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前359年,秦孝公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頒布《墾草令》,拉開了秦國革故鼎新全面變法的序幕。歷經兩次徹底變法,秦國府庫充實帶甲百萬,數次東出開疆拓土,「虎狼之秦」成為中原諸國頭頂無法驅散的陰雲,「黑色鐵騎」成為城破家亡的象徵。
山東諸侯為了抵制強秦的侵略,形成了很多禮賢下士搜羅天下英才,為國舉賢輔佐君王的貴族團體。「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其中最出名的就屬戰國四公子。
他們尊賢重士,為國舉賢,多次「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對後世影響深遠,他們的賢名也因此舉世聞名、千古流傳。但是北宋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名相)為什麼卻認為「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
01簡介
孟嘗君田文,戰國時期齊國宗室大臣,他的父親田嬰是齊威王田因齊的最小的兒子。公元前311年,齊宣王田闢疆命弟弟田嬰擔任宰相(長達十一年)。公元前299年,愍王愍王賜封田嬰於薛邑(今山東滕州東南)。
田嬰後嗣眾多,有兒子四十多個。因為田文是五月初五生的(田嬰相信五月生的孩子長大會害死父母),所以田嬰讓他的母親將其丟到荒郊野外讓其自生自滅,但是田文的母親將他偷偷撫養長大。後來田文「巧言善辯」,說服了父親田嬰。
通過對話,田嬰發現這個從未養育的兒子田文,其聰明和才能都遠超其他的兒子。他改變了對田文的態度,非常器重他,讓他主持家政接待賓客。當時田嬰權傾朝野,各國諸侯賓客來往很多,田文接人待物處世之道很好,得到世人的眾口稱讚。
田嬰去世後追諡靖郭君,田文在薛邑繼承了田嬰的爵位,世人皆稱其「孟嘗君」。他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大秦賦:合縱連橫,譜寫傳奇——戰國四大公子之魏信陵君)、趙國平原君趙勝(大秦賦:尊賢重士、尊君安國——戰國四公子之平原君趙勝)、楚國春申君黃歇(大秦賦:忠君愛國、慘死刀下——戰國四大公子之春申君黃歇),四人合稱「戰國四大公子」,以「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而天下聞名。然孟嘗君乃欺世盜名之徒,實在不能與其他三位相提並論。
02欺世盜名
《史記·孟嘗君列傳》中記載:「孟嘗君時相齊,封萬戶於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錢於薛。歲餘不入,貸錢者多不能與其息,客奉將不給。」即孟嘗君當時為齊國丞相,養了三千門客(其中不乏雞鳴狗盜之輩、列國通緝的大惡徒),但是他封地裡的賦稅不能夠養活怎麼多的人(他太過好名,所有門客的吃穿用度和他一樣,且來者不拒,不像其他人如呂不韋養士根據才能分等次給予供養),所有他向封地裡的百姓放貸(應該是高利貸,百姓辛苦一年竟然大多還不上利息)。
後來孟嘗君派馮諼去封地了收帳,卻不想馮諼將好不容易收到的十萬利息買酒賣肉款待那些貸款的人。酒足飯飽後,馮諼拿著欠條一一核對,能夠還利息的重新約定期限,確實還不了的就把欠條燒了。
並且向大怒而來的孟嘗君說道:「燒掉無用的空頭欠條,放棄不可能得到的利息,可以讓封地的百姓更加擁戴您,您仁愛的名聲將名傳四海。」好虛名的孟嘗君一聽,樂呵呵地接受了。但是他的三千門客是如何繼續供養的?私底下有沒有做巧取豪奪、貪贓枉法的事呢?
你以為孟嘗君真的是個仁愛君子嗎?「雞鳴狗盜」兩個人幫助孟嘗君逃出秦國,之後途徑趙國時,趙國平原君以貴賓之禮款待孟嘗君及其門客。「圍觀群眾」自古長存,趙國人聽說孟嘗君來了,都出來圍觀想一睹風採。
「見面不如聞名」,趙國「吃瓜群眾」大失所望,便都嘲笑說「原來以為孟嘗君是個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是個瘦小的男人罷了。」孟嘗君聽了這些揶揄他的話憤怒異常,帶著門客跳下車來砍殺了幾百個圍觀群眾,毀了一個縣才離去。可見孟嘗君表面上是尊賢重士愛護百姓的君子,實則為心胸狹隘欺世盜名的小人。
03國之大奸
公元前286年,齊愍王田地滅掉了宋國,愈加囂張跋扈,打算除掉孟嘗君「一手遮天」。「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孟嘗君逃到了魏國,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上將軍,率領燕、趙、韓、魏、秦五國合縱伐齊(孟嘗君為報私仇,幫助燕國攻打並戰敗了自己的母國——齊國),佔領齊國70餘座城池,齊愍王逃到莒後被憤怒的百姓所殺,若非後面燕惠王換將,齊國將間接亡於國之大奸孟嘗君之手。此戰過後,孟嘗君在諸侯國之間持中立,不從屬於哪個君王。
公元前279年,孟嘗君田文逝世,他的兒子為繼承爵位大打出手,隨即齊、魏兩國聯合共同滅掉了薛邑,誅滅孟嘗君一門老幼。孟嘗君自此絕嗣、香火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