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晚19:59
新生兒經常哭鬧不休,這時恐怕是最考驗新手爸媽耐心的時候了!其實,寶寶每個階段的哭鬧各有不同原因,滿月前通常是肚子餓、尿布溼了、想睡。隨著成長,哭鬧也成為寶寶表達感受的方式。最近剛當上新手媽媽的小雯產假結束來上班,每天總掛著眼圈,一副睡不飽的倦容。同事一問才知道,原來小寶寶從滿月沒多久,每到半夜就哭鬧不停常常尿布換了、奶也餵了,卻還是沒由來地哭鬧,讓小雯和老公覺得束手無措,不知如何安撫寶寶,一到晚上就很緊張寶寶是否又要開始無止境地哭鬧。
許多新手父母常面臨新生兒有時不明原因哭鬧的問題,必須哄一段時間才能停止。寶寶出生前已熟悉了子宮環境,又有溫暖的羊水保護,也習慣從媽媽肚子裡去感受外在環境的聲音。出生後要適應的地方太多,開始自己呼吸、學會吸奶、要認識外面的世界,手腳往外伸展沒有東西擋著等,這些變化對寶寶來說都很陌生。因此,「哭」就成為寶寶表達自己想法和溝通的方式。大部分的哭鬧可分為生理面與心理面兩大因素。寶寶哭泣通常是由於生理需求或身體不適,大部分可歸納為以下7點原因:---當寶寶哭時,爸媽難免會先想到是不是肚子餓了。剛出生的寶寶想喝奶時都會有強烈的吸吮反射,通常會越哭越用力,發出「ma~ma」的音節,哭泣時也會噴嘴、頭轉來轉去以尋乳。---喝完奶的2~3小時後,也消化得差不多了。因此,若這時候寶寶哭,要觀察是否有轉頭尋乳、吸手指等動作,若有就可能是肚子餓了。媽媽如果能了解寶寶想吃東西的信號,就能在他開始大哭之前餵奶,避免哭鬧。---有時寶寶哭鬧是因為腸脹氣而感到不舒服,建議媽媽平時要有觀察的習慣,可在餵奶前1小時或餵奶後2小時,用手輕輕壓腹部。如果肚子軟軟的表示沒脹氣,若敲敲肚子有鼓脹感,可幫寶寶順時針方向按摩。當寶寶因為肚子餓而哭鬧時,可以在餵奶前先拍隔,這樣不會因哭鬧吸入過多空氣,導致脹氣喝太少,之後又必須斷斷續續地喂,儘量一次喝足夠的量。---當尿布溼溼黏黏時,寶寶會因不舒服而哭鬧,讓爸媽知道該換尿布了。因此,建議每隔3~4小時就要更換尿布,並選擇吸水力強、透氣良好的材質。當有排洩物時,要用清水清潔乾淨。如有尿布疹時,屁股一定要保持乾燥,千萬不要以溼巾、痱子粉來擦抹患部,恐會導致發炎使狀況惡化。建議,如果還只是躺在嬰兒床上不會翻身的寶寶,可以先不包尿布,在屁股下墊保潔墊,讓小屁股透透氣。如超過兩天症狀仍未改善,應儘快就醫。---新生兒對於周圍溫度變化的適應還未成熟,許多長輩或父母都會擔心寶寶冷,將他們包得像粽子一樣,但是體溫升高,也容易起熱疹。此外,當外出溫度較低時,由於寶寶的血液循環運作系統尚未成熟,太冷時,皮膚會呈紫色,或是手腳冰冰涼涼、發抖。陳燕青護理長提醒爸媽,想要知道寶寶是否太冷或太熱,可摸背部是否流汗或冷冷的,由此觀察是否有不適感。---寶寶5至6個月大時開始長牙,當牙齒從牙齦萌出時,會有一些紅紅的發炎現象。這時牙齦組織腫脹疼痛,尤其是長第一顆牙齒時最明顯,寶寶出現哭鬧、睡眠不安穩、情緒急躁等狀況。因此,當發現寶寶有想咬東西時,可提供固齒器讓他增加舒適感,也可用乾淨的手指按摩寶寶牙齦,幫助他緩解長牙導致的腫痛。---出生2星期至3個月內的寶寶有時會忽然哭鬧起來,從慢慢哭開始到哭得很激動,反覆持續15分鐘以上,有時甚至會哭好幾個小時,這種症狀可能就是腸絞痛。