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作曲家龔天鵬談戰疫文藝創作:音樂可以跨越時代

2020-12-16 新民晚報

每天早上十點多,上海愛樂樂團的三樓創作室都會飄出鋼琴聲,駐團作曲家龔天鵬就這樣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從大年初一至今,他幾乎每天都泡在樂團裡,疫情對他的工作並未造成太大影響。在這裡,他完成了交響組詩《百年頌》的初稿,新作鋼琴協奏曲《大海》和交響敘事詩《憶·二零二零》正在創作中,明年4月25日,他將帶著這三部作品亮相上海之春。

宅家不如上班

年初,龔天鵬搬進了曹楊路的新家,雖然距離樂團只有2站地鐵,但因為疫情的關係,他不得不花35分鐘步行上班。怎麼不開車?大家能想像到的不開車的理由,他基本全佔了。按理來說,在家裡辦公也可以,但是樂團的創作室裡電腦、鋼琴等設備一應俱全,這樣的氛圍實在太好,讓這位年輕的作曲家成了團裡的另類上班族。龔天鵬笑言:「要說唯一的缺點就是夏天晚上有飛蛾,要不然我晚上都可以睡這裡,當『住團』作曲家。」

樂團食堂沒有開夥,只拿著基本工資的龔天鵬決定「節流」,一頓外賣點上6個包子或者兩份水餃,既便宜又抗餓。碳水含量爆表的飲食保持了3個月,龔天鵬半斤都沒胖,秘訣是啥?「走路上下班呀!」他不假思索地答道,還有就是每天晚上回家練指揮,以最大的幅度、10分鐘可以累趴下的程度,倒是真把他的體能給提升上去了。

圖說:龔天鵬在創作中 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 攝

抗疫曲目幕後

2月初,全國文藝界短時間裡創作了大量的戰疫文藝作品,其中不乏粗製濫造的跟風之作。龔天鵬曾在朋友圈義憤填膺,認為當下不是創作的最佳時期,「眼下任何對一線沒有實際幫助的舉動都是給一線添堵」。有靈感當然可以抒發,但是初衷應該是為了自己,而不要想方設法推廣。團裡也曾找過龔天鵬,希望他創作一些作品,展現90後的擔當,他猶豫了很久,因為不願意讓悲壯成為一種炒作。

疫情期間,龔天鵬很少看朋友圈,因為營銷號的內容實在是駭人聽聞,他轉而捧起了一份份報紙,然後看到了一封武漢16歲少女陳琪方寫給患者的公開信。這個真實的故事打動了他,於是有了後來廣為流傳的公益歌曲《我把媽媽借給你》。

這算不算是一種「打臉」?龔天鵬搖搖頭。其實,最初他只是把這首歌的小樣轉發給媽媽,媽媽發給了自己合唱團的閨蜜,繼而,在龔天鵬自己都沒有預料到的情況下,3天後,這首歌上了電視。只能慶幸,好在這首歌完全是自己有感而發,他說:「我牴觸的其實是創作動機,不應自己光顧著感動而忘卻了思考。」

圖說:龔天鵬正在彈奏鋼琴 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 攝

不懼委約時效

鋼琴前,龔天鵬一遍遍彈奏著《百年頌》的第四段英烈篇,創作這一部分的時候,他的腦海中浮現的都是一位位奔赴湖北抗疫的勇士與英雄。雖然作品裡抒寫的是建黨和建國初期時的英烈,但在這樣一個節點,幾代中國人的身影重疊了。「家與國是一體的,就像我之前寫的《啟航》,我們都是在同一艘時代的巨輪上。」龔天鵬思考著。這部新作展現的是過去100年裡的民族精神,純器樂的音響表達描寫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引領中華兒女砥礪前行的壯麗史詩。

加入愛樂已經6年,龔天鵬寫了很多節點意味濃厚的委約作品,從演出的角度考慮,可能作品熱度會隨著節點過去而下降,但他強調,寫作技法都是按古典樂的標準來寫的。就像《黃河》《紅旗頌》這樣的作品,可能當下的年輕人並不會了解曲目的創作背景,但旋律一響起,就能將聽眾帶回那個年代。他表示:「純音樂受節點影響是最小的,它可以跨越時代。我在創作中只會考慮傳達的情感力量,跨越時間的局限依然還能啟迪聽眾,這是我的目標。」(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

