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一件事,把不太需要的鬧鐘全部刪除掉了。
主要是用不上,起床也並不需要那麼多鬧鐘頻繁提醒,反而搞得人睡不好覺。
早睡早起的習慣已經堅持了一年多,現在每天 6 點左右就會自然醒,一開始覺得睡不好覺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枕頭不舒服,床太硬。在換了 6 個枕頭,買了一套新床和床墊之後,發現舒適程度確實有所改善。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及時就寢,在晚上 10 點半的時候準時躺在床上。
前幾年特別能熬夜,半夜 1 點之前睡都感覺浪費生命。短視頻和微博大量的佔據了這段時間,越玩越興奮,最後發現還是浪費生命。體檢報告打開一看感覺下一秒就得掛掉,為了所謂的養生,就把睡覺時間給提前了。
一開始還是挺難堅持的,突然調整休息節奏,就會翻來覆去的睡不著覺,甚至會時不時的撿起手機解鎖看看時間再鎖屏,反而很焦慮。這時候我就分析原因,是不是一定要這個時候看消息呢?如果有急事兒,對方應該會打電話過來的吧。想到此處,乾脆手機往地上一扔,再見了您嘞。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早睡早起的習慣養成了,但是早睡 10 點半,早起幾點起來呢?雖然提倡 8 小時睡眠,查閱了一些資料。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專家通過研究,提出了睡眠時間建議,18-64 歲成年人的睡眠時間應該在 7-9小時
根據 每90分鐘一個睡眠周期,10:30 入睡,到早上的 6 點正好有 7.5 小時,5 個睡眠周期(畢竟也不敢睡到 9小時,7 點半起床有點晚了)
這跟鬧鐘有什麼關係呢?
回想一下,如果你常常把手機作為鬧鐘,早上起床的鬧鐘設定了幾個?1 個鬧鐘是不是能夠保證自己一定起床?在沒有調整睡眠節奏之前,我是起不來的。鬧鐘響了還是要按下稍後提醒再小睡一會兒。睡足了周期之後,不一定會有再多的睡眠,可能就是懶一會兒躺在床上玩手機。
有的還設置了好幾個鬧鐘,簡直就是要把人拖向疲憊的深淵,即使強迫起床了,也沒有什麼精神。這就會導致工作日不夠睡,休息日醒得早睡不著。科學研究表明,過多的鬧鐘開啟,尤其是每隔 5-10 分鐘的頻繁鬧鐘,會導致慢性疲勞。
有人會擔心,一個鬧鐘叫不醒,會不會錯過上班時間?除非勞累過度或者飲酒過度導致的根本聽不見。一般情況下一個鬧鐘足以把人從睡眠周期的末尾拉起來。不然哪天可以試試看,遲到了概不負責。
不如把鬧鐘設置為提醒
有次幫太太關鬧鐘,一打開她的手機都被震驚到了,密密麻麻的好幾十個鬧鐘,我問她每天都有這麼多事情要用到這麼多鬧鐘嗎?原來很多個鬧鐘只是用來提醒要做什麼事兒而設置的,我就建議她把日常需要關注的提醒,單獨拉出來,不放在鬧鐘裡,鬧鐘只跟休息相關。(好像最後也沒聽)
手機裡面的提醒是一次性的,有時我們設置的鬧鐘其實只是提醒的作用,還不如用完就無情的拋掉,這樣心理壓力也小很多。
從提升睡眠質量的角度來考量,刪除多餘的鬧鐘是為了保證足夠優質的休息,畢竟不懂得休息的人,就不懂得工作。(社畜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