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嶽金鳳)肌筋膜炎是一種臨床常見,而又常被忽略或誤診的病症,肩頸腰足部的肌肉、韌帶、關節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損傷、勞損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肌筋膜炎好發於腰背部,頸肩部。是指肌肉和筋膜的無菌性炎症反應,可反覆出現肌肉骨骼疼痛。
慢性勞損是最常見的原因。肌肉、筋膜受損後發生纖維化改變,使軟組織處於高張力狀態,從而出現微小的撕裂性損傷,滲出,纖維樣組織增生、形成條索或包塊,局部產生大量炎性介質最終刺激末稍神經出現疼痛。潮溼、寒冷的氣候環境為另一重要發病因素,溼冷可使肌肉血管收縮,缺血,水腫引起局部纖維漿液滲出,不利於炎性介質代謝,最終形成纖維織炎。部分患者有程度不等的外傷史。肌肉、筋膜受損傷後,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徹底,留下隱患而致病。此外疼痛引起患者情緒低落,焦慮,嚴重時可影響睡眠,形成惡性循環。
肌筋膜炎的臨床表現
固定壓痛點
肌腱的附著點或肌腹上有固定疼痛區和壓痛點。壓痛點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點附近或兩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處,壓痛點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結或痛性肌索。按壓痛點可引發區域性的不按神經根感覺分布的分散痛。我們稱之為觸發點。
局部肌肉痛
慢性持續性酸脹痛或鈍痛,疼痛呈緊束感或重物壓迫感,最長見於腰、背、頸、肩部疼痛,骶、臀、腿、膝、足底、肘或腕等也均可發生。體檢時發現局部肌肉緊張、痙攣、隆起、攣縮或僵硬。
缺血性疼痛
增加肌肉血流的治療可使疼痛減輕,局部受涼或全身疲勞、天氣變冷會誘發疼痛,深夜睡眠中會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動後減輕但常在長時間工作後或傍晚時加重,當長時間不活動或活動過度甚至情緒不佳時也可疼痛加重。
肌筋膜炎的治療
保守治療
務必糾正病因,杜絕慢性勞損,在非急性疼痛期,可嘗試做肌肉放鬆操,舒緩肌肉勞損。還可以遵醫囑進行按摩、理療等,對疼痛緩解有不錯療效,很多輕度患者堅持保守即可治癒。
藥物治療
消炎鎮痛、消腫解痙類藥物能迅速減輕症狀和改善生活質量,尤其對急性期患者療效確切,常用的如扶他林乳膏、西樂葆、威利坦等。封閉治療對很多痛點局限的患者很有效,但要注意防止可能的併發症。
中醫治療
專業的中醫按摩和手法對很多患者有效,但是治療周期長是缺點。
微創手術治療
久治不愈的患者就需微創手術治療。低溫等離子射頻對筋膜炎觸發點消除效果確切,立竿見影。
作者簡介
張濤,哈醫大四院骨科,副教授,醫學博士,博士後。主要從事骨科常見疾病診療,科普宣傳,擅長微創治療骨質疏鬆症和各種原因引起的頸肩腰腿的慢性肌肉骨骼疼痛。門診時間:每周五。
責任編輯:陳芳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