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劉慈欣憑藉《三體》登上了雨果獎的頒獎臺。僅僅一年之後,又有中國作家斬獲這一殊榮。8月21日,郝景芳憑藉《北京摺疊》獲得第74屆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獎,成為了第二個獲得此獎的中國作家。
雨果獎是「世界科幻協會」所頒發的獎項,得名於「科幻雜誌之父」雨果·根斯巴克。這個獎項是美國科幻界的最高獎項,也是全世界影響力最大的科幻獎之一。在劉慈欣之前,從未有中國作家獲此殊榮。
劉慈欣、郝景芳的接連獲獎,讓國內科幻愛好者興奮莫名,更引發了業內人士的疑問——如果這些超級IP被搬到大銀幕上,是否也會成為優秀的電影作品呢?科幻小說已經成為「世界級」了,科幻電影是否也能夠借勢崛起呢?
科幻小說崛起 改編電影卻跳票?
如果說劉慈欣的獲獎是眾望所歸,那麼郝景芳的獲獎更像是一個驚喜。這位80後作家,在同組選手有「現代恐怖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的情況下,依然拿下了這個獎項。
《北京摺疊》講的是一個這樣的故事:若干年後,北京市人滿為患,城市設計者只能把北京的城市空間分為三層,底層勞工、精英白領和當權者分別佔據不同空間,按不同比例分配48小時的周期。小說的主人公是垃圾工人老刀,居住在「第三空間」,為了女兒,他在一天之內穿越了三個空間,見證了不同階層人物的喜怒哀樂。
這部小說僅有2萬餘字,卻折射出了社會階層固化的現實問題。這不僅僅存在於中國,也是一個全球性的共同問題,改成《紐約摺疊》、《東京摺疊》、《倫敦摺疊》也並不「違和」。這正是科幻小說的魅力所在——它們表達的思想通常可以適用於全球,受文化差異影響較小。這同樣也是科幻電影的魅力。
《北京摺疊》獲獎之後,不少科幻迷都很期待這部作品能夠呈現在大銀幕上。據業內人士透露,這部小說的影視版權在幾年前就已經給出,拿下影視版權的卻並非是中國公司,而是一位美國的導演。
剛剛為人熟知的超級IP,最終可能會變成美國大片,不知樂於追逐IP的中國電影人聽了該作何感想。同獲雨果獎的《三體》,也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超級IP,在沒有成名之前,它的影視改編權就已被買走。據知情人士透露,購買版權的正是電影《三體》的導演張番番。
2015年3月,《三體》電影宣布開拍,由馮紹峰、張靜初、杜淳等主演。4個月後,電影實拍部分殺青,當時預計影片在2016年7月上映。然而,在經歷影片監製、出品方遊族CEO孔二狗離職、特效團隊被更換、導演張番番所拍素材被棄等一系列事件之後,《三體》竟然跳票了。甚至有人爆料,這部電影的上映將無限期推遲。
一部是「將中國科幻提升至世界水平」的鴻篇巨製,一部是折射社會問題的科幻「新秀」,都沒能成就一部優秀的國產科幻電影。因《三體》的開拍,一些媒體將2015年稱為「科幻電影元年」。如今看來,這個說法頗有些諷刺。
科幻電影元年 科幻片卻接連撲街
縱觀近幾年熱映的國產電影,基本以喜劇片和青春愛情片為主,科幻電影少之又少。《三體》跳票之外,打出科幻片旗號的《蒸發太平洋》和《不可思異》均遭遇了口碑票房雙撲街的命運。
2015年1月上映的《蒸發太平洋》,由周文武貝導演,布蘭登·羅斯、張雨綺等主演。這部宣稱為「國際科幻巨製」「硬科幻大片」的電影,上映之後票房只有3500多萬。在豆瓣上,這部電影的評分僅為3.0分,超過65%的人都給出了一星的評價。
這部國產科幻片講的是一架客機失事後迫降荒島,遭遇怪物襲擊的故事。看似是一個中規中矩的科幻故事,上映後卻引起了網友的瘋狂吐槽。一位網友說,片中的怪物就是狼狗,特效還不如鼓風機吹出的效果。另一位網友則直接將該片總結為:一部「爛片」都無法形容的電影。
同在2015年上映的科幻片《不可思異》,票房為1.12億,比《蒸發太平洋》要好得多,卻同樣遭遇了觀眾的惡評。
明明是一部普通的電影,加入了一個外星生物就變成了科幻片。這樣敷衍的科幻片製造方式,遭遇了網友的群嘲。片中的五毛特效和俗氣的臺詞,同樣也遭遇了吐槽。曾拍出《漂亮媽媽》、《周瑜的火車》的孫周,如今交出這樣一部作品,著實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名導紛紛入局 科幻電影有望翻身?
如果說這些電影的撲街可能是導演的功力還不夠,那麼換名導來拍科幻電影,會不會比較容易拍出佳作?
