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M26「潘興」重型坦克

2020-12-23 克裡斯瑪

M26「潘興」(Pershing)坦克是美國專為對付德國「虎」式坦克而設計的重型坦克,以美國名將「鐵錘將軍」約翰·潘興的名字命名。1945年3月,美軍又改變標準將M26歸類為中型坦克。

M26坦克裝備的90毫米M3坦克炮穿透力極強,能在1000米距離穿透147毫米厚的裝甲,足夠擊穿當時大多數坦克的裝甲。該坦克的輔助武器是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和2挺7.62毫米機槍。M26坦克的車體為焊接結構,其側面、頂部和底部都是軋制鋼板,而前面、後面及炮塔則是鑄造而成。

車體前上裝甲板厚120毫米,前下裝甲板厚76毫米。側裝甲板前部厚76毫米,後部厚51毫米。炮塔前裝甲板厚102毫米,側面和後部裝甲板厚76毫米,防盾厚114毫米。M26坦克裝有福特GAF型汽油發動機,輸出功率為368千瓦。

相關焦點

  • 二戰美國重型坦克結晶,M26「潘興」的孿生兄弟,T32重型坦克
    二戰時期美國雖然積極研發坦克,拿出了很多型號的裝甲車輛送入戰場,但是在重型坦克領域卻無法和同時期的幾個坦克大國相競爭,好在經過一系列的實驗之後,在二戰末期終於有了滿意的重型坦克,這就是T32。T32重型坦克T32的出現可謂是一波三折,在1940年美國拿出T1、M6重型坦克,雖滿心歡喜,但一看歐洲戰場實際情況,對這種過時思路指引下的產物失去信心,接下來走了兩條坦克研發線路
  • 最後的重甲騎士,美國唯一大規模量產的重型坦克,M103重型坦克
    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軍械局仍然根據此前的規劃研發了包括M6重型坦克在內的諸多重型坦克。但截止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真正結束時,美軍裝甲部隊中只有M26「潘興」頂著個「偽重坦」的頭銜在勉強服役,嚴格地說,此時美軍裝甲部隊中並無真正意義上的重型坦克。
  • 重型坦克發展的極致:堪比鼠式重型坦克的美國T-28超級重型坦克
    無獨有偶,二戰美國同樣也進行了類似的嘗試,試圖生產一種超級重型坦克,不過美國並不是用於反坦克作戰或者機動作戰,而是為了正面突破德軍的「齊格菲」防線,戰術作用類似於德軍的突擊炮。為了確保該型坦克擁有絕對的防護力和火力,其重量也被大幅度增加了,發展為可與「鼠」式重型坦克相媲美的超級重型坦克。
  • 牛仔們的「坐騎」,從《坦克世界》中窺探美帝坦克發展的心路歷程
    與德國喜歡用動物名,中日喜歡編年體以及蘇俄的迷之編號不同,美國的主要地面裝備喜歡用著名的軍事將領來命名,例如斯圖亞特、霞飛、謝爾曼。而美國戰後坦克的開端,便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將領約翰.潘興為名的M26潘興坦克。
  • 美帝也幹了,論二戰裡的坦克巨獸——T28/T95
    說到巨型坦克和重型坦克,我們往往都會聯繫到德國和蘇聯。的確,一方坐擁動物園,虎豹象鼠一個比一個令人驚嘆,另一方,則是開啟了把海軍艦炮和陸軍榴彈炮統統搬進坦克的先例,造出來的戰車也是一個比一個粗暴。其實,這並不是美軍的本意,在面對德軍重型坦克全方位的性能碾壓下,美軍也動過一些「歪腦筋」。二戰初期,美軍對於裝甲兵的理解,依舊是坦克支援步兵,坦克殲擊車對付坦克的思路,因此開發出了坦克和坦克殲擊車兩種路線。這就有了謝爾曼和謝爾曼底盤打造的M36傑克遜殲擊車並存的現象。
  • 生不逢時的廢鐵,二戰美國的T-28超級重型坦克
