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形成蛀牙的原因主要有夜奶、刷牙不及時、牙釉質發育不全等原因。
首先,我們來探討一下夜奶。
不論是母乳還是奶粉餵養我們都應該注意夜奶後的牙齒清潔,相對來講母乳中的含糖量是低於奶粉的,但是同樣不可掉以輕心哦。
先前我們有建議過家長在孩子夜奶後喝點清水當作漱口的作用,但很多媽媽反應寶寶不願意,那麼另一種方法就是用紗布卷在食指上沾水,伸入寶寶口腔內清潔牙面,特別是門牙。臨床中,我們發現夜奶頻繁且不做清潔的孩子,門牙的齲壞的機率非常大。
其次,寶寶長牙後就應該用牙刷刷牙。不能因為寶寶牙齒的顆粒長得少,我們就疏忽了刷牙這件事。早晚都幫助寶寶清潔牙齒非常重要。
也有家長反映,我們孩子刷牙很及時,也並沒有夜奶現象,為什麼還是有蛀牙呢?
其實是因為乳牙通常會有牙釉質發育不全的現象,這是先天因素決定的,在寶寶還是5-6周大的胚胎時期,牙胚就已形成。此時除了給寶寶多攝入鈣和磷的食物外,父母要注意定期帶寶寶到口腔醫院複查。
輕度蛀牙(淺齲)、中度蛀牙(中齲)、重度蛀牙(深齲)
輕度蛀牙,我們通常指早期出現在牙齒上的褐色或黑色的斑點或斑塊。通常是沒有自覺疼痛感,因此定期檢查非常重要,如果在早期就能遏制住蛀牙的加劇惡化,那麼孩子吃的苦也會少。
第二階段的中度蛀牙,指的是已經蛀到牙本質了,主要的不適表現在遇冷或甜的具有刺激性的食物有疼痛感。一定要及時進行治療。
蛀牙的重度時期,已經發展到了牙神經,牙髓出現炎症。主要的不適反應通常為牙齦處出現膿包、牙齒疼痛等。此時的治療通常會抽出壞死的牙髓,保住牙齒。
因為蛀牙而使乳牙過早脫落,孩子的咀嚼能力受限制,加重胃腸道負擔與吸收。另外不論是乳牙還是恆牙都有自己的生長和替換順序。本應屬於恆牙A的位置卻因恆牙B上的乳牙過早脫落被佔,那麼待恆牙A萌出時,位置勢必狹窄,出現牙列不齊。
牙列不齊影響的不僅僅是牙齒的美觀,甚至會影響面型的發育,例如,下頜後縮即我們通常說的小下巴等。同時,不整齊的牙齒也加大了清潔難度,患蛀牙的風險更高。
對照以上情況,家長們看看孩子的牙齒清潔或者蛀牙已經到哪種程度了,做好定期檢查,有牙齒問題及時就醫。
牙齒問題不同於孩子的頭痛、發燒,可以依靠自身免疫力自愈。更多的需要家長每日對孩子進行監督,7歲以下我們更是要求家長幫助孩子去刷牙和用牙線。
牙不好全身都遭殃
俗話說:「牙不好,疾病滿身跑。」口腔是食物進入人體的首個通道,多項國外研究發現,牙的好壞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牙不好,不僅影響容貌,更會影響全身健康。
更易患癌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牙齦疾病是頭部腫瘤增加的重要原因。日本名古屋大學醫學研究中心研究也發現,牙齒脫落比率高的人,食道癌發病率增加136%,頭頸癌增加68%,肺癌增加54%。此外,牙不好,口腔癌、舌癌等風險也會增加。
心臟病風險高
英國國民衛生保健系統和利茲大學的研究發現,年輕時有過嚴重掉牙史的人,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比那些掉牙數小於或等於4顆的人高出35%。日本相關專家也指出,牙周炎所滋生的毒素和病菌能侵入血液,不僅會造成血小板凝固,還會直接在動脈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塞。
腸胃遭殃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科主任侯本祥教授告訴記者,牙不好,咀嚼能力便受限,老年人尤其如此。如果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便會加重胃腸負擔。久而久之,胃腸道的分泌功能也可能受影響,出現胃痛、腹痛、腹脹、噁心、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狀。
容易咽炎
睡前不刷牙的習慣要不得。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口腔保健科主任吳永正說,很多年輕人睡前愛吃零食、燒烤等,但吃完又不及時刷牙、漱口,殘留在牙齒和口腔內的食物殘渣,給細菌創造了生存環境,時間長了,當細菌長到一定範圍後,就可能轉移到咽喉部,引發炎症。
此外,許多研究還發現,孕婦患上牙周炎,會增加早產兒、低體重兒的出生機率。口腔問題還對糖尿病、關節炎等控制不利。
暑期即將來臨,正是帶寶寶看牙的好時機。為了讓兒童從小樹立正確的口腔健康意識,杭州口腔醫院與浙江存濟醫療教育基金會聯合推出了「兒童零齲齒計劃」。
「兒童零齲齒計劃」啟動暨傅園慧粉絲見面會
6月17日 9:30(9:00入場)
杭州市平海路1號
六樓會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