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科幻電影沒有劉慈欣

2020-12-18 騰訊網

最近,劉慈欣的粉絲和中國科幻電影的粉絲都頗為欣喜,因為大劉老師的兩部最知名的作品連續釋放出重磅消息:

《球狀閃電》作為劉慈欣作品中知名度僅次於《三體》的小說,正式宣布與壹同影業達成合作,即將開發電影。壹同影業並不出名,但公司的創始人家喻戶曉,正是壹同創始人陳思誠。據悉,《球狀閃電》的劇本正在開發中,陳思誠將出任導演,影片在一年內開機;

另一個則是大劉老師本人最喜歡的作品,也曾被譽為劉慈欣作品中最不可能被搬上大銀幕的短片小說《全頻帶阻塞幹擾》,目前正式在國家電影局過審備案,立項公示。背後的公司,也是《流浪地球》的出品發行方影聯傳媒。

更巧的是,這兩部小說還是姊妹篇。《球狀閃電》的小說內容,是《全頻帶阻塞幹擾》的前傳,兩本書共享大劉老師對未來戰爭的「降維打擊」理念,甚至共享同一個女主角。

短時間內,兩大劉慈欣小說IP的重量級信息讓粉絲們激動不已,但也有人拋出了一個極難回答的問題——又是劉慈欣,難道只有劉慈欣的小說能改編麼?

大劉的IP,資本的追逐

這個問題其實在五年前就有人提了。2015年,已經發表接近十年的《三體》三部曲橫衝出世,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斬獲科幻界「諾貝爾獎」雨果獎的作品。自此,嗅覺敏銳的中國影人,不顧當時電影工業條件的限制,開始瘋狂瓜分劉慈欣的作品版權。這中間,就有中國電影的兩大主力軍——中影集團和寧浩。兩撥人一撥直接買走接近5部小說的版權,另一撥則直接把剩下的劉慈欣小說IP全代理了。

之後,觀眾就開始陸續聽到劉慈欣的各種小說即將影視化的消息,從最開始的《流浪地球》,到《微紀元》,再到《超新星紀元》等,平均每年都會有一到兩部劉慈欣小說影視化的消息,客觀的說,這種事似乎已經不新鮮了,但每次觀眾和粉絲都還是會興奮異常,尤其是在《流浪地球》電影版成功之後。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內,這種情況還會持續。

2019年初,在看到《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票房大爆之後,性格沉穩的劉慈欣果斷叫停了自己名下所有小說版權的影視化授權,因為他預見到,隨著這兩部電影的火爆,影視圈對他的神化和對他作品的追逐,將會進入到可怕的泡沫狀態,只要他願意賣,他所有的小說都能高價賣出,而且價格只會越來越高。但問題來了,影視圈有幾個人會像郭帆一樣,把幾年的青春都傾注到作品的改編當中呢?影視資本的逐利,最後的結果就是版權價會越賣越高,但是改編作品的質量卻江河日下。剩下的已售IP,就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享受著資本和行業資源的熱情。

從電影行業改編的角度來說,大劉老師的作品具有天然的關注度、話題度和吸金能力,在《流浪地球》之後更是如此,更直白地說,哪個電影公司有了劉慈欣的作品IP版權,哪家公司就能在這個影視寒冬中,更容易獲得為數不多的資本的溫暖。

科幻小圈子的寂寥

一邊劉慈欣經歷著有IP但不敢賣的甜蜜的痛苦,另一邊中國其他科幻作家則期待著時代浪潮的加速來臨。

曾今有人開玩笑,說中國社會裡,圈子最小的一撥人,就是科幻作家。圈子小到一個微信群「500人」的人數限制都顯得太多了。科幻作家王晉康曾說,中國主流作家有幾萬人,而科幻作家,不到三位數。另外一位科幻作家墨熊則表示,現在專業科幻作家最多50人,還在寫的也就10個,剩下很多已經不寫了,也就在年度科幻作家們的聚會上露露臉,更慘的是,就這十來位,能通過寫科幻文學作品養活自己,但這個養活,也並不光鮮。

以墨熊為例,作為一個非常優秀的科幻文學作家,他過去十年從科幻文學創作上獲取的收入,年均10萬元,與大城市的普通白領收入幾乎無異,甚至更低。而劉慈欣先生已經連續數年位列中國作家版權收入榜前十了,有幾年還是第一,年度版權收入接近2000萬。就是這麼一個贏家通吃的圈子,劉慈欣的收入,遠遠大於所有中國科幻作家之和。

