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嬰兒哭鬧,到底要不要抱?聽聽醫生怎麼說,再做選擇

2020-12-08 家有小甜椒兒

甜椒兒媽媽,一個時間相對自由的全職媽媽,喜歡分享,喜歡傾聽,希望把經歷過的、看到過的、聽到過的,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對觀者在育兒上、情感上有所啟發……

文|家有小甜椒兒(專注優質原創,抄襲必投訴維權,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於新生嬰兒哭鬧,到底要不要抱的問題,家長們基本上分兩個對立的站隊,一方認為孩子即便哭鬧也不能抱,另一方則認為孩子哭鬧需要立馬抱起來安撫。

01「新生嬰兒最好少抱,不能慣著是一方面,常抱對孩子身體不好」?

朋友秀芬疫情之後生下小寶寶,為了方便照顧寶寶,婆婆從老家趕過來,伺候秀芬的起居並幫襯著照顧小寶寶。

婆婆來的第一天,兩個人在照顧寶寶這方面就產生了極大的分歧。

秀芬認為寶寶需要極大的安全感,寶寶哭鬧一定要抱起來安撫,而婆婆則認為這樣做不妥當,原因有二:

1、嬰兒骨骼還沒有長好,經常抱不利於寶寶的身體健康,容易傷害到孩子。

2、如果這樣慣著孩子,接下來的一到兩年,孩子會很難帶,動輒哭鬧來威脅家長。小孩子跟小寵物一樣,是不能慣的。

秀芬覺得婆婆說得也有道理,所以諮詢我們這些過來的媽媽到底該如何做。

02新生嬰兒哭鬧,家長到底要不要抱?醫生這樣解釋

當初生下寶寶以後,在市婦幼保健院的時候,也諮詢過醫生同樣的問題,當時我的主治醫生是這樣解釋這個問題的:寶寶哭鬧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基本上就是拉了、尿了、餓了,寶寶哭鬧,要抱起來安撫,然後找到原因,等到寶寶情緒安撫下來之後,重新放在床上。

所以後來儘管看到過很多推崇「哭聲免疫法」的文章,一時間也沒有了主意,但是想到醫生的話,還是按照醫生的話來做,到後來慢慢有了自己的經驗,更加認可「孩子哭鬧要第一時間抱起來」這樣的觀點。

03抱新生嬰兒一定要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

不過秀芬的婆婆擔心的事情是值得注意的,新生寶寶身體軟軟的,的確非常容易受到傷害,家長抱寶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些細節:

1、拒絕「豎抱」

新生小寶寶脖頸還沒有長好,脖子還遠遠不能支撐起腦袋,如果採用豎抱的方法,小傢伙的頸椎容易受到傷害,這一點家長一定要注意。

家長大意的結果是,即便當時寶寶沒有特殊反應,慢慢長大之後孩子的身體問題就慢慢顯現,到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

2、建議使用包被

新生嬰兒只有50cm,小到讓我們覺得無從下手,為了更好地保護寶寶,最好使用包被,根據季節的不同,選擇或薄或厚的包被,這樣方便抱起寶寶。

3、 正確理解「腕抱」的方法

先把包被鋪平,然後把寶寶放到包被上,首先把腳裹起來,然後裹上兩側。

然後抱起寶寶,把寶寶的頭靠在左臂上,用左手護住寶寶的背部和腰部,右手也不能閒著,護著寶寶的小屁屁和腰部,這樣才能萬無一失。

04「哭聲免疫法」該不該使用?

哭聲免疫法可以說是風靡一時,先是風靡歐美,後來又在東方興起,到現在依然有很多中國的家長使用這個方法。

什麼是哭聲免疫法?

哭聲免疫法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就是要讓孩子明白哭是沒有效果的,目的是讓孩子變得乖巧懂事。」

哭聲免疫療法的創始人是約翰·華生,他的著名言論是:「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裡中。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為任何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或者乞丐、竊賊,不用考慮他的天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與種族。

在約翰·華生看來,完全可以把孩子當成是訓練的機器,訓練人如何輸入,機器就如何輸出。

既然他如此有信心,那他的子女應該很優秀吧?

