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細管救了命!哈醫大四院超聲科為高齡巨膽囊危重患者挽回生命

2020-12-21 騰訊網

近日,哈醫大四院醫學超聲科董曉秋主任介入治療團隊,利用一根細管為患有巨膽囊急症的90歲高齡老人挽回生命。

90歲的張奶奶因反覆發作的噁心、嘔吐、腹脹,在當地確診為急性胰腺炎經抗感染、抑酸、胃腸減壓治療無效後轉入哈醫大四院治療,急診超聲檢查發現膽囊明顯增大達9.5cmx5.9cm,形成一個巨大的囊性包塊,內充滿膿汁、結石及炎性滲出物,隨時都可能發生膽囊穿孔,因患者年齡過大且由膽囊炎誘發了急性胰腺炎,迅速進展的病情和多種合併症,老人家生命危在旦夕!

主治醫師快速會診並與家屬充分溝通後,立即聯繫了醫學超聲科介入治療組,在董曉秋主任的指導下,介入組骨幹張立維醫生為老人進行了超聲引導下經皮經肝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PTGD),一個救命的方法。因該患者膽囊大,穿刺中突發破裂風險極高,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超聲科張立維醫生膽大心細,向膽囊內置入豬尾狀引流管。整個手術過程醫護配合到位,精準迅速,穿刺一次成功,10分鐘就完成了所有的操作。患者狀態平穩地帶著救命的引流管回到了病房,一會兒的時間經引流管就引出200mL深褐綠色濃稠液體,膽囊體積明顯縮小了,患者症狀明顯緩解,危重患者轉危為安。

知識連結:

一、如何診斷膽囊炎?

膽囊炎是臨床上常見的肝膽疾病,發病率較高,其發病率在40歲以後逐年增加,且女性多於男性,常發生於老年人。膽囊炎可以分為慢性膽囊炎和急性膽囊炎。超過90%的慢性膽囊炎患者有膽囊結石,若結石堵塞或嵌頓於膽囊頸時,則會誘發膽囊炎急性發作。症狀是上腹部脹痛不適,逐漸發展為陣發性絞痛,尤其在夜間、飽餐、進食肥膩食物常誘發發作。疼痛可持續性、陣發性加劇,伴有噁心、嘔吐、厭食等症狀。也可出現輕度至中度發熱,若出現寒戰高熱則提示病變嚴重。無創的腹部超聲是診斷膽囊疾病的首選方法,對急性膽囊炎的診斷準確率達95%以上。超聲可以清楚顯示膽囊的位置、大小、膽囊壁厚度、膽汁透聲、膽囊內是否有「淤泥」,是否有結石,是否「長東西」,膽管是否擴張、是否有異物等。

二、為什麼急性膽囊炎不能立即手術治療?

急性膽囊炎是急腹症中常見的疾病,目前,治療以膽囊切除術為主,分為開腹手術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但隨著社會老齡化的發展,高齡、高危患者日益增多,急診行膽囊切除術風險明顯增高。急性期膽囊炎往往因結石嵌頓,膽囊體積增大,張力高、周圍組織水腫、粘連、組織層次分界不清,手術摘除難度明顯增大,另外,如果患者身體狀況差,發病急,重要臟器功能減退,會有麻醉風險,加大手術難度,病情複雜化,加重全身併發症的發生。

三、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怎麼做?

超聲監視並引導下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PTGD )是一種微創膽囊減壓方法。全過程在超聲準確定位下進行,患者平臥在診床上,介入醫生在超聲引導下選擇穿刺點,局部麻醉後,通過一根導管的置入膽囊內部,實時動態顯示導管移動過程及靶區周圍的重要血管,導管末端接引流管,經皮縫合及敷貼固定導管,患者即可回到病房,引流管繼續引流膽囊及膽管膽汁或膿液,使膽囊體積逐漸減小、張力降低,炎性膽汁排出體外。患者「帶管」繼續抗感染治療,通常膽囊炎症會明顯緩解,直到痊癒後拔管,無需再進行手術。部分患者也可根據醫囑擇期再行膽囊切除手術。

四、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適應症和禁忌症是什麼?

