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來讀書」走進貴州湄潭,浙大教授與小學生共讀詩詞哲學

2020-12-22 中國經營網

文/木清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琅琅書聲,掀開了一場特別的讀書會序幕。

12月19日,「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攜手浙江大學,走進貴州湄潭浙大小學。5位來自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的教授,與當地25名小學生同堂共讀人文經典,抖音號@浙江大學 全程直播記錄。

「唐宋詩詞中的月光世界」「《論語》故事」「南宋詞人辛棄疾」「王陽明在貴州的故事」「詩人帶著照相機」教授們精心挑選的五個主題,在讀書會上被相繼分享。據介紹,這場「都來讀書」舉辦的線下讀書會,旨在通過大學教授與小學生的交流互動,讓孩子們在閱讀中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

本次讀書會,也是一場「前緣再續」。80年前,為了盡力保存戰時學術力量,「浙大西遷」到貴州遵義、湄潭。80年後,浙大教授再次回到湄潭舉辦小學生讀書會,以學術的初心,啟蒙新一代。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孫敏強在分享月詩

「如同音樂無國界一樣,詩心,也不分老幼。讀一些詩詞,如共對清風明月,我們和孩子們的心是相通的。」浙大人文學院教授孫敏強,帶著「唐宋詩詞中的月光世界」,開啟了讀書會的分享。他在黑板上寫下「原鄉」二字,以小學生們熟習的《靜夜思》入手,講述著月亮與故鄉。

「這些詩大家都會背,它們已經屬於我們了,但又不屬於我們,需要我們用一生去體會。」孫敏強的話音剛落,五年級的小學生們回應道,「現在沒有完全懂,是因為我們沒有背井離鄉的經歷。」讀書會上,大家延展品讀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韋莊的「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進一步體會詩作中的情感。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池昌海介紹孔子

同為浙大人文學院教授的池昌海,為學生們帶來「《論語》哲理故事」。他摘取《論語》中孔子和學生之間的故事,讓小學生們更直接理解其中的學習理念:子路、冉有、公西華問孔子同樣的問題,得到不同的「因材施教」的回答;「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是孔子看重的因時施教。「孔夫子這個可愛的老爺爺,也有我們現代的平等、民主意識,對弟子寬嚴有別。」池昌海講述道。

隨著讀書分享的不斷深入,大學教授和小學生們談起了彼此的夢想。10-11歲的孩子們,夢想裡有畫家、演員、數論家、理論物理學家……「之所以講辛棄疾的故事,是因為我的夢想。我從小在部隊營房裡長大,有從軍的夢。」浙大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衛軍英講述著辛棄疾的軍旅故事,和孩子一起回溯著千百年前的家國情懷。教了30多年書,這是衛軍英第一次面對小學生講述,他認為中國文化深植於我們內心,無論是對於大學教授,還是小學生,通過中國古典詩詞分享,都是一種很好的文化溝通方式。

浙大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衛軍英、胡志毅

讀書會舉辦在貴州湄潭,浙大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胡志毅想要讓孩子們了解故鄉「此地」的歷史,他特意選擇了分享「王陽明在貴州的故事」。同為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的教授江弱水,則從「詩人帶著照相機」的角度切入,為孩子們講述經典詩詞中,作者用語言、絕句、詞牌把眼前景致像拍照一樣聚焦記錄。

休息間隙,孩子們圍著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江弱水求籤名

讀書會上,教授們還帶來了自己的書作,給小學生們閱讀留念。孩子們翻開嶄新的扉頁,一到休息間隙,便紛紛圍到老師身邊求籤名和合影。「我要把今天的讀書會分享給我的好朋友,老師們仿佛把我帶到了唐宋詩詞描繪的情境中,我以後也想成為一名詩人,把身邊的人、發生在身邊的故事,都寫下來。」10歲的周雨涵說。

據了解,「都來讀書」計劃由抖音、今日頭條、番茄小說、西瓜視頻聯合8所211高校、30家文化機構共同發起,助力大眾讀好書、好讀書。計劃吸引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歷史學家閻崇年等60多位作家、學者、文化文藝名人加入並擔任「領讀人」,以抖音短視頻、直播或微頭條、頭條號文章的形式,發布讀書建議、讀書感悟,與閱讀者廣泛交流、幫助閱讀者深入閱讀。


