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魏國公子信陵君有大功於國家,為何信陵君的結局不好?

2020-12-15 歷史紫陌閣

關於信陵君魏無忌此人,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麼介紹的:「信陵君,魏公子無忌者,魏武王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戰國四公子之一。」

信陵君魏無忌是魏國大梁人,是魏國的公子,是戰國四公子之首。戰國四公子者為趙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齊之孟嘗君、楚之春申君,雖然戰國四公子皆以養士三千而聞名,但信陵君魏無忌讓人欽佩。信陵君滿腹經綸,禮賢下士,重情重義,言必信,行必果,加上其背景顯赫,用我們現代話來說,就是一個有才華的富二代。按理來說信陵君這樣的人應該有個好的結局,但這位戰國公子結局卻很悽涼!最終沉迷酒色,鬱鬱而終。

信陵君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第一次就是著名的歷史典故「竊符救趙」,這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當時秦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是到了危急時刻,於是向魏國求救,但是魏王因害怕秦國而不敢出兵。信陵君最終拋卻了自己的榮辱,將生死置之度外,竊取魏國的虎符,調動魏國軍隊救援趙國,信陵君這一行為不僅保全了趙國,也鞏固了魏國在當時的地位,更是避免了唇亡齒寒的事情發生,間接地維護了魏國的生存發展。

但信陵君的竊取魏王兵符的做法,對魏國來說不僅無功而且有罪,信陵君利用魏王身邊最信任的女人,盜取兵符,並殺死魏國的大將晉鄙,私自調動軍隊去救援趙國,信陵君這樣的做法對於魏國來說是叛國之大罪。雖然最終解救了趙國,但是信陵君的做法將魏王置於何地,國君的兵符隨時可以被拿走,那麼魏王的國君之位,是不是也隨時可以被信陵君奪去呢?魏王勢必會猜忌信陵君,認為信陵君會威脅到王位。

信陵君最終也是因為魏王的猜忌而傷於酒色而死。魏王因猜忌將其兵權收回,未能予以信陵君大任,導致信陵君魏無忌因傷於酒色,鬱鬱而終。信陵君第二次擊敗秦軍是在秦莊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信陵君派遣使者向各諸侯國求援,各國知曉是信陵君魏無忌擔任上將軍,都願意派兵救援,之後信陵君率領五個諸侯國的軍隊在黃河以南地區將秦軍打得大敗,使秦軍大將蒙驁戰敗而逃。

信陵君便率軍乘勝追擊直到秦國的函谷關,把秦軍壓在函谷關內,導致秦軍不敢再出關。信陵君魏無忌的這的這次合縱攻秦解救了魏國的危局,此戰之後信陵君魏無忌的聲威也是震動了天下。為此,當時的各諸侯國的賓客都向信陵君進獻兵法,之後信陵君將各國進獻的兵法編寫成書,後世稱為《魏公子兵法》。信陵君的兩度擊敗秦軍可以看出其謀略出類拔萃,非同一般,信陵君也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信陵君為魏國公子,名為無忌,是戰國時期魏國第五任君主魏昭王的小兒子,魏昭王去世後,魏公子無忌的兄長魏圉(yu)繼承魏國王位,是為魏安釐(釐」簡化為釐,li)王,魏無忌是兄長魏圉同父異母的弟弟。兄長魏圉成為魏王后,因當時魏國的丞相孟嘗君田文已在魏國從政十幾年,政治實力雄厚,魏安釐王為牽制丞相田文,就把弟弟公子魏無忌封於信陵,魏無忌因此而稱為信陵君。

魏無忌成為信陵君後便有了一個契機,取代了丞相田文的地位。信陵君的哥哥魏王即位4年後,魏王下令攻打韓國,魏國便攻打韓國的華陽,之後秦昭襄王下令營救韓國,秦昭襄王派遣大將白起進攻魏國,此時魏國的主帥是丞相孟嘗君田文舉薦的芒卯,但秦國和魏國的戰爭最終以魏國失敗而告終,白起率軍在華陽城下打敗了魏軍,並斬首魏軍十三萬人,導致魏國割南陽給秦國求和。魏軍的大敗導致田文的丞相一職被免,之後信陵君逐漸取代了孟嘗君田文的在魏國的地位。

此時魏國正處於向衰落之退步,於是信陵君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開始延攬食客,保護魏國,信陵君為人仁愛寬厚,在招攬食客是禮賢下士,無論其有無才能,也不分才能大小,信陵君都會按照禮節和門客們交往,也不因為自己是貴族而輕慢士人。信陵君憑此吸引了方圓幾千裡的士人都爭相歸附,為此養士數千人,最高峰時門下曾有三千食客,自成勢力。

