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信陵君魏無忌此人,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麼介紹的:「信陵君,魏公子無忌者,魏武王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戰國四公子之一。」
信陵君魏無忌是魏國大梁人,是魏國的公子,是戰國四公子之首。戰國四公子者為趙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齊之孟嘗君、楚之春申君,雖然戰國四公子皆以養士三千而聞名,但信陵君魏無忌讓人欽佩。信陵君滿腹經綸,禮賢下士,重情重義,言必信,行必果,加上其背景顯赫,用我們現代話來說,就是一個有才華的富二代。按理來說信陵君這樣的人應該有個好的結局,但這位戰國公子結局卻很悽涼!最終沉迷酒色,鬱鬱而終。
信陵君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第一次就是著名的歷史典故「竊符救趙」,這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當時秦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是到了危急時刻,於是向魏國求救,但是魏王因害怕秦國而不敢出兵。信陵君最終拋卻了自己的榮辱,將生死置之度外,竊取魏國的虎符,調動魏國軍隊救援趙國,信陵君這一行為不僅保全了趙國,也鞏固了魏國在當時的地位,更是避免了唇亡齒寒的事情發生,間接地維護了魏國的生存發展。
但信陵君的竊取魏王兵符的做法,對魏國來說不僅無功而且有罪,信陵君利用魏王身邊最信任的女人,盜取兵符,並殺死魏國的大將晉鄙,私自調動軍隊去救援趙國,信陵君這樣的做法對於魏國來說是叛國之大罪。雖然最終解救了趙國,但是信陵君的做法將魏王置於何地,國君的兵符隨時可以被拿走,那麼魏王的國君之位,是不是也隨時可以被信陵君奪去呢?魏王勢必會猜忌信陵君,認為信陵君會威脅到王位。
信陵君最終也是因為魏王的猜忌而傷於酒色而死。魏王因猜忌將其兵權收回,未能予以信陵君大任,導致信陵君魏無忌因傷於酒色,鬱鬱而終。信陵君第二次擊敗秦軍是在秦莊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信陵君派遣使者向各諸侯國求援,各國知曉是信陵君魏無忌擔任上將軍,都願意派兵救援,之後信陵君率領五個諸侯國的軍隊在黃河以南地區將秦軍打得大敗,使秦軍大將蒙驁戰敗而逃。
信陵君便率軍乘勝追擊直到秦國的函谷關,把秦軍壓在函谷關內,導致秦軍不敢再出關。信陵君魏無忌的這的這次合縱攻秦解救了魏國的危局,此戰之後信陵君魏無忌的聲威也是震動了天下。為此,當時的各諸侯國的賓客都向信陵君進獻兵法,之後信陵君將各國進獻的兵法編寫成書,後世稱為《魏公子兵法》。信陵君的兩度擊敗秦軍可以看出其謀略出類拔萃,非同一般,信陵君也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信陵君為魏國公子,名為無忌,是戰國時期魏國第五任君主魏昭王的小兒子,魏昭王去世後,魏公子無忌的兄長魏圉(yu)繼承魏國王位,是為魏安釐(釐」簡化為釐,li)王,魏無忌是兄長魏圉同父異母的弟弟。兄長魏圉成為魏王后,因當時魏國的丞相孟嘗君田文已在魏國從政十幾年,政治實力雄厚,魏安釐王為牽制丞相田文,就把弟弟公子魏無忌封於信陵,魏無忌因此而稱為信陵君。
魏無忌成為信陵君後便有了一個契機,取代了丞相田文的地位。信陵君的哥哥魏王即位4年後,魏王下令攻打韓國,魏國便攻打韓國的華陽,之後秦昭襄王下令營救韓國,秦昭襄王派遣大將白起進攻魏國,此時魏國的主帥是丞相孟嘗君田文舉薦的芒卯,但秦國和魏國的戰爭最終以魏國失敗而告終,白起率軍在華陽城下打敗了魏軍,並斬首魏軍十三萬人,導致魏國割南陽給秦國求和。魏軍的大敗導致田文的丞相一職被免,之後信陵君逐漸取代了孟嘗君田文的在魏國的地位。
此時魏國正處於向衰落之退步,於是信陵君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開始延攬食客,保護魏國,信陵君為人仁愛寬厚,在招攬食客是禮賢下士,無論其有無才能,也不分才能大小,信陵君都會按照禮節和門客們交往,也不因為自己是貴族而輕慢士人。信陵君憑此吸引了方圓幾千裡的士人都爭相歸附,為此養士數千人,最高峰時門下曾有三千食客,自成勢力。
因此在當時,信陵君魏無忌威名遠揚,導致各諸侯國連續十幾年都不敢動兵攻打魏國。但是之後發生的一件事情,讓其兄長魏王對信陵君產生了忌憚,不敢任用信陵君來處理國家大事。
