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自然界中各種動物耳朵功能如此強大,你知道嗎?

2021-02-08 左希有規律


鳥兒的耳朵都在細小羽毛的覆蓋之下,羽毛的工作原理如同麥克風上的泡沫覆蓋層


魚的耳朵根本不與外界相通,而是被保護在魚眼後面的囊中


老鼠能聽到同夥發出的、超出捕殺者聽力範圍的高頻率聲音,從而進行「遠程通話」


貓的耳朵可以表達情感


看慣了人類一邊一隻的耳朵,可別以為就真的知道了耳朵那點事。不信,摸摸自己的頭,你對那個整天幫你打探「外界消息」的耳朵真了解嗎?

  

別說人類強、耳朵就跟著強,在充滿王道的地球上,比人耳強的耳朵比比皆是———

  

比人耳厲害的聽覺能力


假如有這樣一臺超級現場音樂會,登臺「演唱」的是蜜蜂小姐,那麼我們「人」需坐在3米至4米的位置聆聽,狗可以在20米至30米處聆聽,兔子站在100米開外就可以聽到了!而貓頭鷹和蝙蝠大俠更可以利用主動式偵測方式在500米外欣賞……

  

一個小小的比較,讓人耳在動物界的地位明顯降低。

  

人耳並不是什麼聲音都聽得到,只有振動頻率在20~20000赫茲範圍之間的聲音才會引起人的聽覺。相比之下,貓耳或狗耳對超聲波和次生波的聽覺能力遠遠超過人耳。狗的聽覺範圍介於15至50000赫茲,貓的聽覺則在60到65000赫茲之間,即使在噪音中,貓耳亦能區別距離15米至20米的各種不同聲音。

  

除了超聲波,動物們還能傳感音頻每秒鐘只有100次或不到100次的次聲波,即便是低等的海產無脊椎浮遊動物———水母(又叫海蜇),都能聽到人聽不到的次聲波。它的傘形邊緣長著像 「耳朵」似的感受球,感受球裡含有鈣質的平衡小石。當風暴來臨時,會產生一種次聲波,水母靠這塊小石早就聽到了,於是趕緊逃之夭夭。

  

