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誰去改變了你,你是你,或是妳,都行,會有人全心的愛你;玫瑰少年在我心裡,綻放著鮮豔的傳奇,我們都從來沒忘記;你的控訴沒有聲音,卻傾訴更多的真理,卻喚醒無數的真心。「——蔡依林《玫瑰少年》
01
最近,多則利用了網友的善意最終卻都反轉翻車的新聞,瘋狂打了一眾網友的臉。
其中一則「重慶二外學生跳樓」新聞裡的主人公再次引起了我的注意。
徐謄舒,一個對自己的性別認知與其自身的生理性別不一致的高三學生,專業名詞叫「跨性別者」。
有著無法自己抉擇的男孩身體的她,通過購買假的長髮和女裝,來儘可能地向心目中自己該有的樣子靠攏。
或許是為了努力活得光明磊落,她並不特意隱藏自己的本質。在宿舍會穿女裝,在家裡會坦言想要變性。
可在這樣一個對「跨性別者」包容度還沒有很大,甚至都不了解的社會下,反饋給她的更多的是同學的嘲諷和家裡的不理解。
她在日記裡寫到,「對自己深深地不認同,對自己性別角色的牴觸,對異性身份的強烈嚮往,以及對人際交往的排斥,在反覆折磨著我」。
家裡人帶她去看心理醫生,她寫下,「當聽見抑鬱症和異裝癖的出診報告時,抓住了救命稻草般地喜極而泣。其實什麼也改變不了,將埋葬的記憶重新刨出來。」
在長期的不被理解以及校園暴力的擠壓下,她被打敗了。在留下遺書之後選擇從高樓墜落。
「對不起,我盡力了。在下一次讓自己如此失望之前,還是自己早點了結為好。」
「我太脆弱,就這樣被壓垮了。」
又一個正青春的玫瑰少年,以抑鬱之名再次消失在了這個世界上。
02
早在20年前的2000年,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2015年11月,歌手蔡依林在她的演唱會上播放了一段短片,這段短片講的是「玫瑰少年」,葉永志。
葉永志,1985出生於臺灣屏東縣。因為其外形秀氣,舉止溫柔,在學校經常被同學霸凌。
過分的男同學會在她上廁所時包圍她,硬是要把她的褲子脫下,「檢查看看是不是女生?」,並喊她「娘娘腔」。
學校裡的老師向葉母反映,葉永誌喜歡做女孩子做的事情,並且建議帶她去看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告訴葉母,「你的孩子很正常,那些覺得不正常的人才不正常。」
儘管這樣,校園暴力依舊沒有放過她。在2000年的4月20日,葉永志被人發現倒在了廁所裡的血泊裡,再也沒有醒來。
同樣的悲劇,將近20年後還是再一次發生了。
兇手同樣是歧視和校園欺凌,只是手段不同罷了。一個是被迫害致死,一個是被壓抑致死。
後來,為了紀念葉永志,以及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群體,蔡依林發了單曲《玫瑰少年》。
「你離開後,世界可改變?多少無知罪愆,事過不境遷永誌不忘記念,往事不如煙」
葉永志離開後,物質世界確實發生了許多改變。科技經濟高速發展,而人們精神世界的接受度依舊遠不夠。
03
近些年,「跨性別者」這個鮮為人知的名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社會新聞裡。
2012年,「青島大喜哥」因某居民區發生火災,走進了社會新聞的鏡頭裡。
鏡頭裡的她,穿著土裡土氣的衣服,化著誇張的濃妝,開口說話時卻是男聲。
媒體採訪後得知,她打心底裡覺得自己就是個女人。
原本世俗眼中有著正常生活的她,經過一連串不幸的家庭變故變得孤身一人,而後,她決定回歸本我,做真實的自己。
穿女裝,化濃妝的她,不出意料地被鄰居投訴不男不女,要求只有換上男裝後才可以繼續在小區居住。
她無奈,妥協過。可最終還是搬離了那個令她感受不到溫度的小區,繼續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說,「我穿了20多年的女裝,從來沒有犯過法,也從來沒有害過人」。
「跨性別者」的最終願望,是能夠完成性別置換手術。
她也曾想過去做手術,可是靠拾荒生活的她,生活拮据,根本不可能承擔得起手術費用,並且隨著年齡越來越大,這種念頭也就慢慢淡化了。
然而,當今社會的現狀是,即使你有條件完成了性別置換,依舊有人不打算放過你。
金星,一貫以「毒舌」著稱的舞蹈藝術家兼主持人,也逃不過網友的狂噴,甚至有位知名人士當面罵她「太監」。
全國道德模範劉婷,被網友議論「道德模範就這思想覺悟?」,「對得起你爹媽嗎?」,「覺得有點惡」等等。
完成性別重置手術後的馬女士,以上班遲到為由突遭公司辭退。
網絡謾罵和歧視從未停歇。
「大喜哥」有了熱度後,她被邀請到省內一檔綜藝節目。而在節目現場,嘉賓要求她脫掉女裝,重回男兒身。
一時間,起鬨聲四起,聽似一句句的鼓勵聲,滑稽而又諷刺。
身陷窘境的她,一臉不知所措。讓人心疼。
我們沒有必要非要接受她們,畢竟每個人的觀念都不同。
但我們可不可以試著不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指責去糾正,也別惡意攻擊,畢竟她們也沒有傷害我們。
04
美劇《pose》中的Angel說,「我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我想要一個家庭,我想要照顧別人,也想有人能照顧我。我想像其他女人一樣被對待,那是我的夢想。」
這是所有男跨女型「跨性別者「的夢想。當然,也有女跨男型。
本文中的人物,全是男跨女型,所以我全文用了「她「,還原她們最本質的樣子。
在過去,「跨性別者」被認為是一種精神類疾病。但是隨著人類認識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或者已經將跨性別去疾病化。
醫學界會使用「性別焦慮症」和「性別認同障礙」等名詞來將這些傾向解釋成是一種心理狀況以及對社會的心理反應。
而性別認同障礙不等同於異裝癖。
異裝癖是指通過穿戴異性的衣物或飾品來產生性喚起,主要目的是為了得到性滿足,其對自己的生理性別也完全認同。
而性別認同障礙,即跨性別者,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生理性別完全不認同,希望公開地、完全地以異性的方式生活,通過某種手段使自己變成異性。
所以,用「女裝大佬」、「異裝癖「這種詞來形容男跨女型跨性別者,有失偏頗。
或許我們多一些理解,結果可能就會更好一些。
而我們做媒體的初衷應該是為人發聲,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流量和熱度。
儘管消費網友善良的例子近期很多,也且不管「重慶二外學生跳樓」這件事是不是真的又要反轉,我都會依舊會發聲。
不為其他,只為我覺得值得。
為弱勢群體發聲,我會一直在路上。
-END-
本文作者:狸子唯,一個立志成為既有溫度又有深度的90後。感謝關注【枕貓君】,嗑嗑瓜子,剝點花生,一點小酒或者伴著清茶,萬事皆可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