相關焦點

  • 貴州的湄潭,這裡的天下第一壺裡,沸騰的卻是西湖的水
    湄潭的「鄉村振興探索與實踐」走進農業農村部「四季大講堂」,湄潭作為農村改革代表登上國慶「希望田野」彩車,「湄潭紅肉蜜柚」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不僅如此,而且中國人民大學的首屆校友論壇也在湄潭成功舉辦,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工作站同時落戶湄潭。中國的高校為什麼也這麼鍾情湄潭,其實湄潭這座西南小城,歷史上曾在現代教育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貴州湄潭蘭江大橋建成通車,湄潭黑松造景凸顯最新風彩
    貴州湄潭蘭江大橋建成通車湄潭黑松造景凸顯最新風彩湄潭盆景協會周天勇二0二0年十二月二日,湄潭縣舉行蘭江大橋通車儀式,這標誌著總投資一幹八百萬元的蘭江大橋正式建成通車,形成了蘭江大橋、蘭江酒店、、蘭江加油站三位一體非常獨特的山水盆景景觀。
  • 蓬勃發展的貴州湄潭黑松盆景產業
    美麗迷人的貴州湄潭上世紀七十年代,湄潭迎來黑松植樹造林品種,從此,黑松這一品種樹材,在這一方土地上落地生根,花起花落繁衍,生生不息。九十年代,黑松這一盆景佳材正式進入湄潭盆景選材行列,並作為主要的盆景品種進行培育栽培、造型、展覽、銷售,並逐步得到推廣。 二000年,貴州小江南盆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該公司開始培育小苗黑松製作盆景,此後,一大批盆景愛好者逐步開始種植黑松製作盆景,湄潭黑松地培正式邁入產業發展之路。
  •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唯有「讀書」才能讓我們看到高處
    詩句的意思是說讀書多的人肚子裡面有很多「墨水」,這會讓他們的氣質都得到升華。讀詩,足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從教授楊雨身上得到了體現從《百家講壇》到《中國詩詞大會》,她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最美女教授楊雨,楊柳依依的楊,雨和煙兩不勝的雨。
  • 貴州茶業第一縣湄潭,除了好喝的茶,還有哪些特產?
    貴州多山,本不適合居住,卻讓住進去的人發現了意外之喜。為何,因為貴州許多地區的土壤適合種植農作物,其中便包括了茶葉。而以茶聞名的縣城中,又以湄潭最為有名。不過,當地除了茶葉,其他的特產亦不容小覷,今日,就一起來看一看。
  • 詩詞大會評委蒙曼坐客清北網校大師課 談經典詩詞品讀
    讀詩,對孩子到底有哪些好處呢?近日,中國詩詞大會評委、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做客清北網校大師課,全面剖析經典詩詞,向廣大學生傳遞品讀經典詩詞的用途。蒙曼表示,讀書是可以兼顧現實和理想的出路,不學詩,無以言。
  • 小學生專屬的詩詞大全|詩書同練,一舉兩得
    新版小學生必背古詩詞190首小學生專屬的詩詞大全聽、讀、寫、背,全方位提升孩子的這套書涵蓋了新版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必背古詩詞129首、新課標小學階段必背古詩詞75首、新版小學語文大綱必背古詩詞80首,去重後共收錄190首古詩詞,可以滿足全國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需要。
  • 她是法語專業畢業,哲學碩士,是如何成為「中國最美女教授」的
    《中國詩詞大會》上的美女教授在《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導師席上,一位來自中南大學的美女教授引人注目。她的名字由詩中而來,「楊柳依依,雨雪菲菲」。可能你已經猜出來,她就是被譽為「中國最美女教授」的楊雨。有文章這樣評價她:女人最高層次的氣質,如古人所言,就是「林下風致」。一襲旗袍,端莊雅致,氣質與美貌並存。
  • 浙大楊衛院士帶你走進星辰大海
    浙大楊衛院士帶你走進星辰大海 2020-04-25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溫儒敏教授說:讓青少年「自由地讀書」
    :「文學生活,就是與文學有關的普通民眾的生活,我們每天接觸報紙、網際網路或者其他媒體,其中就會有涉及文學的內容;家長也會在家裡輔導孩子讀古詩,這些參與文學的方式都能叫文學生活。」同時,溫教授還倡導青少年「自由地讀書」,讓閱讀成為習慣。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是開啟孩子智慧之門的金鑰匙。可以開闊視野、陶冶情操,以達到提高學習成績、增強學習能力的目的。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受益終生。有一個波蘭女孩,她從小就愛讀書,即使她讀書時波蘭人成了亡國奴,她仍用自己國家的語言偷偷地學習。