可你知道嗎:次聲波不僅人耳聽不出來,就是地震儀器也極少可能把它測定出來。

~~~

奇特的耳朵生長部位


許多動物的「耳朵」生長的位置都很奇特。

  

昆蟲中,只有蟋蟀、蚱蜢、蝗蟲、蟬和大部分蛾類才有「鼓膜」那樣的聽覺器,可是它們並不是長在頭上,而是長在腿上或身軀兩側。

  

蟋蟀的「耳朵」長在大前腳的脛節(小腿)上,上面有薄膜,可感覺聲音的振動。蒼蠅的耳朵長在翅膀基部的後面;飛蛾的「耳朵」,有的長在胸部,有的長在腹部,捉迷藏似的;蟈蟈和蟋蟀的耳朵長在前足的小腿節上;蟬的長在肚子下面,在頭頂與脖子那一點……


鳥的耳朵在哪裡


大部分的鳥並沒有明顯的耳朵。但是有一個例外就是貓頭鷹。大多數的貓頭鷹在頭的頂部都有一叢耳朵形狀的羽毛。當然,鳥兒聽力是很好的,幾乎跟人的聽力一樣。只不過鳥兒的外耳不明顯罷了。

  

大部分的鳥兒的耳朵都在細小羽毛的覆蓋之下。這種特徵使它們可以減少風的聲音對它們的影響從而使其他聲音更有效地進入它們的耳朵。這種羽毛的工作原理同麥克風上的泡沫覆蓋層一樣。一些可以潛水的鳥類,例如企鵝,強壯的羽毛覆蓋著它們的耳朵以保護它們稚嫩的內耳免遭強大水壓的破壞。


魚確實有耳朵

  

有很長時間人們認為魚什麼都聽不見,因魚不長外耳,只有內耳,所以從外面看魚好像沒有耳朵。但是魚確實有耳朵,事實上,大多數魚的聽力甚好。

  

魚的耳朵根本不與外界相通,而是被保護在頭兩側的囊中,囊就在眼睛後面。魚的側線也有「聽覺」作用,是魚類的特殊聽覺器官。由於聲音在水中傳播要比在空氣中容易得多。魚的體內有大量的水,聲音能快速直接地穿過魚的身體,到達耳朵。

  

因為魚沒有鼓膜,許多種魚能用另一種方式收集聲音。它們的耳朵與鰾相連,水中的聲音使鰾壁振動,就像聲音穿過空氣使鼓膜震動一樣。然後這種振動通常沿著與鰾相連的一串小骨頭傳到耳朵裡。有些魚不是靠小骨頭傳送震動,而是靠從鰾延伸出的管狀器官。

  

聲音對魚很重要。許多魚能彼此發出有力的叫聲,幾公裡以外都能聽見。有些魚通過磨牙發聲,另一些魚在身上摩擦鰭發聲。許多魚用鰾發聲辨聲。特殊的可敲擊肌肉振動鰾發出聲音。


蛇的耳朵早已退化

  

蛇的耳朵和魚類相似,完全沒有外耳,只有聽骨和內側的中耳的一根骨頭,因而蛇完全沒有聽覺。蛇的耳朵早已退化,所以不能聽到空氣傳播的聲音。

  

可在印度,賣藝人用笛聲指揮蛇跳舞,一條巨大的眼鏡蛇隨著耍蛇人悠揚的笛聲,豎起上半身來,伸直了脖子翩翩起舞。為什麼蛇卻能「聞笛起舞」呢?

  

蛇的視覺很差,但對震動卻極為敏感,蛇的舌頭呈分叉狀,憑藉舌頭的快速伸縮,把氣味從鼻腔送入鼻子連著的一種特殊的器官內來感覺的。所以,蛇的鼻子對震動的感覺極為敏銳。

  

仔細觀察,耍蛇人在吹笛子的同時,腳其實也在隨著節拍而拍踏地面。隨著藝人的腳踏節拍的震動,使對震動極為敏感的蛇隨著節拍而起舞,這就是說,耍蛇人吹笛子只是一種掩人耳目的假動作,而腳踏節拍才是指揮蛇起舞的真正信號!

~~~

動物耳朵形形色色的功能


有研究表明,人類接收外界的信息量85%是通過眼睛的,只有14%是通過耳朵來完成的。而動物們的耳朵,除了充當聽覺器官外,還有許多奇特的功能。

  

在林中蹦蹦跳跳的松鼠,為了不致被樹枝荊棘傷害,會用它的耳郭拿來保護眼睛。猞猁的耳朵尖兒上的那撮毛,能幫助它判斷聲音是從哪個方向傳來的,如果剪掉它們,猞猁就不容易辨清聲音的方向了。

  

貓的耳朵能清晰地辨別從3英寸到3英尺範圍內的聲音來源,並能從物體的前後移動中定位聲音的確切來源,同時引導眼睛的方向。貓之所以,能做到在低矮的牆上不慎滑落時,仍能保持平衡感,完全得益於內耳的一個裝置。

  

除此之外,貓還會用耳朵表達情感。當貓感覺放鬆時,它們的耳朵就會自然地往前和往外伸展。顯示出一種懶洋洋的狀態。當聽到某個方向有聲音時,貓的耳朵會立刻挺立起來,這時,貓就進入了警戒狀態。


當貓生氣時,它們的耳朵會抽動起來。貓的耳朵如果伸展平了的話,這說明貓在自衛。當貓決定發起進攻時,它的耳朵也能洩露這一信息:這時貓的耳朵肌肉收緊並開始轉動,從後面看,耳朵的這種狀態會更加明顯。

  

生存歷史比人類還長的老鼠,為了躲避危險,它們用人類無法聽到的高頻率聲音進行交流。小老鼠痛苦哀號的聲音的頻率大約在40.000赫茲左右。老鼠就是運用這種超出它們捕食者聽力範圍的高頻率的聲音來互相報告險情,同時不引起捕殺者的注意。當你能聽到老鼠「吱吱聲」時,其實它們在進行「遠程通話」呢!