恰恰相反,他的大兒子多次自殺未遂,後來終於在30多歲的時候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對父親的評價是:「沒有同情心,情緒上無法溝通,他不自覺地剝奪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種感情基礎。

他的另一個兒子流浪式生活,靠著父親的施捨度日,而他的女兒則酗酒成性,多次自殺。

他的教育不僅影響了子女,還影響了第三代人,他的外孫女延承了母親的惡習,酒精成癮,並嘗試多次自殺。

不需要評價,單看這個結果,就知道「哭聲免疫法」還是有所有的「延遲滿足」不可取,堅持這樣教育的人忽視了孩子們是有感情的這個現實。

約翰·華生曾經在美國風靡一時,後來坑害了一代美國兒童,被美國人評價為最討厭的人之一。

05孩子2歲之前最需要的是安全感,怎麼滿足都不為過

對小寶寶來說,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只有得到了充足的安全感,才會擁有健全的人格。

「孩子3歲之前的經歷,已經決定了人生的底色」,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

家長給予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就是「一哭就抱」,專業心理學家稱:孩子哭鬧5分鐘之後,家長再過來安撫,孩子的世界已經崩塌了,這個時候已經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了陰影

青少年犯罪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稱:孩子2歲之前給予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怎麼做都不為過。

這個時候孩子獲得安全感越足,未來孩子的性格越陽光、健康自信,反之則容易帶有敏感自卑易暴易怒的性格特徵。

06「一哭就抱」會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容易哭鬧?

接受哭聲免疫療法的媽媽們的初始是好的,她們不希望從小讓孩子養成壞習慣,認為哭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我們縱容孩子確實會有這樣一個風險,所以才有時間限制,孩子還是小寶寶的時候,儘量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及時安撫孩子,當孩子2歲之後,就要變化方法。

2歲之前的孩子,大腦還處在一種極度不成熟的狀態,基本上處於一種「無它」境界,寶寶們的世界中往往只有自己和媽媽,媽媽給孩子越大的耐心,孩子越乖巧,反之,媽媽情緒稍微失控,孩子就變得異常淘氣。

07孩子2歲之後,就要改變策略

寶寶到2歲的時候,基本上可以和家長正常溝通了,雖然表達方式還不完善,但是可以通過自己的語言和方法來向家長傳遞個人的意思了。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調整對孩子的策略了,當孩子動輒哭鬧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使用一些小方法讓自己變得主動。

打個比方說,寶寶看動畫片,一定要貼著屏幕看,媽媽說這樣做傷害眼睛,寶寶偏偏不聽,媽媽可以關閉電視機來引起孩子的注意,並要求孩子坐到沙發上去,然後重新打開電視機。

媽媽的這個舉動寶寶可能會哭鬧,這個時候媽媽就要強勢一些,等到寶寶回到了沙發上,再重新打開電視機。

寶寶不知事的時候,哭鬧即抱,寶寶可以正常溝通了,理解媽媽的意思的時候,想要用哭鬧來威脅媽媽達到目的,媽媽就不能示弱了,如果這個時候再示弱,那麼孩子就真的可能被養廢了。

08不能把孩子當成沒有感情的機器,不意味著就要放縱孩子

我們不接受約翰·華生的「哭聲免疫療法」,因為約翰·華生本身就不是一位成功的父親,更別說是成功的育兒專家了,用他兒子的話說就是缺少感情的機器,而他也是這樣對待孩子的。

不提倡這樣的教育方法,不代表就是放縱孩子不管,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加以約束和「修整」,孩子才可能成為一個可以自由生活的人。

我們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三個點還是很關鍵的:

1、溝通很重要

有人說最不喜歡「管教」這個詞,這個詞聽起來確實很霸道,不太討喜,但是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曾經被父母這樣約束過。

只是我們在約束孩子,「管」和「教」的過程中更注重的是溝通,給孩子表達個人想法的機會,才能更加了解孩子,如此約束的方向才是正確的。

2、「條條框框」很重要

無規矩不成方圓,真正的自由都是在各種束縛下的,放縱的結果是讓孩子承受更大的代價甚至是生命。

從孩子3歲開始,就要給孩子設定一些家庭準則,通過各種準則來約束孩子的行為,督促孩子成為自律的人。

3、需要對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有規則而沒有懲罰是不會有任何效果的,規則成立的前提一定是有懲罰機制,家庭準則同樣如此。當孩子觸犯了準則的時候,要讓孩子為此付出代價,避免下次再犯,如此才能真正地用準則來約束孩子。

