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瓷餐具重量更輕,耐摔不易碎,不燙手等諸多陶瓷不具備的優點。且價格實惠加之在長期使用破損率低,比陶瓷更具成本的優勢,被廣泛使用於餐飲業及兒童餐具。
仿瓷餐具又稱密胺餐具,由密胺樹脂粉加熱加壓壓製成型。密胺樹脂學名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屬於高分子聚合物,英文縮寫為MF。其單體為甲醛和三聚氰胺,由37%的甲醛水溶液,摩爾比為2~3三聚氰胺兩種材料製成。
甲醛?三聚氰胺?聽著名字是挺嚇人的,但由此而製成的仿瓷餐具在正確的環境下使用還是安全可靠的。正確的環境指的是什麼?
1、溫度不能超過120度。也就是說不能放於消毒碗櫃高溫區(高溫區通常也為120度),不能使用微波爐加熱,不能盛放滾燙的熱油(230度)。2、不能盛放酸鹼性的物質,比如果汁、可樂。會使之表面形成一層褐色的斑狀痕跡。3、清洗時不要用鋼絲球用力擦,表面破損會導致內部有害物質溶出。
但是怕就怕在技術的發展出現有更低成本現實生產但質量又不達標的的產品。
合格的仿瓷餐具使用的是三聚氰胺甲醛樹脂,行業稱為A5料。而劣質仿瓷餐具使用尿素甲醛樹脂,行業稱為A3料,這種材料叫仿仿瓷(仿冒仿瓷的意思)。這種材料熱溫度僅為80度,但價格通常僅為正規產品的30%,這是市面劣質仿瓷餐具存在的根源。通常地攤上幾元一個的仿瓷碗就是這一種。
在超過80度的條件下會分解出甲醛和三聚氰胺。其實這種產品不能稱為質量差,而是國家法規中根本就明令禁止作為餐具使用。
江蘇質監部門從六家大型連鎖超市,以及網上購物平臺抽查了100批次的密胺餐具類樣品。結果顯示,抽檢合格75批次,合格率為75%。
在各批發市場在實際走訪了這種劣質的產品更是很多低端的飯館、大排檔及一些工地飯堂常見採購使用的。
甲醛和三聚氰胺超標對寶寶和身體無疑是一種傷害,甲醛更是被世界衛生組織明確列為一類致癌物質,無色、無味。
2013年貴州省貴陽市吳女士1歲多的女兒茜茜被醫院確診為淋巴性細胞白血病。當時對吳女士家庭的遺傳病史及家居環境進行調查後皆無所現疑點,而引起發病的最大可能便是寶寶日常使用的劣質仿瓷兒童餐具。
央視其中一期節目中對陶瓷碗,仿瓷碗及劣質仿瓷碗進行對比,通過甲醛檢測儀,簡單測試它們在盛熱水和熱油情況下甲醛數據的變化。
試驗結果顯示,在熱水,熱油等極端條件下,陶瓷碗和中檔仿瓷碗(10元左右)之間數據差別僅有0.03毫克左右(國家規定居室內空氣中甲醛濃度≦0.08)。
但低檔仿瓷碗(3元左右)數據有了明顯差異,倒入熱水時,甲醛儀就已顯示0.16毫克(輕微甲醛),熱油倒入後,未測試具體數字前,低檔仿瓷碗已經因熱量發生外觀變化,甲醛值高達0.61毫克,超過標準近8倍!
如何鑑別劣質仿瓷碗?
第一:認場所,最好去大型商場或超市購買正規產品。
第二:看標籤,一定要看清餐具上是否標有「MF」,同時有「QS」標誌(企業食品生產許可)
第三:看價格,所以正規的仿瓷碗一般在10元左右,10元以下基本為假貨。
第四:實際測試,將餐具放在沸水中煮30分鐘,如果出現發白、氣泡、開裂或發出刺鼻氣味,則為不合格餐具。
其實對於兒童餐具來說,防摔確實是挺實用的一點,雖然正規仿瓷餐具也可安全作用,但畢竟在與陶瓷餐具混合使用中還是有一些不便。不能一起放高溫區消毒,不能倒入熱油,不能盛放酸、鹼性食物,洗滌不能用鐵絲還是很容易在生活中忽略而帶來風險。
並且仿瓷餐具表面仍然不如陶瓷細密,用久之後會粘附很多頑漬清洗不掉,使用仿瓷餐具的建議每半年更換一次。即便是合格的密胺餐具,一旦出現掉色、發白、開裂現象也不要再使用。
建議大家儘量使用陶瓷碗。寶寶太小怕摔壞也可以選用食品級的304不鏽鐵鋼,相對安全性會更高一些。
(覺得有用請轉發與收藏,更多育兒安全資訊請關注我,每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