相關焦點

  • 同飲一江水,南京文藝志願者為武漢創作戰疫之歌
    而1月29日晚,一首由南京文藝志願者譜寫的「戰疫」歌曲《我相信》上線,唱出了兩地同飲一江水、共同對抗疫情的決心信心。十餘人共同演繹「戰疫」之歌「我相信我們同飲一江水,我相信我們同流一片情。親愛的人,親愛的城,春回大地我們再相擁」,唱出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信心,以及南京和武漢兩座城市的心連心。
  • 當約翰·凱奇遇上薩蒂:兩個偉大作曲家跨越時空的音樂互文
    《薩蒂音樂塗鴉》(法)埃裡克·薩蒂著,莊加遜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7月版《跨越時空的音樂互文》埃裡克·薩蒂與約翰·凱奇,這兩位年齡相差46歲的音樂家,創作風格都以古怪和前衛著稱。兩位音樂家在真實人生上並未遭遇,在音樂創作上,卻實現了多重交集。
  • 四代作曲家齊聚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共譜時代樂章,獻禮建黨百年
    、郝維亞、楊帆四位作曲家分別是「50後」「60後」「70後」「80後」,各成一體又連綴成更宏大的整體,足見其創意。而不同時代的創作者有著不同的經歷,他們的參與,將為這一主題帶來歷史的縱深和豐富的視角。詩歌,是「50後」作曲家賈達群和「70後」作曲家郝維亞的靈感來源。賈達群的《逐浪心潮》,標題取自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中的詩句「心潮逐浪高」。郝維亞的作品《相信未來——為女高音與樂隊而作》,靈感來自當代詩人食指的名篇《相信未來》。「60後」作曲家於陽的《中國頌》,融匯中西音樂語彙。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紀錄片展播 |《跨越時代的音樂傳奇...
    甘肅衛視《紀錄30分》 周一 至 周四 午間11:50-12:20播出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優秀紀錄片展播 《跨越時代的音樂傳奇
  • 古典音樂作曲家也是懸疑小說家?DIGIX TALK為你揭秘音樂大師的創作...
    (原標題:古典音樂作曲家也是懸疑小說家?DIGIX TALK為你揭秘音樂大師的創作「套路」) 音樂在時間中展開,但時間又賦予音樂新的意義。
  • 音樂大師聯手Siri構建AI作曲家!根據環境、心情創作專屬BGM
    Philip Sheppard是一位傑出的作曲家,他錄製過大提琴獨奏專輯,已經創作了60多個唱片,並為奧運會獎牌儀式改編過206首國歌。他對艾比路錄音工作室(Abbey Road Studio)的每個角落都了如指掌。雖然他的工作是創作音樂,但有些時候他也只是在傾聽別人的音樂,尤其是當他在樹林裡散步的時候。
  • 76歲天水音樂家李祖武創作戰疫歌曲《思過》
    戰疫歌曲《思過》節選「面壁思過,面壁思過,擁堵的馬路空曠了,喧囂的城市安靜了,忙碌的人們終於宅家了······」1月26日(大年初二),在抗擊疫情的初期,天水老年大學副校長李祖武「閉戶」在家,創作了戰疫歌曲《思過》。
  • 古典音樂時代有哪些「富豪」作曲家?
    到19世紀為止,作曲家基本上是依附於貴族或教會來維持生活,特別是在古典音樂逐步脫離宗教進入世俗社會以後,作曲家幾乎無例外地是在王侯的宮廷裡任職,為統治者的娛樂活動服務。他們的社會地位不高,從他們流傳下來的私人信件裡常常能讀到對微薄收入的抱怨。莫扎特可算是擺脫對宮廷的依附而成為自由職業者的第一人。
  • 致敬負重前行的「戰疫英雄」!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教師李喬作詞並...
    《只因有你》的歌詞創作,源自李喬老師作為醫護工作者家屬的真實感受。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他深刻地感受到了醫護工作者們無私奉獻,希望通過音樂的形式歌頌抗疫英雄們堅定不移、無所畏懼、勇敢逆行的大愛之情。 李喬,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流行演唱學院華語演唱系聲樂教師,歌手、製作人,曾多次在人民大會堂、國家大劇院、保利劇院、深圳大劇院等國內各主要城市劇院等地演出,參加人民大會堂中國文聯百花迎春聯歡晚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 南京藝術家連夜創作錄製「戰疫」歌曲《我相信》
