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著名畫家夏加爾的浪漫狂想,訴諸猶太文化中愛與美好的生活態度

2020-12-21 冬月的書影小屋

文/冬月漸暖

《屋頂上的小提琴手》是一部經典的以猶太人生活為主題的百老匯音樂劇,真實地呈現出以特維家庭為代表的猶太人民傳統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性。這部劇的序幕,就是由屋頂上的小提琴手的琴聲伴隨著日出揭開的。

電影《屋頂上的小提琴手》

在正式劇情中,小提琴手還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在特維得知政府要針對猶太人進行示威行動的時候,第二次是在整個村子的猶太人被驅逐出去,特維帶著妻子和孩子流亡的時候。

那麼這個小提琴手為什麼總是在這種場合出現呢?

原來,在猶太文化中,小提琴一直被用在重要的場合,比如生日、婚禮、葬禮等。「屋頂上的小提琴手」也是猶太人的一句諺語,指很艱難但又很美好的事,象徵著美好和希望。

這位小提琴手總是在人們面對生活苦難的時候出現,就是希望用美妙的樂音來安慰他們內心的傷感。這是隱藏在猶太人內心深處的積極樂觀的性格,也是他們堅信愛與美好的生活態度的體現。

夏加爾《屋頂上的小提琴手》

這部音樂劇就是根據夏加爾名畫《屋頂上的小提琴手》改編而來,劇中有一首《Sunrise Sunset》的歌曲,寫的也是夏加爾的背景故事。

這位「帶著夢流亡」的猶太畫家,即使在生命中最悲痛的時刻,也一直保有猶太民族在民間童話、神話之間的幻想性,這是一種非常可貴的民族素質。

而這種關於生活的美好希望,都被妥善記錄在《夢見夏加爾:浪漫的狂想》一書中,帶領我們認識夏加爾的一生,了解猶太文化中愛與美好的生活態度,走進充滿詩意幻想的藝術世界。

《夢見夏加爾:浪漫的狂想》

1、猶太文化的「並存」與「互動」:永遠的流浪民族,永恆的故鄉情結

若不是身為猶太人,我壓根不會成為藝術家。——夏加爾

在歷史上,猶太人長期以「客民」的身份活動於別國的土地。最初的猶太人其實屬於遊牧民族,在公元前18世紀遷往現在的以色列,又在公元70年被羅馬帝國驅逐,從此,猶太民族開始了四處流散的歷史,長達1800年。

在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中,猶太民族一方面努力推進自己的傳統,另一方面又廣泛吸收其他國家的文化成就,使得猶太民族文化在並存和互動中得到發展。

與此同時,在沒有盡頭的流亡生活中,濃濃的鄉愁情緒便成為猶太人的標配。夏加爾的這副《我與鄉村》,就流露出濃厚的鄉愁色彩。

夏加爾《我與鄉村》

1887年的夏天,馬克·夏加爾出生在原屬白俄羅斯的維捷布斯克。儘管童年生活坎坷,但虔誠的信仰、充滿濃鬱生活氣息的鄉村風光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這份童年記憶中無法割捨的濃濃鄉情也構成夏加爾創作的水恆主題。

《我與村莊》是夏加爾在1911年離開家鄉初到巴黎的成名作。畫中的景象就是夏加爾記憶中故鄉的模樣,右邊的臉孔是畫家自己,他把自己對家鄉的懷念化作一尊守望的雕像,仿佛永遠看護著自己的故鄉。

這個時候的夏加爾,已經接受了巴黎先進思潮的影響,吸收了畢卡索的「立體派」思想和馬蒂斯「野獸派」的顏色對比效果,在畫面中大膽使用立體主義的構圖風格和強烈的色彩對比,很好地村託出夏加爾「超現實主義」的幻想風格。

夏加爾的繪畫風格與猶太文化存在相同的特徵:「並存」與「互動」,在一次次的流浪中吸收優質文化並不斷創新,但仍保留著最初的那份美好與真摯,這是猶太人民頗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是落難民族的精神反映。

