展模式」,知名經濟學家金碚、張燕生、毛振華、李迅雷、邢自強等人聯合解析。摩根史坦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在發言中表示,疫情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從疫情以來到現在,越來越多人習慣用遠程數位化的形式開會。
  • 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營商環境是破解經濟壓力及挑戰的重要抓手
    【環球網 記者 徐娜】「百年未遇之大變局是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很重要的挑戰,營商環境是破解經濟壓力及挑戰非常重要的抓手,營商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了一個地區發展動能的強弱,市場主體的興衰,生產要素的聚散。」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在2020環球趨勢大會致辭時指出。
  • 中誠信集團毛振華談高質量發展:通過技術引領帶來新的產品
    本次年會的主題為:商業向上——新發展格局下的公司力量。在開幕主題論壇「尋找高質量發展的密碼」環節,中誠信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毛振華進行了分享。在毛振華看來,供給能夠創造需求,比如說一個新技術的突破帶來一個新的產品,這個新的產品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它就帶來了新的需求。「比如蘋果手機,就是帶來了一種新的需求。
  • 義大利經濟學家表示中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義大利企業提供...
    義大利馬切拉塔大學應用經濟學教授斯皮加萊利接受記者採訪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殷欣):2021年是中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日前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繼續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
  •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及投資展望投資策略報告會舉行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 包拓業 報導) 12月4日下午,青海省工商聯與興業銀行私人銀行部共同舉辦的十四五規劃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及投資展望投資策略報告會在西寧舉行。本次報告會特邀知名經濟學博士、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做了現場演講。魯政委全方位、多維度分析了國際、國內經濟形式,傳達出對中國經濟復甦,基本面持續向好的十足信心。隨後,魯政委從政策層面分析了國家的總體部署,提出了持久戰和雙循環並重的觀點。並就當前金融市場,從擇時到配置,就客戶關心的投資策略等熱點問題,結合興業銀行產品和服務進行了形象生動的講解。
  • 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歷史溯源、邏輯闡釋與政策導向
    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要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並進一步闡釋了雙循環的基本內涵。雙循環雖然是一個新概念,但並不是一個臨時創造的概念。
  • 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原標題: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經濟發展前景向好,但也面臨著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目前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
  • 中誠信創始人毛振華捐資共建的武漢大學「振華樓」交付啟用
    由中誠信集團創始人毛振華及家人捐資共建的武漢大學「振華樓」6月7日正式交付啟用,湖北省政府領導、武漢大學師生、校友代表近200人出席啟用儀式。中誠信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毛振華及夫人杜兵女士,兄弟毛振亞、毛振東,中誠信集團高管、公司武大校友一行,以及在漢員工也參加了啟用儀式。
  • 「雙循環」帶來新機遇 跨國公司期待融入中國新發展格局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閆偉、魏宇晨、朱宛玲、王洹星):2020即將過去。我們在疫情之下眾志成城,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我們與國際社會共擔風雨,守望相助,共同發展。我們在變局中開新局,更將在新徵程中創造新機遇。
  • 中誠信董事長毛振華:不能重走加槓桿穩增長的老路
    中誠信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毛振華12月6日在2020年信用展望會議上表示,「2008年後我們通過『債務-投資』驅動、透支未來需求穩增長,但現在再加槓桿肯定走不下去了。」毛振華預計,2020年的GDP增速將進一步回落。不僅2020年回落,2021年還會比2020年再回落一些。具體而言,他預計2019年經濟增速為5.9%,2021年為5.7%。
  • 高端訪談|宋承敏:在新發展格局中順水行舟佛山如何激發活力?
    而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強調要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先局。佛山作為工業大市,同時也是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如何在新的發展格局下,貫徹新發展理念,謀劃「十四五」藍圖?在近日禪商學院舉行的《禪商大講壇》活動中,原國家經貿委信息中心副主任、知名經濟學家宋承敏接受《理論周刊》專訪時建議,佛山要以「做什麼、怎麼做、不做什麼」的問題為導向,大力發展服務業,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推動農業現代化,並將成果擴大到新型城鎮化建設與區域協調發展之中。此外,還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抓手,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形成。
  • 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12月11日在京舉行 助力新發展格局開啟資本...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侯捷寧新發展格局賦予資本市場新的使命任務,為深入研討「十四五」時期資本市場的新機遇和新方略,12月11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在北京香格裡拉飯店舉行,主題為「雙循環
  • 中誠信董事長毛振華:「爭議事件」可能存在誤會
    時隔兩月,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周三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正式對此前「喊冤」事件進行公開回應,他表示,黑龍江政府已經做出快速反應,爭議事件可能存在誤會,目前仍在調查中,對反思營商環境是一個參考。2月28日,毛振華在亞布力一場論壇上表示,沒有料到「喊冤」視頻會引起強烈的輿論反應,而且輿論給包括自己在內的多方面都帶來了壓力。今年1月,一段視頻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轉載,視頻中,中誠信集團創始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毛振華稱,其投資的亞布力陽光度假村遭遇23萬平米的土地被非法侵佔。
  • 努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來自萬華化學公司的...
    9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國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強調指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面對世界「百年未遇之大變局」,面對國家發展優勢和現實約束提出的發展新戰略,是關係我國發展前途的重大謀劃,為「十四五」規劃乃至更長遠的發展提供了指南與引領。
  •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 企業機構代表共話如何分享消費升級紅利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 企業機構代表共話如何分享消費升級紅利加快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市場參與各方,面對的機遇和挑戰是什麼?11月28日,在「南方財經國際論壇2020年年會——『雙循環』格局下上市企業的機遇與挑戰」主題論壇上,聖象集團營運長孫小良、豫園股份董事會秘書兼董事長助理蔣偉、廣發證券零售電商首席分析師洪濤、滙豐深圳分行行長朱勤科圍繞「推動『雙循環』,分享消費升級紅利」的主題,展開了圓桌對話,萬全智策企業管理諮詢創始人崔紅擔任主持。
  • 張軍擴:中央為何在當前提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0日電 題:《張軍擴:中央為何在當前提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作者 張軍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決策,將會對今後一個時期的政策制定和發展格局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需要我們認真地學習、深刻地理解和準確地把握。
  • 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支撐」
    進入新發展階段,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就是依託於社會再生產理論、立足於國內市場優勢潛力、推進更深層次改革、擴大更高水平開放、激發更有質量創新、實現更加強勁動能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格局,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
  • 解碼雙循環格局下的新發展機遇 拼多多「新品牌計劃」講述中國高端...
    記者 趙雯琪回顧即將過去的2020年,疫情黑天鵝對世界格局和經濟形勢造成巨大衝擊,抗疫取得重要戰略成果的中國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雙循環格局,站在時代變革的岔路口上,處於消費領域頭部的優秀企業也正在承擔著更為艱巨的責任。
  • 觀察|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有內無外,也不是有外無內,二者是辯證統一關係,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打造新發展格局,要牢牢把握國內大循環這個「主體」,以我為主,同時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培育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