  

能把耳朵當眼睛用的,恐怕要算空中飛行的蝙蝠了。蝙蝠是唯一能真正飛行的哺乳動物,因為它的耳內具有超聲波定位的結構。蝙蝠飛行的時候,由口和鼻發出一種人類聽不到的超聲波,這些聲波遇到附近物體便反射回來。蝙蝠聽到反射回來的回聲,能夠確定獵物及障礙物的位置和大小。

  

然而大自然是奇異的,儘管蝙蝠具有高超的辨聲能力,但是有些昆蟲,如夜蛾仍然能逃避它的追捕。夜蛾依靠胸腹間的一種奇妙「耳朵」———鼓膜器,能在30米外「聽」到蝙蝠發出的超聲波,並且迅速作出判斷而從容逃走。如果把蝙蝠稱為「活雷達」的話,那麼夜蛾具有高超的「反雷達」裝置。


龜也有耳朵的

  

由「魚」字,聯想到與此字極似的「龜」字。那麼龜的耳朵又長在什麼地方呢?

  

如果你只是看一眼是找不到的,要等它把脖子伸出來,仔細地觀察脖子的左右兩側,你才會發現:在它的眼睛後面有兩個看起來像貼著的薄膜一樣的東西,這就是龜的耳朵。

  

龜的耳朵不像人的耳朵那樣有耳垂,看起來那麼醒目;但是有些龜,如沼澤龜和陸龜這兩種龜的耳鼓膜長在脖子表面,因而人們也能看見。而海龜的耳鼓膜被鱗甲覆蓋住,就難以發現了。


蚊子借聽覺天線辨雌雄

  

蚊子是昆蟲,不是哺乳動物,沒有稱耳朵樣的聽覺器官的部件之一———外耳殼。但是蚊子有聽覺,以雄蚊為例,它感覺聲波振動的、可見的聽覺接收器是在它頭前,兩根長有細毛像雞毛撣塵的聽覺「天線」。則雌蚊無此形狀的「天線」。用這個辦法,可以鑑別蚊子的雌雄性別。