夏加爾

2、猶太文化中的宗教思想:天使觀念深入人心,始終堅信愛與美

我對各種困難無所畏懼,因為我的內心始終懷著對人類的愛和守望。在我的生命中,恰如畫家的調色板一樣,有著對人生和藝術唯一的色彩,那就是愛的色彩。——夏加爾

被譽為「書的民族」的猶太人一生信仰宗教,形成以猶太教為核心的價值觀念,並滲透在猶太人生活的各個層面。猶太教大力倡導天使觀念和救世思想,這是猶太人倫理道德和律法思想的基礎,也是他們對於生活的幻想以及面對不幸的安慰。

猶太人在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家園,這些生活的瑣事標記著猶太民族的特色,也時刻提醒著他們的獨特宿命。與此同時,民族的宗教印記也給他們帶來希望和力量,撫慰著民族宿命的悲劇。

換句話說,猶太教構築了猶太民族的精神王國,對猶太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方式都起著固化的作用。這也就使得猶太民族依然能夠保留心中的天使觀念,始終堅信愛與美。

夏加爾《生日》

這種美好特質在夏加爾的代表作《生日》中完美展現出來。在他的畫裡,飛翔是愛的象徵,一生相信愛與美好的夏加爾,相信人可以飛起來。或許當我們的肉體很沉重的時候飛不起來,但當我們心靈輕盈的時候,就可以飛起來了。

《生日》繪於1915年,是夏加爾與妻子貝拉愛情的見證。那天是夏加爾的28歲生日,貝拉特地穿上了漂亮的長裙,手捧著鮮花來為他慶生。這讓夏加爾非常感動,於是飛到半空中親吻貝拉。

自從遇到貝拉之後,他幾乎將自己滿腔的愛意與繪畫的色彩都給了貝拉。貝拉是他的初戀情人,也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兩人共同生活了26年,直到貝拉在紐約因病過世。儘管貝拉已不在人世,但她依然會頻繁入畫,因為夏加爾對她傾注的愛意保持不變。

猶太人認為,世上最幸運的人莫過於與初戀情人結婚,夏加爾就是那個幸運兒。對於夏加爾來說,貝拉就是他的天使,愛情是夏加爾作品的關鍵詞,他們的幸福生活也成為夏加爾作品的主旋律,照亮了他的藝術道路。

夏加爾與妻子貝拉

3、猶太文化中的民族特徵:用夢對抗現實的苦難

畢卡索說:馬蒂斯死後,夏加爾是唯一理解色彩的藝術家。

在《聖經》中,猶太人把受外族侵辱和其他磨難解釋為「上帝的懲罰」,用這種識罪、贖罪意識去解釋、消減和對抗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苦難。在這種情況下,構建一個美好的「夢」便成為對抗現實苦難的重要表現形式。

猶太文化中的這種民族特徵,深刻影響著猶太人的內在生活,讓他們與其他民族綻放出不同的色彩。這裡我們來對比分析一下同時代的流亡者:猶太人夏加爾(1887年—1985年)和西班牙人畢卡索(1881年—1973年),以及他們面對苦難的不同態度和做法。

夏加爾與畢卡索合影

畢卡索是立體畫派創始人,也是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畢卡索從西班牙流亡到法國,因為不滿當時佛朗哥元帥的獨裁政權,他就在每一幅畫裡攻擊佛朗哥。

這種不滿情緒在法西斯納粹轟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鎮格爾尼卡、殺害無辜的時候,達到了頂峰。畢卡索用寫實的象徵性手法畫出著名作品《格爾尼卡》,用畫筆揭露法西斯的殘暴行為。

《格爾尼卡》的畫面充滿控訴性,展現人們被屠殺時的痛苦樣子,包括死去的孩子、悲痛的母親、被刺傷的身體等等。面對生活中的不幸與苦難,畢卡索選擇把痛苦的模樣在畫裡描繪出來,把惡剖開給人們看。

畢卡索《格爾尼卡》

與此同時,夏加爾經歷了更多的逃亡生活。他先後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革命、史達林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猶太人大屠殺等黑暗時刻,但是在面對這些苦難時,他呈現給世界的依然是美好的東西。

夏加爾認為:如果生活太痛苦了,那麼畫出來也只是增加更多的痛苦而已,因為猶太人已經被屠殺,再怎麼畫也不能挽救他們了。所以即便他在表達低沉情緒的時候,也會為世人造一個美好的夢,帶來隱約的希望。

在這副《孤獨》中,夏加爾將基督塑造為一個孤獨的牧羊人,小提琴也被丟在一旁,他仿佛在沉思:為什麼我們會面臨這麼多苦難?

