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淑玉 通訊員 欒秀玲 潘晶 劉雪
28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煙臺山醫院獲悉,近日,一名78歲的老年患者因胸悶、憋氣等症狀到煙臺山醫院就診,經檢查最終被確診為主動脈瓣狹窄,但由 於老人年事已高且病情較重,無法承受開胸手術,綜合考量下,煙臺山醫院心血管內科為其實施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成功為該患者植入了主動脈瓣膜 。術後經心臟超聲評估顯示人工瓣膜無瓣周漏,手術效果顯著,目前患者已經康復出院。
據了解,該患者胸悶、憋氣一年多,曾在其他醫院多次就診,經藥物治療後症狀改善不明顯,近兩個月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活動耐量明顯減退,稍事活動即可誘 發,夜間不能平臥,伴雙下肢水腫,既往有高血壓及2型糖尿病病史。
為求進一步治療,患者來到煙臺山醫院北院區心血管內科就診,術前超聲檢查提示主動脈瓣鈣化伴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最大跨瓣壓差約82mmHg。
「主動脈瓣狹窄是老年人中最常見也是最嚴重的瓣膜病之一,會使心臟功能下降,導致全身供血不足,患者會出現頭暈、乏力、胸悶、心悸等,活動能力受到限制 ,嚴重的出現心功能衰竭、暈厥、心源性休克。」煙臺山醫院心導管室主任李強介紹說,外科開胸的主動脈瓣置換手術一直是主動脈瓣疾病的主要治療手段,但由 於該患者年紀大,病情重,如果實施開胸手術,手術創傷大、需要體外循環、風險也非常高。「萬幸的是,我們醫院已於2018年開展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也就 是TAVR手術,這一技術是近年來才應用於臨床的,為類似該名患者這種不能耐受外科手術的高危重症主動脈瓣狹窄患者提供了較為理想的替代治療方案,一般術後 24小時患者可以下床活動,3天即可出院。」
對於病情危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李強立刻帶領結構性心臟病介入團隊進行科學的術前評估,在北院心血管內一科主任左魯寧的組織協調下, 充分完成術前評估及其他準備工作,為患者實施TAVR手術。術中團隊密切配合,歷經一個半小時順利完成了手術。術後患者生命體徵平穩,症狀明顯緩解。
據悉,目前TAVR手術主要適用於老年重度主動脈瓣鈣化性狹窄或者關閉不全;患者有症狀,如心悸、胸痛、暈厥,心動能Ⅱ級以上;因合併多種疾病不適合開胸手 術,或者開胸手術風險太大的患者;主動脈根部的解剖條件適合TAVR,包括瓣膜鈣化程度、主動脈瓣環內徑、主動脈瓣竇內徑及高度、冠狀動脈開口高度以及入路 血管內徑等;三葉式或二葉主動脈瓣、糾正狹窄後預期壽命超過1年及外科手術後人工生物瓣衰敗等類型患者。
作為一項高技術含量的醫療新技術,TAVR手術的開展需要多學科共同合作,對醫院的整體技術實力要求很高。近年來,煙臺山醫院先後派出四批骨幹力量前往加拿 大及美國進修學習。「2018年我從加拿大進修回國後,醫院便開始著手組建由心血管內科、心外科、麻醉科、介入診療科、醫學影像科、超聲科等多個學科參與的 結構性心臟病團隊,並於當年5月成功開展了醫院首例TAVR手術,患者術後恢復非常好,這次是我們開展的第二例。」李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