相關焦點

  • 盤點:自然界的十大粉色動物 讓人驚豔的外表
    自然界的動物擁有成千上萬的外表和顏色,但如果你看到下面這些粉色的動物時,會不會更加覺得自然界的奇妙。海星由於海星擁有各種顏色,而且對比明顯,因此是攝影師最喜歡的主題。目前並不清楚海星呈現鮮豔色彩的用意何在。這種行動遲緩的動物經常生活在暗礁環境下,偶爾會捕食瀕危的珊瑚蟲。
  • 在自然界中,什麼動物能夠打敗老虎?
    首先,僅僅是人就是老虎的「剋星」,在武器和陷阱的加持下,即使在兇猛的老虎也難逃一死,因此,在20世紀,虎皮充斥在各大高端商場中,正是因為如此,華南虎「野外滅絕」、裏海虎滅絕、爪哇虎滅絕,現存的老虎全部瀕危。那麼,除了人類外,在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動物可以打敗老虎呢?我們一起來盤點幾種。
  • 在自然界中,大象有害怕的動物嗎?是什麼動物?
    那麼,在自然界中,作為現存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動物,大象害怕什麼動物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大象大象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因為非洲草原象是現存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動物,沒有之一。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大象都很大。為什麼這麼說呢?
  • 「狼狽為奸」中的狽是什麼動物?自然界中有原型嗎?
    在這個成語中有兩種動物狼和狽,其中,狼是我們都很熟悉的一種食肉動物,但是狽我們就非常的陌生了,而且在所有的動物中,也沒有一種叫「狽」的動物。那麼狽到底是一種什麼生物呢?我們來看一下自然界中有沒有符合「狽」形象的一種動物。什麼是狽?
  • 自然界中有沒有把大象當獵物的動物?為什麼?
    嚴格來說,並不是沒有動物把大象當作獵物,因為人就會為了象牙獵殺大象,而且大象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為的獵殺。那麼,除了人類,在自然界中還有沒有動物把大象作為獵物呢?為什麼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貓咪:不要只關注我的飛機耳了,我耳朵的這些冷知識你了解嗎
    貓咪是一種非常可愛的生物,它們的身體有著一些非常先進的功能,比如靈敏的鼻子、敏銳的視覺、強大的跳躍能力及平衡感等等。今天我們要聊一聊的是貓咪的耳朵,它們的耳朵同樣有著一些特殊的地方,下面這些關於貓咪耳朵的冷知識你了解嗎?
  • 自然界的動物中,有沒有雄性生育後代的?
    在自然界中,除了雌雄同體、無性繁殖的生物外,其他的生物大都是雌性生育後代的。在自然界中,有一種且是唯一一種雄性生育後代的生物(除去上面說的雌雄同體和無性繁殖)就是海馬了。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一下,海馬為什麼能夠成為唯一的雄性生育後代的生物?海馬在海洋中,生活著一種「馬頭蛇尾」的小型生物,它就是海馬。
  • 自然界中的動物只有雌雄兩性嗎?錯,這些動物甚至沒有性別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單純地說哺乳動物的話,可以說只有雌雄(男女)兩個性別,但是,這個世界並不是只有哺乳動物,而且哺乳動物僅僅是眾多生物中的滄海一粟。在自然界中的動物,並不是只有雌雄兩個性別,有些動物是雌雄同體的、有些動物甚至是沒有性別的。
  • 自然界中有哪些動物最愛記仇?為什麼動物會記仇?
    談到自然界中最愛記仇的動物,那麼平頭哥,烏鶇,狗,蜜蜂等動物一定名列前茅。不過,它們雖然都愛記仇,但記仇的原因並不相同,我們具體來分析一下。烏鶇曾經有媒體報導,一個印度人不知道什麼原因招惹了烏鶇,每當他出門時,烏鶇總會撲稜著翅膀趕來,朝著他皮膚處啄。
  • 大象為什麼長那麼長的鼻子、長那麼大的耳朵,你知道嗎?
    一會,小明腦袋瓜一轉,一個問題也蹦了出來:大象怎麼和別的動物大不一樣,長那麼長的鼻子,那麼大的耳朵,幹嘛用的呢?「媽媽,媽媽,你給我講講大象的長鼻子和大耳朵幹嘛用的吧?」,小明對身旁一起看大象的媽媽說道。媽媽笑了笑說:「好的!
  • 382天不吃飯,人體這些極限你知道嗎?人體真是太強大了!
