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聖人孔子曾經極力主張一個「止於至善」的人生觀,就是說追求善不能半途而廢,要做到至善的境界方可停止。
這確實是一個崇高的理想。但我們要問什麼是至善的境界?有沒有一個具體的榜樣放在人面前讓人學習及模仿呢?
孔子達到這個境界了嗎?為此,我們引用孔子的一句話:「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即是「善人我從來沒有見過」。他還坦誠地說到:「聞義不能從,不善不能改,吾憂也」,即是說:「知道什麼是義的,但不能做,也知道什麼是不善的,卻不能改,真叫我憂愁啊!」。
這是實在的情形,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做到至善的榜樣,連聖人孔子也不能。
但是我從聖經中知道了,在聖經路加福音書中十八章十八至十九節說到:有一個官問耶穌說:「良善的夫子,我該做什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
耶穌的意思是說世上沒有良善之人,唯有神才是良善的。怪不得孔子說善人我從來沒有見過。
原來我們人認為的那些良善之人是標準很低很低的,在自己的生活圈中看為的,根本不是孔聖人眼中認為的,更不是耶穌眼中認為的。
那到底誰人可以稱之為善人呢?在聖經中又有一處經文是這樣說的: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又有一處說到他是不能看見之神的像,是首生的,萬有都是借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借著他造的。這些話語意思是說道成了肉身的耶穌是神,就是那位至善的人。
真不知道孔子要是知道了該有多高興啊!孔子曾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我若早晨能知道這個道,夜晚離世也滿足了,可見孔子知道道,卻找不到道,這個道就是聖經當中寫的(道成肉身的耶穌),他才是至善的人。
聖經當中記載的這位耶穌是神人二性在地球上特殊存在過三十三年的那一位。