這種強烈的對比不僅限於收入層面,還在於知名度。科幻圈與劉慈欣齊名的還有另外幾位作家,其中,何夕、韓松、王晉康與劉慈欣並稱「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但現實是,不用說普通群眾,哪怕是對於與科幻圈相對距離較近的影視圈來說,能說出剩下三個「天王」是誰的從業者也寥寥無幾。

影視改編是一種注意力經濟的生意,選材本身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決定了選材前期受關注的程度和基礎,這也就決定了影視圈對科幻類文學作品選材時,天然會注意聚光燈下的題材,燈光外的大量優秀題材只能靜靜地躺在暗處,等待著伯樂的慧眼。

電影圈外也瘋狂

不僅僅是電影從業者只關注劉慈欣,社會各行業也似乎認定只有「劉慈欣」才代表了中國科幻。

目前中國的科幻文學作品中,能有英文譯版者寥寥無幾,但只有《三體》,能享受到英文、日文、韓文甚至越南語、羅馬尼亞語等小語種的譯製版本進行出版,不過畢竟是雨果獎獲獎作品,也實至名歸。

但社會中其他行業的諸多行為,在無形中也加劇了影視行業對「劉慈欣IP作品改編容易賣錢」的「思想鋼印」。2020年4月,教育部印刷了《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三體》成為中國高中學段文學閱讀必讀書目;2018年高考全國III卷中,劉慈欣科幻小說《微紀元》的相關橋段進入語文科目的閱讀題中;2017年,在GES未來教育大會現場,一直崇拜《三體》的歐巴馬被安排和劉慈欣見了面,很多媒體還藉此炒作對《三體》進行了再度炒作。

各種活動和媒體的報導,尤其是來自官媒和官方的諸多行為,出發點沒有任何問題,都是對中國國民和年輕一代進行科幻普及和教育的正向行為,但客觀上也加劇了中國科幻與「劉慈欣」三個字的強關聯,這種關聯讓重視IP基礎和固有影響力的電影從業者在非劉慈欣科幻文學IP的選擇上更加躡手躡腳、惴惴不安。

新時代的曙光

哪怕有著上述困難和阻礙,中國科幻文學也在電影化的突圍上努力又艱難前進著,2016年,郝景芳成為繼劉慈欣之後第二個獲得雨果獎的中國科幻作家,獲獎作品《北京摺疊》的電影改編權也隨即售出,成為當年影視圈的一個大事件。自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在北京舉辦的「中國科幻影視創投會」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令人欣喜的是,在創投會中,不僅能看到除劉慈欣以外中國科幻作家的小說作品正在被改編,還能看到很多優秀的電影從業者正在嘗試進行科幻影視文學的原創創作,而這些原創內容,也正在從電影,滲透到網劇、短片、科幻動畫等形式,讓人期待。

除此之外,中國科幻電影從業者也在努力將視線慢慢從「劉慈欣」三個字上移開,從已公示的很多公開信息來看,不少科幻作家的作品也會被科幻電影從業者努力開發,如韓松的《紅色海洋》、寶樹的《人人都愛查爾斯》等等。相信未來,除了劉慈欣外,越來越多的科幻作家的作品會被發掘,中國科幻電影的改編源頭也會越來越開闊。

隨著國家電影局《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印發,國家層面也明顯注意到有關科幻內容源的侷促,《意見》中明確提到,「要加大對科幻電影劇本的培育力度,促進科幻文學、動漫、遊戲等資源轉化,豐富科幻電影內容創新源頭」,相信未來在社會各界和官方的各種活動和報導中,我們會看到除劉慈欣外更多科幻作家的名字,讀到更多劉慈欣作品以外的科幻文學。

從這個角度來說,不得不感謝劉慈欣老師在當年停掉了自己作品的影視化授權。如果劉慈欣的版權還在售賣,電影從業者的精力恐怕還會集中在怎麼從中分到冷門版權,甚至是花多少錢去做熱門版權的競價上,鮮有人會冒風險去把精力放在發掘其他作家的作品,甚至原創上。那樣的話,等劉慈欣的作品被榨取乾淨,等待中國科幻電影的,可能真的會是一片創意的荒漠。

