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醫大四院骨科博士張濤:請重視一種「傷不起」的痛,肌筋膜炎

2020-12-23 瀟湘名醫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嶽金鳳)肌筋膜炎是一種臨床常見,而又常被忽略或誤診的病症,肩頸腰足部的肌肉、韌帶、關節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損傷、勞損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肌筋膜炎好發於腰背部,頸肩部。是指肌肉和筋膜的無菌性炎症反應,可反覆出現肌肉骨骼疼痛。

慢性勞損是最常見的原因。肌肉、筋膜受損後發生纖維化改變,使軟組織處於高張力狀態,從而出現微小的撕裂性損傷,滲出,纖維樣組織增生、形成條索或包塊,局部產生大量炎性介質最終刺激末稍神經出現疼痛。潮溼、寒冷的氣候環境為另一重要發病因素,溼冷可使肌肉血管收縮,缺血,水腫引起局部纖維漿液滲出,不利於炎性介質代謝,最終形成纖維織炎。部分患者有程度不等的外傷史。肌肉、筋膜受損傷後,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徹底,留下隱患而致病。此外疼痛引起患者情緒低落,焦慮,嚴重時可影響睡眠,形成惡性循環。

肌筋膜炎的臨床表現

固定壓痛點

肌腱的附著點或肌腹上有固定疼痛區和壓痛點。壓痛點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點附近或兩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處,壓痛點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結或痛性肌索。按壓痛點可引發區域性的不按神經根感覺分布的分散痛。我們稱之為觸發點。

局部肌肉痛

慢性持續性酸脹痛或鈍痛,疼痛呈緊束感或重物壓迫感,最長見於腰、背、頸、肩部疼痛,骶、臀、腿、膝、足底、肘或腕等也均可發生。體檢時發現局部肌肉緊張、痙攣、隆起、攣縮或僵硬。

缺血性疼痛

增加肌肉血流的治療可使疼痛減輕,局部受涼或全身疲勞、天氣變冷會誘發疼痛,深夜睡眠中會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動後減輕但常在長時間工作後或傍晚時加重,當長時間不活動或活動過度甚至情緒不佳時也可疼痛加重。

肌筋膜炎的治療

保守治療

務必糾正病因,杜絕慢性勞損,在非急性疼痛期,可嘗試做肌肉放鬆操,舒緩肌肉勞損。還可以遵醫囑進行按摩、理療等,對疼痛緩解有不錯療效,很多輕度患者堅持保守即可治癒。

藥物治療

消炎鎮痛、消腫解痙類藥物能迅速減輕症狀和改善生活質量,尤其對急性期患者療效確切,常用的如扶他林乳膏、西樂葆、威利坦等。封閉治療對很多痛點局限的患者很有效,但要注意防止可能的併發症。

中醫治療

專業的中醫按摩和手法對很多患者有效,但是治療周期長是缺點。

微創手術治療

久治不愈的患者就需微創手術治療。低溫等離子射頻對筋膜炎觸發點消除效果確切,立竿見影。

作者簡介

張濤,哈醫大四院骨科,副教授,醫學博士,博士後。主要從事骨科常見疾病診療,科普宣傳,擅長微創治療骨質疏鬆症和各種原因引起的頸肩腰腿的慢性肌肉骨骼疼痛。門診時間:每周五。