因此在當時,信陵君魏無忌威名遠揚,導致各諸侯國連續十幾年都不敢動兵攻打魏國。但是之後發生的一件事情,讓其兄長魏王對信陵君產生了忌憚,不敢任用信陵君來處理國家大事。

《史記·魏公子列傳》中記載:「公子與魏王博,而北境傳舉烽,言「趙寇至,且入界」。魏王釋博,欲召大臣謀。公子止王曰:「趙王田獵耳,非為寇也。」復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頃,復從北方來傳言曰:「趙王獵耳,非為寇也。」魏王大驚,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

太史公《史記》中記載,在一次信陵君和魏王下棋期間,有邊境的傳來的警報,魏王的官吏說趙國發兵進攻魏國,即將進入魏國邊境,於是魏王便準備召集大臣商議對策,但是信陵君此時卻對兄長魏王表示,趙國沒有進犯魏國,只是趙王在打獵。果不其然,過了一會傳來消息,和信陵君說的一點也不差,魏王為此感到驚詫變問,原來是信陵君因門客眾多,其中有個門客能收集到趙王的消息,此事之後,兄長魏王就開始畏懼信陵君的賢能。之後便發生了前文中提到的「竊符救趙」歷史典故。

在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國的秦昭襄王派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而魏國和趙國是有姻親的關係,信陵君的姐姐是當時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弟弟平原君趙勝的夫人,為此平原君多次寫信給魏王和信陵君,請求魏國出兵救趙國。本來魏王已經下令出兵十萬救援趙國,但之後秦昭襄王派遣使者告訴告知各諸侯國,有誰敢救趙國,在拿下趙國後,就開始攻打救援的國家,魏王因此而感到害怕,於是阻止了魏軍救援趙國。之後趙之平原君就寫信責備信陵君。

「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今邯鄲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邪?......乃請賓客,約車騎百餘乘,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

大意就是說平原君趙勝自願和信陵君結為姻親是因為信陵君的道義高尚,就算你信陵君不救趙國,你連你姐姐也不可憐嗎?所謂國破人亡,信陵君的姐姐作為趙國貴族平原君的夫人在趙國被攻破之時,也難有好下場,信陵君為此著急,多次和魏王提議出兵,但是魏王因害怕秦國,始終不願意出兵,信陵君在沒有辦法之下都準備帶著賓客駕駛戰車趕到戰場和秦軍決一死戰,與趙國人一起共存亡。

最終魏國隱士侯嬴為信陵君出了計謀,讓魏王的寵愛的妃子如姬盜取魏國軍隊的虎符,於是信陵君依計而行,從魏王的寵姬如姬那裡要來了虎符,為了安全起見,侯嬴讓朋友朱亥(屠夫,大力士)跟隨信陵君一起,信陵君到了魏軍駐地鄴城,拿出兵符讓魏國將軍晉鄙驗證,但是晉鄙並不買帳,之後侯嬴的朋友朱亥用四十斤鐵椎,一椎擊死了晉鄙,最終信陵君統率了晉鄙的軍隊。並下令:

「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出自《史記》

大意就是不讓父子、一家兄弟都在軍中,獨生子兵士不能參戰,為了不能因為打仗而其絕了後,最後得到精兵八萬人。便開跋前線攻擊秦軍,結果如前文提及,信陵君率軍在邯鄲城下打敗了秦軍,使得邯鄲城得救,保住了趙國,這便是歷史上的「信陵君竊符救趙」。

信陵君雖然解救了趙國,但卻是偷盜魏國兵符而私自調動的軍隊,這是大逆不道,叛國之行為,最終在解救趙國後,信陵君讓軍隊返回趙國,信陵君自己和門客留在了趙國,信陵君從此在趙國居住了十多年。

之後便到了前文中提到的信陵君第二次擊敗秦軍,信陵君在秦國期間,秦國開始不斷的進攻魏國,信陵君最終返回故國救國,之後有了信陵君便率領五個諸侯國打敗秦軍,解救魏國的事跡。雖然信陵君打敗秦軍而威震天下,但是功高震主也為其悽涼的結局埋下了起因。

當信陵君率五國之師伐秦大勝歸來之後,隨著權勢、聲望的不斷提高,引起了魏王的不滿和猜忌,加之秦國使用反間計,離間魏王和魏無忌的關係,秦國的離間計就想是在火上澆油。最終魏王派人代替信陵君任上將軍一職,信陵君得不到魏王的信任與重用,從此心灰意冷,每天在鬱鬱寡歡中借酒澆愁,四年後,魏無忌信陵君帶著未能振興魏國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信陵君是六國中唯一能與秦抗衡的政治家,在其死後,秦統一全國就成為必然。

