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是在外修行的人,為什麼不剃頭髮

2020-12-13 愆之行

在我們的印象中,和尚都是以光頭的形象出現,而這一現象被很多電視劇解讀為頭髮是煩惱來源,所以剃去了三千髮絲,也既代表剪去了三千煩惱絲。

可同樣是在外修行的道士,不但留有頭髮,還將頭髮高高盤在頭頂,難道是道士不怕煩惱嗎?其實不是,道士之所以不剃掉頭髮,與中國古人的一個說法有著莫大關係。

中國人講究孝道,在儒家學說中還有《孝經》一書,並且在古代社會,如果父母去世,還要為之守孝三年,謂之丁憂,就連當官的也不例外。

而道教作為中國本土宗教,對於傳統文化更是遵循有加。而在儒家經典《孝經·開宗明義》中,則說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所以在古代社會中,剃髮易服是對父母的極大不孝。

同時在道教的經典《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中也這樣寫道:「不異服,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所服者黃帝之衣冠,是以有黃冠之稱也,不毀形,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得其道者,白日上升,飛騰就天,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道教對於易服、剃髮等行為都是不孝。並且認為保留頭髮,如果將來修行有得,飛天而去,頭髮就是父母顯於世間的最好證明。

並且,在道教教義中,也有「道法自然」的說法。如果因為刻意為了修行而剃掉頭,這就違背了道教的基本教義——道法自然。因為道教認為,天地間萬物的運行都有自己的定律,不應該橫加幹涉,頭髮的生長是人體生命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的規律。

