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瓣狹窄引發心衰!哈醫大四院主動脈瓣置換術令73歲哮喘患者轉...

2020-12-23 生活報

龍頭新聞訊(嶽金鳳)近日,哈醫大四院心內科張明宇教授和麻醉科馬雪松教授,成功合作完成了1例主動脈重度狹窄合併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患者的介入主動脈瓣置換術。

這是一位73歲的男性患者,因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引發心力衰竭、呼吸困難,全身已經嚴重水腫,有兩個月不能平臥睡眠,每天只能靠牆而臥艱難呼吸。通常這種疾病需要心外科通過開胸手術,進行主動脈瓣替換手術,由於老人合併嚴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明顯無法耐受手術的打擊和體外循環下的全身麻醉,多次的求醫無門使得老人身陷囹圄近乎絕望。

經打聽,他們了解到哈醫大四院心內科張明宇主任已經在我省率先開展了介入下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時,老人及其家屬找到一線生機。TAVI是指經皮介入下主動脈瓣置換術,該項技術可以在不開刀的情況下完成主動脈瓣置換,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哈醫大四院已經憑藉該項技術多次成功挽回了病人的生命。入院後該病人很快地被列為TAVI的適應證,但嚴重的肺部疾患又使得張主任顧慮重重。

麻醉的問題成為手術成敗的關鍵,為此哈醫大四院麻醉科馬雪松主任專程為老人進行了術前會診,雖然短期的肺功訓練調整和綜合治療後老人的肺功能有所改善,但是嚴重慢阻肺、頻發哮喘和多痰的狀態無疑會給麻醉增添諸多難度。手術當日馬雪松教授對該患者採用了一種無創氣道管理下的全麻技術,該項技術(麻醉氣道管理機器人)為哈醫大四院與哈工大合作首創研發,目前已經成功應用於臨床,和目前的插管全麻技術相比,具其獨特的優勢。該技術不僅可以避免患者氣道插管通氣的風險,同時還可以避免大量「冗餘」麻醉藥物的應用。動態生命體徵監測全部完成,在麻醉氣道管理機器人的輔助下,老人穩定地進入了全麻狀態。

心內科團隊和ECMO設備就位、超聲科經食道超聲就位、手術消毒鋪巾完成……張明宇教授開始了緊張而有序的手術。很快,諸多介入導管通過患者體表的不同部位達到擬定心血管中心區域……患者的心率被調到了每分鐘180次,張明宇教授沉穩地充起了瓣膜擴張球囊,球囊擴張完畢,瓣膜釋放成功!手術歷時2個小時順利完成,患者的循環監測指標即刻得到了明顯改善。術後10分鐘內病人恢復清醒,呼吸、循環系統功能均穩定如初。術後第二天患者已經能夠下地活動,心衰得到了糾正、呼吸變得順暢、病人可以「奢侈」的躺下來睡眠了。目前老人已經順利出院。

