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世盜名、國之大奸——戰國四大公子之孟嘗君田文

2020-12-15 慕白看歷史

公元前前359年,秦孝公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頒布《墾草令》,拉開了秦國革故鼎新全面變法的序幕。歷經兩次徹底變法,秦國府庫充實帶甲百萬,數次東出開疆拓土,「虎狼之秦」成為中原諸國頭頂無法驅散的陰雲,「黑色鐵騎」成為城破家亡的象徵。

孟嘗君田文

山東諸侯為了抵制強秦的侵略,形成了很多禮賢下士搜羅天下英才,為國舉賢輔佐君王的貴族團體。「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其中最出名的就屬戰國四公子。

他們尊賢重士,為國舉賢,多次「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對後世影響深遠,他們的賢名也因此舉世聞名、千古流傳。但是北宋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名相)為什麼卻認為「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

01簡介

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田文,戰國時期齊國宗室大臣,他的父親田嬰是齊威王田因齊的最小的兒子。公元前311年,齊宣王田闢疆命弟弟田嬰擔任宰相(長達十一年)。公元前299年,愍王愍王賜封田嬰於薛邑(今山東滕州東南)。

信陵君魏無忌

田嬰後嗣眾多,有兒子四十多個。因為田文是五月初五生的(田嬰相信五月生的孩子長大會害死父母),所以田嬰讓他的母親將其丟到荒郊野外讓其自生自滅,但是田文的母親將他偷偷撫養長大。後來田文「巧言善辯」,說服了父親田嬰。

平原君趙勝

通過對話,田嬰發現這個從未養育的兒子田文,其聰明和才能都遠超其他的兒子。他改變了對田文的態度,非常器重他,讓他主持家政接待賓客。當時田嬰權傾朝野,各國諸侯賓客來往很多,田文接人待物處世之道很好,得到世人的眾口稱讚。

春申君黃歇

田嬰去世後追諡靖郭君,田文在薛邑繼承了田嬰的爵位,世人皆稱其「孟嘗君」。他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大秦賦:合縱連橫,譜寫傳奇——戰國四大公子之魏信陵君)、趙國平原君趙勝(大秦賦:尊賢重士、尊君安國——戰國四公子之平原君趙勝)、楚國春申君黃歇(大秦賦:忠君愛國、慘死刀下——戰國四大公子之春申君黃歇),四人合稱「戰國四大公子」,以「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而天下聞名。然孟嘗君乃欺世盜名之徒,實在不能與其他三位相提並論。

02欺世盜名

《史記·孟嘗君列傳》中記載:「孟嘗君時相齊,封萬戶於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錢於薛。歲餘不入,貸錢者多不能與其息,客奉將不給。」即孟嘗君當時為齊國丞相,養了三千門客(其中不乏雞鳴狗盜之輩、列國通緝的大惡徒),但是他封地裡的賦稅不能夠養活怎麼多的人(他太過好名,所有門客的吃穿用度和他一樣,且來者不拒,不像其他人如呂不韋養士根據才能分等次給予供養),所有他向封地裡的百姓放貸(應該是高利貸,百姓辛苦一年竟然大多還不上利息)。

孟嘗君的門客馮諼

後來孟嘗君派馮諼去封地了收帳,卻不想馮諼將好不容易收到的十萬利息買酒賣肉款待那些貸款的人。酒足飯飽後,馮諼拿著欠條一一核對,能夠還利息的重新約定期限,確實還不了的就把欠條燒了。

並且向大怒而來的孟嘗君說道:「燒掉無用的空頭欠條,放棄不可能得到的利息,可以讓封地的百姓更加擁戴您,您仁愛的名聲將名傳四海。」好虛名的孟嘗君一聽,樂呵呵地接受了。但是他的三千門客是如何繼續供養的?私底下有沒有做巧取豪奪、貪贓枉法的事呢?

你以為孟嘗君真的是個仁愛君子嗎?「雞鳴狗盜」兩個人幫助孟嘗君逃出秦國,之後途徑趙國時,趙國平原君以貴賓之禮款待孟嘗君及其門客。「圍觀群眾」自古長存,趙國人聽說孟嘗君來了,都出來圍觀想一睹風採。

「見面不如聞名」,趙國「吃瓜群眾」大失所望,便都嘲笑說「原來以為孟嘗君是個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是個瘦小的男人罷了。」孟嘗君聽了這些揶揄他的話憤怒異常,帶著門客跳下車來砍殺了幾百個圍觀群眾,毀了一個縣才離去。可見孟嘗君表面上是尊賢重士愛護百姓的君子,實則為心胸狹隘欺世盜名的小人。

