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文化,講究的是「士農工商」,也就是說當今社會推崇的商業,在過去是比農民還低級的存在。這也導致了古代文化和當今文化的差異較多。那麼,古代人口中的「下九流」行業如今還算「下流」嗎?
「三教九流」這個詞大家都認識,這也是古代文學中經常出現的詞語,在古代這句話不免對人有貶義意味在其中,但是其中的「九流」並不只有我們知道的「下九流」,還有「上九流」和「中九流」,但是我們往往更加熟悉「下九流」這個名詞,因為很多曾經被稱為「下九流」的職業,放在當今社會都是富得流油……
「九流」的說法最早源於《漢書·藝文志》,指的是先秦時期著名的九家學術流派,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九流」這個詞也被賦予了其他意義,從九大學術流派變為社會角色的代名詞。也就是說,按照人的身份地位來劃分等級,久而久之,「下九流」變成了一個貶義詞。
曾經的「九流」指的是帝王、文士、官吏、醫卜、僧道、士兵、農民、工匠、商賈這九大社會階層,可以看出商人排在末端,足以可見過去對於商人的排斥程度。後來隨著社會角色的不斷增多,「九流」就開始衍生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這個三大說法。
古代講究的是民以食為天,所以,在「下九流」的行當中是沒有農民的,因為農民在後來被劃分在「上九流」中。而後期產生的「中九流」說法,劃分的大多都是文藝工作者以及科學技術工程之類的人才,在現代來說,就是醫生、狀元這一類的人才。
而我們最關注的「下九流」行業,在古代社會將其劃分為:「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拐騙,巫婆),盜,竊,娼 」。而師爺之所以能夠位列「下九流」的首位,也是因為師爺是和官府掛鈎的,不管怎麼說也算得上是「一官半職」。
而「下九流」中其他行業,不難看出都是社會比較底層的行業,也是當時社會比較排斥的具有商人屬性的職業,古代人比較注重文人雅士,覺得商人「銅臭味」非常重,因此非常不喜商人的做派。但是「下九流」中為何「盜」排在「娼」前面?
俗話說「男盜女娼」,就這一個詞就能夠看出,古代人對於男女平等是沒有任何概念的,甚至在劃分「下九流」職業時,都將「男盜」放在「女娼」前面,足以可見男女之間的地位差距之大。
隨著歷史文化的不斷演化,曾經被稱為「下九流」的行業,如今卻混得風生水起,只能說,時代不同,人們的思想文化也大大的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