而在牧羊人的身後,依然有熟悉的村莊和飛翔的天使。這看似荒誕的畫面,展現出夏加爾夢幻般的藝術氣質和心中的美好希望。

夏加爾《孤獨》

夏加爾是一個偉大的「造夢師」,他在畫中造「夢」,畫關於愛與美的東西,用這個「夢」來對抗現實的苦難。他如果沒有「夢」,或許活不到98歲的高齡,也不會在年老的時候還依然充滿美好的幻想。

這個「夢」就像是他的藥一樣,在他最受傷、最孤獨的時候,安慰他,治癒他。這個「夢」也是希望,在越大的苦難中,「夢」越重要,因為它會帶你飛起來,飛過那些痛苦的畫面。

夏加爾用他的一生詮釋了猶太文化中的愛與美:

第一,由多次流亡而產生的主客民現象以及主客民文化中的「並存」與「互動」,帶來了繪畫藝術上的融合與濃濃的鄉愁情緒;第二,以猶太教為核心,天使觀念深入人心,堅信並踐行愛與美;第三,廣泛意義上的民族特徵,用夢對抗現實的苦難,樂觀地生活。這也是他許諾給人世間的愛與美:不管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再大的痛苦,你都要知道屋頂上永遠會有一個安慰你的聲音,它可以幫你渡過難關。

如果拋開歷史的因素,我們可以反思一下現在的生活:生於和平年代的我們沒有經受那麼深的磨難,大多數的痛苦是來自於生活的壓力,甚至有的人受到一點點苦,就會有很多抱怨,停滯不前。

這種抱怨在夏加爾98歲的生命裡幾乎是看不到的,因為抱怨對所有的現實最沒有用,只是徒增煩惱而已。他一直在用愛與美給人類做最深的祝福,願你能擁有這種發現愛與美的眼睛,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也擁有提升自我、反抗重壓的勇氣。