不過需要提醒家長的是,懲罰的方法很多,但是一定拒絕打罵。

相關焦點

  • 新生嬰兒,跟媽媽一起睡好,還是單獨睡好?聽聽醫生怎麼說
    寶寶出生兩個月,媽媽接近崩潰曉玲的寶寶出生兩個月了,她在群裡抱怨說,簡直要崩潰了,一個晚上幾乎沒有辦法睡,每次感覺剛剛睡著,寶寶就醒了,如果不抱,孩子就哭鬧,所以只能抱著,她覺得自己的腰都要斷了。「如果知道要孩子這麼痛苦,真的不如不要,自從有了孩子,我的幸福指數跌沒了,現在就是負數,以前沒有要孩子的時候,過得多滋潤,我真的太后悔了!」曉玲還提醒那些沒有要孩子的姐妹說:如果不是真的愛孩子,那就不要,帶孩子真的太絕望了,我現在都後悔死了。
  • 嬰兒抱被 嬰兒抱被的包法
    抱被對於新生兒來說是必需品,使用抱被家長抱起來比較緊,寶寶有安全感,睡的比較踏實。所以,家長一定要細心挑選,為寶寶選擇適合的抱被。怎樣為新生兒包抱被正確使用抱被包裹寶寶,不僅能夠起到更好的保暖作用,而且能夠給寶寶提高安全感,減少寶寶的哭鬧。
  • 新生嬰兒多大能出門?多數寶媽抱早了,過來人:這個時間儘量不抱
    小寶寶在剛出生時,抱在手裡是那麼柔軟,生怕一用力把孩子弄疼。等到孩子大一點後,媽媽也坐完了月子,很多人都會迫不及待地想把寶寶帶出門,呼吸新鮮空氣,感受陽光的溫暖;而有的媽媽卻覺得孩子剛出生沒多久,身體免疫功能還不好,不適合過早地抱出門,容易生病。那到底誰對誰錯呢?新生嬰兒多大帶出門才最合適呢?
  • 「一月睡,二月哭」,寶寶哭鬧原因有三,安撫嬰兒這樣做
    那麼面對哭鬧的寶寶,爸爸媽媽又該如何安撫呢?如何安撫哭鬧的嬰兒?剛當媽媽,看到寶寶大哭,自然是心裡慌慌。但新媽媽們要想安撫寶寶,首先要穩住自己的心態。相信這都是寶寶成長過程中正常的表現,並且孩子越「事兒」越敏感,說明他的神經發育越好。
  • 嬰兒經常莫名其妙的哭鬧、憋氣,這是怎麼回事?聽聽專家怎麼說
    「如果我是一個小嬰兒,我內心也是幾乎崩潰的,因為不到一歲的我還不會說話,無法跟爸爸媽媽用語言表達出我的需求,只能用我的肢體動作來表達,可惜爸爸媽媽經常看不懂,嗚嗚嗚……」很多寶媽寶爸一定都深有感觸,每天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照顧寶寶,可是寶寶還是會不明原因的手腳亂蹬
  • 嬰兒哭鬧不止,利用「5S法」,立馬可以讓關閉哭鬧鍵
    可以說,對於新生的孩子,從一開始就用哭向全世界宣布他的到來。可以說哭是嬰幼兒的「專利」,尤其是小月齡的寶寶,無聊了哭,生病了哭,餓了哭,尿了也哭……俗話說「一月睡、二月哭」,經歷生產的媽媽好不容易利用一個月的時間恢復點身體,到第二個月的時候就要面對足以讓全家人人仰馬翻,幾乎無時無刻都要哭鬧的寶寶,幾乎要把自己逼上絕境。
  • 寶寶半夜總哭鬧?兒科醫生教你正確應對嬰兒腸絞痛
    原創 醫學小白 醫學界兒科頻道 收錄於話題#醫學小白19#醫學界NCCPS202024面對哭鬧不安的小祖宗,家長們可以做些什麼?四、如何判斷孩子的哭鬧是嬰兒腸絞痛?▎遇到哭鬧不安的患兒應該從哪些方面評估?評估哭鬧的嬰兒時,醫生應進行徹底的病史和身體檢查,以評估潛在醫學疾病並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根據臨床症狀選擇必要的檢查,如血常規、便常規、B超,必要時完善腹部X線、內分泌或內鏡檢查。
  • 新生兒哭鬧的12種原因,月嫂一定要知道(附安撫方法)
    寶寶一旦哭鬧,很多新手月嫂們往往會驚慌失措,手忙腳亂:寶寶到底是餓了?累了?還是身體不舒服了?如果沒有第一時間發現寶寶哭鬧的原因,對症解決,還可能被客戶質疑我們的專業度。所以,月嫂姐妹們要讀懂寶寶不同的哭鬧方式代表的含義,給寶寶最合適、最及時的安撫。
  • 嬰兒「一哭就抱」對不對?千萬別毀了孩子!
    關於「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的難題,相信每位新手爸媽都會面臨! 有人說不能抱,時間長了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有人說必須抱,孩子那麼小又不會說話,做父母的怎麼能看著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的,卻又不管呢?
  • 新生寶寶回家體重變輕,寶媽懷疑抱錯娃,醫生:體重變輕這很正常
    新生寶寶回家體重變輕,寶媽懷疑抱錯娃 前段時間,有一家人喜添新丁,原本是高高興興帶著剛出生的寶寶出院回家,可剛進家門沒多久,這家人就急忙趕回醫院,對著醫生護士直嚷抱錯了娃。
  • 嬰兒哭鬧理由有12種
