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廈門59歲的老林足底疼痛半年,最近降溫,疼痛更加厲害,每天早上起床下地的前幾分鐘,就像踩在圖釘上。泉州的黃女士一直頭疼頭暈,感覺肩背壓了幾十斤的重物,去了很多地方治療,效果不好。經診斷,老林和黃女士患上的是同一種病——肌筋膜炎。秋冬時節,人體易受風寒侵襲,又到了肌筋膜炎的多發季節。
多方面因素誘發肌筋膜炎
肌筋膜炎是一種常見又易被忽略或誤診的痛症。它是肌肉和筋膜的無菌性炎症反應。當機體受到風寒、疲勞、外傷或睡眠位置不當等不良因素刺激時,可以誘發肌肉筋膜炎急性發作;若在急性期沒徹底治療而轉入慢性,或是患者受到反覆不良刺激,可能反覆出現持續或者間斷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軟無力等症狀。
常見誘發因素很多:1.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外傷史;2.不少患者因久坐久站少活動,長期處於單一姿勢或過度勞累等遷延日久而致病;3.風寒溼邪、經絡阻滯、氣血不暢影響肌肉筋膜的營養和代謝,遷延日久而致病;4.體弱、免疫功能不強,腰骶椎先天變異(畸形),脊柱退行性疾病(骨質增生)誘發。
臨床常表現為3種「痛」
肌筋膜炎可分為腰背肌筋膜炎、臀肌筋膜炎、肩背肌筋膜炎、頸後肌筋膜炎、蹠筋膜炎,臨床主要症狀有以下三種。
1.固定壓痛點。肌腱的附著點或肌腹上有固定疼痛區和壓痛點。壓痛點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點附近或兩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處,壓痛點深部可觸及痛性硬結或痛性肌索。
2.局部肌肉痛。慢性持續性酸脹痛或鈍痛,疼痛呈緊束感或重物壓迫感,常見於腰、背、頸、肩部疼痛,骶、臀、腿、膝、足底、肘或腕等也可發生。
3.缺血性疼痛。局部受涼或全身疲勞、天氣變冷會誘發疼痛,深夜睡眠中會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動後減輕但常在長時間工作後或傍晚時加重,當長時間不活動或活動過度甚至情緒不佳時也可疼痛加重。
積極治療,做好日常防護
肌筋膜炎治療不及時或用藥不合理,會轉為慢性肌筋膜炎,甚至遷延不愈。在非急性期,可嘗試做小燕飛、鯉魚打挺等動作,還可進行物理按摩、透熱療法,很多輕中度患者堅持理療即可治癒。消炎鎮痛、消腫解痙類藥物如芬必得、扶他林、西樂葆等對急性期患者療效奇佳。極少數症狀頑固、久治不愈的患者需介入或手術治療。
本病易復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休息和保暖,糾正不良姿勢,加強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