    人類是渺小還是強大?這些身體極限你知道嗎?382天不吃飯!我們經常說小小的身體蘊藏著無限的能量。很多人認為人類非常的強大,也非常的渺小,強大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人類擁有超高的智慧,可以在大腦的操控下完成各種活動,成為目前自然界最為高級的動物,渺小就在於,人類在身體上人類是不佔優勢的,因為我們沒有大型食肉動物那樣強健的體魄,沒有它們如此快的奔跑速度。其實人體的極限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也是非常強大的存在。比如說像以下這幾個人體的極限,你是否知道呢?
  • 獅子是自然界最臭動物之一?非也!跟它們遠遠比不了
    自然界中腐肉產生的味道並不比鯡魚罐頭好聞,以腐肉為食的動物渾身會散發出異常難聞的氣味,而腐肉是獅子的食物之一。獅子為何會顯得很臭?大家知道貓科動物普遍愛乾淨,不管是家裡的小貓還是野外的老虎,往往十分注重衛生。老虎夏天的時候經常跑去遊泳,食譜中從來沒有腐肉這一項目。但獅子就不同了,其很多習性跟貓科動物相去甚遠。
  • 自然界會變色的10種動物,變色龍在列,最後一種會模仿各種動物!
    下面是自然界會變色的10種動物,你都見過嗎? 1、變色龍 只不過變色龍的這種變色能力只在樹上和草叢中起作用,到了空曠的陸地上,它們不但不能隱藏自己,反而更容易引起捕食者的注意。 2、變色青蛙
  • 單一物種泛濫成災是自然界的災難,澳洲滅殺野貓給我們的啟發
    我們認知澳大利亞一般都是從其特有的動物袋鼠開始,但我們所不知道的是由於澳大利亞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及氣候,再加之以遠離其它大陸,除人口稀少外,其它生命物種也較其它大陸要少很多,尤其大型食肉動物一直沒有過。所以,一些缺少天敵的生命物種群體得以迅速發展。
  • 「平頭哥」究竟是什麼動物?自然界中有幾種「平頭哥」?
    平頭哥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野生動物,它就是蜜獾。從體型上看,成年蜜獾僅有不足一米的身長、25公分左右的肩高以及平均10公斤左右的體重,從這個數據看,它也就比我們的家貓大一點。那麼為什麼如此小體型的蜜獾會被稱為「平頭哥」呢?它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蜜獾。
  • 繪畫初學者如何畫動物耳朵?教你畫既可愛又蓬鬆的動物耳朵!
    想必這些都是繪畫初學者們經常在想的問題吧,就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學習好繪畫,然後繪畫出自己想要畫的東西那麼今天靈貓課堂就在網絡上收集整理了一些關於繪畫初學者如何畫動物耳朵?教你畫既可愛又蓬鬆的動物耳朵!教程非常簡單,趕緊來看看叭:當你畫動物耳朵的時候,把它想像成一個柔軟的三角形。那些新畫耳朵的人常常畫直三角形。保持形狀柔軟是很重要的!
  • 知道嗎,自然界中的那些黃金比例
    有史以來,不論在人工環境還是在自然界都記載著人類對於黃金分割比例的認知偏好。最早關於使用黃金分割比例矩形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至16世紀的史前巨石陣,其長寬比為1:1.618。在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文字、藝術和建築中也發現此類記載。
  • 紐西蘭驚現透明果凍蝦 稀奇古怪動物大盤點
    舉報 透明蝦你見過嗎
  • 自然界中不是只有鳥類可以上天,比如這八種擅長滑翔的動物
    鳥在天上飛,魚在水裡遊,如果不算上少數特例的話,這句老俗話倒也沒什麼錯誤,算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識之一了。現生動物中能夠飛行的著實不少,非脊椎動物中有各種可以飛的昆蟲,脊椎動物中有可以飛的鳥類和蝙蝠,我們人類雖然不能靠身體直接飛行,但是還好有飛機可以坐,可以體驗一把在天上飛行的感覺。
  • 厲害的人都擅借鑑 盤點那些向自然界「取經」的發明
    在創新、創造發明,我們也尤其善於向自然界的動物和植物學習。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那些讓我們驚嘆的、靈感源自自然界的發明吧。雷達與蝙蝠談起雷達的發明,我們公認其靈感來自蝙蝠。但你知道嗎,電燈只能將小部分的電能轉化成光,大部分的電能都以熱能的形勢浪費了。此外,電燈的熱射線對人眼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自然界中,有許多能發光的生物,如琵琶魚、雙燈燈籠魚、螢光烏賊、螢火蟲等,這些生物所發出的光都不會產生熱量,因此被稱為「冷光」。其中,螢火蟲發出光不僅柔和不刺激,發光效率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