歡迎關注@知書達影一起讀書觀影,發現更大的世界。

相關焦點

  • 猶太藝術家,拍賣界的「常青樹」夏加爾系列一
    夏加爾是白俄羅斯猶太血統的俄裔法國藝術家,他的藝術涉及幾種主要的風格,包括油畫、書籍插圖、玻璃畫、舞臺道具設計與製作、陶器等。夏加爾認為他的作品是所有人類的夢想,絕非他一個人的夢。夏加爾也被認為是第一代歐洲現代主義者的最後一位倖存者。幾十年來,他都被尊為世界上傑出的猶太藝術家。
  • 夏加爾:彩色夢境中的愛與離愁
    參展的155件作品中,包含了畫家1925年至1981年創作的28件繪畫真跡。馬克·夏加爾,這位在現代繪畫史上足以與畢卡索和馬蒂斯媲美的超現實主義畫家,藉由細膩的筆觸與夢幻般的絢爛色彩,向世人吟誦一段以愛與離愁為主題的敘情詩,正如他所說,「我的畫就是我的記憶」。
  • 百位世界繪畫大師之夏加爾,藝渡文化推出系列高清藝術圖庫作品設計...
    因此,夏加爾16歲以前一直在猶太經學院中學習猶太經典。但他從小就對繪畫有特殊的興趣,並表現出敏銳的觀察力。根據夏加爾自己的著作《我的畫就是我的記憶》他的母親並不贊成他成為一位畫家而是商店經紀人。在維恩畫室中,畫室負責人出於不負責任的態度收下了他。在學了幾個月後,他發現他的老師不如他畫得好,就離開家鄉到聖彼得堡去學習。後又去巴黎等地觀察,與同行交流,最後終於成為一代大師。
  • 夏加爾中國首展:一個迷幻的詩意世界,在央美廊坊館鋪開
    「超現實派」畫家馬克·夏加爾的繪畫作品中充滿了夢幻與神秘:總是在半空中飛翔的或者倒立的人;頻繁出現的擁吻的年輕情侶;取材於猶太文化中的屋頂、綠色面孔的人以及驢子;童年經驗中的馬戲團、婚禮場景與念茲在茲的抽象化故鄉……10月9日,「馬克·夏加爾」中國首展在地處河北廊坊的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廊坊館揭幕,澎湃新聞在現場看到
  • 夏加爾中國首展,去央美廊坊館體驗藝術的迷亂與詩意
    圖為展覽現場置身夏加爾中國首展展廳,總有一種迥出塵世,進入光怪陸離之境的奇妙感受:顏色從畫面中流淌出來,漂浮在空中,身穿黑衣的小人拿著歌聲永不停輟的小提琴彈奏著,維捷布斯克城鎮、黃色月亮、踩在畫家頭上的公雞、藍色的驢子桌子像星星一般灑落在展廳,兀自閃爍著。
  • 藝術工坊 | 讓"愛與希望」拉進你和大師夏加爾的距離
    賞析夏加爾著名繪畫作品,觀察作品的構圖、用色,繪畫語言的特點。學習繪畫中色彩的觀察方式,了解油畫的繪畫特點,學習畫面中物體的複雜性和畫面層次,學習色彩理論知識,物體結構,空間透視,光影表達。為什麼很多人說夏加爾的畫是非邏輯的呢,而畫家確認為自己的畫是最真實的,畫家把自己內心感受的真實事物有序的排列形成了自己的作品。請回憶自己生活中最美好的一天,有什麼是你印象深刻難以忘記的的事物呢,如果讓你選擇2-3個事物。那麼它們會在畫面上怎麼排序的呢?
  • 學習夏加爾,做個好戀人|情人節特輯
    每當他思念他與戀人之間的傾慕之情,就會用視覺方式將他對愛的追憶與理解無一遺漏地詮釋成燦爛而感傷的視覺語言。在他的藝術作品中,時常出現一處又一處很美好的夢境,那是夏加爾為自己的生命營造出的心靈環境,那裡面永遠少不了的是家鄉和妻子的意象。在親喪個案中,經過專業手段,傷痛所經歷的五個過程大大縮短,這在創傷學中,是最為推崇的療愈技術。
  • 超現實主義畫家馬克·夏加爾:用斑斕畫筆築就一座幸福城堡
    貝拉出生在一個富裕的珠寶商家庭,她面容端莊,眼眸溫柔,曾想過成為一名演員,卻在之後的歲月裡成為了畫家夏加爾的靈魂。1910年夏加爾跟隨畫室的老師巴克斯特來到巴黎為俄羅斯舞團布置背景,雖然與貝拉分隔兩地,卻讓他對西歐的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當時另一位為這個舞團畫布景的畫家就是畢卡索。
  • 夏加爾的《躺著的詩人》
    寧靜的詩意夏加爾來自俄國一個猶太民族的大家庭,1910年來到巴黎,曾一度對畢卡索很著迷,經常到巴黎羅浮宮去欣賞學習。他的畫面變得繽紛豐富,野獸派的色彩表現、立體派造型手法,都使得夏加爾天性中詩意般的個人特質有了發揮的憑藉,超現實的幻想也漸漸滲透進他的畫面。1915年夏加爾畫了一幅《躺著的詩人》,這件畫作讓曾經浸淫在現代畫派的他,又回到極為寧靜而安詳的狀態。