03國之大奸

公元前286年,齊愍王田地滅掉了宋國,愈加囂張跋扈,打算除掉孟嘗君「一手遮天」。「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孟嘗君逃到了魏國,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

燕將樂毅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上將軍,率領燕、趙、韓、魏、秦五國合縱伐齊(孟嘗君為報私仇,幫助燕國攻打並戰敗了自己的母國——齊國),佔領齊國70餘座城池,齊愍王逃到莒後被憤怒的百姓所殺,若非後面燕惠王換將,齊國將間接亡於國之大奸孟嘗君之手。此戰過後,孟嘗君在諸侯國之間持中立,不從屬於哪個君王。

公元前279年,孟嘗君田文逝世,他的兒子為繼承爵位大打出手,隨即齊、魏兩國聯合共同滅掉了薛邑,誅滅孟嘗君一門老幼。孟嘗君自此絕嗣、香火斷絕。

相關焦點

  • 戰國四公子—孟嘗君篇,一個被美化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
    所謂的戰國四公子指的是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與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各國之間的徵伐越來越激烈,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打仗,為了強盛自身應對外敵,各國貴族紛紛大肆招攬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之風盛行。
  • 大秦賦:合縱連橫,譜寫傳奇——戰國四大公子之魏信陵君
    但是列國王公貴族中也出現了一些千古流芳的俊傑,其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戰國四大公子:魏國信陵君魏無忌、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和楚國春申君黃歇。西漢賈誼在《過秦論》中評價:「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 戰國時期,魏國公子信陵君有大功於國家,為何信陵君的結局不好?
    關於信陵君魏無忌此人,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麼介紹的:「信陵君,魏公子無忌者,魏武王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是魏國大梁人,是魏國的公子,是戰國四公子之首。戰國四公子者為趙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齊之孟嘗君、楚之春申君,雖然戰國四公子皆以養士三千而聞名,但信陵君魏無忌讓人欽佩。信陵君滿腹經綸,禮賢下士,重情重義,言必信,行必果,加上其背景顯赫,用我們現代話來說,就是一個有才華的富二代。按理來說信陵君這樣的人應該有個好的結局,但這位戰國公子結局卻很悽涼!最終沉迷酒色,鬱鬱而終。
  • 戰國四公子,分別是顏值控、唯利君、心機婊,唯有一位不與之苟同
    戰國風雲戰國四公子,號稱戰國「軍政界的四大天王」,他們或文韜武略,或功勳累累,多少文人武將終其一生也無法望其項背。孟嘗君怒不可遏,帶領著門客竟是以「斬殺一百多人,滅掉一縣」的代價,給自己找回了顏面。《史記》載曰:「趙人聞孟嘗君賢,出觀之,皆笑曰:「始以薛公為魁然也,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孟嘗君聞之,怒。客與俱者下,斫擊殺數百人,遂滅一縣以去。」
  • 戰國四公子之春申君黃歇,為何將自己有身孕之妾,獻給楚考烈王?
    談秦說漢(335)戰國四公子之春申君黃歇,為何將自己有身孕之妾,獻給楚考烈王?據史書記載,黃歇將自己有孕之妾獻給無後的楚考烈王,移花接木,生下太子熊悍,也就是楚幽王,不僅自己繼續得寵,還成功地改變了楚王室的血統。
  • 大秦賦:忠君愛國、慘死刀下——戰國四大公子之春申君黃歇
    春申君黃歇他們如同耀耀生輝的星辰,在中華大地的不同地方點亮夜空,讓戰國時代璀璨無比,其中楚國的星空,有這樣一顆光彩耀目的恆星——春申君黃歇,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的真實寫照大秦賦:合縱連橫,譜寫傳奇——戰國四大公子之魏信陵君)、趙國平原君趙勝(
  • 作為「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事實上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田嬰先是讓田文主持家政,接待賓客,小試牛刀;後來因出色的「工作」能力,賢名在外,田嬰便將田文立為世子;田嬰去世後,田文繼承了爵位,是為孟嘗君。其中「嘗」取自田文最初分封的嘗邑,「孟」是家中排行的老大,在這裡很可能是說田文延續了魏文侯、齊威王的做法,在戰國四公子中最早養門客。
