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開胸,經導管做手術!78歲高齡患者「換瓣」難題解決了

2020-12-06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淑玉 通訊員 欒秀玲 潘晶 劉雪

28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煙臺山醫院獲悉,近日,一名78歲的老年患者因胸悶、憋氣等症狀到煙臺山醫院就診,經檢查最終被確診為主動脈瓣狹窄,但由 於老人年事已高且病情較重,無法承受開胸手術,綜合考量下,煙臺山醫院心血管內科為其實施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成功為該患者植入了主動脈瓣膜 。術後經心臟超聲評估顯示人工瓣膜無瓣周漏,手術效果顯著,目前患者已經康復出院。

據了解,該患者胸悶、憋氣一年多,曾在其他醫院多次就診,經藥物治療後症狀改善不明顯,近兩個月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活動耐量明顯減退,稍事活動即可誘 發,夜間不能平臥,伴雙下肢水腫,既往有高血壓及2型糖尿病病史。

為求進一步治療,患者來到煙臺山醫院北院區心血管內科就診,術前超聲檢查提示主動脈瓣鈣化伴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最大跨瓣壓差約82mmHg。

「主動脈瓣狹窄是老年人中最常見也是最嚴重的瓣膜病之一,會使心臟功能下降,導致全身供血不足,患者會出現頭暈、乏力、胸悶、心悸等,活動能力受到限制 ,嚴重的出現心功能衰竭、暈厥、心源性休克。」煙臺山醫院心導管室主任李強介紹說,外科開胸的主動脈瓣置換手術一直是主動脈瓣疾病的主要治療手段,但由 於該患者年紀大,病情重,如果實施開胸手術,手術創傷大、需要體外循環、風險也非常高。「萬幸的是,我們醫院已於2018年開展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也就 是TAVR手術,這一技術是近年來才應用於臨床的,為類似該名患者這種不能耐受外科手術的高危重症主動脈瓣狹窄患者提供了較為理想的替代治療方案,一般術後 24小時患者可以下床活動,3天即可出院。」

對於病情危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李強立刻帶領結構性心臟病介入團隊進行科學的術前評估,在北院心血管內一科主任左魯寧的組織協調下, 充分完成術前評估及其他準備工作,為患者實施TAVR手術。術中團隊密切配合,歷經一個半小時順利完成了手術。術後患者生命體徵平穩,症狀明顯緩解。

據悉,目前TAVR手術主要適用於老年重度主動脈瓣鈣化性狹窄或者關閉不全;患者有症狀,如心悸、胸痛、暈厥,心動能Ⅱ級以上;因合併多種疾病不適合開胸手 術,或者開胸手術風險太大的患者;主動脈根部的解剖條件適合TAVR,包括瓣膜鈣化程度、主動脈瓣環內徑、主動脈瓣竇內徑及高度、冠狀動脈開口高度以及入路 血管內徑等;三葉式或二葉主動脈瓣、糾正狹窄後預期壽命超過1年及外科手術後人工生物瓣衰敗等類型患者。

作為一項高技術含量的醫療新技術,TAVR手術的開展需要多學科共同合作,對醫院的整體技術實力要求很高。近年來,煙臺山醫院先後派出四批骨幹力量前往加拿 大及美國進修學習。「2018年我從加拿大進修回國後,醫院便開始著手組建由心血管內科、心外科、麻醉科、介入診療科、醫學影像科、超聲科等多個學科參與的 結構性心臟病團隊,並於當年5月成功開展了醫院首例TAVR手術,患者術後恢復非常好,這次是我們開展的第二例。」李強說。