而這一點與佛教所不同,佛教認為頭髮的存在,會使自己分心,所謂「心靜則佛土淨」,而剛入門的佛教徒很難入定,稍微有一點影響則前功盡棄,所以索性將頭髮剃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道士留長髮而和尚剃光頭?長發的修行秘密!
    道士與和尚都是修行人,為什麼卻截然相反地一個留長髮另一個剃光頭?頭髮對修行有什麼影響?前文說過了頭髮是能量和信息的接收器與發射器,長頭髮會讓人感知到更多的外界信息,所以佛家稱頭髮為「三千煩惱絲」。佛家修行講究四大皆空、六根清靜,剃光頭、出家代表「拋棄凡塵、靜心修行」,唯有放下一切才能大徹大悟!和尚也未必都是光頭,如來佛祖和虛雲和尚就有頭髮。但佛祖頭上的其實並不是頭髮,而是成佛後長出的「肉髻」,是由頭骨隆起,皮肉形如髮髻,是吉利、尊貴之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頂髻相」。
  • 為何同是吃齋修行,和尚多白胖高大,道士卻枯瘦如松?共四點原因
    中國漢族人民的主要宗教信仰就是佛教與道教,這兩者的代表分別就是和尚與道士,而和尚與道士在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形象截然不同,同是吃齋修行,和尚一般更為肥胖高大,而道士通常清瘦乾枯。那麼,為什麼這種形象會如此根深蒂固呢?
  • 現物慾橫流的今天,相信有許多修行的人已經忘了修行的第一要素
    在古時候,道士修道,一般都會選擇遠離塵世,在他們看到修行是自己的事情,紅塵中有太多羈絆,會影響到他們修行的目的。但因為是遠離人煙,所以基本上所有的道士都會一些醫家之術,這樣做的目的是使自己如果一個人生病了,也不至於在無人煙的地方等死。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雲遊各地的時候,可以做化緣的方法使用。
  • 何謂道士
    道士之稱始於漢,當時時指稱的範圍較廣,除「正一盟威道」、「太平道」教派的信徒之外,方士、術士及一些道家也可以稱為道士。北魏寇謙之改革天師道,規定道徒可在家立壇,朝夕禮拜,不必出家修行。金元之際,全真道等大興,制定了道士不蓄妻、不茹葷,必須出家住叢林。遂形成出家的全真派道士和在家的正一派道士兩足鼎立。道士一般是師徒相傳。道教認為若不受師,道則不降;而傳道度人,須擇出身名門、資性淳良之人。
  • 為什麼當全職道士
    當道士目標就一個,當神仙,不死不滅。永生。當初剛學三年左右。過得非常苦。我不懂事。經常罵老天爺。說為什麼讓我這麼苦。又被騙又受累。近乎崩潰。我這麼喜歡道教為什麼遇不到真正有本事的?這是為什麼呢?為毛我先生全職當道士不當老闆。當時我尋思不會只能當道士賺錢吧?這個想法一直放在我內心深處。不敢想像。當道士,很多人感覺很逍遙。其實要承擔很多風險。所以我畢業後,一股腦工作。發現怎麼工作。都沒用。我老是沒事盯著我八字看。天馬行空想:老子總不能不是父母親生的吧?這跟我八字對不上阿臥槽。
  • 一組百年前道士的實拍老照片:道骨仙風,圖七道士正打坐「入定」
    今天我們很多人對於道教的認識大多來源於影視劇,不過真實的道士與影視劇中表現的想像還是有很大的區別,今天我們就通過這組老照片帶著大家看看百年前的道士長什麼樣。這張照片就是清末民初的道士。道教發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興於漢代,到南北朝時期基本完善。在魏晉時期道教分化為士族丹鼎道教和民間符水道教。
  • 古人為何把道士稱為「牛鼻子老道」?看完改變了對他們的認知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衣著已經從古代的長袍大褂變為現代的西裝革履,精神十足的短髮取代了長發,然而在中國卻有那麼一批人依然是蓄著長發、身著青衣道袍、腳踏十方布鞋,他們就是道士。「人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
  • 道士下山,亂世修行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2015年上映,由王寶強 、郭富城 、張震 、林志玲 、範偉主演的動作電影《道士下山》。大隱隱於市,高手在民間。想要參破真諦看透紅塵,就要往紅塵中去。一個與世隔絕的小道士下山以後會遇到些什麼事呢?閒話少續,我們一起來看電影吧。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百姓的物資匱乏,道觀裡也不例外,人多糧少。道觀裡的老道長讓徒弟們比武,以比武結果來決定去留。
  • 古代最輕的刑罰,比剃頭髮還輕,很多人卻寧可罰錢也不幹
    而古代殘忍的刑罰也多不勝數,比如說炮烙、刺字、凌遲、斬首、宮刑等等。但也有一些比較輕的刑罰,比如說剃頭髮等。古代三國時期,曹操曾下令嚴懲毀壞莊稼者,一旦發現立即斬首。不料這句話剛說完,自己的馬就因為受驚而跑到田裡踐踏莊稼去了。曹操見狀十分的尷尬,最後只能割發代首,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
  • 道教怎麼修行?佛教的修行方法有什麼不同?
    道士、和尚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別。大多數情況下,通常見到的是鶴髮童顏、仙風道骨的道士;和尚則不同,有胖大和尚,或者顫巍巍的老和尚。這期間並無高下之別。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差異呢?其實是因為這兩家修行方法各不相同導致的。
  • 同樣都是吃素,為何和尚大多偏胖,道士卻普遍消瘦?
    不管是在電視劇還是在現實裡面,和尚大多是大腹便便的,而倒是都是十分的瘦小,不僅如此,那些在寺廟裡面供奉的佛像和仙人也是形成了這樣的反差,比如彌勒佛就是大肚子的形象,而那些道士們卻顯得格外的清瘦,明明兩者都是吃素的,為什麼兩者之間的差距為什麼會這麼大?
  • 八位有名的女道士
    「人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作為道教的神職人員,道士以修行為主,並以追求長生久視為修道的目標。與其他宗教相比,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道教是一個提倡男女平等的宗教。道教將男道士稱為乾道,女道士稱為坤道、女冠等,在道教的發展過程中,湧現出許多著名的女性道士,本期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八位著名的女道士。一、魏華存: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道士魏華存,晉代任城人,字賢安,又被稱為紫虛元君、南嶽夫人,是道教茅山上清派第一代祖師。
  • 道士為何被稱為「牛鼻子老道」?與道士的各方面息息相關!
    在古裝劇中,古人常常將道士稱為「牛鼻子老道」,頗有調侃和嘲諷之意。那麼,道士為何被稱為「牛鼻子老道」呢?其中有什麼緣由?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道士被稱為「牛鼻子老道」的原因。一、與道士的打扮有關1. 道士會佩戴一種名為「沖天冠」的帽子,這種帽子前邊有簷,翹如牛鼻,故古人以服飾的特點來稱呼道士。2. 道士一般為長發,因此會將頭髮盤成「8」字形狀的髮髻,並以髮簪穿過,如同被繩穿過的牛鼻子。
  • 為什麼道士被稱為牛鼻子? -
    不識道,不足以成智者;不用道,不足以馳騁人生!
  • 大同隱世的500年道觀,78歲老道士獨自在此修行,卻供奉地藏菩薩
    有人曾說過:亂世之中,和尚是閉門躲禍,而道士卻主動選擇下山救世。當處於和平年代,和尚為了迎香火而大開出門,但這時道士卻歸隱山林不問世事。直到現在,佛教發展越來越興盛,得到眾人的推崇,而道教卻慢慢的銷聲匿跡,走向衰敗。
  • 和尚和道士都是素食主義者,為什麼和尚比道士更圓潤?原因很簡單
    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一個特別明顯的細節,那就是佛教和道教主要是素食主義者,但是和尚一般都比道士胖,即使是在我們經常看的電影和電視劇中,原因是什麼?這就是答案。首先,讓我們來談談兩者之間的區別,道教是關於否定的,佛教是關於因果關係的。
  • 同是修道中人,為何和尚吃素都是虎背熊腰,而道士卻都很清瘦
    但是奇怪的事情來了,在如此多的修道之人裡,道士與和尚有著很明顯的區別。那就是和尚大都虎背熊腰,而道士卻很清瘦,同為吃素的修行人,為何差別如此大呢? 公元前138年,西漢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前往西域,一直到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這段時間裡絲綢之路成功打通。這條連接了西域和中原的交通線為雙方帶來了無數的好處,同時帶來的也有從印度大月氏傳來的印度佛教。
  • 道士手拿「拂塵」是為了仙風道骨嗎
    道觀是中國人日常活動的宗教場所,而道觀中的道士則基本都會手拿一把拂塵,看上去似有些仙風道骨的味道,而在神話電視劇中,太上老君以及眾多仙神手中也會拿上一把拂塵,而對拂塵的作用,有許多說法。拂塵是裝飾作用嗎?
  • 從道士的衣服顏色中,看道教的顏色文化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到道觀還是在外面遇的道士,他們的服裝顏色都是青色,但是在做道觀中做法事的時候,卻是黃色或其它的顏色,很多讀都會認為這是因為活動的場所不一樣,故而所穿的服裝顏色也不一樣。其實,在道士群體中,他們非常崇尚青色。因為青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生命的顏色。
  • 道教常識普及:妖怪的修行
    所以道教的科儀中,轉過去,轉回來,都是圍繞著怎麼讓人活的更好,活的更明白,能夠平安,吉祥,順利。如果有人久不結婚,則道士會用求婚姻科,祈求紅鸞天禧星君婚姻結配大神和月老仙官和合仙師顯靈庇佑。如果結婚後久不生孩子,則道士會用天仙送子科,祈求梓潼文昌帝君或者王母娘娘,或者泰山奶奶,或者三霄聖母,或者催生保產高元帥顯靈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