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腿」消失了!哈醫大四院開展靜脈腔內閉合術治療靜脈曲張

2020-12-23 瀟湘名醫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嶽金鳳)靜脈曲張俗稱「蚯蚓腿」,一旦患上就會腿部酸脹、疼痛、乏力,嚴重時會出現慢性潰瘍、感染、影響下肢血供等問題。隨著靜脈腔內閉合術等微創手術的開展,靜脈曲張的手術治療已不再那麼可怕。哈醫大四院血管外科專家佟志國提醒,為了防止病情加重,靜脈曲張患者應早日手術。

七旬老人張大爺右小腿上的一個蚯蚓狀的小腫物已經長了30多年了,起初只有黃豆那麼大,躺下時就消失,既不瘙癢也不疼痛。誰知最近小腿越來越腫脹,皮膚表面「蚯蚓」一樣的血管看著很嚇人,同時下肢腫脹難忍,皮膚還癢的厲害,慕名找到哈醫大四院普外五病房佟志國副主任,確診為右下肢靜脈曲張伴有靜脈瓣膜功能不全。

考慮到患者年齡較大,為避免手術創傷帶來的傷害,經綜合評估考量,佟志國副主任決定為患者局麻行右下肢大隱靜脈腔內閉合術,局部曲張靜脈點式剝脫術。僅耗時40分鐘,成功快速完成手術。經術後觀察,患者右下肢恢復良好,術後即可離床活動,未出現任何不適,第二天便康復出院了。

佟志國副主任介紹,下肢靜脈曲張俗稱「蚯蚓腿」,表現為肢體皮下出現毛細血管擴張,使得靜脈紋路非常明顯,迂曲成團。當靜脈腔擴張後,瓣膜就會出現關閉不全,血流向錯誤的方向返流,這種返流會給們腿部血管的靜脈壁造成巨大的壓力,本身靜脈壁的彈力纖維就比較少,管壁又薄又缺乏彈性,再加上一些靜脈處在皮膚表淺的位置,缺少肌肉的支持,從而給下肢靜脈增加了壓力。靜脈曲張不僅影響美觀,時間長了還會導致腿部酸脹、疼痛、乏力、血管彎曲、血管突起鼓包等等,嚴重時會出現皮炎皮疹、皮膚色素沉著,繼而造成皮膚破潰、慢性潰瘍、感染、影響下肢血供等問題。靜脈曲張的手術方式有多種,隨著靜脈腔內閉合術等微創手術的開展,手術已不再那麼可怕。為了防止病情加重,靜脈曲張患者應該早日手術。

靜脈腔內閉合術在國外已應用多年,國內近年才逐漸興起,是真正的微創手術。主要原理是通過射頻、微波或雷射導管產熱,將反流的大隱靜脈主幹以熱消融的方式凝閉。同剝脫術一樣,大隱靜脈閉合了,沒有了反流,曲張也就治癒了。這種手術方法的優點是對麻醉要求低,大多數可以在局麻下完成;恢復快,術後即可下地活動,甚至不影響工作;而且效果可靠,據國外文獻報導,治療效果同傳統的剝脫術相當,甚至更佳;併發症少,基本避免了隱神經損傷等併發症。

佟志國副主任介紹,與以往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採用的大隱靜脈剝脫術相比,實施的大隱靜脈腔內閉合術,是在術中超聲指引下進行的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療效佳、能有防止大隱靜脈血液向膝下淺靜脈倒灌,避免下肢靜脈曲張復發等優點。哈醫大四院普外五病房自開展靜脈腔內閉合手術以來,已完成了數百例,以創傷小,療效好,恢復快為目的,為龍江人解決病痛。

醫生簡介

佟志國: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在讀。IUA中國分會腹主動脈專委會---委員,哈爾濱市血管專業委員會---委員。

博士師從於著名腫瘤外科專家張豈凡教授、董新舒教授,對乳腺疾病、胃癌及腸癌的手術及化療有著深入的研究。

從事普外科工作20年,對於普外科常見疾病如疝氣、甲狀腺腫瘤等的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及創新,腔鏡甲狀腺癌頸部淋巴結清掃技術曾獲黑龍江省及哈爾濱醫科大學醫療新技獎。

