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胸置換心臟瓣膜 六旬重症患者成功獲救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專家僅用一小時就為年近六旬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徐先生成功完成極微創瓣膜置換手術。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12月3日電 (記者 陳靜)主動脈瓣疾病根治的傳統方法是外科手術開胸換瓣,但臨床有1/3的患者由於高齡、虛弱、合併症多、風險高而不能進行外科開胸手術,失去治療的機會。

如今,這樣的狀況已經改變了。記者3日從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獲悉,該院專家僅用一小時就為年近六旬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徐先生成功完成極微創瓣膜置換手術。據了解,患者的心臟功能明顯改善,恢復良好,術後第四天便出院。

該院心胸外科主任臧旺福教授3日接受採訪時表示,主動脈瓣疾病是老年人群最常見的瓣膜性心臟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並可危及生命。造成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病因有很多,但主要是因為老年性退化。

臧旺福指出,心臟瓣膜會隨著年齡增大而發生退行性病變、纖維化和鈣化,從而導致瓣葉閉合不全。患者可以多年沒有症狀,但隨著主動脈瓣反流逐漸發展而加重,當出現左心室擴張,患者會漸漸出現症狀,包括活動或用力後出現心慌、氣短、呼吸困難、夜間陣發性端坐呼吸、類似心絞痛的症狀和暈厥。這位專家指出,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伴心絞痛患者5年死亡率為50%,嚴重左心衰患者2年內死亡率達50%。

臧旺福教授告訴記者,極微創TAVR手術的問世,為這些患者提供了治療新方法。TAVR的中文名稱是「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通過介入導管將人工瓣膜放置到原來病變的瓣膜處並代替其工作。

據介紹,手術無需開胸,具有創傷小、術後恢復快、症狀改善明顯的優點,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據悉,微創化是該院心胸外科的發展方向,專家們針對常見心臟及大血管疾病均開展了相應的微創手術,明顯降低了患者的手術創傷和風險,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目前,該院完成的TAVR手術,患者均在一周內出院,恢復良好。(完)