  • 如何在浙大最美校區做一個專業「書生」聽聽他們怎麼說
    那段時間,他常常讀莊子,被其自由、宏偉、灑脫的想像力所感染,從中獲得心靈的釋放。上大學以後,他印象最深的是王小波的作品。那又是另一種感受。在他看來,王小波樂於捕捉生活中稍縱即逝的美,健康的生活態度與不僵化的道德觀念都深具啟發性,讓他看到了豐富多元的人生,內心也變得包容和寬廣。事實上,他的讀書範圍非常寬泛。
  • 讀書是一種理想:走進北大經院教授秦雪徵的書房
    這裡的工具書有中文版,也有英文原版,有些是秦雪徵老師在美國讀博士時帶回來的,已有二十幾歲的書齡。「我就用箱子吭哧吭哧地把這些書都背回來了」,這些書也一直陪伴著秦雪徵老師的學術生活。秦雪徵老師心中「最好的書」是工具書,他說:「我堅信好的書,是能一直留著、有用的書,所以我覺得工具書是最好的書,10年、20年之後再去看這些理論工具,都不過時」。
  • 浙大教授鄭強的觀點,引發陣陣掌聲
    他曾經算了這麼一筆帳:小學生大約每天要花 1 小時學英語,初中生 1.5 小時,高中生 2 小時。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三畢業,每個學生至少要在學英語上花費 5292.5 個小時。而近日,網上出現一段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的演講,他也提到了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在講到日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60多年沒出過國時,鄭強教授話鋒一轉,將矛頭對準了「外語」,他說英語耗費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人家60年沒出過國人家就不能得諾貝爾獎了嗎?
  • 讀者來稿 | 生活和哲學 ——讀《姬元和湯彌生》
    我保證,我說的,都是真的。我曾經寫過《我的寫作很粗鄙》,而其實,我的閱讀也很粗鄙。你不要以為我說看書為的是不狂妄自大為的是不妄自菲薄為的是發現有趣,就很高大上,因為這所有的為的是都指向「我」,自私吧,有點;粗鄙吧,有點。我有時,看著看著就發出了粗鄙的「氓之蚩蚩」的笑聲。這樣的心理,讀阿袁的小說,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 閱潤其心,少年如玉 博白「4.23」世界讀書日致學生的一封信,火了
    轉身到教室和閱角,同學們「足不出戶」就能盡情瀏覽班級圖書,沉浸在濃鬱的書香班級中;漫步於美文大道,同學們從秋葉的飄零中讀出了季節的變化,從冰雪的消融中讀出了春天的腳步;微靠著書吧長廊柱子,同學們或沉浸在童話故事裡,或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端坐在紅色驛站的長凳上,同學們從一個個紅色經典故事中懂得了愛國,懂得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佇立於詩詞大廳的一首首詩詞前,同學們仿若穿越了時空回到前朝
  • 小學生邊哭邊背古詩詞:為啥要謝謝櫻桃?姥爺硬核解釋笑翻網友
    現在有很多的孩子都覺得古詩詞很難學,因為經常讀好幾遍之後還不知道詩詞的意思。如果剛好是在家學習的話,那家長也能可能是一頭霧水,只能通過網絡幫助孩子解答。小學生邊哭邊背古詩詞:為啥要謝謝櫻桃?姥爺硬核解釋笑翻網友一位東北網友分享自家孩子在家背古詩的趣事,當時孩子正在背《柳梢春·花朝春分》可是由於孩子不理解詞意,讀起來總是磕磕巴巴,連續讀了好幾遍都沒背下來。硬著頭皮讀了幾次之後,孩子自己都急哭了。
  • 貴州茶業經濟年會歷「9」彌新 邀您共襄黔茶盛典
    鑑榮耀,鑄輝煌茶屆盛事,九載春秋 回眸凝望,記憶猶新一群人一個夢每一個縮影,都飽含著茶業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見證著茶企的努力每一個努力,都是我們共同的財富第一屆:群英薈萃,為黔茶出山和壯大把脈首屆茶業經濟年會,省內百餘茶企和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共聚一堂,梳理和總結貴州茶業發展經驗,在黔茶文化、科技、加工、營銷發展共進
  • 浙大城市學院校長羅衛東:立鴻鵠志,讀經典書;練真本事,做明白人
    同學們,你們作為學校轉公後的第一批學生,是浙大城院的「黃埔一期」,即將踏入新的人生之旅,與學校攜手奮進。此時此刻,作為一個比你們早入學42年的本科學長,作為一名在大學講臺上工作了38年的老師,作為浙大城市學院的首任校長,我想提幾點希望。一是立鴻鵠志,涵育家國情懷。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你們從小都被父母問長大了想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