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2個全國愛牙日,今年的主題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昨天,南京市口腔醫院聯合江蘇省醫院協會口腔醫院分會等單位舉辦了大型義診,15位來自南京各大醫院的口腔專家為市民解疑釋惑。南京市口腔醫院副院長王文梅提醒,口腔健康是反映人體健康和生命質量的一面鏡子,最新數據顯示,5歲兒童,超七成有蛀牙,健康口腔要從「均衡飲食,限糖減酸」做起。
5歲兒童,超七成有蛀牙
王院長介紹,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口腔健康狀況仍不容樂觀。據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5歲兒童齲患率為70.9%,12歲兒童齲患率為34.5%,35—44歲居民中,口腔內牙石檢出率為96.7%,牙齦出血檢出率為87.4%,上述數據較10年前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國民日常口腔防護意識仍有待加強。
孩子的齲齒發病率為何如此高?在專家眼裡,食物過於精細、愛吃甜食,飯後沒有認真刷牙是導致齲病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認真刷牙有個「三三」原則,就是每天刷三次,每次要刷三分鐘,牙齒的三個面都要刷到。「但實際上能按照要求做到的不多,有的孩子連飯後漱口這一最基本的護牙方法都做不到」。這與家長缺乏有效監督有一定的關係,由於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導致孩子刷牙大多馬虎,隨便刷幾下應付差事一樣匆匆完事。
限糖減酸,可以有效減少蛀牙
王文梅告訴記者,大家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很多病都是吃出來的。」的確是,不當的飲食習慣是很多全身慢性病以及口腔疾病的共同危險因素,例如高糖、高鹽、高脂的飲食,跟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多種疾病都有關,同時也跟齲病、牙周病密切相關,所以提倡的健康膳食模式是:均衡飲食,限糖減酸。
王院長介紹,「均衡飲食」指平衡膳食模式,飲食多樣均衡,要求平均每天至少攝入12種、每周25種以上食物,多吃五穀雜糧蔬菜水果,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不僅有利於全身健康,也有利於牙齒和頜面部的發育,能預防齲病、牙周病等多種口腔常見疾病。
說到「糖」,其實大家也不用「談糖色變「,並不是所有的糖都具有很大的危害。天然存在於新鮮水果中的果糖、蔬菜中的糖和奶類中的乳糖及谷薯類中的澱粉是非游離糖,危害較小,可以稱之為「健康糖」;存在於純果汁、濃縮果汁及蜂蜜中的糖,以及在食品生產、製備、加工中添加到食品中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及糖漿等(添加糖),均叫做游離糖,這種糖對口腔健康有很大危害。限糖,限制的是游離糖,尤其是添加糖的攝入,讓我們一起拒絕甜蜜的誘惑吧!
含糖飲料及碳酸飲料攝入過多或睡前喝飲料等習慣,會顯著提高兒童青少年患酸蝕症的危險,目前我國兒童與青少年已成為酸蝕症高發人群,值得高度關注。建議控制碳酸飲料的攝入,提倡使用吸管,日常生活中選擇用水代替飲料。
吸菸喝酒、咀嚼檳榔,小心口腔癌
隨著人們對口腔疾病認識的提高,口腔腫瘤也越來越受到大眾關注。王文梅介紹,口腔白斑病、口腔扁平苔蘚、慢性盤狀紅斑狼瘡、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等都是口腔黏膜癌前病變。
最近一段時間,南京市口腔醫院就接診了一些這樣的患者,其中發現一個典型特徵,就是喜歡咀嚼檳榔,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檳榔是一級致癌物。其中一位19歲的小夥子,愛咀嚼檳榔提神解困,最近突然嘴巴張不開來就診,檢查發現,小夥子口腔黏膜已經纖維化了,呈現出蒼白或灰白色大理石樣斑片。「2%的癌變機率,好在發現得早,及時戒除咀嚼檳榔的習慣和吸菸等特殊嗜好,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王院長介紹,菸草中所含的致癌物質很多,直接攻擊口腔黏膜,可導致和促進癌症的發生;飲酒容易引發的口腔癌主要有舌癌與口底癌,因為酒與舌和口腔底部的黏膜反覆接觸,引起黏膜燒傷並增加對致癌物質的吸收;「檳榔」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它所含的生物鹼對口腔黏膜具有化學刺激性,同時咀嚼過程中產生了機械刺激,這些都是口腔癌的重要危險因素。她提醒市民,為了口腔健康,最好遠離這三樣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