適應症: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患者,尤其適用於高齡、合併有嚴重的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全身麻醉、外科手術的患者;膽總管梗阻、急性化膿性膽管炎伴有膽囊擴張者;腫瘤引起的膽總管梗阻性黃疸患者的術前減黃或晚期不能手術者的減黃治療;膽源性胰腺炎伴有膽總管梗阻患者的膽管引流;其他原因引起的膽總管梗阻的減黃治療,如妊娠期急性膽囊炎。禁忌症:大量腹水患者;各種原因引起的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膽囊太小或膽囊內透聲不好而無法保證穿刺針進入膽囊腔內者。總之,孕婦、癌症晚期、膽囊炎急性期、高齡、不能耐受全身麻醉或手術的患者選擇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是最適合的。

五、超聲引導下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有什麼優勢?

肝細胞每天分泌的膽汁並濃縮十倍後儲存在膽囊內,當進食含蛋白質的食物時,膽囊收縮,膽汁通過膽囊頸部排洩到十二指腸內,幫助消化食物。如果因為腫瘤、結石等原因造成的膽汁淤積,則會誘發急性膽囊炎。超聲引導下的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屬微創治療,具有創傷小、準確性高、安全性好等優勢,超聲全程監視和引導,大大提高了穿刺的準確性和安全性。能迅速減低膽囊壓力,立即緩解症狀,減少細菌和毒素入血,從而可以減輕黃疸、膽道系統壓力及全身炎症帶給患者的重大風險。對低位膽道梗阻患者(因腫瘤等原因引起的膽囊管開口以下梗阻)也可達到膽道引流的作用,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替代單純抗感染治療和急診手術的治療方法,可明顯降低此類患者急診手術併發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為擇期行手術治療提供良好時機。

據悉,哈醫大四院醫學超聲科現已常規開展此項技術,但是很多醫生和患者,尤其是偏遠、貧困、落後地區並不了解這種先進的手術方式,急性膽囊炎發作後只是一味行全身抗感染藥物保守治療,膽囊周圍滲出過多、粘連,為手術造成更大的麻煩。所以,內、外科醫生與超聲介入醫生都應該全面了解超聲引導下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的適應症和禁忌症,各科醫生應該遵循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和檢查數據,共同商議,選擇創傷最小、恢復最快、最省錢的手術方式。