    1月28日晚,南京市珠江路音韻文化滿是消毒水味道的錄音棚裡,來了十來位文藝志願者,有歌唱家、有主持人,他們戴著口罩熱烈討論著,他們要連夜錄製「戰疫」歌曲《我相信》。整首歌曲從創作到進錄音棚,整個過程不超過48小時。文藝志願者們拿在手裡的歌譜都還帶著筆墨芬芳——是手寫的。  南京和武漢同飲長江水,傳遞溫暖力量和堅定情懷  這個春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所有國人的心,在無情的疫情面前,包括醫務工作者們在內的無數逆行英雄挺身而出,守護著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危。
  • 阿古拉泰:跨越世紀的天籟彩虹——草原音樂文學創作的回首與展望
    跨越世紀的天籟彩虹 ——草原音樂文學創作的回首與展望 阿古拉泰 自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以來,草原音樂走過了七十餘年的風雨歷程。
  • 超百家音樂機構聯合發聲,助力戰疫公益歌曲傳播正能量
    1月29日,由中國移動咪咕音樂聯合環球音樂、華納音樂、索尼音樂、太合音樂等唱片公司,一樣音樂、哆咪哆音樂(張靚穎工作室)等藝人工作室等30餘家音樂行業機構,發起了「用音樂傳遞愛戰疫倡議書」,截至當天18點,已有超百家音樂行業機構加入,共同面向全行業、全社會創作、徵集、傳播戰疫公益歌曲
  • 古巴伊杜麗娜音樂創作風格概述
    古巴伊杜麗娜1931年11月24日出生在俄羅斯塔塔爾地區切斯塔堡爾城,父母都不是音樂工作者,父親是專業的地質測量工程師,同時也是喀山建築學院測量學教研室主任,祖父是一位伊斯蘭教的學者,後來成為伊斯蘭教的教會說明官。可見作曲家的家族血脈中流淌著的是「數字」與「宗教」的血液,那獨特的帶有本土文化土壤的塔塔爾家庭環境對她日後的音樂創作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深遠影響,最終成就了這位天才的作曲家。
  • 我們不斷攀登,用文藝謳歌時代精神
    面對新徵程、新變化,廣大文藝工作者順應社會發展的變化,把握時代進步的要求,聚焦人民群眾的期待,在文學、影視、舞臺藝術等領域創作出許多優秀作品,用「人民至上」的理念書寫中國的「制度優勢」,使文藝事業和文化產業呈現出很多令人欣喜的發展變化。在文藝的裝點下,美好生活在我們腳下鋪展延伸,時代精神在新時代越發奪目閃亮。
  • 鋼琴家作曲家亨德爾的生平簡歷與音樂作品特徵
    他的創作形象豐富,傾向於造型性,不斷追求和探索思想感情的藝術形式,其音樂創作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對當時的新思想進行了很好地表達。少年時代的亨德爾師從當地著名管風琴師兼作曲家查克烏學習音樂,經過勤奮刻苦的學習,他成了一位技藝高超的管風琴家和撥弦古鋼琴家。此外,他在小提琴和雙簧管方面還有著較高的造詣,在對位法方面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 榆林市音樂家協會舉辦著名作曲家馮世全專題講座
    2020年11月28日,著名作曲家馮世全先生歌曲創作專題講座在榆林山葉智慧音樂廳隆重舉行。此次活動由榆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榆林市音樂家協會承辦、榆林市百靈樂器銷售有限公司協辦。出席本次專題講座的領導和專家有著名作曲家馮世全、榆林市文聯黨組成員秘書長王建、榆林市音樂家協會主席團成員、榆林市音樂家協會理事和部分會員。本次活動由榆林市音協副主席王萬龍主持。活動共四項議程,分別是關於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的學習、馮世全先生音樂創作專題講座、新作品演唱品鑑、創作交流互動。
  • 作曲家王連才音樂作品集《情隨大江流》出版發行
    近日,我市作曲家、音樂教育家王連才音樂作品集《情隨大江流》(線譜、簡譜對照版)出版發行。全書內容包括「國風」「鄉音」「油魂」「情思」「琴韻」五個樂章,24首歌曲(均配鋼琴伴奏譜)及3首器樂曲,聲樂作品多為藝術歌曲,具有較高的欣賞、研究和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