2015~2016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血管外科進修,師從國內著名血管外科專家郭偉教授,對於常見的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症和下肢靜脈疾病、頸動脈狹窄及腹主動脈疾病的診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科研工作:發表SCI論文兩篇,國內核心期刊論文多篇,主持省衛生廳課題一項,同時獲哈爾濱醫科大學和黑龍江省衛計委醫療新技術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來源:東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腿上有青筋要注意!哈醫大四院專家:自測看是否靜脈曲張
    因為靜脈本身有重力作用,會對瓣膜而產生一定的壓力,如果靜脈內壓持續升高的話,瓣膜承受的壓力會過重,逐漸鬆弛脫垂,直至關閉不全,所以長時間站立坐著的話,容易形成下肢深靜脈曲張。家庭遺傳因素也非常重要,很多原發性靜脈屈張具有家族遺傳史,所以上一代人患有的話,可能會遺傳給下一代,並且所佔的機率還是比較高的。
  • 超微創技術治療靜脈曲張,去掉彎彎曲曲「小蚯蚓」
    隨著醫學科技的飛速發展,臨床對下肢靜脈曲張的治療手段越來越多,其中靜脈曲張微創手術具有更好的療效和更低的併發症發生率,臨床應用日益廣泛。三十年飽受靜脈曲張困擾8月7日,我院門診收治了一名「雙下肢隱靜脈曲張」的患者。
  • 哈醫大四院急診戰鬥班「救死扶傷 生命至上」
    哈醫大四院急診戰鬥班「救死扶傷 生命至上」 哈醫大四院宣傳訂閱號 今天 「門診大廳有人倒地,意識不清,快來人搶救!快!
  • 35歲女子美腿變爛腿竟是因為做了這個...
    偶爾一次在美容院做美容時,王女士聽工作人員介紹說可以做「艾灸」根治,遂在美容院花了一萬多塊錢做了「艾灸」治療(圖2)。但做完「艾灸」後,不僅蚯蚓狀腫物沒有消失,反而小腿皮膚出現了紅腫、發黑、疼痛等症狀(圖3),王女士萬般無奈之下才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血管外科就診。
  • 挑戰需要技術支撐 哈醫大四院胸外科硬質氣管鏡技術打通生命通道
    挑戰需要技術支撐哈醫大四院胸外科硬質氣管鏡技術打通生命通道編輯:陳芳薇 來源:東北網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嶽金鳳)氣管疾病,尤其氣管狹窄患者一呼一吸極為艱難哈醫大四院胸外科二病區於2014年東北地區開展硬質氣管鏡治療氣管狹窄疾病以來,成熟開展了氣管良惡性狹窄氣管介入治療及手術治療,地造福了龍江氣管疾病患者。
  • 哈醫大四院無創胃腸超聲檢查 救了「身體還不錯」的大娘一命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宋薇)近日,哈醫大四院超聲科董曉秋教授通過無創胃腸超聲檢查,為「身體還不錯」的57歲大娘精準篩查出早期胃癌。57歲的徐大娘平素身體狀況良好,多年來體檢的時候一直都沒有勇氣做胃鏡,近日感覺胃部有些不適,但還是對胃腸鏡檢查有一些「害怕」,於是決定來到哈醫大四院無創無痛的胃腸超聲檢查。超聲檢查時,超聲科董曉秋教授從不同角度、不同體位觀察徐大娘胃內及周邊臟器情況。
  • 哈醫大四院成立肺結節多學科診療(MDT)中心
    哈醫大四院肺結節多學科(MDT)診療中心肺結節是多學科的疾病,其診斷與治療過程往往涉及到多個專業學科,在傳統單一門診的治療過程中,容易產生治療效果不全面的情況。但在哈醫大四院MDT門診建立後,針對患者的病情,整合呼吸科、胸外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學科知名專家實行快速有效的聯動機制,共同交流探討,為患者制定完善的診治方案,將治療效果最佳化,對改善病患的生命質量有著重要作用。中心設有專職的隨訪人員,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通知複診時間。
  • 哈醫大四院椎間孔鏡技術「不開刀」治療腰腿疼痛
    來源: 龍江印象 舉報   據張大鵬副主任醫師介紹,椎間孔鏡技術是目前國際上最為先進的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方法
  • 哈醫大四院肺結節多學科診療(MDT)中心精準篩查 將肺癌扼殺在病變...
    求醫心切的劉阿姨找到了哈醫大四院具有多年肺結節診斷經驗的呼吸內科一病區車春莉主任,車主任通過結合團隊創建的肺部結節首診表對比研判,加之多年從醫經驗,高度懷疑16排CT平掃報告的結節是惡性結節,建議患者做進一步影像學檢查。
  • 從入院檢查到治療不超一小時 哈醫大四院腦卒中中心為患者開通綠色...
    哈醫大四院腦卒中中心開通由急診科、介入放射科、神經內科等多學科合作模式的「綠色通道」,為患者進行緊急救治,從入院檢查到治療,不超過一小時。  疑似腦卒中的患者被送進醫院後,會立即安排患者進入綠色通道做進一步的檢查,同時啟動救治方案,所有相關科室人員待命,若患者經檢查有溶栓治療可能,醫務人員會立即為患者進行溶栓、取栓等治療。
  • 國內近1億人患靜脈曲張,如何預防和治療,松江醫生來支招
