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古今中外的刑罰,罰錢可能是最通用的了。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犯錯大多都可以用發錢來彌補。但古時候的犯人罰錢基本是達官貴人的專利,因為普通人沒錢所以只能受刑。而古代殘忍的刑罰也多不勝數,比如說炮烙、刺字、凌遲、斬首、宮刑等等。但也有一些比較輕的刑罰,比如說剃頭髮等。
古代三國時期,曹操曾下令嚴懲毀壞莊稼者,一旦發現立即斬首。不料這句話剛說完,自己的馬就因為受驚而跑到田裡踐踏莊稼去了。曹操見狀十分的尷尬,最後只能割發代首,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
割發在古代又叫做髡刑,古代人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身體上的毛髮是不可以隨意剃掉的,而髡刑也只針對有身份的達官貴人才有用,普通人只要不割掉他的頭就可以了,別說剃頭髮,就算是一輩子光頭都是可以的。
古代商人的地位雖然不怎麼高,但是錢的作用還是很大的。許多罪名和刑罰都可以用交錢的方法來稀釋掉,比如說在漢代,司馬遷要遭受宮刑,但如果他當時有錢的話就完全不用受到這種刑罰了。然而當時司馬遷家還很窮,所以只能被迫接受宮刑。
除了這種種刑罰,古代最輕的一種刑罰很可能就是「耏」刑了,耏就是鬍鬚的意思。在古代的不少朝代,鬍鬚被視為男子陽剛美的象徵。在《漢書高帝紀》中,就有人曾經注釋過:輕罪不至於髡,完其耏髯,故曰耏。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輕罪不至於要提到犯人的頭髮,只要剃掉他的鬍鬚就行了。
那為什麼剃掉鬍鬚也算是一種刑罰呢?第一是和剃頭髮一樣,古代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毛髮都是不能隨便剃掉的。第二是古代早期男子以鬍鬚為美。這個時間段大概是在春秋到隋唐時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關羽因為鬍子長得長就被譽為「美髯公」,古代的張居正、崔琰、謝靈運都是以長鬚著稱,他們也都是美男子。
古代鬍子還被當做智慧和社會經驗的象徵。所謂「辦事不牢,嘴上不牢」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受到基因和雄性激素的限制,很多人是天生就不長鬍子的。因此古人中也有許多名人因為沒有鬍子被嘲笑,比如說孔子的孫子子思,還有智囊張良、蜀王劉備也是沒有鬍子的。
因此漸漸的有沒有鬍子也不再有那麼重要了,所以到了漢代才稱剃鬍子是最輕微的刑罰。然而對於一些達官貴人來說,剃掉他們的頭髮和鬍子就和當眾羞辱他們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他們寧願交錢贖罪,也不願意被剃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