  • 戰國四公子都是哪幾個人?他們最終的結局怎麼樣?
    魏信陵君魏無忌、楚春申君黃歌、齊孟嘗君田文、趙平原君趙勝,是為戰國四公子。以德才論,信陵君第一,春申君次之,孟嘗君第三,平原君居末。魏公子信陵君,本名魏無忌,魏安嫠王之弟。因受封於信陵(今河南寧陵),故稱信陵君。
  • 段奕宏、朱珠主演的電視劇《大秦賦》:孟嘗君田文是個三姓家奴?
    剛剛通過雞鳴狗盜之徒逃離秦國的孟嘗君,立刻就要到其他諸侯國做宰相。他的一生一直在不停地跳槽,齊國秦國魏國爭著讓他出任宰相,甚至當年逼他出逃的齊王也請他回去吃回頭草。有能力、有實力的人到哪裡都能吃得開啊。這是他值得我們打工人佩服的地方。電視劇《大秦賦》目前對孟嘗君田文的故事涉及很少,也許後面的劇情會有更多的內容。
  • 《水滸傳》柴進還有個「小孟嘗」的綽號是怎麼來的?
    梁山好漢第十位「小旋風」柴進,在滄州時還有一個一個「小孟嘗」的綽號。今天說一說他這個綽號是什麼意思!先說說這個孟嘗君是誰?孟嘗君是「戰國四公子」之一。這「四公子」分別是趙國的平原君趙勝、齊國的孟嘗君田文、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
  • 古人的處世之道:「人之憎我不可不知,吾之憎人不可得而知!」
    古人的智慧:「人之憎我不可不知,吾之憎人不可得而知!」古人的處世之道:「人有德於我不可忘,我有德於人不可不忘!」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熱鬧而又人才輩出的特殊時代,各路豪傑粉墨登場,各種思想相互碰撞,因而也演繹了烽火連天下的鬥智鬥勇。
  • 戰國四公子大多是徒有虛名之輩,真正的公子只有一人
    高高在上,自矜身份,恥於同市井之徒為伍,這在中國君子看來是很正常的。所以包括孔孟在內的中國傳統觀念認為:君子如果對賤民也很尊重,那君子還是君子嗎?禮是要向上的,向下不過是驅使而已。就連太史公所盛讚的戰國四大公子也不能免俗,他們表面上求賢若渴,其實大多數時候都只是在裝樣子、請打手罷了。
  • 秦始皇能統一七國,除了奮六世餘烈,還要慶幸秦國沒有戰國四公子
    戰國後期,「門客文化」盛行,貴族為了招攬人才,把許多「士人」攬入麾下,給予優厚的待遇,謂之曰「門客」。其中,以豢養門客最多、最為禮賢下士之人,莫過於「戰國四公子」。用賈誼的話說就是: 「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 諸葛亮視為偶像的樂毅,為何不在「戰國四大名將」之列?
    縱觀歷史,普羅大眾最熟知的莫過於三國時期,得益於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被廣泛傳播,製作成影視劇等,更多人熟悉了劉關張、諸葛亮、司馬懿陸遜孫權等人。 然而,在此之前還有一段非常重要和群雄輩出的年代,那就是春秋戰國時代。今天咱們不細數歷史長河,而是著眼於戰國時期的名將——樂毅。
  •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的成名之戰:伊闕之戰
    武安君白起,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戰國兩百多年,各國戰死軍人共計200多萬,可以說其中大概有一半死於白起之手。論殲敵戰績,可能直到第一次世界戰才有將領超過這一可怕紀錄。白起是秦國軍功爵位制度最成功的寫照,究其一生,斬首近百萬,拔城七十餘座,他的升官之路,可以說是用六國將帥士卒們的頭顱所鋪就的,故他常被後世之人稱為「殺神」或「人屠」。
  • 雞鳴狗盜、毛遂自薦,這些成語都與戰國時期一個風氣有關
    魏文侯之後,更多國君都發揚這個風氣,對待士人以上賓之禮,恭敬尊崇,從而吸引別國的賢才來為自己效力。戰國四公子而養士並非國君的專利,將養士之風發展壯大,乃至後世聞名的其實是當時的貴族階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所謂戰國「四公子」,即趙國的平原君,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
  • 布衣之交
    解釋:過了一年,孟嘗君召見那個與自己夫人有私情的人,對他說:『您和我交往,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大官得不到,小官又不願做。衛嗣君和我交情很好。我給您準備車馬、皮裘、繒帛等禮物,希望您去同衛嗣君交朋友。』這個門客到了衛國後,衛嗣君果然很器重他。」
  • 醜女無敵之戰國鍾離春
    鍾離春,戰國時期齊國無鹽人,又名為鍾無豔、鍾無鹽,外貌極其醜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