    大多數初來地球的小嬰兒,都是敏感的,任何突然而來的刺激和變化都可能會引起他們的啼哭。在還無法說話之前,他們只能用哭泣表達一切情緒。疲倦、飢餓、無聊、難受,或者是對未知環境的擔心。他們用哭泣和外界一切的事物交流溝通,吐納心事。對於新生嬰兒,尋求舒適感是他們的唯一真理。他們通過哭泣引起父母或者其他看護人的關注,進而獲得幫助。
  • 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馬上抱?這裡有兩個令人心碎的實驗
    前些日子,我們聊了聊和寶寶肌膚接觸的重要性,收到很多家長的留言提問:「家裡老人都說,經常抱孩子,會把孩子寵壞,以後有的累!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馬上抱?」那咱們先把答案明確了:不會寵壞,要馬上抱!哭泣和求安慰,是每個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
  • 到底是咋回事?聽聽醫生是怎麼說的
    當然現在很多愛美的女孩子在平時也會做指甲護理,做得最多的就是美甲了,這樣的確可以給自己的手增加不少顏值,但是大家還需要注意,長期做美甲或許會損傷我們的指甲健康。中醫可以通過指甲的情況來判斷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況,如果我們做了美甲的話,這樣我們就無法正確判斷我們的指甲情況,很多身體內的小毛病也就無法及時發現了。
  • 警惕嬰兒搖晃症候群!哄娃這個動作不要做
    嬰兒的大腦與身體的比例,與成年人是不一樣的。新生嬰兒的大腦中是粘稠的凝膠狀物質。當寶寶的頭被劇烈搖晃時,就像是一塊豆腐放在盒子裡被用力搖晃。出生 5 個月之內的嬰兒,他們的大腦、頸部肌肉以及頸椎發育都不完善。
  • 「娃哭鬧不要抱」理論提出者,孩子長大成人後如何了?太諷刺
    孩子哭了到底該不該抱?這個問題一直是縈繞著家長們的問題,面對這個問題,有兩個派別,一派認為孩子哭鬧當然要抱起來,這樣孩子才會有安全感,停止哭鬧,而另一個派別則認為「孩子哭了,不要抱,這樣會容易讓他們形成依賴,等到孩子不哭了,再抱起來安慰一下」。
  • 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馬上抱?兩個讓人心碎的實驗告訴你答案
    前些日子,我們聊了聊和寶寶肌膚接觸的重要性,收到很多家長的留言提問:「家裡老人都說,經常抱孩子,會把孩子寵壞,以後有的累!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馬上抱?」那咱們先把答案明確了:不會寵壞,要馬上抱!哭泣和求安慰,是每個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
  • 「小嬰兒,大心機?」科學表明嬰兒哭鬧求抱抱,其實不是在撒嬌
    當過寶媽的女性會知道,每當嬰兒啼哭時,他們總是張開雙臂,睜著兩個圓圓的眼睛,等待著父母的抱抱。對於這種現象,很多父母認為是嬰兒在「撒嬌」的表現,俗話說「小嬰兒,大心機」,這是真的嗎?科學研究表明:嬰兒哭鬧求抱抱,其實是一種原始本能。
  • 人之初 | 新生嬰兒要曬太陽嗎?
    人之初 | 新生嬰兒要曬太陽嗎?衣物洗曬不易,人也極缺日曬,感受著身體上明顯得溼冷,想想那暖暖陽光照在身上得通體舒坦……萬物生長靠太陽,那麼新生寶寶要曬太陽嗎?在今天這個沒有太陽的日子,我們來看看新生兒科的劉江勤醫生是怎麼說的吧。
  • 寶寶患嬰兒溼疹,哭鬧不停,寶媽到底該如何...
    寶寶患嬰兒溼疹,哭鬧不停,寶媽到底該如何護理、治療?中醫將嬰兒溼疹稱為「奶癬」,指與母乳有關,主要與母乳中的蛋白有關係。溼疹重,治療差,且母乳過敏怎麼辦?像這種情況,尤其同時伴有過敏性腸炎者,最好停用母乳,改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這要和大夫充分溝通商定。因為母乳對寶寶很重要。嬰兒溼疹可以用激素治療嗎?
  • 寶寶哭鬧能不能抱?兩個心理學實驗告訴你答案:抱就對了!
    有些家長聽到寶寶哭泣就會立刻去抱,而有些家長認為寶寶哭泣,如果不是因為有需求,不能立刻去抱他,否則會養成壞習慣。那麼寶寶哭泣究竟要不要抱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娃一哭,我們就想抱?寶寶的哭的時候,不管你的選擇是抱還是不抱, 第一念頭幾乎都是「抱」。哭喊是一種原始的求生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