《史記·魏公子列傳》中記載:「公子與魏王博,而北境傳舉烽,言「趙寇至,且入界」。魏王釋博,欲召大臣謀。公子止王曰:「趙王田獵耳,非為寇也。」復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頃,復從北方來傳言曰:「趙王獵耳,非為寇也。」魏王大驚,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
太史公《史記》中記載,在一次信陵君和魏王下棋期間,有邊境的傳來的警報,魏王的官吏說趙國發兵進攻魏國,即將進入魏國邊境,於是魏王便準備召集大臣商議對策,但是信陵君此時卻對兄長魏王表示,趙國沒有進犯魏國,只是趙王在打獵。果不其然,過了一會傳來消息,和信陵君說的一點也不差,魏王為此感到驚詫變問,原來是信陵君因門客眾多,其中有個門客能收集到趙王的消息,此事之後,兄長魏王就開始畏懼信陵君的賢能。之後便發生了前文中提到的「竊符救趙」歷史典故。
在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國的秦昭襄王派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而魏國和趙國是有姻親的關係,信陵君的姐姐是當時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弟弟平原君趙勝的夫人,為此平原君多次寫信給魏王和信陵君,請求魏國出兵救趙國。本來魏王已經下令出兵十萬救援趙國,但之後秦昭襄王派遣使者告訴告知各諸侯國,有誰敢救趙國,在拿下趙國後,就開始攻打救援的國家,魏王因此而感到害怕,於是阻止了魏軍救援趙國。之後趙之平原君就寫信責備信陵君。
「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今邯鄲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邪?......乃請賓客,約車騎百餘乘,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
大意就是說平原君趙勝自願和信陵君結為姻親是因為信陵君的道義高尚,就算你信陵君不救趙國,你連你姐姐也不可憐嗎?所謂國破人亡,信陵君的姐姐作為趙國貴族平原君的夫人在趙國被攻破之時,也難有好下場,信陵君為此著急,多次和魏王提議出兵,但是魏王因害怕秦國,始終不願意出兵,信陵君在沒有辦法之下都準備帶著賓客駕駛戰車趕到戰場和秦軍決一死戰,與趙國人一起共存亡。
最終魏國隱士侯嬴為信陵君出了計謀,讓魏王的寵愛的妃子如姬盜取魏國軍隊的虎符,於是信陵君依計而行,從魏王的寵姬如姬那裡要來了虎符,為了安全起見,侯嬴讓朋友朱亥(屠夫,大力士)跟隨信陵君一起,信陵君到了魏軍駐地鄴城,拿出兵符讓魏國將軍晉鄙驗證,但是晉鄙並不買帳,之後侯嬴的朋友朱亥用四十斤鐵椎,一椎擊死了晉鄙,最終信陵君統率了晉鄙的軍隊。並下令:
「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出自《史記》
大意就是不讓父子、一家兄弟都在軍中,獨生子兵士不能參戰,為了不能因為打仗而其絕了後,最後得到精兵八萬人。便開跋前線攻擊秦軍,結果如前文提及,信陵君率軍在邯鄲城下打敗了秦軍,使得邯鄲城得救,保住了趙國,這便是歷史上的「信陵君竊符救趙」。
信陵君雖然解救了趙國,但卻是偷盜魏國兵符而私自調動的軍隊,這是大逆不道,叛國之行為,最終在解救趙國後,信陵君讓軍隊返回趙國,信陵君自己和門客留在了趙國,信陵君從此在趙國居住了十多年。
之後便到了前文中提到的信陵君第二次擊敗秦軍,信陵君在秦國期間,秦國開始不斷的進攻魏國,信陵君最終返回故國救國,之後有了信陵君便率領五個諸侯國打敗秦軍,解救魏國的事跡。雖然信陵君打敗秦軍而威震天下,但是功高震主也為其悽涼的結局埋下了起因。
當信陵君率五國之師伐秦大勝歸來之後,隨著權勢、聲望的不斷提高,引起了魏王的不滿和猜忌,加之秦國使用反間計,離間魏王和魏無忌的關係,秦國的離間計就想是在火上澆油。最終魏王派人代替信陵君任上將軍一職,信陵君得不到魏王的信任與重用,從此心灰意冷,每天在鬱鬱寡歡中借酒澆愁,四年後,魏無忌信陵君帶著未能振興魏國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信陵君是六國中唯一能與秦抗衡的政治家,在其死後,秦統一全國就成為必然。
大家對信陵君魏無忌怎麼看?對其「竊符救趙」一事怎麼看?下方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文/歷史紫陌閣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讚,謝謝大家的支持。
本文聲明原創,文中配圖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