責任編輯:陳芳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焦點

  • 哈醫大四院承辦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關節病分會換屆暨學術研討會
    哈醫大四院承辦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關節病分會換屆暨學術研討會哈醫大四院2020-12-212020年12月20日,由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主辦,哈醫大四院承辦的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關節病分會換屆暨哈爾濱股骨頭壞死專題研討會隆重召開
  • 肌筋膜炎,一種傷不起的痛
    肌筋膜炎是一種臨床常見,而又常被忽略或誤診的痛症,肩頸腰部的肌肉、韌帶、關節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損傷、勞損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 有一種傷不起的痛叫肌筋膜炎
    經診斷,老林和黃女士患上的是同一種病——肌筋膜炎。秋冬時節,人體易受風寒侵襲,又到了肌筋膜炎的多發季節。多方面因素誘發肌筋膜炎肌筋膜炎是一種常見又易被忽略或誤診的痛症。它是肌肉和筋膜的無菌性炎症反應。當機體受到風寒、疲勞、外傷或睡眠位置不當等不良因素刺激時,可以誘發肌肉筋膜炎急性發作;若在急性期沒徹底治療而轉入慢性,或是患者受到反覆不良刺激,可能反覆出現持續或者間斷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軟無力等症狀。
  • 有一種傷不起的痛,叫肌筋膜炎
    肌筋膜炎是一種臨床常見,而又常被忽略或誤診的痛症,肩頸腰部的肌肉、韌帶、關節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損傷、勞損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 哈醫大四院口腔頜面外科成功切除拳頭大小頜下腺腫瘤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宋薇)近日,哈醫大四院口腔頜面外科團隊又完成一例較為巨大的頜下腺腫瘤切除手術,解決了困擾患者兩年多的苦惱。經多方問醫,劉女士輾轉來到了哈醫大四院口腔頜面外科。哈醫大四院口腔頜面外科朱威副主任醫師為劉女士做了詳細的術前檢查後發現,由於瘤體巨大,腫瘤已經壓迫氣管和咽喉側壁,且被口底肌肉嚴重包裹,與舌側下頜骨也有粘連,手術存在一定風險和難度。經過充分手術準備,朱威副主任醫師和張偉主治醫師為患者在全麻狀態下切除了頜下腺腫瘤,歷時3個多小時,術中出血僅不到100毫升。
  • 哈醫大四院急診戰鬥班「救死扶傷 生命至上」
    哈醫大四院急診戰鬥班「救死扶傷 生命至上」 哈醫大四院宣傳訂閱號 今天 「門診大廳有人倒地,意識不清,快來人搶救!快!
  • 哈醫大四院成立肺結節多學科診療(MDT)中心
    哈醫大四院12月17日成立的的"肺結節多學科(MDT)診療中心",打破傳統就診模式,搭建多學科診療平臺、提供一站式醫療服務,解決患者看病奔波困擾,提高診治質量和效率,大大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傳統模式MDT模式劃重點!
  • 哈醫大四院開展靜脈腔內閉合術治療靜脈曲張
    哈醫大四院血管外科專家佟志國提醒,為了防止病情加重,靜脈曲張患者應早日手術。七旬老人張大爺右小腿上的一個蚯蚓狀的小腫物已經長了30多年了,起初只有黃豆那麼大,躺下時就消失,既不瘙癢也不疼痛。誰知最近小腿越來越腫脹,皮膚表面「蚯蚓」一樣的血管看著很嚇人,同時下肢腫脹難忍,皮膚還癢的厲害,慕名找到哈醫大四院普外五病房佟志國副主任,確診為右下肢靜脈曲張伴有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考慮到患者年齡較大,為避免手術創傷帶來的傷害,經綜合評估考量,佟志國副主任決定為患者局麻行右下肢大隱靜脈腔內閉合術,局部曲張靜脈點式剝脫術。僅耗時40分鐘,成功快速完成手術。
  • 哈醫大四院順利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2020...
    哈醫大四院順利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2020年度交流會2020年12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項目 「多核素同步一體化腫瘤分子成像儀器研製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張學院士、哈醫大四院院長徐萬海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科學部徐巖英副主任出席會議並致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科學部醫學六處李恩中處長、黑龍江省科技廳基礎研究處許崇春副處長、哈爾濱醫科大學科研處李立群副處長出席了此次會議。
  • 從入院檢查到治療不超一小時 哈醫大四院腦卒中中心為患者開通綠色...
    哈醫大四院腦卒中中心開通由急診科、介入放射科、神經內科等多學科合作模式的「綠色通道」,為患者進行緊急救治,從入院檢查到治療,不超過一小時。  疑似腦卒中的患者被送進醫院後,會立即安排患者進入綠色通道做進一步的檢查,同時啟動救治方案,所有相關科室人員待命,若患者經檢查有溶栓治療可能,醫務人員會立即為患者進行溶栓、取栓等治療。
  • 挑戰需要技術支撐 哈醫大四院胸外科硬質氣管鏡技術打通生命通道