相關焦點

  • 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不開胸,成功換「心門」!
    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不開胸,成功換「心門」!不用開胸,就能成功換「心門」!12月22日,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在醫院相關科室團隊的配合下,成功為73歲的江大爺,做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這也是渝東北首臺此類手術!
  • 廣東省人民醫院完成「微創」換瓣術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羅建方介紹,該院組成多學科團隊,於4月11日成功完成兩例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成為廣東地區首家成功施行這一微創換瓣手術的綜合性醫院。    74歲的潘阿姨是其中一例。潘阿姨一直患有糖尿病、高血壓,2年前開始覺得經常身體大不如前,經常胸悶不舒服,而且快步走或者上樓梯時都要喘上好一會兒。
  • 微創不開胸,高齡老人更換心臟主動脈瓣
    老人出院時與醫護人員合影主動脈瓣狹窄(AS)是老年人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過去半個世紀,外科經胸行主動脈瓣置換術(SAVR)一直是嚴重AS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然而,高齡伴有合併症的患者手術風險高,術後恢復慢,因此,醫學界一直在探索創傷更小的經導管治療技術。
  • 8釐米小切口,心臟換瓣手術不用「大開胸」
    77歲的張先生是武漢某高校的退休教師,近半年來,他總感到胸悶氣促,咽喉部還有一種緊縮感,他以為是自己的「職業病」咽喉炎犯了,但吃消炎藥也未見好轉。上周,張先生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就診,檢查後,他被診斷為主動脈瓣重度返流,心功能不全。
  • 不開胸置換心臟瓣膜 六旬重症患者成功獲救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3日電 (記者 陳靜)主動脈瓣疾病根治的傳統方法是外科手術開胸換瓣,但臨床有1/3的患者由於高齡、虛弱、合併症多、風險高而不能進行外科開胸手術,失去治療的機會。如今,這樣的狀況已經改變了。
  • 專家共識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中國專家共識(2020更新版)》發布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又稱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TAVI),是指將組裝完備的人工主動脈瓣經導管置入到病變的主動脈瓣處,在功能上完成主動脈瓣的置換。自2002年首例成功以來,TAVR已成為老年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的一線治療手段。我國TAVR起步較晚,但自2017年兩款國產瓣膜上市以來,我國TAVR已進入快速、全面發展階段。
  • 阜外醫院:全國1200患者已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活動現場獲悉,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不開刀」置換主動脈瓣膜的微創手術,已經成為高危和存在手術禁忌的老年主動脈瓣狹窄(Aortic stenos,AS)患者重要的手術治療方式。
  • 77歲大伯剛做過腫瘤手術,心臟又「報警」,胸壁上開個2釐米小孔...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陳曉華 記者 吳朝香稍微活動後,就出現胸悶、氣急,77歲的吳大爺被確診為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疾病,心臟明顯擴大,收縮無力,已到了非手術不可的時候了。剛剛因為胰腺腫瘤接受過手術的吳大爺和他的家人,很擔心他再做一次開胸手術會承受不住。
  • 經導管三尖瓣修復----TriCinch Coil System
    引      言三尖瓣反流是由於三尖瓣關閉不全引起的結果,即收縮期血流從右心室返流入右心房,造成右心房高度擴大
  • 齊魯醫院為74歲老人成功完成經導管二尖瓣修復術
    齊魯網·閃電新聞訊 (通訊員 王雯)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張希全教授、谷興華主任醫師及其團隊聯合阜外醫院潘湘斌教授團隊成功完成山東省首例經導管二尖瓣修復術(MitralStitch),患者治癒出院。這標誌著齊魯醫院二尖瓣介入治療新技術的臨床工作正式啟動。
  • 浙江省人民醫院胸腔鏡換雙瓣手術不用開胸,患者術後1周就可出院