8月19日,全球華語科幻電影星雲獎頒獎盛典上,陸川憑藉《九層妖塔》獲得了最佳導演獎,這似乎是對名導拍攝科幻片的一個肯定。然而,翻開這個頒獎禮的獲獎名單,你會發現其餘獲獎電影如《長江7號》、《李獻計歷險記》、《衛斯理之藍血人》的拍攝年份都已非常久遠。《長江7號》等電影只不過有科幻成分,並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幻片。
對此,主辦方也十分無奈:這次把有點科幻成分的電影都算上了,的確無片可候選。這也反映了一個窘況,國內真正的科幻片太少了。即便是獲獎的《九層妖塔》,也曾在上映後引起了無數的爭議。
最近,有不少名導都涉足了科幻電影領域,張藝謀就是其中之一。由張藝謀執導的《長城》,就屬於一部中美合拍的科幻大片。這部電影講的是北宋時期,中外軍隊攜手在長城抗擊怪獸的故事。影片雲集了馬特·達蒙、威廉·達福、劉德華、張涵予、彭于晏、鹿晗等中外明星,投資高達1.5億,可以說是未映先火。從預告片來看,這部電影不僅有著好萊塢大片風格,也充滿了中國元素。
然而,這部電影還未上映,就因讓白人成為中國英雄的設定,備受國內觀眾的質疑。據外媒報導,《長城》同樣不被環球影業看好,環球甚至視之為一部「問題電影」。看來,即使是名導,想順利打造一部科幻風格的大片也並不容易。當然,實際的上映效果,還要等影片上映後才能一窺究竟。
還有一些名導,雖然沒有拍一部嚴格意義上的科幻片,近期所拍的電影也帶有一定的科幻元素。比如周星馳的《美人魚》,烏爾善的《尋龍訣》,都帶有科幻元素,不過前者一般被視作魔幻愛情喜劇,後者一般被視作盜墓電影,並沒有被納入國產科幻片的行列。
從這些電影來看,如果在劇本靠譜、技術到位的前提下,插入一些科幻元素,取得口碑票房雙豐收的成績並不難。然而,如果想做一部如《星際穿越》、《火星救援》等「硬科幻」大片,可能就並不容易了。
中國為什麼拍不好科幻電影?
作為全球科幻片的主要供貨方,好萊塢的科幻片年年拍,年年大受歡迎。無論是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還是《星際穿越》、《地心引力》等硬科幻片,不但吸金力強勁,而且還會引起科幻迷的熱議。相較之下,中國的科幻電影卻如此「羸弱」,這是為什麼呢?
NO1 缺乏優質的原創內容
除了劉慈欣、郝景芳之外,中國儘管還有著幾十位優秀的科幻小說作家,但優秀的原創內容還是遠遠不能夠滿足電影人的需求。據業內人士透露,國內每年出版的原創科幻小說數量不足100本,而美國科幻界一年大概要出版1000多部小說,產量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同時,一些優秀的科幻作家並沒有受到讀者的關注。如果沒有獲得雨果獎的新聞,可能不會有多少人知道郝景芳這個名字。如果一本科幻小說的人氣不高,一些電影人可能就會放棄改編它。畢竟,他們是如此地看重粉絲基礎。
NO2 缺乏大量資金的支持
科幻電影最吸引人的,除了故事之外,就是震撼的場面和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就無法請來好的特效團隊。而國內的特效團隊雖然已經能用上和好萊塢一樣的設備,在技術、流程、經驗上仍有不小的差距。
在《九層妖塔》的後期製作過程中,就遭遇了這個問題。這部電影投資9000萬元人民幣,其中只有1600萬元可以用於後期製作,經費遠遠不夠。陸川只好「棄卒保車」,要求把怪獸的鏡頭做到最好,最終只有怪獸的鏡頭達到了國際A類特效標準。
由於科幻電影拍攝和後期製作的投入太多,不少導演都不敢拍攝此類電影。即使拍了,資金的捉襟見肘常常會影響影片的視覺效果。
NO3 缺乏有科幻片拍攝經驗的導演
由於國內優秀的科幻電影尚未誕生,各大電影導演目前也正處於摸索階段。對於科幻電影來說,導演的審美十分重要。如果導演審美水平不夠,就很難拍出具有視覺衝擊力效果的大場面,這也會影響電影的上映效果。
目前,試水科幻電影的雖然有不少名導,他們拍攝科幻電影卻都是頭一次。擅長拍攝文藝片的孫周,到了《不可思異》就結結實實地栽了跟頭。曾經開啟中國「大片」時代的張藝謀,能否憑藉《長城》成為科幻電影的「開山鼻祖」,我們暫且拭目以待。
儘管備受期待的《三體》跳票,中國仍有一大波「科幻大片」在靠近。劉慈欣的三部小說——《流浪地球》、《微紀元》和《超新星紀元》,都宣布啟動項目籌備。加上還未上映的《三體》,未來一段時間的科幻電影可能會「井噴」了。然而,在幾乎「從零起步」的情況下,想要立即拍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是難上加難。科幻再熱,電影人也要冷靜下來,在劇本和資金靠譜的前提下,踏踏實實地去拍。盲目跟風,盲目「轉型」,只會自砸招牌罷了。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微信(ID:chuangy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