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攝影:啤梨
一條鬧街旁不起眼的小巷子
一碗賣了20多年的面
在這個終日忙碌的城市裡
這樣的故事,會不會越來越少?
- 花都老店傳承下來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
今天的故事,要從一碗撈麵說起。
1992年,老闆帶著一家人,把店從廣州惠福路搬過來花都培英街社區。
掐指一算,這家店已經比啤梨的年齡還要大了...
老闆娘每天凌晨3點起床,做好準備工夫開店,天也才開始蒙蒙亮...
「無話落咩添加劑同香料,全部都系真材實料,所以我哩間野20幾年都唔敗」
「女主內男主外」,老闆娘在廚房裡和鍋碗瓢盆打交道,老闆在外面忙著下單招待客人,街坊們親切地稱呼老闆為「肥佬」。
人多的時候,老闆會幫忙打下下手。
「肥佬,兩份腩撈,打包帶走」
某位一看就是熟客的伯伯,見啤梨正在拍照時,瞬間意會
「肥佬,你又要出名啦?」
皆因舊城區改造,第一條瀝青路在培英街進行改造時
耀記曾經集中過廣州電視臺和花都電視臺媒體的採訪
兩年前,一部老情懷的微電影也曾在耀記取過景...
「系哩度食咗十幾年啦」
「小朋友最中意食噶早餐都系哩度,好放心哩度啲食材」
寥寥數語,才發現本來默不作聲的幾桌人,竟然都是熟客。
一字一句,仿佛跌入了漫漫歲月的長流。
看過《大內密探零零發》的人一定還記得這個場景。
爭吵中的丈夫星爺奪門而出,妻子嘉玲追到門口含淚強笑著問:「唉,你會不會肚子餓呀?我煮碗面給你吃呀?」
瞧,多複雜的情愫,都能通過一碗麵表達。
而耀記,也用一碗撈麵,來表達對街坊更多的感謝和支持。
「老闆,揀唔落啊,黎幾份拿手好野啦」
各式撈麵 | 「試一下撈麵啦,招牌黎嘎,每日都好多人點!」
這裡的撈麵並沒有很多花裡胡哨的做法,清水煮軟,加點秘制滷汁,和著攪拌均勻。
一大份,頂肚。
廣東人偏愛食材本身的味道,比起醬香,我們更喜慢燉。
精選牛腩、大腸和豬腳,入鍋用慢火細燉,醬汁一點點滲入到肉質本身。
揀一塊帶筋豬腳,肉的彈滑以及微微的醬汁,趁著這股熱勁在舌尖發生化學反應,還沒咽完就恨不得夾起第二塊。
噓,請不要打擾我和這幾碗撈麵的二人世界。
覺得太淡,可以加一勺老闆娘自己做的辣椒醬,辣度不會很霸道,但很香。
「辣醬都系賣比啲熟客噶,佢地話食過返尋味喔」
每一款,都是老家媽媽煮的味道
是平淡的每一天,老闆娘20幾年來都在重複做的東西
有著「平淡而不失驚喜的味道」。
魚片粥 | 一捧上來就知道這碗粥是熬了足夠的時間,看起來才能如此軟糯棉滑。以為只是僅僅兩塊魚片,殊不知,底下一整碗都是...
老闆真的好厚道,這碗粥暖的不只是胃,更加是心。
牛肉腸粉 | 厚度適中的腸粉,按著順序油、醬油悉數粘上,米香味濃鬱。
這裡不變的是分量,依舊很足。
連個碟,都是用最傳統的鐵盤裝,好有年代感。
淨雲吞 | 粒粒飽滿,肉既嫩又有嚼勁,雲吞餡的美味和雲吞皮的滑溜感合在一起。
突然就明白老闆娘為什麼能堅持每天凌晨3點爬起來,跟以往吃到的那些機器打碎的肉,就多了一份不能比擬的人情味。
有時候,吃盡了山珍海味,大魚大肉
掛念的還是記憶中的味道。
街坊吃飽都會跟老闆娘閒話家常幾句
「等下準備送個孫上幼兒園咯」
「記得帶返把遮喔,琴晚個場雨啊,得人驚咯」
就一碗麵的光景,卻經常聽到外面汽車「bu bu」兩聲,老闆急忙跑出去張羅打包。一個小時不到,就來了四五輛車,倒也是新奇。
「好多人都會專登扎車過黎我度食早餐嘎!」
網紅風、ins風、北歐風、X冷淡
當這些網紅潮流開始變多,
反倒開始懷念淳樸自然的老牌美食。
「以前我哩度都有四五個工仔噶,但系都走咗啦。」
「我啲仔女都唔想學啦,太辛苦了,我都理解」
在高速發展的花都裡,不知道這樣的老字號會不會越來越少
不是什麼絕世美食,
就是這樣平平淡淡的小麵店,希望它能夠跟時間博弈。
能停留在我們身邊久一點.
後記
-這裡只做早午兩餐,一般到下午3點老闆就準備收攤了,記得看好時間。
-我們3個人一共吃了45塊,每人15塊有找。
- 耀記麵店 -
人均 | 13
地址 | 培英街6號
營業時間 | 06:0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