    因為風溼和退行性變等多種原因需要做心臟雙瓣膜、多瓣膜的手術患者,在臨床上仍然很多。傳統上這樣的手術操作多、時間長,在我國的絕大部分醫院還只能在正中大開胸的方式下進行。所以對於不得不接受心臟多瓣膜手術的病人來說,對傷口的恐懼是他們要跨越的第一個心理難關。而這些風險也是現實中確實存在的。
  • 心臟裡的「降落傘」壞了,微創不開胸完美修復!浙大一院完成全國...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 日前完成了全國首例 經心尖入路經導管二尖瓣「緣對緣+腱索」修復手術 73歲的袁大伯(化名)不僅做了首個「吃螃蟹」的人
  • 主動脈瓣狹窄引發心衰!哈醫大四院主動脈瓣置換術令73歲哮喘患者轉...
    龍頭新聞訊(嶽金鳳)近日,哈醫大四院心內科張明宇教授和麻醉科馬雪松教授,成功合作完成了1例主動脈重度狹窄合併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患者的介入主動脈瓣置換術。這是一位73歲的男性患者,因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引發心力衰竭、呼吸困難,全身已經嚴重水腫,有兩個月不能平臥睡眠,每天只能靠牆而臥艱難呼吸。通常這種疾病需要心外科通過開胸手術,進行主動脈瓣替換手術,由於老人合併嚴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明顯無法耐受手術的打擊和體外循環下的全身麻醉,多次的求醫無門使得老人身陷囹圄近乎絕望。
  • 紐脈醫療:經導管二尖瓣膜技術的跳舞者
    位於上海國際醫學園區的上海紐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紐脈醫療」)致力於國際先進水平的微創/介入人工心臟瓣膜系統的研發及產業化,是國內目前唯一一家擁有自主研發的經導管二尖瓣膜系統的公司。不同於目前主動脈瓣能夠採用開胸手術或微創介入手術實現良好的治療效果,二尖瓣僅有2%的有效治療率。」紐脈醫療董事長虞奇峰在接受醫谷採訪時說道。以下為外科手術修復、外科生物瓣膜置換和介入瓣膜/瓣環修復三種手術方式的優缺點對比:
  • 心臟手術不開胸,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日前,我院心胸血管外科團隊,成功為一名67歲的二次手術患者實施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術),據了解,在湖南省中醫醫院中系首例。尹曉清教授團隊為患者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今年67歲的李嗲嗲,8年前因為風溼性心臟病聯合瓣膜病變置換了生物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近兩個月來開始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後來被醫院確診為「雙瓣置換術後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此後症狀逐步加重,喘不上氣、睡覺不能平躺,生活都無法自理,需要靠藥物維持生命,情況十分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
  • 86歲高齡心動過緩患者造影劑過敏,成功植入無導線起搏器
    家住吉林的張婆婆(化名)今年86歲,於1年前做過「主動脈瓣、二尖瓣生物瓣置換術+三尖瓣成形術」,20多天前突發意識喪失,在當地最大醫院完善相關檢查後明確診斷為心房顫動伴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導致心源性暈厥,必須植入永久心臟起搏器才能避免嚴重心動過緩導致的暈厥,以保證生命安全。
  • 果殼病人 | 原以為要換個心臟零件,開胸之後我收到了意外的禮物
    原創 小謝 果殼14年前高考體檢時,內科大夫聽到我的心臟有雜音,到心內科看病才知道,原來我有先天性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當時瓣膜反流程度是中度,大夫囑咐每年複查一次心臟彩超,告訴我換心臟瓣膜是早晚的事,但也許可以等到五六十歲再做手術。
  • 直擊抗疫一線|血管裡埋下的這條「管子」 為高齡危重患者建立生命...
    張爺爺口中稱讚的這條「管子」是一種經外周靜脈到中心靜脈導管(PICC),它簡化了中心靜脈的穿刺過程,降低了中心靜脈的穿刺風險和感染率,延長了導管的留置時間,目前PICC導管已經成為臨床治療中極其重要的輸液途徑和方式。
  • .| 市一心內科醫生揭秘:21世紀,不動手術刀也能給心臟換扇門
    當醫生發現患者有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時,以往的方法是由外科醫生做開胸手術,即把心臟切開,把「壞門」切下來,然後換上一扇「新門」,醫學上稱之為開胸換瓣手術。年紀較大且合併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不能耐受這樣的手術。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現在只需從患者的大腿根部穿刺股動脈,通過導管的方式,就可進行主動脈瓣更換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