文 | 八碗 編輯 | 陳凱一

內容來自北青藝評

相關焦點

  • 劉慈欣小說又將拍電影 科幻迷心中疑惑
    日前,國家電影局公布2020年5月全國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公示曝光,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全頻帶阻塞幹擾
  •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這才是該讓孩子看的中國科幻漫畫!
    50年前的某天,一個小孩和一群大人一起仰望著晴朗的天空,看著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默默地擔心它會撞到其他星星。而這份小小的擔心,成了他後來開始創造科幻的動力和夢想。這個仰望晴空的小孩叫劉慈欣。如果要問,去年印象深刻的電影是哪部?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開啟了「中國科幻元年」的《流浪地球》。
  • 中國科幻大會 | 劉慈欣:科幻讓我們提前適應技術變化
    除了世紀災難、外星入侵,國際科幻有哪些最新發展趨勢?AI不斷戰勝人類,人類未來是否終將屈從技術?科幻作家劉慈欣。東方IC 圖11月10日,由中國科協主辦,以「眾創聚力 科幻未來」為主題的2017中國科幻大會正式啟動。
  • 中國科幻界走向世界的領頭人,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
    這次的頒獎典禮是由來自地球之外350公裡處的國際空間站中的太空人凱爾·林格倫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向 全球宣布的,來自中國的科幻作家劉慈欣憑藉著《三體》第一部獲得了最佳長篇故事將。同時他也是這個獎項自成立以來第一個獲得這個獎項的亞洲人。
  • 劉慈欣的偶像:科幻巨頭阿瑟·克拉克
    提起中國科幻,大家就會想到《三體》,想到劉慈欣。這個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的男人,是無數人內心頂禮膜拜的對象。但在劉慈欣心裡,他頂禮膜拜的,則是另一位科幻大神,那就是科幻界真正的傳奇人物,科幻三巨頭之一的阿瑟·克拉克(另兩位是阿西莫夫和海因萊因)。
  • 《紐約客》評劉慈欣:中國的亞瑟·克拉克
    來源:中國日報網豬年春節,根據劉慈欣中篇小說《流浪地球》改編的電影熱映,不僅成為春節檔期票房黑馬,還被影評人譽為「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本文英文版為2015年3月美國《紐約客》雜誌網絡版刊登的該雜誌編輯兼撰稿人喬舒亞·羅斯曼對劉慈欣的推薦文章,文章將劉慈欣喻為「中國的阿瑟·克拉克爵士」,並評價「劉慈欣的獨特之處,並不僅僅在於文化特色。他的故事是一則則關乎人類進步的神話——想像具體,但構局抽象,近似寓言」。中文翻譯來自中國日報網。劉慈欣是中國最受歡迎的科幻作家,現年52歲的他著有13作品。
  • 劉慈欣科幻小說與《紅星照耀中國》《平凡的世界》有什麼共同點
    本書的副標題是「中國鄉土的現代性想像」,這一主題在《紅星照耀中國》《黃河大合唱》和《平凡的世界》中是一目了然的。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看似天馬行空,但本質上持續展現了一個紮根於中國鄉土的共同關懷:當力量對比過於懸殊時,弱者何以勝過強者?這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在他的科幻作品中的投影。
  • 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這次我不想聊《三體》
    文 | 安妮小姐2006年開始連載《三體》的時候,劉慈欣並沒想過,這部作品會在全世界掀起怎樣聲勢浩大的科幻狂潮。
  • 劉慈欣作品《三體》火到了什麼程度?作者被稱為:中國科幻第一人
    2015年8月22日,在遙遠的美國,傳來了一個讓國內振奮的消息:"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憑藉長篇小說《三體》榮獲了有著"科幻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雨果獎。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共有三部,而獲得雨果獎的,是該系列小說的第一部。對於獲獎這件事,國內的科幻迷們興奮不已。
  • 中國科幻電影如何突破瓶頸期?
    2019年,科幻電影《流浪地球》46億的票房神話,在國內掀起了一陣科幻影視熱。自去年年底至2020年9月,先後有B站、騰訊影業和Netflix聲稱將把劉慈欣的科幻巨製《三體》改編成動畫/電視劇集。在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吳巖在發布《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時也表示:「中國科幻產業平穩向上發展。2019年我國科幻產業總值658.71億元,比2018年的456.35億元顯著增長。」然而,儘管科幻的市場規模在持續擴大,頭部影視投資公司對科幻類型的投入不斷加碼,為何《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電影沒有再創造票房奇蹟?