相關焦點

  •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二病因許多引起主動脈瓣狹窄的常見原因也可引起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瓣的退行性鈣化病變,由於瓣葉固定不能完全閉合;風溼性主動脈瓣的病變由於瓣葉捲縮、變硬,造成不能閉合;主動脈瓣的二瓣畸形由於瓣葉的纖維化和鈣化均可造成主動脈瓣的關閉不全。另外,由於主動脈瓣環中層囊性壞死,造成主動脈瓣環彈力纖維的退行性病變,主動脈瓣環的擴張也引起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 微創不開胸,高齡老人更換心臟主動脈瓣
    老人出院時與醫護人員合影主動脈瓣狹窄(AS)是老年人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過去半個世紀,外科經胸行主動脈瓣置換術(SAVR)一直是嚴重AS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然而,高齡伴有合併症的患者手術風險高,術後恢復慢,因此,醫學界一直在探索創傷更小的經導管治療技術。
  • 彩超提示"主動脈瓣狹窄(中度)"嚴重嗎?需不需要手術?
    正常成人主動脈瓣瓣口面積 3-4 cm2;輕度主動脈瓣狹窄:瓣口面積 ≥ 1.5cm2;中度主動脈瓣狹窄:瓣口面積 1.0-1.5 cm2;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瓣口面積<1.0cm2;導致主動脈瓣狹窄的成因,大致分常規的兩種情況。
  • 專家共識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中國專家共識(2020更新版)》發布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又稱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TAVI),是指將組裝完備的人工主動脈瓣經導管置入到病變的主動脈瓣處,在功能上完成主動脈瓣的置換。自2002年首例成功以來,TAVR已成為老年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的一線治療手段。我國TAVR起步較晚,但自2017年兩款國產瓣膜上市以來,我國TAVR已進入快速、全面發展階段。
  • 主動脈瓣狹窄、上狹窄、下狹窄,到底哪裡狹窄?
    來源丨醫學界影像診斷與介入頻道臨床心臟主動脈瓣超聲檢查時
  • 新手福利: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圖 2 另一例患者的主動脈瓣葉畸形,右冠瓣較小,左冠瓣和無冠瓣較大,瓣膜回聲增厚、增強,關閉時瓣葉交界處可見裂隙 圖 4 上圖 3 患者五腔心切面,顯示無冠瓣脫入左室流出道(箭頭處)圖 9 另一例患者心尖四腔心切面顯示舒張期主動脈瓣口大量反流
  • 78歲高齡患者「換瓣」難題解決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淑玉 通訊員 欒秀玲 潘晶 劉雪28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煙臺山醫院獲悉,近日,一名78歲的老年患者因胸悶、憋氣等症狀到煙臺山醫院就診,經檢查最終被確診為主動脈瓣狹窄,但由 於老人年事已高且病情較重
  • 急性主動脈 A 型夾層主動脈根部處理技術的近遠期效果分析
    方法  收集 2010 年 1 月 1 日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期間,阜外醫院急性主動脈 A 型夾層並累及主動脈根部的手術患者 673 例的臨床資料,男 512 例、女 161 例,平均年齡(48.80±11.22)歲。主動脈瓣交界懸吊組共 403 例,其中男 287 例、女 116 例,平均年齡(50.61±9.95)歲。
  • 二尖瓣合併主動脈瓣人工瓣替換及三尖瓣成形術臨床路徑(2019年版)
    診斷:二尖瓣病變,二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完成超聲檢查,有下列之一者:(1)二尖瓣狹窄,二尖瓣瓣口面積≤1.5m2。(2)無症狀二尖瓣關閉不全,30%<LVEF≤60%或LVESD≥40mm。(3)有症狀的二尖瓣關閉不全,LVEF>30%。同時存在中度以上的主動脈瓣反流或狹窄。
  • 超聲心動圖第二版29.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概述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可由主動脈瓣和主動脈根部疾病或主動脈瓣環擴張所致。
  • 三尖瓣病變迎來介入治療時代!
    心臟瓣膜病是我國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是主動脈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病變等。在75歲以上人群中,心臟瓣膜病的發病率達13%。治療手段包括置換和修補術。三尖瓣病包括三尖瓣狹窄、三尖瓣反流和三尖瓣贅生物,主要病理改變是三尖瓣關閉不全。患者起病緩慢,但發現症狀時往往年齡大、病情重。重度以上患者在我國超過了650萬,治療率卻小於1%。
  • 阜外醫院:全國1200患者已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活動現場獲悉,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不開刀」置換主動脈瓣膜的微創手術,已經成為高危和存在手術禁忌的老年主動脈瓣狹窄(Aortic stenos,AS)患者重要的手術治療方式。
  • 升主動脈、主動脈弓置換術及象鼻支架植入術臨床路徑(2019年版)
    一、升主動脈、主動脈弓置換術及象鼻支架植入術
  • 主動脈夾層,心臟外科最具挑戰的疾病!(一)
    主動脈夾層近端剝離的患者,36%出現高血壓,而25%出現低血壓體徵。而在主動脈夾層遠端剝離的患者中,70%出現高血壓,而4%出現低血壓體徵。嚴重低血壓體徵往往預示患者的預後非常不好,它通常是與心包填塞,嚴重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或主動脈破裂密切相關。準確測量血壓非常重要。如果頭臂動脈(供應右臂)或左鎖骨下動脈(供應左臂)被主動脈夾層累及,可能出現假性低血壓的情況。
  • 55歲前,這個心臟檢查一定要做!等出現心衰的症狀,或許已經命懸一線!
    1心衰→生存期不足2年主動脈瓣由於鈣化變硬打開出現問題,心臟的血液泵不出去,心臟就會過度做功,長此以往,心肌就會變得肥厚,引發心衰。心衰的典型症狀:胸悶、氣短、乏力、腿腫等。同時由於供血不足,還會出現心絞痛。但是這些症狀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視。
  • 升主動脈增寬
    多數升主動脈動脈瘤是由於主動脈壁中層囊性變性所引致。患者多為青、中年,常伴有主動脈瓣竇和瓣環擴大。胸主動脈瘤常見的形式是使近端主動脈和主動脈根部增寬,導致主動脈關閉不全(主動脈環擴張)。主動脈環擴張的病人約50%有馬方症候群或該病的變異。疾病因素囊性中層壞死引起的升動脈瘤。例如,80%以上升主動脈瘤的患者有高血壓,不少患者有囊性中層壞死。
  • 二尖瓣狹窄 VS 二尖瓣關閉不全,你能辨別其不同嗎?
    男,42 歲,風溼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合併房顫半年餘,現口服地高辛 0.25 mg/天,活動後心悸。心電圖示:心室率約 130 次/分。正常二尖瓣口面積約 4~6 cm2, 瓣口面積減少至 1.5~2.0 cm2 屬於輕度狹窄;1.0~1.5 cm2 屬中度狹窄;小於 1.0 cm2 屬重度狹窄。二尖瓣狹窄使左心房壓升高,導致肺靜脈和肺毛細血管壓力升高,繼而導致肺毛細血管擴張和淤血,產生肺間質水腫。肺靜脈壓力增高導致肺動脈的壓力被動升高,增加右心室後負荷,引起右心室肥厚擴張,終至右心衰竭。
  • 這例主動脈夾層,讓所有醫生「大呼意外」!
    本例要點患者3年前曾行主動脈瓣置換術,近日「突發胸背痛「,診斷為A型主動脈夾層,但在血管成像(CTA)
  • 廣東省人民醫院完成「微創」換瓣術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羅建方介紹,該院組成多學科團隊,於4月11日成功完成兩例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成為廣東地區首家成功施行這一微創換瓣手術的綜合性醫院。    74歲的潘阿姨是其中一例。潘阿姨一直患有糖尿病、高血壓,2年前開始覺得經常身體大不如前,經常胸悶不舒服,而且快步走或者上樓梯時都要喘上好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