    挑戰需要技術支撐哈醫大四院胸外科硬質氣管鏡技術打通生命通道編輯:陳芳薇 來源:東北網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嶽金鳳)氣管疾病,尤其氣管狹窄患者一呼一吸極為艱難哈醫大四院胸外科二病區於2014年東北地區開展硬質氣管鏡治療氣管狹窄疾病以來,成熟開展了氣管良惡性狹窄氣管介入治療及手術治療,地造福了龍江氣管疾病患者。
  • 哈醫大四院椎間孔鏡技術「不開刀」治療腰腿疼痛
    抱有最後一線希望的李先生慕名來到哈醫大四院骨科就診,張大鵬副主任醫師根據李先生的病情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最終應用椎間孔鏡技術僅用0.6cm的微創切口就去除了患者病灶,術後當時下肢疼痛感即消失,活動自如,術後3天即康復出院。李先生感嘆:「沒想到聽著音樂看著電影手術就做完了。」
  • 哈醫大四院專家提示:有腸癌家族史人群患癌...
    哈醫大四院專家提示: 有腸癌家族史人群患癌風險高來源:網易 龍江印象 10年前,媽媽因腸癌做了全切手術。10年後,兩個兒子也相繼查出腸癌。針對這種情況,哈醫大四員普外一病房陳洪生主任提醒,直系親屬中有罹患腸癌的,其患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很多,建議此類人群沒有症狀,最好每年做一次腸鏡檢查。據介紹,半個多月以前,張先生因為便血來到哈醫大四院普外科一病房就診,經過一系列的檢查最終診斷為直腸癌。
  • 哈醫大四院肺結節多學科診療(MDT)中心精準篩查 將肺癌扼殺在病變...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宋薇)近日,哈醫大四院肺結節MDT團隊通過發揮MDT門診優勢,為患者排除0.5cm肺結節隱患,通過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精準切除肺結節,成功將肺癌扼殺在病變早期。求醫心切的劉阿姨找到了哈醫大四院具有多年肺結節診斷經驗的呼吸內科一病區車春莉主任,車主任通過結合團隊創建的肺部結節首診表對比研判,加之多年從醫經驗,高度懷疑16排CT平掃報告的結節是惡性結節,建議患者做進一步影像學檢查。
  • 哈醫大四院用137個隊員手指印兒畫成櫻花圖 贈給武漢醫護人員
    哈醫大四院醫療隊隊員用心畫了一幅幅畫作,和我省全體醫療隊員們共同用紅手印兒畫成櫻花樹,送給當地醫護人員,表達兩地天使之間的深厚情誼。哈醫大四院支援武漢醫療隊隊長李曉光介紹,在武漢協和西院奮戰的兩個月來,哈醫大四院支援武漢醫療隊與我省隊員們和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共同協作,全力以赴救治新冠病毒肺炎患者。
  • 哈醫大四院專家「改道兒」贏尊嚴
    近日,剛剛退休的蔣先生,在哈醫大四院腫瘤外科肝膽外科就診時,對該科副主任孫凌宇說道。原來在半年前,蔣先生出現大便頻繁的情況,後來大便中出現了膿血,還有便不淨的感覺,到醫院一檢查,發現自己得了直腸癌。並且腫瘤距離肛門只有3釐米,去過多家醫院,醫生都表示手術無法保留肛門,需要 " 改道兒 ",在腹壁造口排便。一想到這,蔣先生便對治療猶豫了。
  • 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折翼的小天使」當雙手準備好了大腦就...
    隨著諾諾年齡的增長,媽媽越來越著急,經朋友介紹,來到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經過周大勇主任的評估與檢查,發現了孩子的身體平衡能力和肩關節穩定性差,手臂和肩關節不能進行分離,腕關節活動受限,手指分離運動差,感知覺能力較弱,精細運動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
  • 哈醫大四院主動脈瓣置換術令73歲哮喘患者轉...
    龍頭新聞訊(嶽金鳳)近日,哈醫大四院心內科張明宇教授和麻醉科馬雪松教授,成功合作完成了1例主動脈重度狹窄合併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患者的介入主動脈瓣置換術。經打聽,他們了解到哈醫大四院心內科張明宇主任已經在我省率先開展了介入下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時,老人及其家屬找到一線生機。TAVI是指經皮介入下主動脈瓣置換術,該項技術可以在不開刀的情況下完成主動脈瓣置換,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哈醫大四院已經憑藉該項技術多次成功挽回了病人的生命。
  • 哈醫大四院無創胃腸超聲檢查 救了「身體還不錯」的大娘一命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宋薇)近日,哈醫大四院超聲科董曉秋教授通過無創胃腸超聲檢查,為「身體還不錯」的57歲大娘精準篩查出早期胃癌。57歲的徐大娘平素身體狀況良好,多年來體檢的時候一直都沒有勇氣做胃鏡,近日感覺胃部有些不適,但還是對胃腸鏡檢查有一些「害怕」,於是決定來到哈醫大四院無創無痛的胃腸超聲檢查。超聲檢查時,超聲科董曉秋教授從不同角度、不同體位觀察徐大娘胃內及周邊臟器情況。
  • 哈醫大四院達文西機器人直腸癌手術為患者保...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王海嬌)近日,家住外地的70歲的李阿姨就診於哈醫大四院腫瘤外科肝膽外科,診斷直腸癌,腫瘤下緣距離肛門緣僅4cm,徐力善主任和楊冬冬醫生對患者的情況進行了細緻的術前分析及評估,為患者實施了達文西機器人直腸癌根治術,藉助機器人手術系統的優勢,保留了患者的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