腸絞痛時寶寶肚子摸起來會脹脹鼓鼓的,通常在一天的某個時段發生,如傍晚5點到8點,或是半夜凌晨的時候。腸絞痛並非疾病,而是一種徵候,是由身體各種不明原因引起。如觀察症狀並非是腸套疊、疝氣等急症,但寶寶依舊1天哭鬧超過3小時、1星期有3天,並持續超過3星期,就必須就醫以了解是否為腸絞痛。---腸套疊好發於3個月至6歲的幼童,目前發病原因不明,有可能是腸胃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所引起,是小兒常見的急症之一。腸套疊就是近端高感子強入遠就的腸子內,會造成腸阻塞,套疊部位大多位於肝臟下方(即腹部右方)。---發生腸套疊時會伴隨一陣一陣哭鬧,且非常規律,以15~20分鐘為一周期。如果一直未發現並治療,寶寶會越哭越無力,對外景的刺激新新憲反應,嚴重時會導致體克。若有腸套疊的症狀,如間稱性哭)、「腹痛、嘔吐或解草香果醬色的大便,就必須儘快至大醫院就醫。當寶寶哭鬧時,如果已排除生理因素,可能就是心理上需要哄抱、陪伴,尤其寶寶面對突然改變的陌生環境,或是躺太久沒人理會也會哭。究其可能有以下方面的原因:---3至6個月大的寶寶已經開始會產生分離焦慮,當主要照顧者改變,或突然要適應新環境,會讓寶寶因陌生、沒安全感而哭鬧。此外,環境太嘈雜或燈光太亮、太暗,也可能是哭鬧的原因。---有時寶寶哭鬧只是單純希望能被注意。當躺在床上太久很無聊,或是聽不到周遭有熟悉的人聲,可能會沒有安全感,希望有人陪伴。這時可將寶寶抱起來輕輕搖晃,撫摸身體,多陪伴玩耍、說話,讓他有被關愛的安心感,就能停止哭鬧。---爸媽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平常很乖巧的寶寶,每到睡覺前就特別「鬧」,有時還要哭鬧一陣子才能睡著。很多新生兒有時喝奶很正常,但喝了10分鐘就忽然哭鬧,這也是想睡覺的前兆,特別是6個月大或更大的寶寶,對外界開始產生好奇心,外出玩得很累也捨不得睡,但過於疲累反而更難哄睡。---因此,照顧者不妨讓寶寶的睡眠作息正常,外出不要影響到寶寶睡覺,睡前也不要玩得太歡。建議父母為寶寶設置每天的睡眠儀式,讓他知道要準備睡覺了,例如依序進行洗澡、按摩、講故事、燈光調暗等。也可記錄寶寶的睡眠習慣,如幾點起床?幾點睡覺?花多久時間才睡著?一天睡幾個小時?這些都可以幫助父母更了解他的需求。
---想知道寶寶為何哭鬧,最重要的就是要多花一點「耐心」及「時間」,觀察了解寶寶的一切。尤其是照顧者要用沉穩、耐心的態度來面對寶寶,並細心觀察寶寶是否有異常。建議照顧者從新生兒開始就按表操課,培養固定時間起床、喝奶、洗澡、睡覺。如果睡得好,醒來自然有力氣吃得飽,心情也會好,不會隨意哭鬧耍脾氣,發育也較健康,若有異常,也便於及早察覺。---此外,建立安全感也很重要,學著辨識寶寶的情緒,讓寶寶感到安心溫暖而且非常舒適。了解並支持寶寶情緒上的需求,他就會漸漸對照顧者產生信任感,相信哭鬧的情況也會漸漸減少。*本文內容為好孕媽媽原創,內容版權歸好孕媽媽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洗稿使用侵權必究。歡迎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