    其實,「蚯蚓腿」有很多的治療和預防措施,並不是想像的那麼可怕!我們邀請到了松江區中心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張俊華,一起來探討一下蚯蚓腿的相關問題。專家門診:周一、周四上午8:00-11:30點蚯蚓腿是什麼?蚯蚓腿其實就是靜脈曲張。靜脈曲張又稱為「浮腳筋」「老爛腿」。
  • 哈醫大四院承辦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關節病分會換屆暨學術研討會
    哈醫大四院承辦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關節病分會換屆暨學術研討會哈醫大四院2020-12-212020年12月20日,由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主辦,哈醫大四院承辦的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關節病分會換屆暨哈爾濱股骨頭壞死專題研討會隆重召開
  • 哈醫大四院專家「改道兒」贏尊嚴
    近日,剛剛退休的蔣先生,在哈醫大四院腫瘤外科肝膽外科就診時,對該科副主任孫凌宇說道。原來在半年前,蔣先生出現大便頻繁的情況,後來大便中出現了膿血,還有便不淨的感覺,到醫院一檢查,發現自己得了直腸癌。並且腫瘤距離肛門只有3釐米,去過多家醫院,醫生都表示手術無法保留肛門,需要 " 改道兒 ",在腹壁造口排便。一想到這,蔣先生便對治療猶豫了。
  • 腿上長出「小蚯蚓」,穿彈力襪真的有用嗎?
    沈醫師提醒大家:靜脈曲張在幾年甚至數十年內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只有部分人會覺得酸脹,沉重感,夜間腿抽筋,因此很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如果不及時治療,形成靜脈內血栓,靜脈炎,色素沉著,潰瘍,就比較危險了。因此一旦發現苗頭,一定要及時上醫院,千萬不能拖。
  • 哈醫大四院主動脈瓣置換術令73歲哮喘患者轉...
    龍頭新聞訊(嶽金鳳)近日,哈醫大四院心內科張明宇教授和麻醉科馬雪松教授,成功合作完成了1例主動脈重度狹窄合併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患者的介入主動脈瓣置換術。經打聽,他們了解到哈醫大四院心內科張明宇主任已經在我省率先開展了介入下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時,老人及其家屬找到一線生機。TAVI是指經皮介入下主動脈瓣置換術,該項技術可以在不開刀的情況下完成主動脈瓣置換,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哈醫大四院已經憑藉該項技術多次成功挽回了病人的生命。
  • 美腿變爛腿!專家提醒:靜脈曲張切勿盲目「艾灸」
    臥床休息後減輕一開始王女士並未引起太大的重視而腫物逐漸明顯嚴重影響美觀以至於夏天不敢穿短裙短褲偶爾一次在美容院做美容時王女士聽工作人員介紹說可以做「艾灸」根治遂在美容院花了一萬多塊錢做了「艾灸」治療但做完「艾灸」後,不僅蚯蚓狀腫物沒有消失
  • 哈醫大四院口腔頜面外科成功切除拳頭大小頜下腺腫瘤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宋薇)近日,哈醫大四院口腔頜面外科團隊又完成一例較為巨大的頜下腺腫瘤切除手術,解決了困擾患者兩年多的苦惱。經多方問醫,劉女士輾轉來到了哈醫大四院口腔頜面外科。哈醫大四院口腔頜面外科朱威副主任醫師為劉女士做了詳細的術前檢查後發現,由於瘤體巨大,腫瘤已經壓迫氣管和咽喉側壁,且被口底肌肉嚴重包裹,與舌側下頜骨也有粘連,手術存在一定風險和難度。經過充分手術準備,朱威副主任醫師和張偉主治醫師為患者在全麻狀態下切除了頜下腺腫瘤,歷時3個多小時,術中出血僅不到100毫升。
  • 靜脈曲張不要等到腿爛了再治!
    「10年前,我右腿開始青筋暴露,當時沒在意,後來越來越明顯,膝蓋處還有『疙瘩』,醫院診斷為靜脈曲張,但聽說治療要『扒皮抽筋』,就拒絕了手術。」近兩年,他長時間走路後感覺右腿像木頭一樣,特別沉;小腿和腳踝也開始腫脹、皮膚變黑。
  • 哈醫大四院超聲科為高齡巨膽囊危重患者挽回生命
    近日,哈醫大四院醫學超聲科董曉秋主任介入治療團隊,利用一根細管為患有巨膽囊急症的90歲高齡老人挽回生命。90歲的張奶奶因反覆發作的噁心、嘔吐、腹脹,在當地確診為急性胰腺炎經抗感染、抑酸、胃腸減壓治療無效後轉入哈醫大四院治療,急診超聲檢查發現膽囊明顯增大達9.5cmx5.9cm,形成一個巨大的囊性包塊,內充滿膿汁、結石及炎性滲出物,隨時都可能發生膽囊穿孔,因患者年齡過大且由膽囊炎誘發了急性胰腺炎,迅速進展的病情和多種合併症,老人家生命危在旦夕!
  • 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折翼的小天使」當雙手準備好了大腦就...
    諾諾(化名)今年6歲了,是一名腦癱患兒,去過很多康復機構做治療,但進步不明顯,諾諾的手目前只能進行柱狀的抓握,不能進行三指捏,更不能自己穿脫衣物和吃飯。隨著諾諾年齡的增長,媽媽越來越著急,經朋友介紹,來到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經過周大勇主任的評估與檢查,發現了孩子的身體平衡能力和肩關節穩定性差,手臂和肩關節不能進行分離,腕關節活動受限,手指分離運動差,感知覺能力較弱,精細運動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