  • 翹首以待3個多月後,日本科幻迷終於等到中國大神:劉慈欣日本籤售...
    雖然久未有新作發布,但這絲毫不影響本周以來他屢屢成為國內外熱議的焦點——3天前,中國作家莫言和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兩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在北京展開對談,當被問及文學的未來時,莫言笑著直言「講文學的未來,應該讓劉慈欣來。」緊隨其後,昨天(11日)「大劉」正式開啟的《三體》日本籤售,又讓眾多日本科幻迷雀躍不已!
  • 劉慈欣《球狀閃電》籤給陳思誠,下一部科幻爆款在哪?
    熱門科幻小說的影視改編版權炙手可熱,劉慈欣的小說更是電影公司爭搶的對象。去年,《三體》電視劇版、動畫版陸續立項啟動,今年8月,光線傳媒在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新的《三體》電影項目正在前期策劃中。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舉辦了多部重點科幻電影項目籤約儀式,其中包括劉慈欣的《球狀閃電》,籤約合作方是陳思誠旗下的壹同傳奇影視。
  • 科幻《三體》是利用上班時間偷寫的,劉慈欣:我好像佔了單位便宜
    2019年4月18日,「第13屆作家榜」壓軸的主榜單發布,科幻大咖劉慈欣以《三體》系列作品,超過餘華、莫言等人的暢銷代表作,斬獲1800萬版稅收入位列作家榜首富。剛剛拿下2019年春節檔電影票房冠軍的中國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在引發熱議之餘,意外鉤沉出同名原著小說作者劉慈欣的一段電力從業往事。
  • 我不是科幻迷,但孩子吵著要買的劉慈欣系列漫畫,我看了三遍!
    當孩子看到劉慈欣系列科幻漫畫的宣傳角時,那小眼睛閃著blingbling的小金光。"媽媽,《三體》的作者,電影《流浪地球》,科幻漫畫,看看看,要買這一套!"這不成問的句子,顯出了這套劉慈欣本人的魅力及這套科幻書對孩子的吸引力。改編的4本漫畫,分別是《流浪地球》、《鄉村教師》、《夢之海》和《圓圓的肥皂泡》。
  • 美國最大科幻出版社:今年將出版劉慈欣科幻短篇小說集英文版
    紅星新聞記者日前獲悉:美國最大的科幻出版社Tor在其官網上正式宣布,將在今年出版中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的短篇小說英文版,取名為「To Hold Up the Sky」(暫譯名《擎天》)。新書封面紅星新聞記者在出版社官網上看到,該短篇集選取了10篇大劉的經典科幻短篇,分別為《坍縮》《全頻帶阻塞幹擾》《鄉村教師》《地火》《時間移民》《歡樂頌》《詩云》《鏡子》《夢之海》和《思想者》。這10篇小說的英文版譯者陣容強大,由四位譯者分別擔綱。
  • 劉慈欣《全頻帶阻塞幹擾》即將開拍,科幻成近年電影市場香餑餑?
    與4月相比,5月公示的電影備案中故事影片的數量大幅下降,而動畫影片、記錄影片和科教影片的數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結合4月的電影備案,河豚君發現有不少科幻電影在列,其中改編自科幻作家劉慈欣同名小說的就有《超新星紀元》和《全頻帶阻塞幹擾》兩部。
  • 流浪地球後,劉慈欣科幻《球狀閃電》也被改編,網傳陣容很有意思
    不過,自從《流浪地球》上映之後,「科幻」這兩個字在國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近期,網上又有消息傳來:科幻巨作《球狀閃電》也被改編成了電影,很快就要上馬、開機,作為劉慈欣的大作,還是挺讓人期待的。
  • 中美科幻電影之差距:美國已輕車熟路,中國卻仍舉步維艱
    最近,2020年第一部上映的科幻電影《神奇女俠1984》成功吸引了目光,畢竟科幻題材的電影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但很多時候,一提起美國的科幻電影,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中國的科幻電影為何處境還是這樣的尷尬。
  • 劉慈欣:科幻的原力
    編者按:詹姆斯岡恩堪稱科幻研究泰鬥,他在《交錯的世界——世界科幻圖史》中如數家珍地討論了影響整個科幻小說流派,以及在科幻小說發展道路上發揮作用的作者和代表作品,為不斷變化的科幻小說勾勒出清晰的脈絡。《交錯的世界——世界科幻圖史》中文版日前由世紀文景出版,本文為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為中文版所作的序。
  • 【JMedia】《北京摺疊》獲雨果獎 國產科幻電影崛起有望?
    2015年,劉慈欣憑藉《三體》登上了雨果獎的頒獎臺。僅僅一年之後,又有中國作家斬獲這一殊榮。8月21日,郝景芳憑藉《北京摺疊》獲得第74屆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獎,成為了第二個獲得此獎的中國作家。劉慈欣、郝景芳的接連獲獎,讓國內科幻愛好者興奮莫名,更引發了業內人士的疑問——如果這些超級IP被搬到大銀幕上,是否也會成為優秀的電影作品呢?科幻小說已經成為「世界級」了,科幻電影是否也能夠借勢崛起呢?科幻小說崛起 改編電影卻跳票?如果說劉慈欣的獲獎是眾望所歸,那麼郝景芳的獲獎更像是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