大家對信陵君魏無忌怎麼看?對其「竊符救趙」一事怎麼看?下方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文/歷史紫陌閣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讚,謝謝大家的支持。

本文聲明原創,文中配圖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大秦賦:合縱連橫,譜寫傳奇——戰國四大公子之魏信陵君
    但是列國王公貴族中也出現了一些千古流芳的俊傑,其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戰國四大公子:魏國信陵君魏無忌、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和楚國春申君黃歇。西漢賈誼在《過秦論》中評價:「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 信陵君的絕望:放縱慾望而死的背後,其實是無奈的身心俱疲
    戰國四君子中,信陵君是最被大家敬佩的一個,因為他為人最坦蕩,因為他能力最強。記得史記記載,信陵君當年在秦國最鼎盛時期與之對抗,曾經在邯鄲保衛戰的關鍵時刻,帶著10萬大軍包抄的秦國主力後路,最終導致30萬秦國主力灰灰洇滅。後來信陵君又帶著三國聯軍反攻秦國,曾經打的秦昭襄王下跪,逼的秦國整整40年的努力化為虛無。
  • 戰國四公子都是哪幾個人?他們最終的結局怎麼樣?
    魏信陵君魏無忌、楚春申君黃歌、齊孟嘗君田文、趙平原君趙勝,是為戰國四公子。以德才論,信陵君第一,春申君次之,孟嘗君第三,平原君居末。魏公子信陵君,本名魏無忌,魏安嫠王之弟。因受封於信陵(今河南寧陵),故稱信陵君。
  • 段奕宏、朱珠主演的電視劇《大秦賦》:信陵君是個扶姐魔!
    戰國四公子中唯一讓李白敬仰的就是信陵君,他曾經寫過一首詩:「大梁貴公子,氣蓋蒼梧雲。救趙復存魏,英威天下聞」。如果按影響力、領導力,軍事武功進行排名,信陵君在戰國四公子中首屈一指。如果沒有信陵君的兩次合縱攻秦,秦國早幾十年前就可以統一六國。從這些故事中我們知道,信陵君其實是一個「扶姐魔」。他的姐姐嫁給趙國平原君,秦國攻趙,作為魏國一哥的信陵君盜取兵符,不顧自己國家安全領兵救自己的姐姐姐夫。並躲在姐姐家十幾年,可見這姐弟倆的感情,真是深厚。後來信陵君幾經波折回到魏國,又組織了對秦的一次成功合縱。
  • 秦始皇能統一七國,除了奮六世餘烈,還要慶幸秦國沒有戰國四公子
    有人不禁要問,戰國末年,當時燕國和韓國都已經衰弱不堪,齊、趙、楚、魏是當時除了秦國以外,國力稍強的四個諸侯國,為何這四個諸侯國都有一位「戰國公子」,而秦國卻沒有出現「戰國四公子」呢?其實,筆者想說,若秦國真的有「戰國四公子」,那嬴政將很難統一七國。 一、周赧王:我的委屈誰能懂?
  • 戰國四公子大多是徒有虛名之輩,真正的公子只有一人
    就連太史公所盛讚的戰國四大公子也不能免俗,他們表面上求賢若渴,其實大多數時候都只是在裝樣子、請打手罷了。比如孟嘗君那群門客簡直就一黑社會團夥,而春申君則嫉賢妒能陷害荀子,就連所謂「翩翩俗世佳公子」的平原君,也認為跟市井之徒混跡在一起是一件很丟面子的事兒。
  • 平原君趙勝:狼狽出場,徒有虛名,「戰國四公子」拉他來湊數的?
    趙孝成王接到信後,非常積極,不知道是害怕秦國殺了平原君,還是怕秦國攻打趙國,他立即派兵包圍了平原君的府邸,想連夜把魏齊搜出來交給秦國。可惜,魏齊提前得到消息,翻牆逃跑了。去哪了呢,戰國四君子,既然平原君不要自己,那就重回魏國,找魏國的信陵君吧。
  • 大秦賦:忠君愛國、慘死刀下——戰國四大公子之春申君黃歇
    他是戰國時期楚國公室大臣,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大秦賦:合縱連橫,譜寫傳奇——戰國四大公子之魏信陵君)、趙國平原君趙勝(五國合縱攻秦公元前257年,秦將王齕率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相平原君趙勝派遣使臣向楚國和魏國請求救援(當時戰國四大公子存世三人)。