來源:哈醫大四院

作者:張潔

責任編輯:張慧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哈醫大四院無創胃腸超聲檢查 救了「身體還不錯」的大娘一命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宋薇)近日,哈醫大四院超聲科董曉秋教授通過無創胃腸超聲檢查,為「身體還不錯」的57歲大娘精準篩查出早期胃癌。57歲的徐大娘平素身體狀況良好,多年來體檢的時候一直都沒有勇氣做胃鏡,近日感覺胃部有些不適,但還是對胃腸鏡檢查有一些「害怕」,於是決定來到哈醫大四院無創無痛的胃腸超聲檢查。超聲檢查時,超聲科董曉秋教授從不同角度、不同體位觀察徐大娘胃內及周邊臟器情況。
  • 哈醫大四院主動脈瓣置換術令73歲哮喘患者轉...
    龍頭新聞訊(嶽金鳳)近日,哈醫大四院心內科張明宇教授和麻醉科馬雪松教授,成功合作完成了1例主動脈重度狹窄合併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患者的介入主動脈瓣置換術。經打聽,他們了解到哈醫大四院心內科張明宇主任已經在我省率先開展了介入下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時,老人及其家屬找到一線生機。TAVI是指經皮介入下主動脈瓣置換術,該項技術可以在不開刀的情況下完成主動脈瓣置換,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哈醫大四院已經憑藉該項技術多次成功挽回了病人的生命。
  • 哈醫大四院用137個隊員手指印兒畫成櫻花圖 贈給武漢醫護人員
    哈醫大四院醫療隊隊員用心畫了一幅幅畫作,和我省全體醫療隊員們共同用紅手印兒畫成櫻花樹,送給當地醫護人員,表達兩地天使之間的深厚情誼。哈醫大四院支援武漢醫療隊隊長李曉光介紹,在武漢協和西院奮戰的兩個月來,哈醫大四院支援武漢醫療隊與我省隊員們和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共同協作,全力以赴救治新冠病毒肺炎患者。
  • 哈醫大四院急診戰鬥班「救死扶傷 生命至上」
    哈醫大四院急診戰鬥班「救死扶傷 生命至上」 哈醫大四院宣傳訂閱號 今天 「門診大廳有人倒地,意識不清,快來人搶救!快!
  • 從入院檢查到治療不超一小時 哈醫大四院腦卒中中心為患者開通綠色...
    哈醫大四院腦卒中中心開通由急診科、介入放射科、神經內科等多學科合作模式的「綠色通道」,為患者進行緊急救治,從入院檢查到治療,不超過一小時。  疑似腦卒中的患者被送進醫院後,會立即安排患者進入綠色通道做進一步的檢查,同時啟動救治方案,所有相關科室人員待命,若患者經檢查有溶栓治療可能,醫務人員會立即為患者進行溶栓、取栓等治療。
  • 挑戰需要技術支撐 哈醫大四院胸外科硬質氣管鏡技術打通生命通道
    挑戰需要技術支撐哈醫大四院胸外科硬質氣管鏡技術打通生命通道編輯:陳芳薇 來源:東北網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嶽金鳳)氣管疾病,尤其氣管狹窄患者一呼一吸極為艱難,隨時可能出現呼吸驟停而危及生命,硬質氣管鏡技術可以幫助此類患者迅速恢復暢快呼吸,享受更好的生活質量。
  • 哈醫大四院成立肺結節多學科診療(MDT)中心
    小結節問題常常成了困擾患者的心病,奔波於多家醫院,輾轉於多個科室,患者挨個科室掛號,看病過程好煎熬。哈醫大四院12月17日成立的的"肺結節多學科(MDT)診療中心",打破傳統就診模式,搭建多學科診療平臺、提供一站式醫療服務,解決患者看病奔波困擾,提高診治質量和效率,大大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傳統模式MDT模式劃重點!
  • 哈醫大二院成功為八旬結直腸腫瘤患者手術
    當這些病症同時出現在一位81歲高齡體重僅有66斤張奶奶(化姓)身上時,很多醫院都拒絕冒風險為其手術。但家屬卻不願輕易放棄,選擇來到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九病房(結直腸腫瘤外科)放手一搏。最終,劉明教授帶領團隊以最快的速度、最精準的治療方案,成功為老人切除了直徑4公分大的右半結腸腫瘤,解決了腸梗阻的症狀,術後老人各項指徵平穩,直接轉回普通病房。
  • 哈醫大四院達文西機器人直腸癌手術為患者保...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王海嬌)近日,家住外地的70歲的李阿姨就診於哈醫大四院腫瘤外科肝膽外科,診斷直腸癌,腫瘤下緣距離肛門緣僅4cm,徐力善主任和楊冬冬醫生對患者的情況進行了細緻的術前分析及評估,為患者實施了達文西機器人直腸癌根治術,藉助機器人手術系統的優勢,保留了患者的肛門
  • 哈醫大四院肺結節多學科診療(MDT)中心精準篩查 將肺癌扼殺在病變...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宋薇)近日,哈醫大四院肺結節MDT團隊通過發揮MDT門診優勢,為患者排除0.5cm肺結節隱患,通過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精準切除肺結節,成功將肺癌扼殺在病變早期。求醫心切的劉阿姨找到了哈醫大四院具有多年肺結節診斷經驗的呼吸內科一病區車春莉主任,車主任通過結合團隊創建的肺部結節首診表對比研判,加之多年從醫經驗,高度懷疑16排CT平掃報告的結節是惡性結節,建議患者做進一步影像學檢查。