  • 藝術史上著名的吻
    對於夏加爾來說,他的俄羅斯猶太文化、妻子貝拉以及他的超現實幻想,組成了他畢生創作的伊甸園1915年的7月7日,那天是畫家夏加爾生日,可是夏加爾並不記得那天是自己的生日,未婚妻貝拉拿著鮮花,步履輕盈地走進畫室,畫家被突如其來的驚喜感動得大跳起來,飛到半空中。畫面上的兩個人都是漂浮的,而男子浮在更高一點兒的位置,回過頭來深情地親吻著自己的未婚妻。窗外可以看到俄羅斯鄉間的景色。
  • 我不復存在,只是你的夢 | 「為你讀詩」FM X 夏加爾
    周年,「為你讀詩」特別推出這樣一期節目,帶你看看這位詩意畫家的作品,聽聽貫穿他一生的愛情故事,願所有相愛的人都能愛得如此詩意。 他的畫中呈現出夢幻、象徵性的手法與色彩,「超現實派」一詞就是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創造出來的。代表作品《我和村莊》《生日》《七個手指頭的自畫像》。1887年,夏加爾出生於俄國一個貧窮的猶太家庭,年少時的他靦腆、笨拙還略帶些口吃,或許是因為不善表達的緣故,他愛上了用色彩表達內心的情感。
  • 一周文化講座|技術時代的愛與怕
    北京|《夢見夏加爾:浪漫的狂想》新書分享會:以夢為馬——夏加爾的藝術人生時間:1月3日(周五)19:30-21:00地點:朝陽區東大橋路9號僑福芳草地購物中心地下二層中信書店嘉賓:康瑞鋒(圖書策劃編輯)、陳樂平(圖書編輯)夏加爾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畫家,在他的畫裡,提琴手和母牛都在故鄉猶太小鎮的天空中飛翔。
  • 藝術家的愛|被繪畫凝固的經典愛情
    倫勃朗的兩任妻子經常是他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倫勃朗深愛的第一任妻子莎斯姬亞容貌美麗,是上流社會的名媛,更是幫助他進入上流社會。在《和莎斯姬亞一起的自畫像》中,倫勃朗和妻子出現在畫面中,畫家罕見的露出開懷大笑,妻子坐在他的腿上扭頭微笑,此時的他春風得意,畫中豪華的宴席,華麗的服裝都增添了婚後生活甜蜜歡愉的氣息。
  • 帶娃走進色彩巨匠夏加爾的夢幻之境,百幅原版作品國慶開展
    夏加爾是誰?馬克·夏加爾(1887-1985),猶太血統、生於俄國,入籍法國的畫家、版畫家及設計師。夏加爾是二十世紀以來zui著名、也是zui有影響力的藝術大師之一,被畢卡索譽為繼馬蒂斯之後最懂色彩的藝術家。
  • 世界名畫中的愛情,很唯美,真動人!
    只消一句話:你應當愛某個人,就足以使你對這個人恨之入骨。 —— 羅素▼《猶太新娘》賞析:作者為倫勃朗。儘管人有對畫中人物的真實身分究竟為誰,一再爭論不休,然而不論畫的是誰,這幅作品的意義和力量旨是表現一種人皆有之的愛情。
  • 七夕特輯 | 世界名畫中的愛情
    在畫家的家裡,葛麗葉第一次接觸到奇妙的繪畫世界,這些美妙的繪畫喚醒了她潛在的藝術敏感。與此同時,維米爾也被葛麗葉的藝術天分和美好氣質打動。葛麗葉迷戀上維米爾的藝術才華,也願意為他付出一切,漸漸的葛麗葉也成為維米爾作品的一部分。《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就是維米爾與葛麗葉之間純潔愛情的最好見證。只是美好的生活總是過得那麼快,最後畫家和女孩之間也沒能衝破阻礙,留下了一個永遠悵惘的故事和這幅不朽的巨作。
  • 重點新書推薦|北京領讀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在印象派人氣畫家雷諾瓦的作品裡,女性是快樂與愉悅的。本書通過畫家傳記、198幅配圖、10個關鍵詞的解讀,賞析雷諾瓦的藝術創作主題;從陶瓷少年到印象派大師,從愛戀到晚年病痛,記述了雷諾瓦八則精彩的人生故事,帶領我們走入法國美好時代,與雷諾瓦的浪漫唯美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