相關焦點

  • 寧夏首例使用VitaFlow支架瓣膜TAVI手術成功實施
    銀川7月2日電 (楊迪)記者2日從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獲悉,該院心臟大血管外科近日成功實施寧夏首例使用VitaFlow支架瓣膜TAVI手術,採用自膨脹式牛心包生物瓣膜,完成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手術),成為寧夏老年主動脈瓣患者的福音。
  • 心臟裡的「降落傘」壞了,微創不開胸完美修復!浙大一院完成全國...
    這些瓣膜壞掉了 只能開胸、開心進行修復或置換 隨著微創介入技術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瓣膜病患者可以享受 不開胸就治療疾病的紅利
  • 心臟瓣膜手術大匯總,教你如何正確選擇!
    隨著時間推移它就像機器零件一樣也會老化,折舊到一定的程度可能就用不了了,要維修了。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專家表示:瓣膜出現問題,或者有併發症發生時,就只能依靠手術來進行治療,有的需要修復瓣膜,有的需要置換瓣膜,而這要根據患者病情來確定。
  • 心臟手術不開胸,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尹曉清教授團隊為患者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今年67歲的李嗲嗲,8年前因為風溼性心臟病聯合瓣膜病變置換了生物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近兩個月來開始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後來被醫院確診為「雙瓣置換術後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此後症狀逐步加重,喘不上氣、睡覺不能平躺,生活都無法自理,需要靠藥物維持生命,情況十分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
  • 心臟瓣膜成形術——讓患者不用終身服用抗凝藥!
    當有些人由於先天性發育畸形或後天性的原因如風溼性、退行性、感染等引起心臟瓣膜和/或周圍組織發生解剖結構或功能上的異常,造成主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中的一個或者幾個瓣膜出現狹窄或關閉不全,出現機械性血流障礙為主的病變時,可以通過瓣膜成形或置換手術恢復瓣膜的功能。目前我國風溼性心臟病患者手術選擇瓣膜修復或是換瓣,主要便取決於患者瓣膜病變程度。
  • 微創不開胸,高齡老人更換心臟主動脈瓣
    半個月前,言大爺再一次胸悶氣促急性病情發作,通過一系列急救病情有所緩解,但在住院過程中還是有反覆發作,多次轉入心臟重症監護室治療。病情嚴重治療效果不佳,言爺爺非常悲觀,且堅決不同意外科手術治療,家屬束手無策,四處求助。在偶然機會下了解到株洲中心醫院心內二科歐陽繁博士團隊善於解決疑難雜症及重症病人,遂慕名來到株洲市中心醫院。
  • 心臟大血管外科成功實施罕見巨大左右冠狀動脈瘤合併多瓣膜病變手術
    圖1 心臟彩超提示巨大冠狀動脈瘤合併多瓣膜疾病CT冠狀動脈造影(見圖2)顯示左、右巨大冠狀動脈瘤,左側動脈瘤幾乎佔據整個胸腔,遠端冠脈迂曲,左側冠脈迴旋支遠端顯示不清。由於術前的檢查無法完全評估患者的病變範圍,預計手術方式基本涵蓋了成人心臟外科的大部分術式組合,手術存在極大的難度及不可預知性。
  • 8釐米小切口,心臟換瓣手術不用「大開胸」
    楚天都市報7月19日訊(記者晏雯 通訊員鄒亞琴)心臟大手術也可以通過微創「小切口」完成,近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王志維教授團隊僅通過胸骨上段8釐米的小切口,就完成主動脈瓣置換手術。明天,手術後的張先生帶著不為人知的「美容切口」,痊癒出院。
  • 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完成一例複雜心臟瓣膜手術
    駐馬店網訊 近日,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胸外科成功為47歲心臟瓣膜重度狹窄患者實施心臟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換術+主動脈瓣置換術+三尖瓣成形手術,成功解除其了「心」腹大患,術後患者康復良好,順利出院。據了解,47歲女性患者,近年來輕微活動後心慌氣短多年,已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質量,在其它醫院內科治療後症狀無緩解,經多方了解後來到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胸外科,入科時患者精神、營養狀態差,心臟瓣膜重度狹窄,心臟擴大到了胸腔邊緣,房顫、手術風險極大,術中血拴一旦脫落梗塞到心腦血管,後果不堪設想,常用手術方法很難保障安全。
  • 不用開胸,經導管做手術!78歲高齡患者「換瓣」難題解決了
    ,無法承受開胸手術,綜合考量下,煙臺山醫院心血管內科為其實施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成功為該患者植入了主動脈瓣膜 。術後經心臟超聲評估顯示人工瓣膜無瓣周漏,手術效果顯著,目前患者已經康復出院。據了解,該患者胸悶、憋氣一年多,曾在其他醫院多次就診,經藥物治療後症狀改善不明顯,近兩個月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活動耐量明顯減退,稍事活動即可誘 發,夜間不能平臥,伴雙下肢水腫,既往有高血壓及2型糖尿病病史。
  • 桂林市人民醫院:小住幾天、瓣膜置換,心臟中心連續完成兩例TAVI手術
    原來,一周前,市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團隊聯合麻醉、重症醫學科、超聲、放射等多個科室,採用主動脈瓣生物瓣植入術(TAVI術),為包括老蘇在內的兩位高齡心臟瓣膜病患者完成了微創瓣膜置換。這是該院在今年8月開展桂林首例TAVI術後,又邁出的重要一步。
  • 浙江省人民醫院胸腔鏡換雙瓣手術不用開胸,患者術後1周就可出院
    因為風溼和退行性變等多種原因需要做心臟雙瓣膜、多瓣膜的手術患者,在臨床上仍然很多。傳統上這樣的手術操作多、時間長,在我國的絕大部分醫院還只能在正中大開胸的方式下進行。所以對於不得不接受心臟多瓣膜手術的病人來說,對傷口的恐懼是他們要跨越的第一個心理難關。而這些風險也是現實中確實存在的。
  • 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不開胸,成功換「心門」!
    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不開胸,成功換「心門」!當天13:30,經過術前周密地準備,由心臟中心副主任張儉榮率領TAVR團隊,經過兩個小時精心手術,經患者股動脈送入的人工主動脈瓣膜順利釋放。整個過程患者生命體徵平穩,順利返回心臟大血管外科ICU,目前患者病情平穩。
  • 南大二附院成功植入Edwards Sapien 3瓣膜 全省首例
    本網獲悉,近日,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TAVR)團隊在心血管內科主任吳延慶教授帶領下,完成了江西省第一例Edwards Sapien 3球擴式瓣膜的植入,
  • 胸悶氣喘原來是「風心病」,北京南京兩地專家聯手,給患者心臟瓣膜...
    李鴻雁副主任醫師說,目前最常用的人工瓣膜置換,難以避免地造成二尖瓣解剖結構和特性的破壞,使患者心功能受到重創,影響患者的遠期預後。我們考慮李女士年輕才40歲,為提高今後的生活質量,最終決定先調整患者心功能狀態後,再行二尖瓣成形手術。
  • 融中財經:國產創新器械捍宇醫療開啟瓣膜修復新時代
    二尖瓣反流是最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即心臟收縮時二尖瓣關閉不全,使得血液從左心室反向流入左心房,是由於二尖瓣瓣葉、瓣環、乳頭肌、腱索等器質性或功能性改變導致的二尖瓣病變。二尖瓣反流的危害較大,中重症患者可出現心房顫動、心力衰竭等症狀,甚至可能猝死。二尖瓣反流患者的病情/症狀可通過藥物改善,但徹底治療必須通過手術實現。
  • 果殼病人 | 原以為要換個心臟零件,開胸之後我收到了意外的禮物
    檢查結果出來一看,不愧是身強力壯的中年人,除了心臟不好其他指標都正常。入院第三天,主管我的張大夫就來確定手術日期了,定在下一周的周二。大夫跟我和家屬再三確認換哪一種瓣膜。在生物和機械瓣膜之間,我們選擇了生物瓣膜,因為不需長期服藥和忌口。生物瓣膜的缺點是用不了太久,二三十年後還要二次手術。
  • 從頭到尾,說一說心臟瓣膜的那些事......
    任何一個瓣膜發生病變,都會導致心臟血液流動方向或流量的改變而加重心臟負擔,時間長了就會出現房顫、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併發症,患者輕則喪失勞動力,重則心力衰竭而亡。心臟瓣膜病的病因引起心臟瓣膜病的病因一般有這幾個方面:1、風溼熱:在青少年時期發生過風溼熱,侵犯瓣膜,逐漸發展成為風溼性瓣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