    在大洋彼岸,美國人的思路與德國不謀而合,他們也勞神費力的生產出了一個可與鼠式坦克「媲美」超級怪物,不過,它的命運與鼠式一模一樣,還沒投入實戰就徹底變成了一堆廢鐵,這就是美國的T-28超級重型坦克。盟軍開闢第二戰場後,美軍考慮到突破齊格菲防線上那些鋼筋水泥的永久性工事可能會面臨巨大的困難,於是決定設計一種火力強大、堅固耐揍的重型坦克,由這種鋼鐵怪獸打前鋒突破德軍的防線,同時,如果進攻日本本土,這種超級坦克碾壓日軍的陣地和薄皮「小豆丁」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怎麼分析超級坦克都是結束戰爭的必需裝備,於是項目上馬。
  • 【小雨姐評測】森寶鋼鐵帝國:象式坦克殲擊車、虎式重型坦克、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虎王重型坦克Empires of Steel(上)
    「象」(德文Elefant,英文為Elephant)式坦克殲擊車,前身是「斐迪南」(Ferdinant)坦克殲擊車,是二戰中後期德國研製的重型坦克殲擊車。>,中文:虎式坦克/虎I坦克/六號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所使用的重型坦克。
  • 戰後美軍第一款坦克M48巴頓:性能平平但橫掃中東越南
    它是俄國最大的坦克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坦克博物館。該館擁有290輛坦克實車展品,分別歸屬11個國家,從3噸的輕型坦克到180噸超重型坦克什麼都有。這裡還有從57毫米到600毫米的40門自行火炮,30輛裝甲汽車,10輛偵察及通訊用車和大量後勤運輸車輛。總之,俄羅斯歷史上所有的老坦克,你都能在這裡找到。
  • T95超重型坦克,戰鬥力達到什麼水準?
    而今天提到的是一輛沒有炮塔的美國殲擊車——T95,也可以叫它超重型坦克,或是重型突擊炮。雖然沒有成功的趕上二戰,而且產量也沒有幾輛,但這個大傢伙還是讓敵人甚至是盟友大吃了一驚。儘管如此,美國坦克還是在戰爭中有所表現,到了後期,受其它國家設計思路的影響,美國人對坦克的設計才算走上了正軌。而在自行反坦克炮上,美國人卻一直有著屬於自己的獨特見解。
  • 美利堅精英的悲哀,坦克世界M系8級金幣車超級潘興評測
    曾幾何時,《坦克世界》中的C系紅色鐵流59和WZ111席捲了整個戰場。但是,在M系的超級潘興面前,即使強如它們可能也不得不停下自己前進的腳步。今天小編就帶領各位車長來分析一下,如今國服的超級潘興現狀究竟如何。能夠抗衡紅色鐵流的關鍵,就是要有出色的火力。
  • 裝甲不夠自己來湊,二戰時期美軍坦克裝甲車輛上出現的附加防護
    突尼西亞戰役中的一個不詳的插曲是戰場上出現了少量虎式坦克,這種重型坦克的裝甲和火力遠超謝爾曼,如果雙方單打獨鬥,謝爾曼在正常的交戰距離幾乎無倖存可能。而在和一般的德國部隊交戰時,長身管的75毫米反坦克炮和裝備同等級火炮的德國坦克也同樣能在正常距離擊穿謝爾曼的正面,但是這一切都被突尼西亞戰役的巨大勝利掩蓋了。
  • 蘇聯時期的幾種重型坦克,機動性槓槓的
    蘇聯大搞重工業後,正是世界坦克裝甲車輛快速發展的時期,因此蘇聯也開始研發包括重型坦克在內的一系列重型裝甲車輛。 比如T100、T35、SMK等多個型號,這個時期的重型坦克普遍擁有多個炮塔。其中最大的就是T35重型坦克,其擁有5個炮塔,裝備有數挺機槍以及1門76毫米火炮、2門45毫米火炮,體積噸位極大,不過這種武器雖然看似威猛,但是實際表現卻十分糟糕,實戰使用記錄很少。而像SMK則是擁有2個炮塔,火力同樣較強,但是後被史達林否決而停止發展。
  • 坦克世界閃擊戰手遊雜談 服役時間不到20年的M103重型坦克