  • 戰國四公子,分別是顏值控、唯利君、心機婊,唯有一位不與之苟同
    戰國風雲戰國四公子,號稱戰國「軍政界的四大天王」,他們或文韜武略,或功勳累累,多少文人武將終其一生也無法望其項背。信陵君四、信陵君(真英雄)從來英雄多寂寞,唯有賢者留其名,或許只有信陵君能夠配得上「公子」的稱號。
  • 長平之戰後,信陵君力挽狂瀾續命趙國,秦國越挫越勇終於直搗邯鄲
    此刻想要一舉滅趙當然有可能成功,但是國家內部的不同聲音同樣也多了起來,同時還要防備其他國家趁虛而入,所以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的。三是趙國備戰。此時的趙國雖然被秦國徹底打殘了,但是趙國的老弱婦孺心氣兒卻沒有散,而且因為秦國坑殺40萬將士的仇恨,大家是家家披麻戴孝,個個集國讎家恨於一身,秦國只要敢來,定會讓他們吃盡苦頭。
  • 戰國故事,什麼才是「苟利國家生死以」?-屈原投江
    春秋戰國是個殺伐的時代,又是文化大發展百家爭鳴的時代,但是春秋戰國的名士們少有為一國效力到終老的,有一個人用近乎迂腐的態度去熱愛一個國家,卻生不逢時,他就是屈原,也是我最喜歡的戰國人物,他的《離騷》流傳於後世,幫楚辭延續千年,他真正做到「苟利國家生死以」。
  • 被遺忘的戰國名士虞卿,為了朋友,連相印都丟了
    了解歷史的朋友對戰國時期的商鞅、張儀、範雎、藺相如等,都很熟悉。他們基本都是憑靠一張利嘴遊說天下,從而得到了相位,並且這些精彩的演說流傳了兩千多年。其實,戰國時期還有一位雄辯之士的縱橫家,也是靠遊說上位的,那就是虞卿。並且虞卿與藺相如和範雎多多少少還有一點兒交集。
  • 「信陵門下三千客,君到長沙見幾人」是什麼意思?
    信陵門下三千客,君到長沙見幾人是什麼意思?這兩句詩出自劉長卿的《送劉萱之道州謁崔大夫》:沅水悠悠湘水春,臨歧南望一沾巾。信陵門下三千客,君到長沙見幾人。到了代宗時期,因為一些過失被貶到道州。那麼劉長卿和崔渙是什麼關係呢?劉長卿雖然比崔渙只小了兩歲,但是仕途就差了很多。好像是剛好中了進士,還沒發榜,就趕上了「安史之亂」。這就確實是有點背了,然後崔渙被唐肅宗委派為江淮宣諭選補使,選拔人才。而劉長卿就是這一批選上去的官,雖然沒當多久就貶官了,但是古時候這種關係是很緊密的,也就是說劉長卿其實算是崔渙的門生。
  • 戰國時期,東方列國先後五次合縱攻秦,兩勝一敗、兩次無功而返
    進入戰國中期後,秦國自商鞅變法後國力日強,至秦惠文王嬴駟在位秦簡,秦國已完全佔據關中,並在河東佔據了汾陰、皮氏等前進基地,在河南佔據了函谷關、陝城等重要關塞,控制了關中左中原的戰略走廊,秦軍進可攻、退可守,遂引起山東各國嚴重不安,開始策劃「合縱」聯合制秦,自後山東各國先後發動五次「合縱攻秦」之戰,其中兩勝一敗、兩次無功而返。
  • 本來長平一戰,秦軍已經消滅了趙軍主力,為何40年後才滅趙國?
    於是趙王派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趙勝向魏國和楚國求援。之後便有了歷史上著名的「毛遂自薦」,平原君的門下的食客毛遂此時已在平原君門下三年,但沒有名聲,不被人所知。毛遂自告奮勇,同平原君去楚國求援,毛遂最終說服了楚王,楚考烈王派春申君(戰國四公子之一)黃歇率軍救趙,此即「毛遂自薦」。
  • 欺世盜名、國之大奸——戰國四大公子之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田文孟嘗君田文,戰國時期齊國宗室大臣,他的父親田嬰是齊威王田因齊的最小的兒子。公元前311年,齊宣王田闢疆命弟弟田嬰擔任宰相(長達十一年)。大秦賦:合縱連橫,譜寫傳奇——戰國四大公子之魏信陵君)、趙國平原君趙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