  • 患者腳指甲太長不好意思說 哈醫大四院護士鄒運:讓我像女兒一樣...
    鄒運是哈醫大四院骨科三病房護士長。2月13日,她來到省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中心支援。在她的戰「疫」日記中,我們看到了一幕幕溫情瞬間。3月9日13時,剛接班不久,我像往常一樣協助5位病人用過午飯後,開始準備讓能下床的患者進行鍛鍊。這時,21床患者把我叫過去,想對我說什麼,似乎有點不太好意思,開始拐彎抹角地問我關於甲溝炎的事兒。可這個阿姨並沒有甲溝炎,我把被子掀開,看了看她的腳,一下子明白了。
  • 爭分奪秒 哈醫大二院成功為八旬結直腸腫瘤患者手術 延長壽命提高...
    當這些病症同時出現在一位81歲高齡體重僅有66斤張奶奶(化姓)身上時,很多醫院都拒絕冒風險為其手術。但家屬卻不願輕易放棄,選擇來到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九病房(結直腸腫瘤外科)放手一搏。 最終,劉明教授帶領團隊以最快的速度、最精準的治療方案,成功為老人切除了直徑4公分大的右半結腸腫瘤,解決了腸梗阻的症狀,術後老人各項指徵平穩,直接轉回普通病房。
  • 哈醫大四院口腔頜面外科成功切除拳頭大小頜下腺腫瘤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宋薇)近日,哈醫大四院口腔頜面外科團隊又完成一例較為巨大的頜下腺腫瘤切除手術,解決了困擾患者兩年多的苦惱。經多方問醫,劉女士輾轉來到了哈醫大四院口腔頜面外科。哈醫大四院口腔頜面外科朱威副主任醫師為劉女士做了詳細的術前檢查後發現,由於瘤體巨大,腫瘤已經壓迫氣管和咽喉側壁,且被口底肌肉嚴重包裹,與舌側下頜骨也有粘連,手術存在一定風險和難度。經過充分手術準備,朱威副主任醫師和張偉主治醫師為患者在全麻狀態下切除了頜下腺腫瘤,歷時3個多小時,術中出血僅不到100毫升。
  • 哈醫大四院支援牡丹江醫療隊曹麗:有20年醫護經驗 患者都說採動脈...
    憑著精湛的技術,她在患者中得到一致好評,在病房裡,提到採動脈血氣,患者都會說:「找哈醫大四院曹麗。」工作中,她是一個「無敵女戰士」疫情剛剛在華夏土地上肆虐時,曹麗就毅然寫下了請戰書,主動請纓奔赴武漢。雖未能如願,但隨著疫情加重,曹麗再次請戰到醫大四院的發熱病房工作,這一次她如願來到了抗疫一線。
  • 為氣管疾病患者打通生命通道 - 電子報刊
    生活報訊 (嶽金鳳) 氣管疾病尤其氣管狹窄患者一呼一吸極為艱難,隨時可能出現呼吸驟停而危及生命,硬質氣管鏡技術可以幫助此類患者迅速恢復暢快呼吸。記者從哈醫大四院獲悉,該院胸外科二病區於2014年在東北地區率先開展硬質氣管鏡治療氣管狹窄疾病以來,成功開展了氣管良惡性狹窄氣管介入治療及手術治療,極大地造福了龍江氣管疾病患者。 23歲男子小陳,因為嚴重疾病在外院搶救成功,但搶救過程中需要做氣管切開,頸部留置金屬套管。
  • 哈醫大四院開展靜脈腔內閉合術治療靜脈曲張
    哈醫大四院血管外科專家佟志國提醒,為了防止病情加重,靜脈曲張患者應早日手術。七旬老人張大爺右小腿上的一個蚯蚓狀的小腫物已經長了30多年了,起初只有黃豆那麼大,躺下時就消失,既不瘙癢也不疼痛。誰知最近小腿越來越腫脹,皮膚表面「蚯蚓」一樣的血管看著很嚇人,同時下肢腫脹難忍,皮膚還癢的厲害,慕名找到哈醫大四院普外五病房佟志國副主任,確診為右下肢靜脈曲張伴有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考慮到患者年齡較大,為避免手術創傷帶來的傷害,經綜合評估考量,佟志國副主任決定為患者局麻行右下肢大隱靜脈腔內閉合術,局部曲張靜脈點式剝脫術。僅耗時40分鐘,成功快速完成手術。
  • 哈醫大二院首批援鄂醫療隊46人平安凱旋
    1月27日,大年初三,在萬家團圓之時,哈醫大二院院長焦軍東作為黑龍江省首批援鄂醫療隊總領隊,哈醫大二院首批援鄂醫療隊隊長王洪亮和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李家寧,帶領哈醫大二院46名精兵強將,懸壺入荊楚,白衣做戰袍,星夜兼程,義無反顧地奔赴疫情肆虐的武漢市。  在抵達武漢後,焦軍東休息不到四個小時,便起身趕往危重症患者定點救治醫院武漢協和西院進行實地勘察。
  • 哈醫大四院承辦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關節病分會換屆暨學術研討會
    哈醫大四院承辦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關節病分會換屆暨學術研討會哈醫大四院2020-12-212020年12月20日,由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主辦,哈醫大四院承辦的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關節病分會換屆暨哈爾濱股骨頭壞死專題研討會隆重召開
  • 哈醫大四院甲狀腺外科 專家為您解惑
    在哈醫大四院甲狀腺外科門診,經常有大量患者因發現甲狀腺結節來就診。在健康體檢中,高解析度B超檢查獲得的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為20%-76%。那麼,甲狀腺結節該不該做手術?會不會發展成癌症呢?記者就此採訪了哈醫大四院甲狀腺外科主任高梅鷟教授。 高梅鷟教授介紹,甲狀腺是頸部的一個蝴蝶形腺體,貼在氣管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