    重型坦克是按照坦克戰鬥全重以及火炮口徑大小區分的一種坦克,它的特點是火炮口徑大,炮管長,攻擊力大。重型坦克外形龐大重量驚人,是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重型裝甲和強力火炮,使每一輛重型坦克都具備獨立作戰的能力。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款在遊戲內擅長火力支援,但在歷史上服役時間不到20年的重型坦克,它就是M103重型坦克。
  • 蘇聯重型坦克的巔峰之作,I S系列坦克,過時20年後尚可一戰
    到了戰爭後期,更是有「史達林」系列坦克的誕生,俄語縮寫為「ИС」,現在普遍習慣使用英語音譯的叫法,即是「I S」坦克。蘇聯對重型坦克的更新換代早在二戰之前,蘇聯就已經開始了重型坦克的研發與使用,只不過思路有些跑偏。
  • T95超重型坦克,戰鬥力能達到什麼水準?看它的四條履帶就知道了
    關於美國二戰時期的坦克殲擊車大家可能多少有點印象,和其它國家不同,美國的殲擊車是有炮塔結構的,其中的原因下文會提到。而今天提到的是一輛沒有炮塔的美國殲擊車——T95,也可以叫它超重型坦克,或是重型突擊炮。雖然沒有成功的趕上二戰,而且產量也沒有幾輛,但這個大傢伙還是讓敵人甚至是盟友大吃了一驚。
  • 99A坦克使用履帶,高速公路上跑多快?能跟重型卡車一起飆車
    美國M1A2主戰坦克使用一臺功率強大的萊康明AGT1500燃氣輪機作為引擎,最高公路時速可達每小時69公裡,這一數據在世界範圍內均名列前茅不過,中國的99A主戰坦克的成績還要強一點點,由於99A的總重量相對較輕,重量約55噸,配備了1500馬力渦輪增壓柴油和液力綜合傳動系統,功重比為27.8,所以最大公路行駛速度高達70公裡/小時,越野速度為60公裡/小時。
  • 履帶斷了,坦克卻跑的更快!這動漫細節真是厲害!
    劇場版中,一邊彈奏著芬蘭民謠,一邊憑藉BT-42輕型突擊炮單殺三輛潘興重型坦克的「芬蘭琴魔」米卡一戰成名。「被打掉履帶卻跑的更快了」的情節也廣為流傳,有觀眾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奧秘,其實這都得益於「克裡斯蒂懸掛」,下面展開說一下:坦克的懸掛方式可以分為扭杆懸掛、板簧懸掛、螺旋彈簧懸掛、液氣懸掛等等。不同的懸掛搭配著各自的驅動系統,讓坦克在動力性能方面有所差距。
  • 一輛T-34就敢打五輛M26的伏擊!志願軍把坦克運用得出神入化
    兩高地後有161 高地,美軍坦克經常出現在那裡,居高臨下,向志願軍陣地射擊。射擊後,美軍還大模大樣地在坦克上喝酒喧鬧,根本沒有把志願軍放在眼裡。為了打掉美軍的囂張氣焰,支援步兵奪佔美軍陣地,坦克第五團決定由一連連長張履華率109號T-34中型坦克一輛和501號122毫米自行火炮一輛擔任伏擊任務。
  • 重型坦克的終結者,《坦克世界》還原的Y系X級超級坦克殺手
    當時,蘇聯重型坦克裝甲集群給西歐各國帶來了極大的壓力,隨著FV4004」康威「自行反坦克炮的下馬,新的」大殺器「開始著手研究,這便是日後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FV4005自行反坦克炮。FV4005高3.6米,乘員6人,擁有一門L4型182.9mm反坦克炮。
  • KV1的雙胞胎,蘇聯的KV2重型坦克,突破防線移動掩體誕生
    被芬蘭人嚇壞了的陸軍鑽工們決定,他們需要一輛配備重型裝甲的重型坦克,既能有效防禦反坦克火力,又有摧毀敵人防禦工事的火力,當然,炮管越粗越好。很快,粗獷的軍人們找到了一位坦克設計師,他就是伏羅希洛夫元帥的女婿、著名的拖拉機設計師和坦克設計師、基洛夫機械廠研究所所長約瑟夫·柯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